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偏僻小山村支教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2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网上有一部名叫《和平剑》的微电影,可能看过这部微电影的人寥寥无几,甚至都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它的名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失败,相反这是一部成功的微电影,因为这部微电影在网络上播出的那一刻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这部微电影的参演者均是广西壮族的留守儿童,当然这些留守儿童也不是什么童星,大家都是生活并成长广西一处偏僻小山村里的孩子。

本来这些孩子可能会跟其他的留守儿童一样,整日过着单调枯燥的生活,但拍摄这部微电影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改变了他们的成长足迹。

而这些留守儿童能够有这次机会全靠的是一位在大山中支教10年的德国小伙,这位德国小伙的名字叫卢安克,正是因为他在山村当中的支教才使得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参与到这些新奇的活动当中。

那么这位德国小伙为何要在中国山村内支教10年?他跟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又还有哪些?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们了解过卢安克的人生经历后便能知晓答案了。

出生德国,来中国支教

卢安克出生在德国汉堡中一户不错的人家当中,1968年卢安克和他的双胞胎哥哥一同降世到了这个家庭当中,双胞胎的降临也给这户家庭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家庭当中有双胞胎的话教育上就是一个难题,因为你不能有明显的偏爱,也不能暖了一个冷了另一个,好在卢安克的家庭没有这个烦恼,他的父母都十分开门且爱卢安克兄弟俩,在成长当中卢安克自然过的是顺风顺水。

等到兄弟俩长大后卢安克在帆船厂里担任过工人也担任过教练,乍一看两者之间差距很大,但在卢安克看来两者殊途同归,而且卢安克在两份工作之间能够完成完美的切换,由此也能够看出卢安克过人的学习能力。

到了后来卢安克当兵退役后考上汉堡美术学院更能看出卢安克不错的学习能力,至此卢安克的一生只能说是顺风顺水,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烦恼,所以才有着自己自由选择的能力,但看到这怎么也无法把卢安克跟中国大山支教老师挂上钩。

卢安克之所以会来到中国山村里支教还得看1990年的那个夏天,当时卢安克来到了中国旅游,本来卢安克这次来是为了出来转转同时也长长见识,可没想到卢安克这次一来就爱上了中国。

自从卢安克旅游结束回到德国后就一直在想着中国,为了解自己的心愿卢安克选择在1997年再次来到中国,这次卢安克来中国不仅仅是为了感叹中国秀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是准备在中国中暂住一段日子,感受中国的不同,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卢安克这次来除了观赏广西的风景,还进入了南宁市的一家残疾人学校中在其中任老师进行义务教学,在里面给学生们教德文。

卢安克也因此过上了一段快乐的日子,但很快麻烦就找到了他头上,首先是关于他在中国的任教资格问题,虽然卢安克是个德国人,但是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如果想要在中国任教师,那就是要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这点哪怕他是义务教学也是要遵守的。

于是1997卢安克就被公安局从学校带走调查,因为没有教师就业资格证,使得卢安克不仅被处以罚款还被遣送回了德国,但卢安克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德国生活了两年后卢安克又再次来到了中国,这次卢安克来到了广西。

在广西的日子里卢安克又在一处县中学里找到了工作,是当一名初中老师,虽然卢安克决心做好这份工作,为此还在其中加入了不少自己独创的教育方法,可由他所教的班集体并没有在成绩上获得提升,因此学生的家长对卢安克也颇有微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卢安克失去了自己在广西中学当中教学的资格,在教育之路上接连受挫的卢安克并没有放弃,既然县中学不行卢安克就把目光放到了偏远的村子里。

卢安克找的村子可以说是极为偏僻,为了能够开办教育,卢安克来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乡建开村林广屯广拉队,也就是在这里卢安克开始了自己的山村支教之路。

在板烈支教10年,帮助留守儿童成长

卢安克先是在2001年来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乡建开村林广屯广拉队,这里是他在广西山村支教的第一步,但却不是最后一步。

当林广屯的村民们第一次看到卢安克的时候都感到很新奇,因为这里地区偏远,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没见过外国人,尤其像是卢安克这金发碧眼模样的人。

起初村民们看到卢安克的时候还以为是哪家的混小子把头发染成这样回来了,可后来才发现卢安克是个外国人,来村子里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开办学校。

卢安克在山村当中开办的学校都是由自己出资的,虽对外说是个学校但更其实像是一个教室,因为学校是卢安克自己掏钱租了村子里一间闲置的泥瓦房,简单的收拾过后学校就此建成了。

有了学校那下一步就是要有学生了,在这个山村里学生不难找,当时在广西山村当中能见到不少留守儿童的存在,林广屯自然也不例外,卢安克的学校建成后因为其不收费的原因很快就将村子里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吸引了过来。

