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倪海厦芍药甘草汤剂量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5

01


脉浮数、身重、心悸如何理解


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我们先看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脉浮数者,这个数者是啥意思。这个“数”就是多的意思,快的意思,比正常的脉象跳的快的,我们叫数脉。那么张仲景这里的浮数是啥意思?它其实是浮紧带了那么一点点快,在这里的浮数是含有浮紧的味道的。一般来说,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脉浮紧,它又略带数的这么一个味道。而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浮缓,是略带有迟,脉浮迟的意思。

由于《伤寒论》第3条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这是由于有一个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所以有的医家在注解伤寒的时候,他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如果说未发热的就是脉浮紧,如果已发热的就是脉浮数,也有这种解读,我们可以做参考。所以,这里的脉浮数是指脉浮紧而数,说白了,就是一个麻黄汤证的脉象,这是第一个要解释的。

接着往下看“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这个身重心悸,历代医家的解释层出不穷,见仁见智。很多医家把身重解释成湿,有湿气所以身重。的确湿气困体时可以引发身重,但身重并不都是湿气。

有的医家认为误下法后导致血虚、津液虚。由于津血同源,所以津液虚了就血虚,血不养心,所以心悸,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下之后,伤阳、伤气,气虚。气虚,心无所主,所以心悸,这是有争议的。

一个争议是身重,一个争议是心悸。有的人认为有湿气所以身重,有的人认为是误下以后伤气、耗气,气虚而导致的身重。我个人认为湿气困体可以导致身重,但是我更倾向于误下以后耗气,气虚乏力,感觉自己支配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 或者说支配自己的身体显得比平时困难,所以自我感觉身体沉重,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下之后气虚所引起,而并非是湿气困体的身重。

心悸也是同理,误下以后耗气,导致气虚。如果心气虚,心无所主,就出现心悸。为什么我会认为,或者主张是由气虚引起呢?或者说由阳气虚引起呢?因为后面第64条,有原文做支撑,它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就是由于耗伤阳气之后出现的又手自冒心的心下悸。所以是气虚,心无所主的心悸,这样解释,我个人认为是很合理的。

因为用的是桂枝甘草汤,并不是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是鼓动心阳的,并不是养心血的,所以认为是血不养心而心悸,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著名伤寒泰斗胡希恕胡老,他就认为这里的心悸是血不养心,所以心悸。他认为这里身重是湿气困体,湿气困体有水分,所以身重。我本人认为是,应该是误下以后,伤了阳气,阳气虚,就会乏力,就会自感身重。身重有时候是湿气困体,有时候是气虚无以支配自己的肢体。心悸应该是阳气虚,心无所主而出现的心悸。

胡老认为误用下法之后,伤了里,虚其里,所以外边的气郁,气郁滞而为湿。身重就是头有些湿,水分停,所以他认为个身重是湿气。大家知道湿气困体出现水肿,类似于水肿,会身困,身体困。但是胡老的解释,我觉得与他之前解释的稍有矛盾之处,因为他解释麻黄汤时说,麻黄汤证身上到处疼痛是因为体内有水分,体表有水分,所以疼。现在他又说体表有水分,所以身重,我觉得稍有点矛盾。

我在解释麻黄汤的时候解释得很清楚,麻黄汤的疼痛是因为寒邪郁滞,才会疼痛,不是水分引起的疼痛。现在胡老又说有水分,所以身重。我觉得都用身重,都有水分来解释是否不妥?另外他说用了下法之后,会导致里虚,津血不足,而津血同源,血不足以养心,而心跳,就属于心悸。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桂枝甘草汤就不能用于治疗这种心悸。桂枝甘草汤治疗阳气虚的心悸,叉手自冒心。但是耗阳气之后出现的心悸,张仲景用的是桂枝甘草汤。误用了下法肯定会伤阳,张仲景第64条说的是发汗过多,误用了汗法,误用汗法可伤阳,误用下法一样伤阳。

再看一下107条条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如果说身重都要用湿气解释的话,那么第107条条文的身重,一身尽重还是湿气吗?显然不对。

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以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它们都治疗烦躁心悸的,但是它们却没有用养阴的药去治疗, 没有解释成血不养心,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连芍药都去掉了,一个养阴血的药还被去掉了,而且它们用的是火道下之,以及以火追劫之,更容易伤刚血为什么这里不用养心血的方法来治疗,反倒用桂枝甘草汤打底去温心阳来救逆?很显然,张仲最所认为的汗法、下法导致的心悸,绝对不是指不养心而心悸,而是指心阳不振,心阳虚,心气虚。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就是为了证明我自己的观点,或许更符合张仲景本文,而并非胡希恕胡老所说的血不养心。

