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2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首“四喜诗”,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影响极其巨大。有些人也许会认为,“四喜诗”不能算是诗,只是一段流传于民间的谚语而已。其实,“四喜诗”确实是正儿八经的诗人诗作。写下此诗的作者,名叫汪洙。

汪洙,乃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人氏,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汪洙生卒年失考,金榜题名时年方几何不得而知。据有关史料记载,汪洙自幼聪颖好学,七八岁时便能吟诗作文,被四里八乡誉为神童。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不少汪洙儿时聪明机智的有趣故事。

有一回,汪洙来到学宫(地方官学)玩耍。破败不堪的学宫,竟然让小小年纪的汪洙大发感慨,便在学宫墙壁上题诗一首:“门徒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谁人肯把俸钱修。”几天后,到学宫视察的知府,看到了汪洙的题诗。这首诗大约触动了知府愧疚的神经,他便问随从此诗出自何人之手。当他知道这是出自一个小孩子之手时,不由大感惊奇,就让手下把这孩子找来,自己要见上一见。

去见知府那天,汪洙穿了一身比较旧的短衫短裤。知府见状,不免有些不悦,就问汪洙道:“你不是那个好学明理的有名神童吗?来见本官怎么穿得这么不讲究?”汪洙不慌不忙,当场口吟一诗以作答:“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知府听罢,彻底服了,连连夸奖道:“这孩子不得了,不愧为神童啊!将来必定有大出息!”这么一来,学宫破旧失修的问题,想必也能够得以解决了。汪洙题诗见知府的故事,说明他是个不怯场、有急智的孩子,心理素质超强。这样的孩子,成才率确实比较高一些。

虽然聪明过人、学富五车,但是汪洙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是在屡次品尝落榜之苦涩之后,方才享受到金榜题名的甜蜜喜悦。进士及第后,汪洙被任命为明州府学教授。顾名思义,这就是个官办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的小官。汪洙是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在教学管理岗位上,他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干得有声有色。师德好、学问大的汪洙,在明州府威望极高,很多学子慕名前来追随他求学深造。

汪洙很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归纳。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创作了很多带有少儿启蒙性质的劝学诗、励志诗。这些诗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因而很快不胫而走,并且影响久远。历史上写过劝学诗、启蒙诗的名家不少,但是像汪洙这样,在这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体系的,却绝无仅有。汪洙也许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著名诗人,为官亦不显,但在劝学诗、启蒙诗创作方面,却绝对称得上是史上第一人。

由于汪洙的劝学诗、启蒙诗影响太大,很多教育工作者便拿来做了少儿启蒙教材。一些有心兼有才的官学教师和私塾先生,将汪洙创作的三十多首劝学诗、启蒙诗,精心编辑成《神童诗》,用来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专心向学。《神童诗》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且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影响力之大,比宋真宗的《劝学诗》有过之无不及,被誉为与《三字经》并列的“古今奇书”,基本成了古代学校启蒙教育的通用教材。说《神童诗》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中国社会,似乎也不为过。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喜诗”,在此再截取《神童诗》的部分诗句,从中可以更清晰地窥见汪洙的主张观点,比较全面地感知一下其价值取向。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四句诗,是《神童诗》的开篇。前两句,宣传了大宋重视教育的基本国策,号召大家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后两句则有歧视其它行业之嫌,有段时间曾饱受批判指责。比方说,在笔者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就一边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一边跟着老师批判这种封建糟粕。今天,我们应当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看待它。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中虚。”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人生所有的成功,都以刻苦勤奋为基础,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这样的告诫劝导,就很正面、很积极了,基本不存在负能量。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这四句诗,则表现了读书人的一种豪气。只要学得满腹经纶,不必舞枪弄棒,一样可以治国平天下。当然,其中也反映了大宋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重文抑武的价值取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你想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么?那还等什么,赶紧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去呀。这四句诗,勾画出了一幅草根逆袭的诱人前景。并且告诉大家,成功的要诀,在于个人努力而非出身,很励志,也很令人振奋,极具感召力。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富豪不差钱,教子很关键。你就是留给子女一座金山,也经不起他们坐吃山空。正确的选择,不是留给子女后代多么丰厚的遗产,而是教育他们好好读书,学到有用的真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食其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这四句诗,是说读书人的最高境界追求,是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其中虽然有些负面因素,但是与科举考试关系密切,对读书人的影响也很大。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科举登顶,万众瞩目。这四句诗,写的也是科举之事。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那是一种何等的荣光!引领着一干英才豪杰扶摇而上,高居庙堂,为国效力。那些科举状元们,就能享受到这样的荣光。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文死谏,武死战”,在古代被认为是为官的最高境界。这四句诗,是教导读书人早早确立坚持真理、敢说真话的处世原则。将来做官之后,即使身处太平盛世,也要有担当、敢作为,多做有利国家、为民请命之事。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这四句诗以杜鹃啼血的传说喻人,用介子推的典故说理,告诫读书人要树立并践行忠诚爱国的价值观。为官从政,要做到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了气节。

“一雨初收霁,金民特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秉烛夜读,苦中有乐。不知不觉间,长夜已过,天已破晓。含笑合上书卷,眺望着天边的朝霞,回味着收获的满足,当为读书人最大的享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当然不包括坏事,只要能从中感受到乐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神童诗》以这四句诗作为结尾,是说读书人应当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善于自我陶冶情操,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独立的人格。人生在世,就要像春草一样蓬勃,绿荷一样清雅,黄花酒一样醇厚,白雪一样清白。

倘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神童诗》也像其它古代以宣传价值观为取向的诗词文章一样,存在一些不健康甚至是糟粕的内容,这很正常,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认知的局限所致。有些人喜欢以当今的价值观去苛求古人,其实是一种不够客观的思想方法。《神童诗》能够产生那么长久的历史影响,起到那么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汪洙值得后人对其致以足够的敬意。小人物,大影响,汪洙堪为典范。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gnid":"9ed26a2d20ec4a22b","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910502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3bda609518a2b91a85d2a86d6737cc1","redirect":0,"rptid":"67de2eab9c86844f","rss_ext":[],"s":"t","src":"齐鲁壹点","tag":[],"title":"宋词与科举|29:少儿教育启蒙诗第一人汪洙

廖邓胡914李贽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什么地位?他可以说是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说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哲学家,他的历史主要贡献在哪里 -
鲜心福18397311878 ______[答案] 他是当时思想界的异端.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他晚年时被官府以蛊惑民心的罪名逮捕,最后惨死狱中.他认为“穿衣吃饭,既是天理”,对理学提出批判.李贽在...

廖邓胡914思想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开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的历史事件是( ) -
鲜心福18397311878 ______[选项]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

廖邓胡914维新派的主张是什么? -
鲜心福18397311878 ______[答案] 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两大目标的一场爱国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寻求国家出路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维新派在...

廖邓胡914泰州学派的后事如何? -
鲜心福18397311878 ______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艮其人,江苏泰州人,师承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哲学家王守仁),王艮长期在小生产者阶层中讲学,从者云集.泰州学派的信徒有上层官僚地主、知识分子、还有下层劳动人者.他们大都致力于封...

廖邓胡914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一次失败的改革.有人认为这次改革失败是必然的.也有人认为这次改革也有成功的可能.你对此持什么观点?说出你的看法,并举例来证明. -
鲜心福18397311878 ______[答案] 从近代民族觉醒的角度看戊戌维新.许多论著在谈到戊戌维新的积极意义时,都承认它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但最集中论述这一问题的是杨立强《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关于戊戌变法评价的若干问题》一文,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