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经典例子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2

怎么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这篇文章里,作者尝试对思维模式这件事做出探讨,一起来看看,或许可以帮你解锁更多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辛迪·戴尔在她的著作《同理心》中写到一些人具备强大的精神共情能力,使其能够深刻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这一天赋给予他们在学习中卓越的表现,几乎可以轻松地迅速掌握新知识。

对于缺乏这种天赋的我们,如何提升认知水平?或许,我们可以采用“超高速运动相机记录思维过程,并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回放”的方法观察我们的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度剖析我们的思考过程,专注研究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和习惯,共同探讨我们的思维模式,旨在寻找解锁新认知境界的路径。

一、观察我们的思维习惯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将200ml的水装进100ml的杯子中。

我猜大部分的结论应该是不可能做到。大脑自动进行的推理过程如下:

  • 大前提:100ml的杯子只能容纳100ml的水,超过容量则水必然溢出。
  • 小前提:任务是将200ml的水倒入100ml的杯子中。
  • 结论:任务无法完成。

虽然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会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使用严格的三段论,仔细回想下 得出这个结论是否隐式的使用了上文的这个大前提。

回到我们思维的现场,重新审视这个大前提。我们注意到水会溢出的隐含假设是这是液态的水。但是实际并未限定水不能是固态的。是我们默认这是液态的水,才会得出这个结论的。但是提出问题的人并没有限定水的状态 ,我们直接给出的答案也是不严谨的。

如果我们换用归纳推理,就能达到不一样的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 问:为什么200ml的水不能倒进100ml的杯子里?
  • 答:因为杯子容量小,导致水倒入杯子时会溢出。

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

  • 问:为什么水会溢出?
  • 答:由于水是液体,液体在受到外界影响时会流动,因此在杯子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水会溢出。

综合整个分析过程,我们得到了水外流的两个主要原因:

从这两个维度出发,我们可以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更换容量更大的杯子,以适应水的容量。
  2. 尝试冻结水,将其转变为固态,从而减少流动性。

通过这些尝试,我们就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这种系统性的归纳思考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问题,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有人或许认为这是在偷换概念,因为前文提到的是水,而后文提及的解决方案涉及冰。若我们将例子调整为“如何将200ml的冰装进100ml的杯子中”,结论则显得明确无疑。

然而,在实际的交流和客户调研中,很难要求每个人都以高度准确的措辞表达需求。尤其在产品经理等专业领域的调研中,客户使用的词汇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这在实际工作中常导致误解和混淆。

二、人类有哪些思维方法

人类认知过程通常以接触个别事物为起点,然后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知推及到一般性的规律。反过来,通过对一般性规律的认知再回溯到具体个别事物。这种循环的认知过程使得人类的认知能够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1. 从一般到个别,即演绎推理。
  2. 由个别情况推导至普遍规律,从个体差异中概括出共同特征,即归纳推理。
1. 演绎推理

大多数人初次接触演绎推理这一概念可能是在学习欧几里德几何时,通过几条先验的公理推导出一套几何学理论体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演绎思维的理解似乎在这个层面上就停滞不前了。

通常的认知是,用于推理的公理必须是被广泛接受的,才能成为演绎思维的大前提。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生活的观察,逐渐意识到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运用演绎思维的大前提,而这些大前提实际上是从我们有限的生活经验中预设得出的。我们在推导、思考、判断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小事务时一直在使用它们。

与几何学的演绎范式不同,我们所依赖的大前提往往未经充分考证,其中许多可能存在错误,或者受到强烈的约束条件影响。我们有必要审慎审视所使用的大前提,避免错误地将其视为普遍适用的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思考过程并不严格遵循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许多大前提都是隐含的。在输出时,我们通常只呈现小前提和结论。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演绎思维方式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基于观察和实例,构建一般性的理解和概念。我们熟知的商业模式画布、AARRR模型等这些知识和工具都是归纳推理的产物。

观察是进行归纳推理的起始点,而深入追问“为什么”则成为挖掘现象背后原因的关键。

这种追问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为归纳提供更加深层次的信息。通过多次追问“为什么”,我们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共同特征。

在招聘或寻找合作伙伴时,我们倾向于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候选人或合作方。经验丰富的个体在从事相似领域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其丰富的经验使其能够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观察,进而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

归纳是一种分类思维的方法,字面上理解为将事物“归到一组收纳”。在实际应用中,归纳是通过将某一主题下的所有对象进行分类整理,使它们有条理地排列在一起。这过程旨在系统地组织和整合相关的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关联性和特征。

我们再以一个生活案例来深入理解归纳推理的概念。

假设你的妻子热衷于购物,你希望她能减少购物频率,因为有时购买的衣物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时,若采用演绎推理方式,你的思考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隐含大前提:购买多余的衣物是浪费、不经济的行为,且可能被视为败家。
  • 小前提:妻子喜欢购买衣物。
  • 结论:妻子购物行为被判定为浪费、败家。

这种方式可能导致你采取强硬的态度,不允许她购物,却难以给出具体理由,最终可能引发矛盾。

而采用归纳推理的思路,则可以通过整理妻子购买的衣物,按照季节和类型进行分类,制作一个清单。通过这样的整理,你可能会发现她拥有的外套中有一件不再喜欢,另一件已经磨损,只有一件仍然适用。结合演绎推理,你或许会得出更具体的结论:

