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播谣言的危害有哪些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02

《荀子·大略》中说道:“流言止于智者。”

可现在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网络谣言事件频频发生,而网络暴力事件又总是会接踵而至。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里,一则消息传播的速度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已经远远不够了。

不管是寓意着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信息,还是负面、虚假、夸张的网络谣言,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够在恍惚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现如今的人们都以社交媒体为自身获取信息的主要的形式,但在这些平台上获取的信息究竟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谣言,还有待商榷。

正因为互联网具备着现实交往生活中不具备的匿名性,使得很多人都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为所欲为”,有许多人毫不顾忌的将自己肆无忌惮的一面展露了出来。

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对发生的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言论。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这个词汇逐渐和暴力联系在了一起,这本来不相关的两件事,成为了现如今时代的又一个社会治理难题。

尤其是在网络方面,“网络暴力”的治理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健康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变得密不可分?

作为普通网民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网络暴力事件逐渐消失?

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关系

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博斯特曼总结出了谣言传播方式的公式:

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度÷公众的批判能力。

G·W·奥尔波特

首先网络谣言能够传播,整个事件的重要性是吸引公众关注的关键,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或是一件具有吸引度的事件才会引发公众热议。

而事件的模糊程度决定了这件事情在网络上传播以后,为公众带来的究竟是具有意义的消息还是含糊不清的谣言。

当传播者通过玩弄文字手段、半遮半掩着只公开事情的部分真相,或者是通过扭曲事实等等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时本应该作为社会新闻的事件就会被流传成不知多少版本的谣言。

而公众的批判能力决定了谣言的传播是否会得到“助力”,人们往往相信眼见为实,会选择相信自己接收到的信息,特别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个体很容易不假思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信息没有完全被公众掌握的时候,公众极易因为缺少判断,导致被一些绘声绘色的谣言牵着走,这也使得公众在这个时候会变成谣言再次传播的媒介和助手。

而在这个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暴力也应运而生。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网络暴力并不代表了网络谣言,两者之间有着一些更显著的区别,网络暴力是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所孕育出的附加作用。

经过研究发现,能够转化为网络暴力的谣言具备有涉及了道德判断的共性,这种网络谣言信息在通过激发公众对事件的批判以后,会出现诱发网络暴力的情况。

网络暴力的产生

在网络暴力演化的过程中,最开始会出现某些人在基于一些事件的基础上杜撰、扭曲、捏造出虚假的信息。

最常见的谣言就是对一些公众人物的批判,这类谣言往往会使得民众对某位公众人物道德方面的行为做出不切实的判断。

当这类虚假谣言在网络上开始传播以后,为了使得这类谣言能够更广阔的传播,网络谣言还会“添砖加瓦”,加入更多民众关心的话题,让热潮再上一个台阶。

这时的网络谣言更加容易引发民众愤慨的心理,让得知网络谣言的民众出现愤怒、厌烦的情绪。

这类网络谣言,会使得民众对谣言信息进行了后期加工式的道德判断,使得民众的相关负面情绪态度被激活。

而此时的民众内心也会出现道德规范、道德焦虑和道德期愿,负面的情绪会导致民众出现愤怒、厌恶、恐惧等等谴责型的道德情绪。

在出现消极、扭曲的道德情绪以后,自然会使得民众无法做到理智的判断,民众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对公众人物做出不理性的判断。

这个过程被称为社会直觉主义,民众们的判断依据主要依靠道德判断,情绪为主导,而逻辑思维推理的方法会被最大化的忽视。

在民众出现消极道德情绪以后,民众会采用不公正、不适宜的道德评估标准对事件进行判断。

并且消极的道德情绪也会提升民众对道德评估的严格性,使得民众出现更加极端的判断结果。

不理性的评判会带来严苛的结果,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民众会出现认为他人道德严重失格,自身更加符合道德规范的判断。

这种道德上的差距,会让负面道德情绪更加的强烈,出现单方面的暴力倾向,这种双重的判断也会驱动民众产生攻击、泄愤、惩戒等等网络暴力动机。

只有少数情况,网络暴力的动机不会演变为实际行动,在多数情况下,产生暴力倾向的民众会借由着某种契机来实现自身的网络暴力行为。

或者是有他人先行做出了网络暴力行为,或是出现了更加触动民众道德底线的谣言,这种动机会直接的转化为网络暴力行为。

民众也会从网络谣言的接受者转化成了网络暴力的实施者。

网络暴力的危害

而从宏观来看,民众在受到大量网络谣言冲击的同时,会不断的受到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

使得民众理智的心态慢慢出现了变化,民众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而正处于“社会直觉主义模式”的民众,会经历社会性说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民众会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支持,更加的心安理得的进行道德批判。

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人们讨论的并不只是事件本身,个体自身的负面情绪和暴力倾向也会不断的扩散和强化,引发多重社会性群体性心理效应。

