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意思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01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家孟子在他的《尽心章句上》中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已体现了儒道互补、以儒为主的人生观倾向。

由此,各取所长的儒道互补,成为我国后世文人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重要方法。而魏晋文人将儒道互补推向了儒道合流的新境界,同时催生了特立独行的清谈玄学之风。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争斗非常激烈、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的年代。在这个权力冲突功利搏杀的历史背景之上,为什么会浮现出名士崇尚清谈、风骨出尘入画的奇异幻影,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秘?

一、魏晋文人由儒道互补到儒道合流

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以柔弱因循为用,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中国上古及先秦时代的上层精英阶层一直占据主流思想地位。

春秋以后中国社会进入诸侯“大争”时代,主张积极有为、“施仁政”“利天下”的儒学思想逐步走强。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选择以儒治国还是以道治国,长期争论不休。儒、道相争,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争论的结果,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融相通,和谐产生了吸纳儒家思想的“新道家”和吸纳道家思想的“新儒家”。

于是在如何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甚至治理家庭上,除了用儒家思想或道家思想之外,多了第三种选择:即以儒道互补的兼济理念,来管理天下、管理自身。

这种儒道互补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文人。无论是主张外儒内道,还是道中有儒,后世追求卓越的中国文人,往往会注重儒道双修,提升个人的全面修养,以争取自身更高的社会价值。

然而到了魏晋时期,中国文人的儒道双修,居然变成了儒道合流了。

魏晋时期儒道合流的主张内容,大致有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不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对立关系,他们都是一种理性的修养学问和处世工具,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增益和互相融通,一起为世人所应用。

二是虽然儒家和道家在“入世”和“出世”外在表现是不同的,但在内在的思维境界、思维方式和思维价值取向诸多地方是相通相近的,因此是能够共存相融的。

三是既然儒家和道家能互补合流,那么在道家中掺杂的神仙思想、鬼神祭祀、谶纬神学、服食炼养等等同样也能和儒家合流,乃至可以广泛吸收中国外国、古代和当代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种广而化之的思潮,自然会引发各种讨论。于是魏晋文人出现了“好玄学”、“尚清谈”现象。具体表现在:

1、玄学兴起

魏晋时期的“新道家”超极限地接纳儒学,几乎把道和儒的思想揉捏在一起,形成了儒道合流。这样就难以区分哪部分属于道,哪部分属于儒。由此,魏晋时期的“新道家”,体现为儒道合流的“玄学”盛行。

比如西晋玄学家郭象在他的《庄子注》中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其意思是说,你身居高位处理国家大事,但你的心态要和在山林游玩一样。

他或许要表达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举重若轻的方法论,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难以把握其中的分寸,显得玄虚莫辨。

2、清谈盛行

魏晋时期的清谈,其实是一场接一场主宾双方辩论会。辩论的话题通常是玄学经典,比如《老子》、《庄子》和《周易》。

清谈的过程就是主宾中一方作为正方先阐述自己观点,而另一方作为反方进行批驳,如此来回数论争辩,有时还要请第三方作总结陈辞。

这本是辩论游戏,但魏晋名士乐此不疲。其实上就是低成本相互炒作,刷存在感,还显得有才学,格局清高。

3、丹药时尚

魏晋文人圈内流行丹药。因为服食炼养属于道家外延的养生术,自然也是儒道合流的重要内容。魏晋玄学家何晏推荐大家服用“五石散”,因为这味丹药助阳强体、延年益寿,于是好多士人去服食“五石散”,结果很多人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狂燥热、甚至直接升天了。

为什么这些有学问的人,明知服用“五石散”有症状,还要坚持“吃药”不动摇、“瞌药”之风盛行三百年呢?

一方面这些有学问的人迷信古籍记载,认为好丹药真有助于长生不老,只是自己没有遇到好丹药或者服药时间和方法有问题。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许多文人对现世失去了信仰,甘愿赌一把运气。那么这个世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做这种生无可恋的举止呢?

二、魏晋文人的仕隐之痛

空谈,醉酒,瞌药等一系列奇特、略显癫狂行为的产生,自然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脱不了干系。魏晋文人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非常糟糕,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时局动荡,政局险恶。

1、时局动荡,志向难伸,魏晋文人的仕之痛

魏晋时期,始于公元220年,结束于公元420年,共计二百年时间;除西晋有二十多年相对安定阶段,其他一百七十年始终处于战争、叛乱和血腥夺权争斗的状态。从三国征战,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在如此残酷的动乱岁月,文人出来做官,根本谈不上实现兼济天下的志向,甚至还有个人生命危险。这就是魏晋文人的“仕”之痛。

于是就有了许多文人放弃仕途、隐居山林的景象。这种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这里限于篇幅不详细展开了。

2、政治险恶、入世无门,魏晋文人的隐之殇

曹魏政权为笼络世家大族,推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就是给世家门阀子弟的入仕,提供了便利。

“九品中正”这种选官用官制度,做大了世家门阀在政坛的势力,使门阀家族身份成为能否入仕的第一标准。

《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描述世家门阀垄断仕途的状况,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寒门文人政治仕途。

寒门文人,根本没有选择“入世”的机会。他们中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只能以“出世”的心态在山水之间或歌舞夜场麻痹自己;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人,只能做权贵们的“力役”。这就是魏晋文人的“隐”之殇。

3、魏晋文人在仕隐之间的折腰之苦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广为流传。陶渊明当时任县令,属于七品官六百石秩位。