  1. 外套种类需要更新,而非继续购买相同类型。
  2. 某些款式不再符合妻子的喜好,可以避免再次购买类似款式。
  3. 着重购买耐用且实用的衣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具体、更理性地阐述妻子购物的建议,避免了直接的冲突,并提供了可行的改进方案。

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详细解释了归纳的分类方法。将其中的结论概括如下:

1. 思考和分类的主要目标是做到无遗漏,遵循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确保每个类别之间互斥,同时所有可能情况都包含在这些类别中。

2. 分类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织,以增强逻辑结构。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顺序:

  •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类,使得观点或事件的发展有清晰的时间线。
  • 流程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流程进行分类,展示因果关系和逻辑层次。
  • 结构顺序:按照事物的结构或组成部分进行分类,强调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分类方法有助于确保思考的完备性和逻辑清晰性,为有效的认知和沟通提供了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使用的归纳分类和采用的分类组织形式可能并非像整理衣服那样直观。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借鉴产品工作中常用的分类模型和组织形式,以便深化对归纳分类的认识。

三、为什么要多使用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意识的引导自己多使用归纳思维,主要是因为:

1. 现实中的问题很复杂

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而演绎推理往往过于简化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对问题的不完整理解。通过多问为什么,使用归纳推理可以更全面、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多个方面。

2. 现实中的问题不确定性高

许多问题涉及到不确定性和复杂的人类行为。演绎推理依赖于事实和明确的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观察和经验总结出一般性规律。

3. 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

归纳推理更加灵活,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并寻找潜在的根本原因,人们更有可能发现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依赖已知的事实和逻辑。

4. 归纳推理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动

演绎推理常常基于已知的大前提,但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归纳推理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动,因为它着眼于总结问题的本质和模式。

5.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并不会只使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往往两者结合使用。归纳推理的结论一旦被一定范围内广泛认同,我们再使用他们的时候 使用的就不再是归纳推理而是演绎推理了。

比如产品使用商业模式框架分析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使用AARRR模型分析客户转化这些都是演绎推理了。

四、转变思维的关键-觉察

转变思维的关键难题在于觉察思维的深层次过程。

在人类认知的复杂网络中,思维是一个动态而综合的过程,常常受到潜在的偏见和先入之见的影响。

觉察思维意味着深入挖掘个体思考的根本假设,发现隐藏在表面推理之下的潜在认知模式。这种觉察需要对自身思维过程的持续监测和分析,以识别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挑战在于让个体超越日常思考的自动化模式,主动审视和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

没有深刻的思维觉察,转变思维模式将变得艰难,因为意识到并改变深层次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通过培养对思维的敏感性和主动性,个体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思维转变,并提升其认知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由 @我是产品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gnid":"9b72043cb00b6d57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0faf00a845abaf3.jpg","width":"900"},{"desc":"","height":"44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7fb02458139e7c7.jpg","width":"1102"}]}],"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59805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d36237972c4313fa9bfc8b730966f24b","redirect":0,"rptid":"5cae160b37de399a","rss_ext":[],"s":"t","src":"人人都是产品经理","tag":[],"title":"思维升级之路:观察思维深层,解锁认知新境界

俞卞奖4192常用的诡辩手法有哪些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1)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辩护. 凡算命、相面、占卜之徒,他们骗人索财的一个法宝,就是竭力说含糊之词...

俞卞奖4192运用飞白,谐音,偷换概念造句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1. 然而东湖镇国土所弃本逐末,偷换概念,假装追究郭仕和在所批手续之外超过了多少平方,完全回避其非法侵占了我家祖坟坝多少.2. 这是人造的机器人你说人有没有用,除了你偷换概念而且又反证了你另一帖观点的逻辑混乱,你那里说“有...

俞卞奖4192诡辩论的基本观点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

俞卞奖4192"四概念"的偷换是把什么混淆了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四概念"的偷换是把什么混淆了(C) A.因果关系 B.主项和谓项 C.整体、 集合与类 D.常项和变项

俞卞奖4192如何偷换概念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定义 偷换概念是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偷换概念是一个歪曲对手言论的逻辑谬误.犯下这谬误者会把对方的言论重新塑造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立场,然后再对这立场加以...

俞卞奖4192有辩论经验的请进!~~!!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写了好多,一下就突然没有了,真郁闷 首先你要明确张扬个性的定义,个性在教育学就是人格!因此张扬个性就是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要求进步!还有就是要时刻准备着,并相信机会永远唯有准备的人准备着! 在这里可能对方会将...

俞卞奖4192考研管综考试中常见的考法是什么?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发现考试中关于偷换概念的考法常见的情形有两种:(1)第一种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意义下的使用,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偷换,一般意义下的使用.A.对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偷换,在考...

俞卞奖4192大多数人偷换概念的原因是什么呢?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一家电影院正在放电影,观众席上有 几个人高声说话,旁边的一位观众劝他们 说:... 偷换 概念通常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混淆 是非,强词夺理. 大多数人偷换概念...

俞卞奖4192逻辑假言命题疑问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你提出的问题很典型,对很多初学逻辑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是共性的.如果p,那么q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其逻辑含义是p真,则q必真,至于p假,q是真还是假,并没有限制.反过来,q假,则p必假,q真的情况下,p的真假同样不确定...

俞卞奖4192急!细菌是对身体有害的微生物,犯了哪个逻辑错误 -
长炕荷19279497733 ______ 此题为因果倒置. 【相关资料】 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 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