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故乡》原文完整版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1

文 | 李镇

祠堂

这座祠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们驻足凝望。这座祠堂享受着从未有过的虔诚敬畏。

往日,尘封的祠堂大门只有在每年祭祀大典时洞开。只有那时,平日里寂寥的大院才会人头攒动,香烟缭绕,鼓乐合奏,热闹一番。

如今,祠堂大门常打开,迎接怀揣梦想的人们。那些沉积叠加的纯朴的民间记忆像涓涓细流滋养着贫瘠的信仰。

李氏祠堂大门

这座位于烟台市莱山区的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来是李氏族人李九龄的故居。当年李九龄的“龙封”商号名震京城,积累了巨大财富。他捐得功名,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红顶商人”。李九龄荣归故里后,置下这片产业。

光影流离中逶迤而来的祠堂,被后人敬仰,不是因为建造者李九龄,而是因为这里走出了雍正年间的工部尚书李永绍。

这座祠堂接受了时间的洗礼,在李氏宗族绵延五百年的家族史上,隆起了荣耀和丰碑。这座祠堂萌生出无数条悠长的丝线,引领着人们的目光向前方看,脚步往高处行。

当我顶着夏日酷热走进祠堂的时候,恰与一场烟雨不期而遇。

穿过门厅,可以清晰地看见院子里那株高大的楸树在碎雨中抖落尘埃,洗涤颜面,舒展腰身。轻风漫卷凋零的叶片,飘落在青砖灰瓦上,飘落在朱漆窗棂上,飘落在鎏金的“李氏宗祠”匾额上。

此刻,最适合慎终追远。

突然,一串年轻的身影嘻嘻哈哈闪进祠堂。他们抖落一身雨水,自报家门说要在这里拍一部关于李永绍秉烛夜读的纪录片。

年轻人总有蓬勃的朝气和丰富的联想。他们很快将道具搬进了祠堂,按照拟好的情节进入了各自角色。女剧务为书桌上是否摆上一盆绿萝纠结不已。灯光师因光线不足伤了脑筋。扮演李永绍的演员已经装扮妥当,正襟危坐在书桌前静等导演一声号令。

步出祠堂,徘徊在连廊上,细长的雨丝从屋檐垂流直下,形成珠帘,连结一片,齐刷刷跌落在石阶上,溅起一串串水花。

望着烟雨缥缈中的祠堂大门,依稀看到一位青衣小帽的长者闲步雨中。那慈祥的面庞我刚刚见过,就是身后墙壁画像上走下来的那位尚书大人。他端详着祠堂,望着我,又打量着那群沉醉在自己演绎的故事里的年轻人,轻捻银须,微微含笑。

虽然无法走进李永绍的世界,我却能在风雨之夏把心贴在祠堂的墙壁上,触摸它的气息,聆听它的心跳。

尚书府

晨曦中,一个粗布长衫的青年人信心满满从这个小山村出发,走向宁海州,走向登州府,走向紫禁城,走向波澜壮阔的人生大舞台。

这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人就是李永绍。

康熙二十四年(1685),李永绍考中进士,列三甲第22名,“赐同进士出身”。得中进士后,李永绍进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这一年他36岁。八年后,李永绍外放担任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知县。从此,他仕途坦荡,一路擢升,于雍正二年(1724)七月晋升为工部尚书,达到了人生和事业的顶峰。

李氏家族秉承“耕读传家”祖训,李永绍的祖父李初妍、父亲李挺生皆“学而优则仕”。如果说李氏族人通过科举出仕为官形成绵延的群山,那么李永绍无疑就是山脉中挺拔俊秀的最高峰。他以一己之力隆起了家族的脊梁,也使李家得以跻身登州府名门望族之列。

李永绍位极人臣,尽享尊崇。按照惯例,朝廷拨专款在他的家乡修建了尚书府。建成的尚书府邸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与李家祠堂隔路相望。

漫步在尚书府旧址,已经寻觅不到它的芳踪,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民居。那座彰显尊荣的尚书府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了,唯一能找到的是一块残存的大门底座。从这块汉白玉底座上雕刻的祥云图案上,依然能窥探出当年尚书府的华美。

我怅然若失。李氏族人向我还原了尚书府昔日的风貌,那座美轮美奂的尚书府从时光深处翩跹而来。

像封建时代所有达官显贵的府邸一样,尚书府巍峨雄伟,气势如虹。门前,双斗旗杆高耸入云,彰示李永绍进士及第的尊贵身份。大门两旁,一对石狮威武站立。砖砌拱券式门楼,门楼正中悬挂一块蓝底金字竖型匾额,满汉文字书写的“尚书府”三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相对于院外的富丽堂皇,院内的建设布局和建筑风格内敛低调,中规中矩。这也契合了李永绍一贯谨小慎微、恪尽职守的为人处世哲学。进得院内,转过影壁,四排大房,每排五间,随山势梯次排列,寓意步步高升。房内陈设简朴实用,没有奢华布置。院内遍栽绿植,鸟鸣蝶舞,香气宜人。其间假山点缀,小桥流水,极富江南水乡神韵。这种布局与主人曾在江南为官的经历有关。

几百年来,当地百姓为什么对李永绍念念不忘?因为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

1964年,尚书府最后一间房屋因年久失修轰然倒下。之后,族人陆续在其旧址盖上了新房自住。

至今,人们叹息尚书府没有像李氏祠堂那样保留下来,但在其宅院旧址上能让平民百姓居有其屋,这一点就实现了李永绍“安得高廪千万斛,大庇一郡穷民裹其腹”(李永绍《甲申叹》诗)的愿望。

从这种意义上说,尚书府存在与否显得并不重要。

约山亭

约山亭是晚年李永绍主要的生活居住场所。

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73岁的李永绍调任盛京工部侍郎。他接到千里之外的家书。儿孙们向他禀报,在尚书府西北角给他新筑一处“约山亭”,供他致仕回乡后颐养天年。

接到家书后,李永绍喜不自禁。他欣然命笔写下《寄题儿辈新筑小亭》诗四首。从小亭的规划设计,到花草树木种植、小桥流水布局,事无巨细,都一一叮嘱。末了,他关切地询问子孙们:“约山小匾题诗在,移挂亭中合得无?”