网络暴力也从个人的行为演变为了群体的行为,谣言就这样转变成了网络暴力。

我国现如今并没有完全得当的治理手段,来约束民众在网络中的行为和群体的认知。

但作为民众本身在无法分清网络舆情和网络谣言的时候,应当更加理性的看待网络热门事件。

民众在对事件进行判断的时候,应当多进行“事件推理”而不是“直觉主义”,更加理性客观的判断事件的结果,会降低个体自身出现网络暴力的倾向。

2018年8月,“女医生丈夫在游泳池掌掴少年”一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热潮,在当月25日,女医生自杀身亡。

事后女医生丈夫决定起诉三名将其身份信息公开至网络上的当事人,在2021年8月6日,涉事三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网络并非是不法之地,现如今许多软件都开始进行了本人实名制的注册方案,这种被人认为有约束感的举动,恰恰让民众能够在网络上也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对于网络监管者而言,相关部门也应当出台更多合适的法律,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让网络环境能够健康绿色,让网络谣言不再满天飞。

参考资料:

1.刘绩红《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的演化机制研究》.当代传播.

2.徐才淇《论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法律适用.

3.周汉华《论互联网法》.中国法学.

4.刘莉.冯君颢《网络谣言治理路径探究——基于2007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nid":"9911c98fb1f92aa9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3af7a2765e5b13c.jpg","width":"1328"},{"desc":"","height":"4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144e0a7708256a0.png","width":"712"},{"desc":"","height":"10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77939bcbe8745d9.jpg","width":"666"},{"desc":"","height":"71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1122abd41ebc644.jpg","width":"1166"},{"desc":"","height":"115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8a53400195276cb.jpg","width":"1220"},{"desc":"","height":"10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43cdc123dd693e3.jpg","width":"1178"},{"desc":"","height":"8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22948ed88eaf6f3.jpg","width":"606"},{"desc":"","height":"7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3bc442cad045122.jpg","width":"930"},{"desc":"","height":"49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676c48aca681b4c.jpg","width":"800"},{"desc":"","height":"76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7b0d226138a948f.jpg","width":"1116"},{"desc":"","height":"4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f3666b898786b86.jpg","width":"75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18339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4ccbe1ab641497f1b2109efe3f861dad","redirect":0,"rptid":"325842642863e210","rss_ext":[],"s":"t","src":"随波侃旧","tag":[{"clk":"ktechnology_1:网络暴力","k":"网络暴力","u":""}],"title":"“流言止于智者”:拒绝传播网络谣言,将大大降低网络暴力的损害

缪曹窦846在网上散播未被证实的消息会有什么危害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容易引起各种谣言,误导不明真像的人群,可能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有可能会触犯法律,不传谣,不造谣.

缪曹窦846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会产生哪些危害?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会产生哪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公安机关对此将依法查处.希望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缪曹窦846谣言的危害及如何化解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没关系的,不要担心,有些事情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谣言你不用太过于关心,也不要别人一说你就急于否认,别人会认为你欲盖弥彰.如果不理他们他们会说你默认,这也没有关系,只要给他们一个蔑笑就好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我遇到过很多次,开始时总是记着去争辩,最后有一次,我没有理他们,一个月以后谁也没有再说过什么了.别担心

缪曹窦846网络谣言让文明很受伤害,说说谣言对哪些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不仅如此,谣言还愚弄了社会公众,蹂躏了社会信任,更破坏了信息传播的健康秩序.面对一则信息,人们选择相信,是基于一种良知和信任.这种良知与信任,是文明的基本源泉.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一个具备基本文明规范的社会中,相互信任是最基本的价值运行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网络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发展,端赖于此.谣言的潜入,破坏了这种信任,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回到了初级的“蛮荒时代”.当人们面对信息都会产生疑问时,表明人们已经形成某种恐慌与怀疑心理,这恰恰不能说明人的“进化”,而只能说明文明在“退化”.

缪曹窦846在网络上造谣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并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客观方面必须是实施诽谤行为,即不仅捏造事实,并且公然散布所捏造的事实.如果传播的真实的事实,不构成本罪;如果捏造了事实,但未向外扩散,也不构成本罪....

缪曹窦846有谁能说一下谣言的好处和坏处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谣言,是真实的反面.谣言的发源点是心灵的污垢. 谣言是彩虹,冠冕堂皇却不长久.谣言是浮萍,连绵不断却不固定.谣言是水中月,镜中花,似是而非. 谣言的最大特点是传递速度快,所以谣言又称为流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

缪曹窦846传播 恐怖信息和谣言,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扰乱社会次序,破坏社会安定.

缪曹窦846网络谣言的危害深远,面对网络的谣言,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①坚决抵制不良诱惑,与网络谣言的发布作斗争②作为公民,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不轻信网络谣言,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④作为青少年的受害者,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诚心回答你的问题,记得好评,谢谢)

缪曹窦846传播网络谣言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可能会受到什么惩罚 -
那羽怜13669725532 ______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