倪海厦的解释,就更加没有《伤寒论》原文做支撑了。倪海厦说人的身上为什么会重,是因为所有好的营养物质,食物营养本来是血的源头,用误下法之后,通通攻掉了,造成血不够了,所以四肢肌肉关节营养不足就会身重。按照这个说法,那么瘦人、营养不良的人,岂不是都身重吗?这里仅仅只是误用了一次攻下法而已。他继续往下说,心脏缺血就会出现心悸,病人用攻下法攻成了血虚,血不养心而心悸。纵观《伤寒论》出现血不养心而心悸的条文没有,而心阳虚、心气虚导致心悸,以桂枝甘草汤打底的方剂却出现了好几个,无论是误用了汗法、下法,还是误用了火,如火攻法、火劫等,张仲景通通用的是桂枝甘草汤打底来治疗。

相反, 张仲景出现过一次小建中汤证,他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心中悸而烦者,用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阴阳两补,气血两补,小建中汤本来就是桂枝汤里倍芍药再加饴糖。这个心中悸而烦,并没有用过汗法或者误下法。

我们再看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小建中汤治疗的一个是心中悸而烦者,一个是法当腹中急痛。

条文里面从来就没有提到过误用汗法,或者误用下法,而用小建中汤的。误用汗法和下法导致心悸的,通通都是桂枝甘草汤来打底的,无论是桂枝甘草汤还是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明心悸无论是汗法还是下法,都出现了心阳虚或者心气虚、心阳不振。心的阳气虚而出现的心悸,绝非是血不养心。

关于身重心悸,就解释到这里,接着往下看。

02


尺中脉微、尺中迟者怎么理解


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这个我必须要解释一下,寸关尺的尺部在《伤寒论》里面是候里证的,主里证的,并不是今天所说的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在张仲景《伤寒论》里面所说的尺指里,指里证,而尺中脉微是里虚的意思。这个微也不是现在的微脉。这个微是指比寸关两部相对而言的力量要小,脉形要小,力度要小等等。也就是说寸关尺三部不一样,尺部候里证。这个里证,但凡和寸关部比起来有不同,肯定是内部,也就是有里证,它会不一样。而尺中脉微候的是里虚证,在这里是为了表达里虚,这个尺脉绝对不能误认为是肾虚。

第49条里面说,尺中脉微,此里虚。看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尺中迟者,这个尺迟,还是指里证。而这个迟,绝非今天所说的迟脉数脉的迟。已经确认了尺脉候里,就是主里证,尺脉只要是有弱、迟、涩等其他的一些阴脉,就代表里虚,阴脉是指阴阳相对的一些脉。

第49条说尺中脉微,此里虚。第50条说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因为尺中迟也,是里虚,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而《伤寒论》里的迟,以尺中迟者,这个迟不是今天的迟脉数脉的迟,而是相对于前面所说的脉浮紧者,相对于浮紧来说,它会有一些营血涩滞不足之状,而表现出偶尔有所涩滞感,比寸关两部的浮紧脉要显得迟一些。因为它有涩滞感,涩滞感是一种荣血不足的表现。

所以这个迟一定要注意, 好多医家把它翻译成脉迟。如果把它翻译成脉迟,那就不得了了。假设是脉迟,我们看一下整条条文。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整个看下来就发现一个问题,前后矛盾。脉浮紧者,说脉是浮紧的。假令尺中迟者,纵观此三部脉,只有尺脉是迟脉,而寸脉和关脉都是浮紧脉,这可能吗?同样一条脉搏,寸、关脉是数脉,而尺脉却是迟脉,在同一条脉上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在现实当中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此,好多医家把尺中退者的迟理解成退脉,那是大错特错的,是对《伤寒论》里面的脉学没有做深入的研究,产生的一种误解。这个迟一定不是迟脉,而是指相对于寸关两部的浮紧来说稍显涩滞,有涩滞感,绝对不是今天所说的,跳得很慢的意思,而是具有湿滞感。代表荣血不足,荣气不足,也就是后面所说的血少故也。

所以要搞清楚,第一,尺脉候的是里证,不是今天所说的肾虚;第二,无论说的尺脉微也好,迟也好,涩也好,通通不是指字面意思的脉象。也就是说与今天所说的28脉,《濒湖脉学》 或者大学教室里所说的脉学是完全不同的,《伤寒论》里的脉有时候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形状,和前面的脉对比而已。比如脉促,难道脉促就是今天所说的促脉吗?心律不齐的脉吗?脉搏有停止的脉象吗?不是的,《伤寒论》里的脉促是指有点快的意思,是急促的意思,绝对不是今天所讲的促脉。

