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社会四大劳动者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11

“印度追赶上中国,需要30年的时间。”

曾有一位印度的专家如此评价印度与中国的差距。

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印度人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印度马上就要赶超中国。

印度方面的精英认为,印度有四大优势,中国无法与之相媲美。

我国与印度相比究竟谁强谁弱,印度究竟有哪几大优势,令印度的精英自信满满,印度方面为何一直与我国比较?

时时相争,难以超越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印度一直抓着我国不放,想要与我国一决高下。

印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想,是因为在印度看来我国与印度同处于一个起跑线。

确实是这样,新中国的成立与印度的独立差不多同时完成。

当时我国与印度的社会相差无几,相较于印度而言,我国的社会环境甚至要更差一些,自百年前列强就开始侵略我国,后期我国内部政权不断变化,最终在我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各行各业百废俱兴,因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国内一片狼藉。

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因,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对我国实行相应的壁垒,不愿与我国建交,当时我国可以依靠的只有苏联。

当时的印度并没有我国艰难,毕竟当时其就抱住了美国的大腿,在当时看来,一个国家若有了美国的帮助,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如韩国、日本,即便不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其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威胁与壁垒。

然而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美国将我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我国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设置阻碍,

朝鲜战争中,美国就不顾我国的领土主权,派遣空军飞过鸭绿江,看到美国的态度后,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不得不派遣志愿军出征朝鲜。

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而言,战争无疑是最大的拖累,然而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我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战场,导致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后延。

然而印度则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其还不断地骚扰我国,想要在新中国身上撕下一块肉。

本身我国想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印度并不接受,最终我国不得不与印度发动战争。

虽然印度方面认为其一定会取得胜利,但是事情并不像印度想的那么简单,我国凭借着强大军事实力以及战士们的意志,很快就战胜了印度。

当然对于这个结果,印度是不服的,在印度看来,我国根本没有实力。

然而印度不知道的是,我国已经悄悄的努力,印度还将6 年代的中国,与40年代末的中国相比较。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之中,多是推崇默默发财的,当时我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只不过没有大肆宣扬,印度却天真的认为,当时中国还与其处于同一起跑线,印度从未思考过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将美国打的落荒而逃。

印度与我国进行比较,是因为其希望能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老大,在印度看来,亚洲的其他国家根本不足为惧,只有我国能够与其一决高下。

然而如今的我国早已惊艳世界,而提及印度众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恒河的水太黑了。

地理人口,自信满满

印度方面却不这么认为,其认为自身存在4大优势,首当其冲的就是地理与人口

在印度方面看来,其与中国相比在地缘位置上有很大的优势,印度三面环海,背靠喜马拉雅山脉,

在整个南亚地区,印度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毕竟南亚的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实力都比较落后,地理位置也没有特别好。

这样一来,印度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南亚地区的老大,在一定程度上其不轻易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涉,

更重要的是印度方面在海洋上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印度是了解大西洋与太平洋的纽带,在世界贸易交通线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毕竟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大都是需要通过海洋进行的,尤其是石油的运输。

石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重要性不必多说。

世界上大多石油的贸易往来,都是要经过印度洋的,因此印度洋也被很多西方国家视为“海上生命线”。

临近印度洋的印度,则拥有很大的优势,其独自拥有众多的码头以及港口,因此其在海上贸易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在印度精英看来,印度的地理位置优势极为明显,甚至进可攻退可守,这一点我国根本无法超越印度。

然而日本方面却忽视了其地理边缘的劣势,印度方面的地形极为闭塞,确实维护了印度的安全,敌人入侵的可能性有所减少,但是印度的发展空间也被限制。

如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时期,只有与世界接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交通就是与世界接轨的第一要义,若没有较好的交通,在贸易往来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壁垒,影响之后的发展。

而且印度方面的国家边境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其与巴基斯坦方面的冲突不断,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就要集中力量,然而因为国家边境问题,印度很难集中力量。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定程度上也消耗了印度的国力。

然而除了巴基斯坦,印度与我国以及南亚周边国家也存在一定的争执。印度一直紧抓我国不放,经常在中印边境挑起争端。

而印度南部地区的恐怖势力极为猖獗,经常在南部组织恐怖活动,不仅对于印度南部居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也影响印度社会的安定团结。

