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演义哪个朝代写的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07

1911年11月的一天,湖南长沙红枫坡上,3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捏土为炉、插枝为香,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正式结拜为异姓兄弟。

面向辽阔天地,他们行了三跪九拜之礼,立誓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上报黎民,下安社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三人并肩作战仅半年,便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终于久别重逢时,他们的身份、境遇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差距悬殊。

大哥在乡间种茶为生,二哥靠做铁匠维持生计,三弟则成为了伟大的国家领袖,正是毛主席。

毛主席

毛主席这场结拜背后有何故事?三人建国后又有何交集呢?

志存高远,报名参军

1951年清明节后,顶着蒙蒙细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的一名邮递员,风尘仆仆赶到三樟乡粟子港柴山冲,专程给一户姓彭的人家送信。

这封信件犹如一记惊雷,瞬间轰动了整个小山村。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彭家的院子里,争先恐后却又小心翼翼传阅着信件内容。

因为这封信来自北京中南海,是国家主席毛泽东的亲笔信。而收件人名叫彭友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图片源于网络

事实上,自打新中国成立,柴子冲民众追赶潮流,纷纷张贴上主席的画像和语录后。彭友胜就一直在四处宣称:

“毛主席是我的结拜兄弟”。

然而据大家所知,彭友胜虽年轻时当过兵,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就回乡务农了,连鬼子都没打过,怎么可能认识毛主席,还是好兄弟呢?

无论彭友胜如何解释说明,甚至公开表示等到秋收之后,就会带着新米去北京看望主席,都没人相信。

包括其老伴儿和孩子在内,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对毛主席太过崇拜,以至于有点异想天开。

直到这封信的突然到来,亲眼看见毛主席亲切的称呼彭友胜为“友胜兄”。众人才惊愕的相信,这位看似普普通通的农民,竟真和主席认识,还关系匪浅。

图片源于网络

而两人的渊源,最早还得追溯至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湖北革命党人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以推翻腐朽清王朝为目的的民族主义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一时间“一呼百应”,尤其是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的湖南,率先响应行动。

身为中国同盟会骨干成员的焦达峰,出面统筹全局,不仅第一时间派遣湘军支援武昌;还积极部署战略、调集新军,于同月22日发动了辛亥长沙起义。

值得一提的是,彭友胜正是湖南新军的一员。时任副班长的他,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沿北城墙向湘春门发起猛烈进攻。与南路军形成掎角之势,不到一日便击溃守军,宣告了湖南革命政权的正式成立。

彼时,年仅18岁的毛泽东,正在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念书。11月22日那天,他就站在一处高地上,亲眼目睹了起义全过程。

他看见新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霸气破城;看见腐败作恶的清朝衙门上空,飘扬起一面白色的“汉”字旗。这一幕幕场景,无不令他热血沸腾。

少年毛主席

要知道,毛泽东从小就胸怀大志,满腔英雄豪气。少时,他酷爱《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希望如同那些英雄豪杰一般,惩恶扬善,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读到《盛世危言》,深入了解国家面临的问题、忧虑、苦难后,他更是确定了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焉有不能动者?”

也正是因为心怀鸿鹄之志,1911年10月底,在听闻湖南军政府正在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后,毛泽东毅然决然搁置学业,赶去报名参军,希望为推翻清廷、民主革命献一份力。

可谁曾想,毛泽东刚到招兵处,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三人结缘,兄弟结拜

原来,按照其学生的身份,毛泽东应该被归入学生军队伍。可他认为学生军的基础太复杂,一心想加入正规军队,在革命最前线奋斗。

然而,正规军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可靠人士提供担保,例如两名新军士兵。

这个规定着实难住了毛泽东。出身湖南湘潭的他,1911年初才来到长沙上学,可谓无亲无故、人生地不熟,认识的人除了同窗同学也就是老师了。

正当毛泽东为此焦头烂额,试图说服招兵处一视同仁之际。彭友胜和手下一个叫朱其升的士兵恰好途经此地,目击了一切。

素来仗义行事的二人,看出了毛泽东的诚挚与迫切。也被他魁梧的身材、不凡的气质,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所吸引。

