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分析红楼梦的哲理之美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08

作者:李大奎

《红楼梦》48回详写了拜林黛玉为老师的香菱用心学诗的整个过程,可谓浓墨重彩,值得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借鉴学习。尤其是香菱根据黛玉的要求,读完《王摩诘全集》跑来换"杜律"读时,师生二人那段非常经典的对白尤为吸睛,更具参考价值:

黛玉笑问香菱:"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这段对白,不仅体现了香菱学诗的认真态度,还导出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关键之处。在黛玉看来,没有基础的诗歌爱好者要写出一首好诗,首先得做好基础的循序渐进的三步曲,方能迈进创作的门槛。

第一步就是"记忆",即多读名家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的名篇,平时就要多读多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林黛玉首先要求学诗的香菱认认真真的读完她在《王摩诘全集》圈红的作品。待香菱来换"杜律"读时,便问她记住了王维多少首诗。正因香菱熟读了王维的诗歌,有了底子,后来才能与老师林黛玉探讨《塞上》,对"直""圆""白""青"等字的运用有了自己别开生面的见解。

可见,"记忆"是香菱学诗的门槛。香菱若不熟读王维诗作,不记名篇佳句,只站在门槛外凭自己的"双商"随兴写诗,很大程度不过是无病呻吟,断然是写不出好诗的。如同表面喜欢旅游的人去景点"打卡"一样,仅是到此一游,附庸风雅表示去过而已。

第二步"领略",则在"记忆"基础上要求更进一步,要对熟悉的诗句认真体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在里面。所以,林黛玉问香菱"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林黛玉实际上就是强调,熟读多记名家诗作,目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明白作品的内涵,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夯实写诗的基础。

这其实就是研习的过程。如同去旅游地先走走看看,再到景区内实地体验感悟,而不是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比知道了某个景点,但没身临其境,也就理解不了景点何以是景点了。

第三步"讨论"就是学诗"方能长进"的紧要之处。记住了诗句,领会了意蕴,对此进行"讨论",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增进理解与共鸣,从而步入学诗的佳境。

如同到一个景区后,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彼此进行交流探讨,就会拓宽视野,形成更加丰富的见地,由此迸发灵感。

香菱正是与黛玉激情"讨论"之下,才有了后来用心写诗的源泉与意境,最后拥得"精华欲掩料应难"这首七律佳作。

可见,林黛玉教香菱写诗须做到"记忆""领略""讨论"三步曲,也就是入心、入理、入神的创作前奏。先记住名家诗句,有了基础和积累,再用心领略诗句之美,又有了诗理和沉淀,最后进行比对与探讨,由此悟得诗句的神韵。

这样反复研习,写出一首好诗自然就是时间早晚的事了。

事实上,不仅是香菱学诗,经"记忆""领略""讨论"后可获得成功。我们对待生活不也是一样的道理?

先经历生活的磕磕绊绊,"记"住生活委实不易的酸甜苦辣后,渐渐领悟人生百味,最后在生活的讨论中,形成成熟稳重的人生观,尤须豁达看待。正是有了这样的心领神会,面对当下的生活才能从容应对,才有诗和远方。

综上而言:黛玉教香菱写诗的三步曲,实际上就是循序渐进的演绎过程。我们的生活亦然,只要遵循这一朴实的哲理,由"记忆"到"领略"最后"讨论",自然可以由表及里弹奏出水到渠成的人生华章。

是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与历史爱好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gnid":"968873865eadf4a2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4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245f221017344c8.jpg","width":"579"},{"desc":"","height":"120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dcf348f7e414030.jpg","width":"700"},{"desc":"","height":"90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03cf803500369b9.png","width":"1024"},{"desc":"","height":"83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abbc1df347b5672.png","width":"1000"}]}],"original":"1","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90363701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9ba7338dbb1769c115b90ab074ca8622","redirect":0,"rptid":"c052467a64906515","rss_ext":[],"s":"t","src":"阅读悦读之写乎","tag":[{"clk":"kculture_1:红楼梦","k":"红楼梦","u":""},{"clk":"kculture_1:王维","k":"王维","u":""},{"clk":"kculture_1:香菱","k":"香菱","u":""},{"clk":"kculture_1:黛玉","k":"黛玉","u":""}],"title":"读《红楼梦》: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这个老师合格吗?

强光吉5064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美学理念?试作具体分析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自然之理、自然之趣”,是美学的最高境界,遵循的“自然、天籁”可以看作是指导作者创作全书的美学理念.拈自然之事,顺自然之理,撷自然之趣,使生活艺术化.比较与映照是小说又一个美学理念.

强光吉5064《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首先我对您表示尊重,在对红楼梦不感冒的情况下能承认它的无可超越的地位. 红楼梦有一种非常含蓄神秘的味道,它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文化,比如中医,建筑,膳食等等.当然这还是次要,主要是红楼梦又是与当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强光吉5064红楼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它的意境美在那里?详细的阐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红楼梦中的黛玉,很多人说她小心眼,其实我认为这正是她对封建家族的反抗,她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中,大人们互相勾心斗角,她得不到一点关心,她失去母亲,生活无依无靠,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自己.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凤...

强光吉5064《红楼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要关于爱情的.......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一、 反正统、反科举,不走仕途.《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年龄不大,说话疯疯颠颠,什么也不干,与姐姐妹妹们混一辈子.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薛宝钗劝他读书取功名,他让薛宝钗出去,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他反对读那些经典,认为程...

强光吉5064红楼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 (宝钗)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欠命的,命已还,(迎春)欠泪的,泪已尽.(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分离聚合皆前...

强光吉5064《红楼梦》给我们的启示 50~100字 不能太多字 求 速度 急啊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笔者之观点,仅作参考,《红楼梦》给我们的启示是让我们明白:我们的人生应该追求真、善、美!应该看透生死,追求真实与永恒,鄙视金钱,应重情重义.通俗地说,对自己好,对亲人好,对朋友好,对天下的好人好,对这个世界好,对人类、大自然充满感恩!用我们的心灵去爱这个世界!

强光吉5064求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千红一窟(哭)” 之黛玉泪 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想到她随时都可能流下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

强光吉5064红楼梦赏析急急急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

强光吉5064红楼梦启示我们什么? -
周婷义17535973471 ______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祖宗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