至此卢安克就可以安心开始自己的教学了,因为是在山村当中自己开办学校的缘故,卢安克不必再考虑别人对他教学方法上的职责,可以让他安心采用自己的教学方法为这些孩子们教学。

因为这些孩子们都没怎么上过学,所以卢安克只能从最基础的拼音部分来教,若是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那将会很难管理这些在村子里自由惯了的孩子,好在卢安克有一手自己的办法。

卢安克的上课模式并不枯燥,给孩子们教学拼音时首先是让他们每个人都讲出一件自己的故事,随后卢安克将这些故事一一记下并在此后翻译成普通话再转译成拼音,最终将这些故事的拼音写出来用以教学。

这种和孩子们生活贴切的故事很容易得到认同,因此卢安克为他们教学拼音时也顺利了不少,在卢安克的教导中这些孩子们都有了不小的成长,而孩子们也很快认同了这位老师。

渐渐地村子里的人也跟卢安克熟络起来了,起初村子里的人还以为卢安克是来这里玩玩,可没想到他居然会把孩子们教得这么好,等孩子回到家后见到孩子们的成长,村子里不少人对卢安克都是心怀感激。

中国山村里的人向来淳朴,面对有恩的卢安克众人自然是将他当成了家人一般,称呼上也变得亲切了许多,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会称呼他为“卢老师”又或是“老卢”,没事时还会喊着他去家里面吃饭又或者是喊着喝几杯,遇上了还会递根烟。

可卢安克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一心只想着如果教好孩子们,为此村里的人也给了卢安克一个“洋雷锋”的称号,别看只有短短三个字,但背后承载的却是村民们真挚的感情。

卢安克在林广屯待了一段时间后总结出了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教育方法,卢安克又来到了广西河池市东兰乡板烈村,这里的条件更加艰苦,留守儿童更多,但卢安克丝毫没有后退的意思。

卢安克坚持在板烈小学内进行教育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的时间,在中国贫穷的大山村里支教十年,放在哪里都是一件值得令人敬佩的事情,更别说这位教师还是位德国人,更是让人感受到钦佩。

一心投身教育,拒绝感动中国提名

一名外国人在中国大山中支教的故事一经被人知晓就很快传播了出去,这件事情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不少人也对这位“洋雷锋”感到了好奇,于是不少记者也来到板烈村寻找卢安克以此来挖掘出背后的故事。

甚至到了2006年,《感动中国》节目也找到了卢安克,他们找上卢安克正是想把他列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候选人,要知道能够被感动中国提名的人就是一项荣誉,可面对这项荣誉卢安克却拒绝了。

在拒绝时卢安克是这么说的:“不是我感动了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其实卢安克在前几年遇到记者的采访都是能躲就躲,在板烈小学的日子里一旦有记者来找卢安克他就会跑到学生家里,躲到记者离去之后才出来,他也对外解释过这么做的原因:“不想见记者是因为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但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做名人会影响我的工作。

卢安克不仅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广西山村支教的这些年卢安克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完成他们的教育。

拍摄微电影就是卢安克独特的教学方法,卢安克想通过拍摄微电影这种行为带给这些留守儿童以归属感,同时给他们带来自信的力量,这些问题是县市内学校的学生不存在的,但在留守儿童这里却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留守儿童因为从小就难以接触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缺乏权威性的管教,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缺少自控能力,卢安克注意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卢安克做出了拍摄微电影这样具有创意性的教育方法。

由卢安克拍摄出来的微电影《和平剑》重要的其实是拍摄的过程,虽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但背后却是卢安克和这些孩子们近一个学期的创作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摆脱了以往空虚的情况,微电影的拍摄给他们带来了归属感,这是他们之前从未感受到的。

这样的教育方法正是卢安克所想要的,而且除了拍摄微电影之外卢安克还拍摄过纪录片,这场纪录片记录的是卢安克和学生们为村子修路这一件事。

2002年11月卢安克带领着学生们开始为村子里修出一条道路,卢安克的本意是想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拍摄纪录片也是为了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整件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十几天里卢安克就和学生们修出了一条230多米长的小路。

在修成之后卢安克的学生们也通过这次修路学到了新的人生经验,这些由卢安克创造出的独特教育方法在未来将会极大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卢安克一直在广西山村内进行了十年的支教生活,直到2012年卢安克因为生活原因被迫返回了德国结束了自己的支教生涯。

虽说卢安克没能持久地留在中国完成自己的支教路,但卢安克在中国山村内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不少孩子都是在卢安克的影响下长大的,或许别人会忘了卢安克,但这些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由卢安克拍摄出来的微电影也在向我们展示那段支教生涯的日子。

卢安克的支教无疑是成功的,不仅帮助到了孩子们,而且感动了不少中国人,为此增加了不少前往山村支教的教师,由卢安克创造的价值现在依旧存在,我们应该向这位德国小伙保持敬意,为他曾经的所作所为。

