首页 >>  正文

《守株待兔》的道理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穆胜

穆胜博士曾经提到过一个“组织转型悖论”——当企业业绩好时,老板会认为,我的组织保持现状业绩也挺好呀,为什么要转型?而当企业业绩不好时,老板又会认为,业绩都这个熊样了,先保证自己活下去呀,哪顾得上组织转型?

换言之,老板们多多少少知道自己的组织存在问题,却仍在转与不转之间绕来绕去,始终走不出这个悖论。

但最近,跳出上述悖论、下了组织转型决心的老板突然多了起来。阿里、小鹏、金科股份、招商蛇口、绿城中国、旭辉等聚光灯下的企业纷纷发表组织调整的公告,动作之大,令人惊讶,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为何如此多的大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到组织转型上,企业究竟应不应该进行组织转型,又该何时进行组织转型呢?

01 组织调整,各有说法

3月28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组织变革。

张勇表示:“希望阿里巴巴未来能够长出来若干个上市公司,若干家上市公司下面经过几年又能够再生儿育女,又出来更多的几家上市公司。这样阿里巴巴的业务才是真正在走向繁荣。”

而小鹏更是在去年10月就公告启动了组织变革,变革不仅涉及了前台的销售体系,更涉及了中后台的职能体系,动作之大,相当于打破重塑。为何要有这么大的动作?

正如我们在《热评 | 小鹏炮轰小鹏,把组织拆了重建是认真的?》中分析所说,其企业内部存在的组织设计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发展。财务数据更给小鹏汽车敲响了警钟,昭示了其进行内部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有目共睹,暴雷事件频发,现金流吃紧的情况在房企普遍存在。除冗余、提效率、强竞争是房地产企业的当务之急,据《新京报》报道,今年3月份,金科股份完成了组织架构调整,主要对区域进行拆分与整合,最终形成9个大区。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房企对城市公司、职能部门等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调整。对组织架构做调整,其实是房企们对当前一段时间市场环境的应对措施。

02 大动干戈,原因为何?

各家企业虽然各有说法,但其实背后逻辑是一致的:传统金字塔组织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发展。或是让企业经营深陷困境,或是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组织改革则是最好的破局之法,理由如下:

1、提效能

效能(Efficiency)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企业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提升效率于企业而言都十分重要。高效能意味着企业可以在相同的时间,用相同量级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收益,更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

在经济的上行期,企业可能为了追求规模而放低效能,采用强势进攻姿态;但在经济的下行期,企业必然以效能为先甚至有意放慢规模扩张,采用防守反击姿态。

房地产行业面临行业严冬;阿里集团组织庞大,各个业务条线竞争力受到考验;小鹏汽车面临亏损压力……企业境遇不同,但都面临“下行”压力。更何况,这些规模巨大的企业无一不是饱受部门墙、隔热层、流程桶、真空罩等大企业病侵扰。提效能成为了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组织转型呢?原因在于,上述企业都发现了效能的第一洼地是组织设计。企业在组织设计上的浪费,形成了后续一系列的浪费。那组织设计要走向何方呢?

我们发现这些企业都或多或少走向了前台灵活作战、中后台高效输送资源的平台型组织(Platform-based Organization)。事实上,平台型组织也是财效和人效最高的组织模式,因为这种组织模式最节约组织建制,每单位的组织建制都是极度共享的。可以说,所有企业在抵达平台型组织之前,都有大量的效能提升的空间。

2、聚火力

企业应该明白,不依靠核心竞争力支撑的市场都是泡沫,如果大家都进入这块市场,都用价格打恶性竞争,你如何能够生存?唯有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

调整组织,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只有当火力都集中到核心客群,企业才能累积这个领域的资源,建立对这个领域的深度理解。反过来说,继续在业务和组织上“撒胡椒面”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增加生存的机会,实际上必然会害死自己。

阿里将六大事业群独立出来,让各事业群聚焦于自己的业务;区域整合在各大房企的组织调整中也频频出现,深耕当前业务区域成为诸多房企的共同选择;小鹏汽车也通过设立产品矩阵平台开始梳理自己的产品定位。

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竞争对手给的空间有限,只有聚焦火力,在有限目标上进行饱和攻击才能确保胜利。

走向平台型组织的过程,是聚焦火力的过程。当组织结构变成三台架构,客户调动前台,前台调动中台,中台调动后台,企业火力聚焦之处,必然是企业核心客群所在之处。道理很简单,非核心客群调不动市场,员工很明白做了这些事没好处。