商量一番后,两人当即走上前,表示愿意为毛泽东担保,成功助其参加了革命军。

彭友胜和朱其升都比毛泽东年长10岁左右。较大的年龄差,再加上作为担保人的责任心,使得二人对毛泽东关心异常。

身为副班长的彭友胜,特意将他安排到自己的队伍里,连营房床位都给分配了自己空置的上铺。

朱其升在发现毛泽东参军匆忙、衣着单薄后,也立马将自己的棉衣拿了出来,以免他被冻伤冻病。

传闻说,一次执行任务途中,毛泽东意外遭受山匪袭击,也是彭友胜和朱其升冲上去,救了他一命。

至于其他战友,也都对这个年纪轻轻、斗志昂扬的新兵颇为关照。

青年毛主席

出于感动和对善意的回报,毛泽东主动为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战友代写家书,还经常在队伍里传授进步思想,尽己所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而每每此时,彭友胜和朱其升都会显露出一种“吾家有弟初长成”,与有荣焉的姿态。

朝夕相处之中,三个人的感情愈发浓厚。夸张一点说,除了训练、作战之外,他们就跟“连体婴儿”似的,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在其中一人身边,发现另外两个人的身影。

当时,彭友胜和朱其升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毛泽东讲英雄故事。从岳飞精忠报国,到花木兰代父从军,每一个都听得他们心潮澎湃。

而11月的一天,当讲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三人不约而同萌生了结拜的念头。然后就上演了开头那一幕。

桃园三结义

尽管随着1912年2月12日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下令解散革命军武装,毛泽东、彭友胜、朱其升三人便相互告别,踏上了截然不同的新旅程。

但这短短半年的时光,却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1937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他还满怀眷念的说:

“我在湖南新军里扛过几天枪,立正、操步还有枪法都算可以。新军当中在我那个班里,我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湖南矿工,另一个是铁匠。”

其中的湖南矿工指的就是彭友胜,铁匠则是朱其升。

各奔东西,友谊不散

三人正式分别是在1912年3月。

作为班里第一个离开的人,全班战士凑钱为毛泽东摆了一桌饯行宴,还特意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

青年毛主席

推杯换盏之间,离别的惆怅肆意蔓延。

素来性格刚强,在战场上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彭友胜,眼里甚至泛起了泪花。

不过,哪怕心中有万般不舍,彭友胜都坚定支持着毛泽东继续学业的决定。还掏出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两块银元,给他当做路费。

事实上,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彭友胜和朱其升早就意识到,知识渊博、志存高远的毛泽东绝非凡人,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埋没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当中。

为此,两人还经常打趣说:

“润之,你将来必成大事,苟富贵,莫相忘”。

而后也正如他所言,毛主席后来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

送别毛泽东不久后,朱其升也离开了部队,准备回家乡继续做铁匠。

彭友胜则在捡回矿工老本行、回乡务农和继续当兵之中,选择了最后一条路。投靠当地军阀历经混战。

当他再次听到毛泽东的消息,已经是14年后了。

此时,彭友胜已经来到广州,成为国民政府北伐军中的一位少尉排长。一天,他偶然从别人口中听到一则消息:毛君润之来穗讲学。

毛润之!这个名字令他心头猛然一惊。彭友胜连忙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是共产党的中央执行委员,将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身份,到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虽然从一个小兵、一名学生,到中共中央委员、农讲所所长,这个身份跨越着实太大。但彭友胜却萌生出一股强烈预感,认为这位毛所长,一定就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毛泽东。

所以,趁着一个休息日,彭友胜换上一身崭新的军装,直奔农讲所。

果不其然,经过片刻的通传、等待,他耳边传来了一阵熟悉的爽朗笑声:

“盖三兄(彭友胜外号),别来无恙啊。”

明明阔别14年之久,两人间却没有任何隔阂、尴尬之感。他们尽情叙旧,谈天说地,毛泽东还讲起了共产主义,并提出让彭友胜留下来,他们兄弟一起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彭友胜对此非常感动,但他清楚,自己总共只念过半年书,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与毛泽东当前从事的讲学工作格格不入,便婉拒了。

而这短短一日的重逢之后,便又是长达整整25年的分别。

久别重逢,不忘旧情

25年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

1949年10月1日,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已经成为“毛主席”的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反观彭友胜,却在家乡柴山冲,和乡亲们一起为新中国成立的喜讯,欢呼雀跃。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要知道,彭友胜曾以北路军前线指挥的身份,在辛亥长沙起义一战中立下大功。北伐战争期间,也迅速崭露头角,被提拔被副连长,领兵能力和战斗实力绝对不弱。