","force_purephv":"0","gnid":"9b7edb87108a005a9","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0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768674954945a22.jpg","width":"1382"},{"desc":"","height":"5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174d5f29efdaabf.jpg","width":"880"},{"desc":"","height":"6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2e1add898e798ab.jpg","width":"880"},{"desc":"","height":"6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77e754a3320ee34.jpg","width":"1200"},{"desc":"","height":"82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888222ed6824a4f.jpg","width":"1280"},{"desc":"","height":"6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521a34f616daf31.jpg","width":"880"},{"desc":"","height":"7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5f23b26b3fb0e24.jpg","width":"1280"},{"desc":"","height":"7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6ddeb628e8f3ea3.jpg","width":"1160"},{"desc":"","height":"3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3723423afd10d7a.png","width":"765"},{"desc":"","height":"67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c25340c1b6ca200.jpg","width":"1280"},{"desc":"","height":"6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310a32fe27bb8ab.jpg","width":"1280"},{"desc":"","height":"6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58e0745ee7b47b8.jpg","width":"1280"},{"desc":"","height":"6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c60876009986e8f.jpg","width":"1280"}]}],"original":0,"pat":"art_src_0,socialc,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90824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6e042815608c3da37090c10b3c4a4874","redirect":0,"rptid":"08e02b3e1b045b59","s":"t","src":"朝子亥","tag":[{"clk":"kinternational_1:广西","k":"广西","u":""},{"clk":"kinternational_1:留守儿童","k":"留守儿童","u":""},{"clk":"kinternational_1:感动中国","k":"感动中国","u":""},{"clk":"kinternational_1:德国","k":"德国","u":""}],"title":"一德国小伙在中国山村支教10年,拒评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陆尝胁4400到偏远山区去支教是好还是不好?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看你怎么想了.凡事都有两面哦!好的方面:帮助更多人脱贫,发展教育事业.坏的方面:对不起父母,自己受苦.

陆尝胁4400想要去偏远山区支教 有什么条件吗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OFS西部(含云南)爱心支教志愿者基本要求:1、年龄:年满十八周岁;2、学历:大专或者同等学历以上(支教学校初中要求本科以上);3、基本要求:1)、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3)、身体素质良好,适应能...

陆尝胁4400去山区支教,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年满十八周岁 大专或者同等学历以上(支教学校初中要求本科以上) 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身体素质良好,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耐劳 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爱心 有一定经济基础,当地学校只提供基本食宿,其余生活费用、往返交通费用自己承担 支教时限:至少半年(一个学期)

陆尝胁4400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类专科学生,我想去比较偏远的山区支教,有谁知道我可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去呢?? -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你想支教,先得去教育局报名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被录用后,再向教育局申请支教,教育局的领导会给你考虑的.

陆尝胁4400我想去偏远山区去支教,但是我的学历并不是很高.能去吗? -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有教学经验应该就可以的,或者说某方面的特长最好,但是不要一个人独自去,可以选择参加一些支教公益组织的支教活动.

陆尝胁4400如果以后有机会去边远山村支教,你会去吗? -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如果是本着去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心想去的话,我想大家都会支持. 但是要是想去锻炼自己,想去“镀金”等等,我替孩子们拒绝了. 每年去支教的人很多,不缺你我这一个,缺的是真正想为他们好的人,就像敬老院不缺去洗脚的孩子,缺真心. 对我自己,也是一样的.

陆尝胁4400想去偏僻山村支教,需要什么资历?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最少要《教师资格证》

陆尝胁4400本人想去偏远山区支教,请问需要哪些资历,有些什么途径.谢谢! -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百度支教吧 豆瓣支教小组 都有很多组织在做公益 想去支教最好是找一个公益组织或是学校建立一支志愿小组 因为支教不是开玩笑 需要与当地的学校联系好 贸然前去 你不一定能帮得到什么 支教不是一腔热血 也不要认为这些民间的组织都不可靠...

陆尝胁4400去偏远山区支教需要什么条件?怎么报名?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没有什么条件,直接向你所在的院校申请就可以了,但一定是要在毕业前三个月左右.如果你已经工作了,那就要向教委相关的部门申请.

陆尝胁4400如果是真的想去偏远山村支教的,要求可不可以降低? -
戴瑶婷17650041138 ______ 去偏远山村支教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点,政策要求学历最低要大专以上学历,因此如果实在想去支教的话,就考个大专.具体能否降低标准,要咨询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确认. 附西部(含云南)爱心支教志愿者基本要求:1、年龄:年满十八周岁;2、学历:大专或者同等学历以上(支教学校初中要求本科以上);3、基本要求:1)、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3)、身体素质良好,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耐劳;4)、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爱心;5)、有一定经济基础,当地学校提供基本食宿,往返交通费用自己承担;6)、支教时限:至少半年(一个学期);7)、教师或者或相关工作经历3年以上优先考虑.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