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西方对个人与集体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07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西方的“中国偏见”,从何而来?如何破局?

\n

  作者 彭大伟 吴家驹

\n

  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德国看待中国的方式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有哪些中国文化艺术名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上,如何消除西方存在的偏见?

\n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欧洲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德国研究者胡春春,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对话。

\n

  两位专家指出,对话是消除误解和偏见的关键。顾彬表示,尽管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受到美国影响,但德国与中国无疑是朋友。胡春春则表示,在西方与中国的接触中,“欧洲中心主义”贯穿始终,关键是中国如何应对欧洲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把中国作为他者”的观念。

\n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n

德国社会的中国认知,受欧洲中心主义和美国影响

\n

  中新社记者:在历史上和当代,德国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的?

\n

  顾彬:从哲学来看,德国寻找的是一种拯救,它的拯救首先从神学来,然后从哲学来,最后从中国来。但是后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n

  要注意的是,我们总说“西方”这个概念,但是美国与欧洲区别很大。我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少年儿童总爱看美国电影,当时看《傅满洲博士》系列影片,电影里“傅满洲博士”要控制整个世界。现在很可笑的是,不管是德国的记者,还是德国的政治家,全都觉得中国是新的“傅满洲”,要控制整个世界。中国不是新的“傅满洲”,恰恰相反,中国要的是合作,中国和德国是朋友。

\n

  德国目前的问题在于,德国觉得自己是“弱者”,中国是“强者”。但德国与中国是朋友,中国要的是能够跟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做好朋友,而美国不要。

\n

  胡春春:历史上,欧洲接触中国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美国,欧洲受到美国“中国观”的影响,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n

  我曾经尝试研究过西方、欧洲、德国和中国的接触,从最早的耶稣会时期至今,我以三个学者为标志,一个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一个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还有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我总结出了一种欧洲和中国双元论的模式。

\n

  我的一个德国同事也认为,无论是莱布尼茨、黑格尔,还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实际上都是欧洲中心主义。所以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和克服欧洲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这种“把中国作为他者”的观念。

\n

  在当代德国社会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已经被“智库化”,而不太会去和中国研究界或者汉学界进行交流。所以很有可能,德国主流的对于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了一些让中国人觉得很吃惊的问题。

\n
\n
\n\n
\n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德国不妨与汉学家加强交流来源:中国新闻网

\n
\n

  德国的主流舆论,可能确实需要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否则在德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看中国、其他非欧洲国家、非西方世界国家看中国之间,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落差,这就可能会产生误解。

\n

中德文化巨匠,搭起沟通桥梁

\n

  中新社记者:中国与德国、欧洲文化,有哪些共通之处?

\n

  胡春春:中国文化和德国文化、欧洲文化的共通之处非常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和德国、欧洲都生活在现代的秩序里。现代的种种优点和缺点,实际上就是共同点。

\n

  比如,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一种对于善的追求,对于更好的追求。而这种善和好,无论是在个人意义上,还是在社会意义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不同的价值排序可能不一样。

\n
\n
\n\n
\n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中德文化有诸多共通之处来源:中国新闻网

\n
\n

  中新社记者:不少中国人对马克思、恩格斯、歌德、尼采、贝多芬等德国人耳熟能详,有哪些中国文化艺术名人和学者,是德国民众比较熟悉的?

\n

  顾彬:孔子、老子、庄子在德国读者心中,有固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帮助德国读者、德语国家的读者寻找自己的道路。德国人需要灵魂上的拯救,而孔子、老子、庄子等能给他们带来拯救。此外,德国人也知道莫言,莫言的作品在德国印刷得很多。

\n
\n
\n\n
\n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欧洲著名汉学家:孔子带给德国民众启发来源:中国新闻网

\n
\n

  中新社记者:利玛窦是中西方交流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人物。在中德交往史上,有哪些人物曾为促进两国交流带来启示?

\n

  顾彬:我在中国已经十年了,我总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对话的重要性是德国当代哲学最重要的题目,而对话的可能性是从耶稣会的利玛窦开始的。此外,从德国来看的话,促进两国交流的还有卫礼贤、赫尔曼·黑塞等人。

\n

  胡春春:除了利玛窦,谈到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者、对话者,我想到的也是卫礼贤。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卫礼贤的著作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卫礼贤是怎么看待中国的。

\n

中西方可用交流消除偏见

\n

  中新社记者:两位老师都曾在此前提及,西方在“一带一路”、全球抗疫等议题上存在对中国的偏见,如何看待这种偏见?

