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子说符宋有兰子者翻译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02


高跷记忆

去年元宵节,山东济南一个古老街道上,好几个摄像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等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西关高跷表演队。这支队伍了不得,受过专业的训练而且经常上各种节目,其中的表演者最大的55岁,最小的只有12岁。高跷队的表演者还没有来,街道上已经人山人海,围的水泄不通,可见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城,高跷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久,高跷队从远处走来,远远望去,他们仿佛站在天边,悬在空中,前面一排身穿戏装,从人群中缓缓而来。脚下是一米多高的高跷,走起路来稳如泰山,没有一点的摇摆。据当地人说,这高跷足足有1.8米,加上人的身高,站起来足有4米,大多数人都纷纷抬头,惊叹不已。

不仅如此,在演出地点,几位高跷表演者先是来一段京剧,扶摇着臂上长袖,声音动听活灵活现,就好像站在舞台上一般,脚下的高跷行如风,丝毫没有影响几位高跷表演者,声音一处,众人纷纷叫好,更有几位老人感叹,在高跷上唱京剧,还真是第一次见,真是真功夫,了不起。表演完毕,后面迎来几位年轻人,踩着高跷跑步而来,这可是高跷,用腿上的力量运行这么大的高跷,本身就难上加难,再加上跑过来,可见难度剧增。

不仅仅如此,这几位年轻人身手敏捷,居然在人群中翻起来了跟头,1米多高的高跷突然腾空而起,划破长空,随着身体360度的旋转,这几位表演者居然安然无恙地落在地上,这让围观者骤然吓出一身冷汗,生怕有什么意外,但是这几位都是专业表演者,几十年的联系已经熟能生巧,这就是高跷的魅力。如今高跷已经成为了民间的一种古老习俗,很难再走进大众视野,可是仍然是节日气氛中难以忘记的回忆。

高跷来源

高跷也被称为秧歌,在古代被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在表演基础上脚下绑上木棍,增加了难度。表演者往往会扮成各种神话人物,比如八仙过海等,再加上手中的道具,这样在观赏中就有一种身在高空的错觉,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在古代,这种表演往往是男女两个人,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所以高跷被分为“文跷”和“武跷”,顾名思义,文跷就是在高跷上进行剧情表演,如唱戏等,武跷难度较大,需要翻跟头或者摔跤跳舞等。

高跷流行在山西、宁夏、山东等北方农村,所以关于高跷的发源地说法不一。据秦朝《列子·说符》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宋元台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信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并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可见,在秦朝这种高超的技艺就出现,并且踩着高跷可以表演剑术等。

另外在清人恩竹樵的《咏秧歌》诗中,也描写过是在春节高跷表演的部分: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这说明在清朝的时候,这种高跷的表演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并且在重大的节目,都会有高跷表演,丰富了当时候人们生活。

有传说言,高跷是为了纪念一个姓高的将军而做的。据说有一次高将军率军攻打敌人城池,但是敌人缩在城内不出门迎战,并且把护城河的吊桥板都拆了,这让高将军非常的苦恼,古代没有先进技术,想要攻进城池,就必须要通过护城河。

正在无奈之际,突然看到有一只大雁正在水中觅食,这大雁的腿非常长,站在水中都没有浸湿身体,高将军急中生智,就打造了很多木棍,让将士绑在腿上,练习走路。几日之后,等敌人不妨,踩着高跷渡过护城河,获得胜利。后人为了纪念高将军,便把这种“兵器”叫做高跷。

成为非遗

高跷被称为东方芭蕾,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地方的高跷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湖南白仓古镇的居民说,白仓高跷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字记载,在《邵阳县志》中说,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九日的白仓赛神会上,踩高跷就出现,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高跷本身的3个特点:高、奇、险。

高说的就是高跷的高度。在古代,高跷最高为一丈二,随着后人的不断创新,高跷的高度在各地也不一样,据说在甘肃某地,高跷表演所使用高跷为3米。站在上面远远望去,比几层楼都高,这种高超的艺术是来之不易的,而且踩着高跷表演各种动作,是难上加难。