更为重要的是,猖獗的恐怖分子也使得印度在一些国际安全事务上做出妥协与退让,毕竟若不做出妥协与退让的话,印度方面很有可能就会受到恐怖主义的报复。

然而妥协之后,印度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任何决定都存在弊端。

在印度精英看来,我国虽然靠近海洋,但是靠近的是极为广阔的太平洋,这个地区本身就是很多国家争抢的地区

我国的地理边缘极为危险,而且美国早早的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定的统治,因此我国在海洋方面的优势根本无法与印度相媲美。

确实如此,我国地理边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然而印度方面却没有看到我国在地理边缘上的优势,我国的海岸线比较长,临近的海港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这样对我国进行海上贸易,对外交流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而且虽然太平洋地区“群狼相争”,但是我国在太平洋地区还是比较安全的,毕竟东南亚国家、日本等都是我国海洋方面的防护带,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所反应以及缓冲。

印度方面认为其在人口上也有很大的优势,在印度看来,此前我国之所以发展的如此快,与我国的人口红利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我国拥有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而很多国家刚好进行产业转移,因此就将目光投向了我国,承接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之后,我国的经济确实翻了数番。

如今因为国力强盛的原因,我国也想要进行产业转移,而印度也想要学习我国发展经济,在印度看来,如今其人口红利远远超过了我国,将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确实是这样,我国如今老龄化问题极为严重,劳动力资源相对欠缺,影响之后的发展。

然而印度却忘记了我国在80年代就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如今已经过去4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印度落后我国40年。

而且印度的人口红利对印度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还有很多负面影响,首先印度本身就不是一个资源发达的国家,人口红利暴涨,必然会对印度的资源造成巨大的打击,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人民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人口红利暴涨使得很多劳动者找不到适合的工作,难以维持本身的生活,长期如此,社会安定难以保障。

而且因为人口较多的原因,印度居民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这样一来,人口素质难以提高,社会面临很大的安全隐患。

虽然近几年我国出生率相对下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劳动力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我国的劳动人口素质普遍偏高,社会安全问题得以保障。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的我国已经不再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劳动力的质量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点。

面对如今人口出生率较低的情况,我国已经在采取相应的政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军事政治,盲目自信

印度除了在人口与地理方面自信满满之外,其在军事以及政治方面,也盲目自信。印度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远远的超过了我国。

印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自信,与刚刚建国的时候,我国对中印边境问题的处理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印度不断骚扰我国边境,针对印度的骚扰,我国多是采取和谈的方式,看到我国的态度后,印度更为嚣张,甚至认为我国怕了。

我国当时采取和谈的政策,一方面是不希望看到民众处于战火之中,毕竟我国刚刚结束战火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浪费资源,想要集中力量发展。

然而印度却认为这是我国退缩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我国,面对印度的多番挑衅,我国自然不能容忍,因此我国决定与印度在战争相见,最终印度失败了。

按理来说,印度应该深刻意识到我国的强大,然而印度方面却不走寻常路,很快印度就重拾自信,只记得我国的妥协退让,而忘记了被打的落荒而逃的场景。

在印度看来,我国与印度方面在军事实力上相差甚远,印度是世界上军事实力第三强大的国家,前两名当然是美国与俄罗斯,然而印度却忘记了,其军事实力多是靠压榨百姓,狂投资金,投出来的。

其军事武器多是依靠进口,自己研制的武器寥寥无几。

而我国的军事武器多是自己研制,与美国、俄罗斯不遑多让。

然而印度购买的军事武器,虽然较其他国家先进一些,但是与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毕竟美国与俄罗斯不会将自己压箱底的武器卖给印度。

印度认为自己在政治方面也远远强于我国,印度的政治是依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定的,对印度人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优势,毕竟在未建立此项制度之前,印度始终处于被压迫被殖民之中。

然而印度却忽视了本国的国情,印度方面有多个政党。

这些政党必然会对印度的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毕竟无论哪个政党,都是想要成为印度的执政党的。

而且每个政党的利益不同,在政治决策方面,各个党派都会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民众的利益反而被忽略,严重影响民众脱贫致富。

最为关键的是政局的动荡,对印度社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严重威胁印度政府的统治。

如今印度内部的种族意识、民族意识就极为突出,难以形成统一,更难以实现共同的发展。

而我国虽然民族众多,但是56个民族,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面对困难之时,也是共克时艰。这是印度政治无法媲美的。

印度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我国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印度方面应该思考如何用这些优势助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而不是时时刻刻与我国比较。

参考文献

[1]周健.中国在亚洲失去人口红利优势了吗?——基于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印度的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20(06):32-39.DOI:10.13902/j.cnki.syyj.2020.06.004.