晋朝实行优待官员政策,这六百石米只是县令的基本工资,除此以外,还有定期的俸钱俸米和补贴。部分官员还有“职分田”收入。所以陶渊明做县令的实际收入并不低。

但陶渊明还是辞去县令的官职了,因为受不了频频向巡视官员折腰迎送的窝囊气,这就是所谓的文人气节。陶渊明守节故事,成为魏晋名士真风流的标识。

陶渊明并非大门阀出身,但他的祖父做过太守,属于有名望家庭出身,所以他才能有机会做个下品官员。陶家经济条件不差,能交往的官宦朋友比较多,所以他才能够这么任性、辞职归隐田园。

而寒门出身的文人,在晋代根本没有被评品做官的机会,如果没有经济条件做隐士、就要考虑自身生计,通常的出路就是为政府官员做幕宾或做小吏,实际上就是给权贵们做“力役”。

根据晋代公务员工资制度,这些小吏的工资,是由政府以 “力役钱”的名目发给官员,然后由官员自行打赏给所使唤的小吏。

换言之,小吏不属于政府公务员编制内人员,只是官员私下雇佣的编外临时工。

如果小吏们想多拿薪酬,就要献媚巴结官员。如果心存骄傲、自恃才高、不懂得不愿意去讨好官员,你就很难得到留用。这对讲究读书人气节的古代文人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由此,在晋代就容易出现宁可在山林醉死、也不愿侍奉权贵的故事。后世称誉之为魏晋风骨,其实更多的是魏晋文人的无奈和悲苦。

三、魏晋文人儒道合流的悲哀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魏晋文人要儒道合流了。因为儒和道区分,对他们没有意义。仕或隐的抉择权,根本不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你出身在门阀世家,即使你天天游山玩水,也是官居上品。如果出身在寒门,就注定你会被中正在九品评定中列入下品或品外人士。哪怕你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去努力,最终结果还是“出世”。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魏晋文人喜欢玩清谈游戏。因为做实务,做好做坏,做多做少,对自己的未来前途没有实际帮助。

他们这些人,自出生此就注定分成两款人生模式:一款叫“势族”躺赢,一款叫寒门躺平。

因为寒门文人哪怕折断腰,只多也就当个小吏,想在政治上再有所进步,是完全不可能的。既然没有希望,又何必赔上读书人的脸面,还是在精神上捍卫点“风骨”算了。

既然人间关上了催我进取的门,那就试试能否推开成仙的窗。人生总要有点梦想吧,万一实现了呢?在那个动乱时代,生命本就不值几个钱。

结语:

儒和道,两种处世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中国文人,甚至影响中国文人在不同成长时期、不同生存环境中的不同心态。为了使自己的心态很好调节和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文人通过“儒道互补”,寻求进退自如的处世方法。

这种“儒道互补”处世方法,在阶层固化的魏晋时期,完全失去了作用。这就是魏晋文人在仕隐之间,丧失自由选择和转换,所遭受的心灵痛苦。

参考文献:

孟子《尽心章句上》

郭象《庄子注》

《晋书》

","gnid":"9a67f2948f4e93f9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2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1d7a4644f33fc11.jpg","width":"879"},{"desc":"","height":"6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9ada749995fe7a0.jpg","width":"909"},{"desc":"","height":"60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b8f7413357526c4.jpg","width":"802"},{"desc":"","height":"64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ca17c7eb406477b.jpg","width":"814"},{"desc":"","height":"61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30f0d12d27182d4.jpg","width":"778"},{"desc":"","height":"60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4f2e93c5e9455ce.jpg","width":"796"},{"desc":"","height":"62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b3a9f89848a7983.jpg","width":"890"},{"desc":"","height":"6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fe5f26addd05fe6.jpg","width":"882"},{"desc":"","height":"6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f286d58804648f7.jpg","width":"932"},{"desc":"","height":"66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3bffb4498a928d7.jpg","width":"882"},{"desc":"","height":"67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da313009e3769ff.jpg","width":"910"},{"desc":"","height":"66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bfa5cb7d6efaa6d.jpg","width":"923"},{"desc":"","height":"59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1e21547cc24ed59.jpg","width":"784"},{"desc":"","height":"6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4196713c9510461.jpg","width":"841"}]}],"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41457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cd9a1b3c250836e0741da6d12c77ece","redirect":0,"rptid":"a5b1e241fa8db1b8","rss_ext":[],"s":"t","src":"古凌","tag":[{"clk":"kculture_1:道家","k":"道家","u":""},{"clk":"kculture_1:儒家","k":"儒家","u":""},{"clk":"kculture_1:陶渊明","k":"陶渊明","u":""}],"title":"“儒道互补”与魏晋文人仕隐的痛苦抉择

晁山旭1191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典故和意思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大学》是以修身为核心.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强调人的修生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过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晁山旭1191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含义是?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含义是: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

晁山旭1191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诚意:意念诚实 正心:端正自己的内心而无邪念 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齐家:整顿家庭,使家和睦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天下太平 全部的应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地说:格物致知,是程...

晁山旭119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理解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中华文明古国,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个人道德修养,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以德作为治国的重要基础,以及崇尚道义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

晁山旭1191修身、立业、齐家、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人生之世,品质为先,当行之前,做之为?品人之品,做人中之人,树理想之前,成就自己一生

晁山旭119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理解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中华文明古国,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个人道德修养,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以德作为治国的重要基础,以及崇尚道义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

晁山旭119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德行,整齐家眷(成家),立志去管理国家,最后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

晁山旭1191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

晁山旭1191《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别指什么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晁山旭1191请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咯! -
蒲股盛18557489996 ______ 齐家的意思,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齐字有治理、整理的意思.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