所以在学《伤寒论》脉象的时候,第一,一定要搞清楚,这些脉象是张仲景为了形象地表达一种内部气血在脉搏上的表现而用的词语。第二,他用的这些对于脉的描述的词语一定是有对比的,绝对不是突然出现了之后,属于现在讲的28脉中的哪一种脉。后世医家发展了脉学之后,借用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的这些词语而已,绝对不是指张仲景的本意。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是我个人对《伤寒论》,对张仲景脉学的一种体会,是否有道理,各位去查资料对比,结合临床实践看是否有道理,我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有很多名垂青史的医家把这个迟脉释成慢,我无法赞同,虽然他们对历史有贡献,对中医有贡献,他们活着的时候也都是神医,看了很多疑难杂症,但是对《伤寒论》的理解,我有和他们不同的地方,我仍然会保留自己的观点,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也正是由于有和而不同的理解和医学的传播,才能够让中医学继续发展下去,正所谓师古而不泥古嘛。我们既要继承先辈的,前辈的这些好的地方,也要修正他们有一些没有兼顾到,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这才是一种良性循环。当然,我的《伤寒论》讲完,肯定有很多人也会对里面一些不太准确的地方进行解读。在这里,后世有任何医家来解读我所考虑不足的地方,我九泉之下都会感激他,感谢他,绝对不会认为他不尊重我。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两条是承接刚才所讲的第49条和第50条,也就是说它是做对比的。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凡太阳伤寒表实证,它的尺脉没有出现脉微,没有出现脉迟,都可以考虑用麻黄汤来发汗治疗。也就是说,在第49条讲了尺中脉微,此里虛,以及第50条的假令尺中迟者,都不能够直接用麻黄汤,因为是脉迟,说明了里虚。

第51条和第52条没有尺脉的微,尺脉的迟,因此是可以用麻黄汤的。第51条、第52条,就是为了解释在尺脉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无论脉象是浮紧还是浮数,都可以用麻黄汤来治疗。只是为了对比,说明尺脉的问题而已。而尺脉候里,尺脉的微也好,尺脉的迟也好,都是一种对比,绝非是今天所说的微脉或者迟脉。

03


49-52条翻译


把第49条到第52条这4条条文完整地翻译一遍。

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翻译过来就是:脉象浮数,病在表,按照道理,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如果反而用了攻下的方法来治疗,则会损伤在里的阳气,阳气虚,气虚乏力,则会感觉到身重,心阳不振,心气虚则心无所主而心悸。这种情况就不能再用发汗的办法来治疗,而应当扶正补虚,使正气充实,津液自和就能自然汗出而痊愈。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病人的尺部脉象,比寸关脉象会弱一些,这是里虚的表现,里虚的征象。所以必须通过治疗。须表里实,是指通过治疗使表里正气充盈,津液自和并能自汗出而痊愈,这里叫须表里实,这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的,一般可以选用小建中汤或者桂枝新加汤来治疗。

桂枝新加汤是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退者,桂枝加芍街生美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的新加汤,新加汤在第62条会重点细致地讲解。总之新加汤可以治疗虚证的,可以治疗有里虚而表邪未净的这种情况。其中一部分人需要用药物来治疗,对于里虚来说,张仲景说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借助饮食的调养,待正气恢复,阴阳自和,表里正气充实,就能够驱邪外出,可以自汗而愈。另一方面,如果说不能够自愈,虽然等了很久,正气仍然没有得到恢复,表邪也不能自汗出而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小建中汤来扶正补虚。正所谓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也有医家提出用桂枝新加汤来补虚解郁邪。

关于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在上节课讲得非常详细。如果想知道狭义或者广义的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去听上一节课就可以了。

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所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那么翻译过来就是: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证的脉象,按照道理,应该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的一些表证, 应该用发汗解表的方法,但是如果出现了尺部相对于寸关之浮紧来说,稍显涩滞不足之状的话,不能发汗。因为尺脉的尺主营气不足,阴血虚少。发汗会更加伤营血,引起变证和坏证。那怎么办呢?和第49条条文是一样的处理方法,因为营血不足,血少故也,就用小建中汤来补一下虚,或者用桂枝新加汤来补虚兼以祛邪。

第51条和第52条,其实是不用翻译的。因为它就是麻黄汤条文的一个缩写版而已。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它的意思应该是什么呢?脉浮应该带有紧,它应该是省略了主病在表,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省略了发热, 恶寒,身疼痛, 无汗,省略了这么多的症状。这个其实是以脉代证的一种表述法, 第51条和第52条都是以脉代证。就是只说了一个脉,代表了整个麻黄汤的证,把其他的都省略了。

第52条:脉浮而数的可发汗,与麻黄汤。脉象浮而数的主病在表,可以用发汗的办法来治疗。以脉代证省略了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这些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一些其他症状,宜用麻黄汤来治疗。