奇说的是高跷的造型。在古代为了让高跷变得更加的有趣吸引人,高跷表演者往往会装扮成各种神话人物。比如白娘子、七仙女、梁山伯祝英台等,这大大丰富了高跷文化,这些人物生动有趣,在空中表演更加的富有活力,这需要一定扎实的技巧,对行走和动作都有较高的要求,实质上,表演者是在操作一只“假腿”,对各个器官的配合也有很高要求。

险自然是就是危险。据济南表演队的负责人说,最小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要打基础,刚开始用很低的高跷,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爬起来继续练,因为在真正的表演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力和重心稳定性,不仅如此,在武跷中,还要进行翻跟头、舞狮等难度更大的动作,所以要做到心不乱腿不软才行,只有本身的动作到位,才能保证安全。清代诗人高雄参观过高跷表演后感叹:高跷秧歌夸捷足,群儿联臂欲升天。可见其惊险程度。

高跷窍门

虽然高跷很危险,但练习高跷,只要掌握一定的窍门,就可以轻松驾驭。首先学习高跷的人一定要个子低的人。因为高跷使用的木棍是绑在小腿上的,如果本身个子很高,会导致重心不稳,对踩高跷来说,是不适合的。

另外,踩高跷要先练习自己的平衡性,比如在几个凳子上来回走,不要停,用来掌握自己的平衡性,据高跷表演队的人介绍,练习的时候会在钢丝绳上走路,这样更具有挑战性。

另外在走路的时候,身体要往前倾,这样做是为了让重心前移,实际上,在高跷表演中,表演者往往会不停地走动,让自己的重心平稳,看似危险的动作其实掌握了重心平稳的技巧,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踩高跷。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间习俗已经逐渐被取代,在重大的节日中,舞狮已经更具有代表性,从动作和观赏性来说,高跷没有更加宏伟的视觉享受,比起来是舞龙舞狮类的杂技,高跷的观赏性较弱,所以这种民教技艺也逐渐没落,尽管如此, 高跷在很多地方文化中仍然出现,这说明文化永远存在,亟待传承。

","gnid":"97326773375d91427","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5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18881188ce1fbe8.png","width":"857"},{"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4cc3738a5340917.jpg","width":"1280"},{"desc":"","height":"56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41d5a60f8908103.png","width":"818"},{"desc":"","height":"11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de13fa79096b5f3.jpg","width":"800"},{"desc":"","height":"65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81a4554134f140a.jpg","width":"1066"},{"desc":"","height":"9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468dc0e802be41f.jpg","width":"1348"},{"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893c5e874ef1efd.jpg","width":"1066"},{"desc":"","height":"7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e3ef10d5821af6b.jpg","width":"109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295184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bfb0403867c90a6d17b17cdf64622b0","redirect":0,"rptid":"6ccded3e250b48bf","rss_ext":[],"s":"t","src":"大浪淘文史","tag":[{"clk":"kculture_1:非物质文化遗产","k":"非物质文化遗产","u":""}],"title":"踩高跷被誉为“东方芭蕾”,深受老一辈人喜爱,如今却逐渐被淘汰

祖马殷928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的意思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意思是:(列子)是有道(有学问、有道德)之士,住在你的国家却过着贫困的生活. 出自:《列子·说符(第八)》 说的是子列子自守节操,不愿苟取,见得恩义,所以不受子阳之粟.

祖马殷928《列子》二则翻译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杞人忧天的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

祖马殷928列子·说符篇的基本信息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作品名称】《列子·说符篇》【创作年代】 战国前期【作者姓名】 列子【作品体裁】 兵书

祖马殷928早晨的太阳为什么特别大?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楼主你好不论什么时候,太阳都是一样大的.但是,早晨的太阳不晃眼,你才敢看它.地上的山、树、楼房和它一比,太阳就显得很大.中午,太阳很刺眼,天上又没有可比的东西,所以,太阳就显得...

祖马殷928“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的意思: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出处】《两小儿辩日》【作者】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祖马殷928.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解释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想和你先学会不眨眼的功夫,然后才谈得上学会射箭呀.“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语出《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祖马殷928“列子”的全文翻译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

祖马殷928《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两小儿辩日》 春秋战国-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祖马殷928论语八则字词翻译 -
宓倪残13912696389 ______ 带点字词解释 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 说:同“悦”,喜悦,高兴 愠:怨恨,生气 由: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 罔:迷惘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从:跟从,引申为“学习” 改:改正 岁:年 成:成为 达:...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