3、凝人心

企业转型,必须要释放个体与组织的潜能。每个企业都拥有我们难以估量的“潜能”。往小了说,这种潜能是员工“个体”被压抑的能力和意愿;往大了说,这种潜能是员工可以盘活的一切“组织”资源。让这两类“潜能”陷入囚徒困境、不能被释放的瓶颈,正是金字塔组织形成的牢笼。

说穿了,员工始终是“打工人”心态,人家和企业玩玩而已,怎么可能期待一起共患难呢?话说回来,你企业做好了,对人家来说有什么好处?不在你这里打工,其他地方也可以打工呀。人家的心态其实很公平。

张勇在公开信中表示:每一位阿里人,都必须让自己回归到一个创业者的状态再出发,以自身的激情和实力接受市场的洗礼,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他在将六大事业群独立出来的时候,必然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每一个事业群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也是给予阿里人更多的可能性,希望以此激发阿里人的创业心态。

但是要让员工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就必须增加他们的投入,同时更大幅度增加他们的收益。张勇此举对六大事业部领导层而言必定是一个契机,对于员工而言,独立上市也许是一个造富机会。但后续的激励能不能跳出“只做股权激励”的俗套,避免陷入“上市后遗症(造富后员工失去动力)”,我们期待阿里后续的动作。

后续的正途业务是平台型组织里提倡的市场化激励:一方面,让员工以对赌方式进行投入,产生了“钱在哪里,心在哪里”的效果;另一方面,报复性地拉升了超额利润分享的权限,为员工产生了近似合伙人的收益。这种制度听上去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但却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制度设计和落地的成本,对于盈利丰厚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不一定有这个耐心。

但也不能光靠喊口号呀,那是没有用的。真正的成年人不喊口号,只看得失,没有情绪。成熟企业与员工建立的商业友谊,必然是基于公平的价值互惠。真正的爱情,只建立在两个独立的灵魂之间,情书(公开信、倡议书等)不能当饭吃。

03 摩拳擦掌,何时下手?

穆胜博士认为,企业只会在两种情况下选择组织变革——要么是“愿力驱动”,企业看到了组织的下一站,想变得更好;要么是“悬崖驱动”,企业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改。

以穆胜咨询在组织变革上的经验来看,实施组织变革的企业,99%都是悬崖驱动,而非愿力驱动。剩下那1%是哪些企业?他们一定有个任正非、张瑞敏那样的顶级老板,这种老板就是凤毛麟角的长期主义者,看得到终局,愿意付出改革的代价,格局拉满。

其实,不愿启动组织变革的企业可能对变革过程有误会。在金字塔组织设计之下,部门墙、流程桶、真空罩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每克服一个问题,于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组织变革的每一步都有投入,有收获,绝对是一个被忽略的巨大红利空间。

我们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悬崖驱动”。组织变革是个大动作,牵扯各种责权利的变化,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大动干戈费那个劲呢?如果业务还在运转,组织里依然太平,维持现状不香吗?于是,等等吧,等业务做大点,多赚点钱,有了承受能力再改;于是,前三年,后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他们看到了组织的问题,却发现组织基因已经固化,企业的竞争力已然衰败,一切为时已晚。

上面的企业,多多少少都看到了自己的“悬崖”,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幸运的。而其他不愿行动的企业,究竟是没有“悬崖”,还是没有看到“悬崖”呢?

","gnid":"9218f3f78f753cdc5","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0597424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91291dbec1e0f07db1c93feb5254758","redirect":0,"rptid":"dd827125fb8512de","rss_ext":[],"s":"t","src":"钛媒体APP","tag":[{"clk":"keconomy_1:张勇","k":"张勇","u":""},{"clk":"keconomy_1:金科股份","k":"金科股份","u":""},{"clk":"keconomy_1:阿里","k":"阿里","u":""},{"clk":"keconomy_1:小鹏汽车","k":"小鹏汽车","u":""}],"title":"组织变革,守株待兔or悬崖勒马or亡羊补牢?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的中心思想?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相传在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在奔跑中迷失方向,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棵神奇的树根,等着再有一只兔子撞上去,可是奇迹怎么会再次出现呢?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答案] ·守株待兔新篇\x0d守株待兔新篇 守株待兔 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说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农活天天守着树桩,等待有更多的兔子撞上来.故事写到这里便没了,其实这故事还有一...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答案]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有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同时也告诫我们不要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什么呢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答案]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取.天上掉馅饼的事非常少,不要自己不努力做事情,光想着白捡东西、占便宜,踏实劳作才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守株待兔,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几个字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答案]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答案]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拔苗助长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答案]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

韦田发1744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 守株待兔原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守株待兔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韦田发1744成语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什么道理 -
郗阳瑶17276002499 ______ 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是不行的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语出]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正音] 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反义] 通权达变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