以脉代证,用脉象来代表整个麻黄汤证的临床表现,用麻黄汤治疗。这两句就是为了对比前面两条的尺中迟,以及尺脉微。第49条的尺中脉微,此里虚,以及第50条的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就是为了回应尺脉,所以才多出了第51和52两条条文的,以脉代证的麻黄汤。

其实这个以脉代证包含了3条,前面3条的内容。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是第1条和第3条,是《伤寒论》对于太阳伤寒的描述。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这3条条文合在一起,在第51条和52条就变成以脉代证,第51条就说一个脉浮,第52条就说一个脉浮而数。

其实,第51 条和第52条的脉浮或者脉浮而数,已经代表了或者说以脉代证,代替了第1条、第3条和第35条的所有内容。

时常有人问我:“ 你在注解《伤寒论》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的名垂青史的医家解释的东西,只要不够完美的,你都要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呢?在没有别人解的情况下,你是怎么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释的?怎么有这么大勇气呢?”

一条条文的解释,无论解释者是否名声在外,如果过不了我心里这一道坎,过不了我这一关, 我自己无法用他的想法理解的时候,我肯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而且一定要用很多的材料来印证我的想法,我才会讲出来。我绝对不是空口瞎说话,凭想象的。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待问题的时候,不会只看到眼前的表象,而是高屋建瓴,放大格局,整体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有的医家即便是在解释上、表面上很有道理,能通过,如果没有印证,没有其他的条文做印证,那么很有可能并非是张仲景本意。这时候,我就会想,张仲景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我认为《伤寒论》里的东西是张仲景的,要理解他的话,只能用他本人的资料去印证,去验证。要么用《伤寒论》的其他条文,要么用《金匮要略》的内容去印证,这样才能够站得住脚,才有说服力。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解释,肯定是不够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如何做到透过表象看本质,高屋建瓴、放大格局地看待事物呢?

王安石有诗云: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层层的浮云遮住了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在学医上,也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把基础知识打牢,然后自己解释给自己听,一定要解释得通。如果你的解释,自己听都觉得很牵强的话,就不要解释给别人听了。

希望大家以后,无论是学习《伤寒论》 ,还是平时做事做人过程当中,都要学到这种透过现象本质的本事。我们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多评论、多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充满互动和分享的中医学习平台,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gnid":"9d47c35752258647a","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94222656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01b056e801b8ca0e5023918f629f3177","redirect":0,"rptid":"ffc08c0e7a79d7aa","rss_ext":[],"s":"t","src":"张胜兵中医","tag":[{"clk":"khealth_1:湿气","k":"湿气","u":""}],"title":"伤寒38:身重是由于湿气?心悸是由于血虚?

查娄邰2430甘草有什么好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性能】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本品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主要用于心气不足致而结代,心动悸者,如《伤寒类要》单...

查娄邰2430如何医治坐骨神经痛?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治疗: 一、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三、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

查娄邰2430走路腿抽筋怎么回事啊?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这种情况是阴血不足导致的肝风内动.因为肝阴不足,津液干枯,口干舌燥甚至经常上火导致肝风内动,因此肌肉颤抖肌肉麻木.此病补钙开始有效,但效果不明显.方法:用芍药甘草汤(白芍12克,炙...

查娄邰2430坐股神经痛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或偏方没?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

查娄邰2430白芍甘草汤的量是多少?姐们进来帮帮我吧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3碗水煮成1碗,我是这么煮中药的[:wgx奸笑:]

查娄邰2430坐骨神经痛应服哪些药?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下面是全国著名专家用方,请您对症选择使用: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

查娄邰2430芍药甘草汤在哪里有的买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芍药甘草汤中药配方,目前还没有成品,一般需要的时候,去中药店买药自己做. 芍药甘草汤 配方: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温补中阳. 芍药有白芍和赤芍之分,药方之中也没有注明,白芍偏于养血敛阴,赤芍偏于化瘀消肿,芍药甘草汤的主要用于津液受损、阴血不足,所以本人认为用白芍比较合适.

查娄邰2430芍药配甘草有什么功效?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白芍苦、酸、甘,微寒,功能养血敛阴,滋润筋脉,又可柔肝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谓之“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甘草甘缓,与芍药均为缓急止痛的要药,合用其效更好,可谓缓急止痛最佳配伍,被历代医家推...

查娄邰2430芍药甘草汤能治急痛症吗? -
贝很具18659042393 ______ 中医认为,不少急性疼痛症(非器质性)、抽搐痉挛常与肝阴不足、津伤血虚有关.芍药甘草汤为柔肝解痉、和营止痛之良方.此方仅由芍药(白芍)、甘草两味药组成,白芍味酸,养阴柔肝,调和营卫;甘草味甘,缓急止痛,且能补虚.酸甘...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