雍正五年(1727)秋天对78岁的李永绍来说注定是个刻进骨子里的伤感季节。勤勉宽厚、恪尽职守的古稀老人被吏部议奏,历数其种种“所办事务舛错谬妄”。雍正帝“姑念其年老,效力多年,从宽免其革职,著降三级休致(《清实录·世宗实录》)”。

我不知道李永绍是以怎样的心情挥别京师的,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品味。

回到故里,李永绍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他栖身约山亭,过着“日莳花竹,畜禽鱼,焚香观书,饮酒赋诗”(《牟平县志·乡宦传》)的田园闲居生活。

对约山亭,我更抱着极大的兴趣,因为这是通向李永绍心灵港湾的桥。

我找到了约山亭旧址。

约山亭实为尚书府后花园的一部分,位于花园西北角山坡上独立成院。小院面南背北,负阴抱阳,藏风聚水。院门两边各植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其树遮天蔽日,葳蕤生辉。移步院内,迎面就是约山亭。小亭前宽后窄,面阔三间,呈“道士帽”形状。约山亭上悬挂有一块匾额,上有“约山亭”三字,为李永绍手书。亭内琴棋书画,琳琅满目。亭外空地广植花草,牡丹、月季、芍药、菊花等争芳斗艳,香气四溢,俨然一个百花园。

约山亭东边院落是用“牟平四大照山”的桂山石筑成的假山。假山下长着一棵双瓣粉色玉兰树,树下养着一对白鹤。西边院落长着一棵木瓜树。约山亭北边山坡上有一醴泉,水质清纯甘冽,长流不竭,泉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黄连槎树。槎树一枝旁逸斜出,卧垂泉边。泉水顺坡而下,流到院中水池,池中荷叶相连,锦鲤嬉戏,相映成趣。

沉醉其间的李永绍将所见所思梳理在清旷淡雅的《约山亭诗稿》里。

呈现在我眼前的《约山亭诗稿》是李氏族人保留的五卷残本(现存《礼》《乐》《射》《御》《书》五本,缺《数》本)。诗稿共收录888题、1200余首诗,向我们生动展示了清代官场生态和京城、东北、胶东的民俗风情画卷。

徜徉尚书故里,沐浴乡韵清风,我心怡然。

此刻,雨后初霁,和煦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恬静而明媚。

我执着地在光影中感受似水流年。

原文发表于2023年4月17日《烟台晚报》

","gnid":"907de3f0cacab33a3","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3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5e7049374a75c94.jpg","width":"640"},{"desc":"","height":"57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b48f859406d17c0.jpg","width":"128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16992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baa896d6a818b986a4d2ba269ae725d9","redirect":0,"rptid":"9d29423a22f7ec68","rss_ext":[],"s":"t","src":"水母时评","tag":[{"clk":"ktravel_1:尚书","k":"尚书","u":""}],"title":"尚书故里忆流年

毋温泰1057鲁迅《故乡》的情节发展主线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全文以“我”回乡搬家为线索,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一个简短而完整的过程,描绘了中国近代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

毋温泰1057故乡 中闰土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什么?把它补完整.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对故人的话语

毋温泰1057选自鲁迅全集的初中课文,,急........全部分数都给你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阿长与》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风筝》 《藤野先生》

毋温泰1057鲁迅名著《故乡》的赏析有谁知道?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精神“故乡”的失落 ——鲁迅《故乡》赏析 (一)回忆中的“故乡” (二)现实的“故乡” (三)理想中的“故乡” (四)“故乡”与“祖国”的同构 (五)悠长的忧,悠长的美 鲁迅...

毋温泰1057鲁迅在《故乡》中表现了对社会怎样的认识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感情很复杂 他是把外界社会的进步和家乡的落后封建做了鲜明的对比

毋温泰1057鲁迅故乡感情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鲁迅是个散文家,借文抒情是他的专长.我觉得鲁迅写故乡文章时,背景是他在工作上郁郁不得志,于是怀念起了小时候

毋温泰1057怎样整理知识点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知识点的归纳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实践处理问题,也就是应试解题的本质上来.所以,我建议,知识点的归纳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源于课本,忠于课本. 按照课本的章节内容顺序依次进行归纳.小标题可以依照课本的章节名,和...

毋温泰1057故乡鲁迅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答案] 《故乡》是以“我”回归乡搬家作为线索,全文以“我”回乡搬家为线索,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一个简短而完整的过程,描绘了中国近代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

毋温泰1057《故乡》的主要人物 线索 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闰土: 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

毋温泰1057<<故乡>>全文的底色是沉重的,为什么没有一点色彩 -
滕临咸15671839348 ______ 鲁迅在 故乡 一文主要就是想表现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农村的衰败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即使是采用颜色描写也使用的深色暗色,只有全文最后有相比较来说的亮色,黄色 并且在文中提及的闰土,也是为了表达出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不能说是没有色彩,只能说是色彩暗淡,底色沉重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