\n

  顾彬: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是德国非常富裕的工业区,后一度衰落,而德国到现在也没找到拯救鲁尔区经济的办法。

\n

  但中国的方案可以“救”杜伊斯堡等鲁尔区城市。中国看得非常远,“一带一路”是一个看得非常远、能给所有国家带来好处的倡议。

\n

  疫情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而我们应该合作,21世纪所有的问题都是合作,但是美国不合作,试图破坏欧洲抗疫,还想破坏中国抗疫。

\n

  德国当代的哲学家们,都在批判西方的个人主义,认为德国应该回到一种集体主义,需要一种新的、符合欧洲需要的集体主义。

\n

  胡春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本身是一种促进经济有更多联通性、流动性的很好的方式。中国愿意把自己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分享,中国人的经验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但没想到“一带一路”倡议会被部分欧洲政客视作一种“战略威胁”,这是荒谬的。

\n

  在疫情中,大家产生了很多误解。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于疫情的反应,肯定是不一样的。中国对于疫情的应对,可能欧洲人、德国人不懂。我们还是需要交流,其中不应该有任何的偏见和障碍。

\n

  同时,美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很大的破坏性作用。本来抗疫是全社会、全世界的事情,但是美国首先把抗疫政治化,这是很不应该的一件事情。(完)

\n
\n\n
","gnid":"91e1045df1c73bb91","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86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7eb2435134016a6.jpg","width":"90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8713628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bd225415226bd32be58100fbec80cc2","redirect":0,"rptid":"eda337bddf5ae91e","rss_ext":[],"s":"t","src":"中国新闻网","tag":[{"clk":"kculture_1:中国","k":"中国","u":""},{"clk":"kculture_1:德国","k":"德国","u":""}],"title":"东西问·中外对话|西方的“中国偏见”,从何而来?如何破局?

芮柱满1171说出中国人和西方人思想的3点不同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1.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利益,西方人比较重视个人价值 2.中国人对传统敬畏,西方人比较善于创新 3.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西方人大多数有宗教信仰

芮柱满1171个人与整体西方只讲个人主义,完全不说集体吗,不明白,网友介绍一下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所谓西方就是指那些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他们那里资产阶级思想泛滥,社会风气充满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损人利己,资本家只想着赚钱,根本没有集体观念,他们那样的国家不能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处处想的是公共利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芮柱满1171中西方有哪些价值观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呢?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一、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产生的哲学基础 对中国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哲学:儒家、道家和中国的佛教.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人重“领悟”“言外之意”,乃至重“含蓄”,追求“韵致”的思想方式都有很大影...

芮柱满1171中西方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从本质层面来看,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定性不同,西方是个人的,东方是集体的.

芮柱满1171中国人对组织的认识与西方相比有何差异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最大的差异是民主和自由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在组织中就像处在人为的食物链当中,有阶级,有排序,有差距;而西方人对于组织的认识更像大自然的食物链,更符合客观规律吧.

芮柱满1171中西的审美理想有什么不同.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西方追求的那些浪漫主义,因为西以个人为重,中则以大体为重.西看到的是爱情,而中看到的是后果(安史之乱).西:个人拯救世界,地球,思维有点乱,看得明就好,中姓在前名在后.) 而爱情观这些都可以在电影中表现,仔细观察一下,那里有很多外国风情,别介意. 而这些又可以从他们的名字看出来,西赞成甚至赞赏佩服. 嗯,比如唐贵妃和玄宗的爱情.(那些电影中,中: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而西名在前姓在后,说明中注重家庭,西注重个人. 还有爱情观等等,都可以在小事上看清. 不过我倒认为各有各的好,一时间难以说清平时你可以多看看《读者》《青年文摘》等,中则认为是红颜祸水. 中国注重的是团体主义,西方注重的是个人主义

芮柱满1171出国久了在思维上有何不同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出国留过学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出国留学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他的思维和长期呆在国内的人的会有明显的区别: 1.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Don't judge).Don't judge:不轻易评判.没有深切接触过西方文化的...

芮柱满1171中西方文化差异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 1,这个笼统来讲,一般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课本上有这四点 a.中国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 b.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回避非常高,西方这方面敏感度低 c.中国社会权利造成距离很大,西方较小 d.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盛行的程度不同 2,...

芮柱满1171英语翻译中国的集体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 -
牛政溥15384293499 ______[答案] 您好,很荣幸为您解答翻译:(若您满意,根据Bai度新规则,烦请您立即采纳!) 中国的集体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