再加上深厚的从军资历,不说飞黄腾达,怎么也不该沦落至解甲归田的地步。

奈何他的性格太过嫉恶如仇、刚直不屈,以至于有些不懂变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眼看政府腐败滋生,军队胡作非为、袭击革命人士。不愿与其同流合污的彭友胜,竟没想着投奔中共,一气之下直接回了老家。

蒋介石

此后多年,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一亩三分田度日。流逝的岁月和繁重的农活,在他脸上刻满皱纹,也磋磨了他曾经作为军人的点点滴滴。

直到偶然看见乡亲悬挂主席画像,看见那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庞,彭友胜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军旅岁月才被重新翻出。

如同过去,为结拜兄弟的学识、文化与有荣焉。此番,为毛泽东深感骄傲的他,忍不住向乡亲们诉说起了自己和主席的交情。并在1951年3月,鼓起勇气写下了一封寄往中南海的信。

令彭友胜感慨万分的是,毛主席竟真的从未忘记过他。回信中,主席不仅亲切的称呼他为“友胜兄”,还追忆两人“副班长与小兵”的过去。

毛主席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专程为他申请了作为辛亥革命老兵应有的待遇,令湖南省委统战部每月放发30元生活补贴。

而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彭友胜开始种植主席最爱的茶叶。每年谷雨前夕,他都会亲自采摘最优质的茶叶寄往北京,这一送就是整整18年。

直至1969年11月23日,彭友胜不慎落水离世,享年85岁。

当然,对于另一位结拜兄弟朱其升,毛主席也从未忘记。自1952年两人再次联系上后,主席便多次邀请他到北京小住,还自掏腰包给予了不少经济帮助。

用这些钱,朱其升在湖北汉口开办了一间“和平油布雨伞厂”,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之余,还不忘帮主席调研基层情况。只可惜,1956年时,朱其升便病逝了。

短短半年的相处,毛泽东、彭友胜、朱其升三人的友谊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无疑令人感动,又感概于毛主席不忘旧情的人性光辉。

","gnid":"91015525e3053c58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4140d6b5e9eec88.jpg","width":"838"},{"desc":"","height":"85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a156f3106cd6619.jpg","width":"1280"},{"desc":"","height":"113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8deb755c3cee0c4.jpg","width":"1280"},{"desc":"","height":"174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0d4808ce0cbc0ac.jpg","width":"3144"},{"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f4f4bf801e6f661.jpg","width":"1184"},{"desc":"","height":"6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fa8c60d204b90cd.png","width":"1061"},{"desc":"","height":"6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e02dfa3b6bfd4f4.png","width":"1142"},{"desc":"","height":"78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af113f2f0b85aa.png","width":"640"},{"desc":"","height":"6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2d80d7c27163e85.png","width":"1122"},{"desc":"","height":"75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80827ae909f18f2.png","width":"640"},{"desc":"","height":"6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6ce67ea9fdd28b6.jpg","width":"900"},{"desc":"","height":"95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da0103bd7806552.jpg","width":"1280"},{"desc":"","height":"8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6d1516ede15e1c7.jpg","width":"1280"},{"desc":"","height":"7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90c68a29fb805e3.jpg","width":"1078"},{"desc":"","height":"61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cb5b30de3c8a48c.png","width":"815"}]}],"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89296503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1e834a8b2606283eb6f2668cd35c0f0e","redirect":0,"rptid":"2cd5c1142b51e7c4","rss_ext":[],"s":"t","src":"探索智士屋","tag":[],"title":"三个人结拜为兄弟,建国后:一人是铁匠,一人是农民,一人成主席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写于哪个朝代?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是在元末明初成书的.叫做,共240则.李贽李卓吾将240则合成了120回.到了清朝,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将删改加工,最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版本. 的作者是罗贯中,他在创作时参考了陈寿的以及裴松之的还有历代有关三国的话本和戏剧等等.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是什么时候写的?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三国演义》 写于元末明初

荆呢朱3350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他是_____(朝代)人. -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答案]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明朝(朝代)人. 这个一定对!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明朝代的.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是谁在哪个朝代写的?? -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罗贯中 (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荆呢朱3350《三国》创作于什么朝代?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罗贯中简介: 罗贯中,一名罗本,生于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元代中期,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是( )代的( )写的? -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三国演义》是(明 )代的(罗贯中 )写的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 是哪朝人写的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明朝的 罗贯中

荆呢朱3350《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
包瞿庄19738311988 ______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人,是山西省清徐人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