[2]郑永年.印度能否赶超中国[J].全球化,2017(12):18-24+133.DOI:10.16845/j.cnki.ccieeqqh.2017.12.002.

[3]李月芬,林莉.中国与印度“赶超型”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03):4-8.

[4]李晓.印度经济能够赶超中国吗?——兼“论中印比较”的意义[J].国际经济评论,2006(06):51-56.

[5]黄亚生,韩泰云,刘东岳.印度能否赶超中国?[J].开放时代,2004(01):7-13.

","gnid":"97188b3b4d9f4811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6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f1992a936fb8d59.jpg","width":"641"},{"desc":"","height":"38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301c9db041b26db.png","width":"640"},{"desc":"","height":"265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8c34e9dddede745.png","width":"3946"},{"desc":"","height":"4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c1c9072c6a43ae2.jpg","width":"660"},{"desc":"","height":"6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300c0a52033b081.png","width":"640"},{"desc":"","height":"5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3b92fa6922c17bc.jpg","width":"889"},{"desc":"","height":"27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e3f65ca6b7921f1.png","width":"506"},{"desc":"","height":"38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4fda63463e8acbd.jpg","width":"650"},{"desc":"","height":"89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b02035cfbc9a462.jpg","width":"1600"},{"desc":"","height":"45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9aacecf72db7453.jpg","width":"814"},{"desc":"","height":"41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33a3ace5e4ce7e.jpg","width":"640"},{"desc":"","height":"59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c2117f65dbf3331.jpg","width":"950"},{"desc":"","height":"42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1a89255a6e3fbc9.jpg","width":"640"},{"desc":"","height":"3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97bd9edc47c9c73.jpg","width":"50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op50_st","powerby":"hbase","pub_time":16781832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6d798198fbb747558c0b452e6c028f4c","redirect":0,"rptid":"ef12e65c40c1182a","rss_ext":[],"s":"t","src":"朝子亥","tag":[{"clk":"kmilitery_1:军事实力","k":"军事实力","u":""},{"clk":"kmilitery_1:印度","k":"印度","u":""},{"clk":"kmilitery_1:美国","k":"美国","u":""}],"title":"印度精英认为:相较中国,印度有四大优势,中国一个都比不了

郟方士5125请问 社会总体上,蓝领(工人普工类体力劳动者)与白领(办公室、管理领导等脑力劳动者等)之间比例大约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现在还有必要分蓝领和白领吗?现在蓝领有技术年收入基本都比白领高,有技术自己出来接活做都比打工强,但是很多所谓的白领看不起工人,吃不了苦又没什么能力就坐个办公室有什么意思!至于竞争力除了能力还得有关系,中国就这样人情社会,招人的工厂基本都是没人愿意干的,好的差事谁又愿意辞职,要想在一个公司出点头也是要时间精力要付出很多很多的!

郟方士5125如何辞职不被扣工资.劳动合同5月13号到期.现在提出辞职.老板不同意不签字怎么办?是否会被扣工资?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的形式给用人单位邮寄一份辞职书,保留好快递详情单以及复印一份辞职书,辞职到期以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

郟方士5125我国的社会职业目前有多少种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

郟方士5125根据本讲,关于我国一线劳动者描述正确的有(). - 上学吧技能鉴定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 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首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

郟方士5125学习了纸的发明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

郟方士5125为什么关税在保护个哦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回顾以往的分析,把宽带市场发展的问题归结于“用户的需求不旺”比较普遍 ,但是针对这个词运营商难以制定细致的对策.根据IDC中国最新的调研,全球的宽...

郟方士5125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中期末复习提纲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

郟方士5125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那些?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公民既有劳动的权利,同时又有劳动的义务.劳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

郟方士5125按照中国人民劳动法,给别人打工20天能不能拿到工资 -
赵叶震15141365615 ______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处工作了20天,如果劳动者正常辞职的,是能拿到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一、如果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