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翻译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上篇分析到,刘备本人其实并不喜欢自以为是的隐士做派。那么,诸葛亮为何非要这样的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又怎会如此顺利就按诸葛亮的计划入局了呢?

01 乐毅的影响


而这一切,要从诸葛亮的偶像乐毅说起。

在南阳躬耕的日子里,诸葛亮最爱干两件事。一是吟诵《梁父吟》;二是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自不用多说,他相齐期间,在内以法治国、发展商业,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最终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是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千古名相。诸葛亮不顾旁人闲语而敢自比于他,可以说是一种超级自信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他又把自己比作另一位战国名将乐毅,这其中的意味就有些深远了。

自司马迁著《史记》把管仲、晏婴合为一传以来,“管婴”就成了后世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理想之一。西汉的公孙弘在奏对中“管晏”并称,谷永在上书中则说“执管晏之操”;而在东汉,班固则有“伊、吕、管、晏之任”的说法……总之,大家一般都习惯性把管仲、晏婴放在叫作“管晏”,这是一种时代潮流,而创造性地把管仲、乐毅放在一起并作“管乐”的,诸葛亮是自古以来第一个。

再者,在三国时代,与诸葛亮同样傲视天下者,比之管仲者有之,自比乐毅者则无。因为在时人看来,乐毅与管仲不在一个规格之上,他只是吕布、孟达之流的选择,像诸葛亮这样“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者,乐毅根本不能与之相匹配。故而,西晋人张辅对此表示不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

从春秋至两汉,不乏绝世名将,而诸葛亮如此热衷于不太“入流”的乐毅,这颇有些傲娇的“逆潮流”的操作,会不会有其深意呢?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乐毅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身上,隐然存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而这股独特的气质,正是使年轻的诸葛亮钟爱于他的理由。

乐毅,中山灵寿人,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他受燕昭王信任,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几乎灭齐。后来遭继任的燕惠王猜忌和临阵换将,致使功败垂成,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出走赵国。

这个故事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但他出走赵国后发生的事,却鲜有人知:

话说燕惠王使骑劫代乐毅为将后,骑劫骄狂自大,不久便被齐人田单用火牛阵所破,导致燕国占领的齐土在一夜之间得而复失。遭到如此大败,燕惠王很没面子,于是放下架子给乐毅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不愧是做君王的,燕惠王人狠话不多,主要意思有两层:一,我临阵换将并不是猜忌而是出于一番好意,是你乐毅误会了我;二,你乐毅出走赵国,对不起先王(燕昭王)的知遇之恩。

按理说,人家是一国之君,能主动给你写信请你回来,已经叫做君恩浩荡,换一般人,早就惶恐万端,感激涕零,被彻底“拿下”了。可乐毅偏偏没有,他在看完燕惠王的一通狡辩后,立刻就提笔给他回了一封信。

在回信里,他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数落了燕惠王的种种不是,也从容坦荡、情真意切地感激了先王对他的知遇之恩。全文比较长,但读起来一气呵成,颇有气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报遗燕惠王书》。

这封书信,可以说是自古以来第一次正面阐释君臣二元对立关系的杰作。

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燕国有乐毅……其《报燕昭王书》(即《报遗燕惠王书》)乃战国时数一数二享高名受传诵的大文章。不单因其文章好,乃因在其文章中所透露的君臣知遇,出处去就,功名恩怨,他个人所抱持的高风亮节,大义凛然,为千古莫能及的人格表现……

重点就在“人格”二字。

君臣本是二元关系,互相存在独立的人格。但在中央集权的大趋势下,却慢慢演化成臣子成为了君王的附属品。古今中外,有多少朝堂冤案仅仅因为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可乐毅偏偏不,他坚持的是作为臣子的独立人格。燕昭王对其有知遇之恩,他便下齐七十余城相报;燕惠王将其猜忌换将,他则远走赵国,不复愚忠。

这种思想在古代有多可贵呢?司马迁写《史记》说,蒯通和主父偃读到乐毅的这篇《报燕惠王书》,“未尝不废书泣也”,一不小心把两个大男人读哭了。

作为乐毅的脑残粉,诸葛亮有没有读过,他会不会有一些感触呢?他舍弃了孙武、白起、李牧、王翦……而选择乐毅,追求的不正是那种独立的人格吗?


02 两个人的成全

说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三顾茅庐,看似那个年轻气盛的诸葛亮在故作姿态、自命不凡,其实何尝不是他对偶像的某种致敬和“主公”刘备的暗示:你是否有燕昭王筑黄金台的那份诚心呢?

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刘备有。

是的,胸怀天下的刘备很讨厌毫无作为的隐士。当年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君与俱来”:你和他一起来我这吧,言语中甚有不屑之意。但最后还是他去访了隆中,“凡三往,乃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令人惊讶的存在。

又或者说,刘备可能读懂了诸葛亮的暗示?

后来永安托孤的时候,陈寿评价刘备说“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其实不仅如此,早在隆中那会儿,当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在草庐欣喜地望见刘备第三次上山来的时候,他就已经注定了秋风五丈原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裴松之(宋)注。

[2]王刚、刘清:《诸葛亮早年心志及行迹的历史考察》,《史学月刊》2017年第十一期。

[3]钱穆:《国史新论》。

","force_purephv":"0","gnid":"9c148e7995d1633d4","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604983d6dd268b7.webp","width":"1080"},{"desc":"","height":"5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e9f35d37603c7ac.webp","width":"108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5305499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8379e8885717bb67f30ef620c705a59","redirect":0,"rptid":"a3ba2d349a686a61","s":"t","src":"朝夕说史","tag":[{"clk":"khistory_1:刘备","k":"刘备","u":""},{"clk":"khistory_1:管仲","k":"管仲","u":""},{"clk":"khistory_1:诸葛亮","k":"诸葛亮","u":""},{"clk":"khistory_1:乐毅","k":"乐毅","u":""},{"clk":"khistory_1:燕昭王","k":"燕昭王","u":""}],"title":"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下的局吗?下篇:诸葛亮的选择

王诞万2490《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

王诞万2490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的意思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1、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顾:拜访;茅庐:草屋.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助自己打江山,三次拜访诸葛亮家才得见,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决定帮他统一江山. 2、蜿蜒起伏: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3、青翠欲滴:...

王诞万2490三顾茅庐的意思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顾:拜访;茅庐:草屋.多次拜访诸葛亮的茅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王诞万2490三顾茅庐 今译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三顾 茅庐 〖解释〗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王诞万2490求三国演义原文中三顾茅庐那一章节!要全!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答案] 把三十七、三十八章都发上来了……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庶入相府拜见曹操.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庶曰:“某幼逃难,...

王诞万2490三顾茅庐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王诞万2490求小学课文《三顾茅庐》原文 急 啊 !!!!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到:“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

王诞万2490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的意思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是说: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住的地方简陋,就称作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帮他完成他自己的大业.【贤指的是诸葛亮】说明一个人很惜才,三次去请一个人,也说明这个人坚持不懈.大概是这个意思.

王诞万2490“三顾茅庐”出自哪部古典小说?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据相关文史记载,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在今河南南阳城...

王诞万2490刘备三顾茅庐情节评析 -
冶政亲17098254700 ______ 《荀子·儒效》中说:“《春秋》言是,其微也.”所谓“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并不是就人物和事件的真实记录而言,而在于强调历史叙事中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如果说在历史叙事中蕴含作者价值评判的方式还只是“实录”、微言...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