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判断和知觉最本质区别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29

       编辑|比奇堡
       虚拟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感官功能从而创建具有逼真性、构想性的“虚拟影像”,成为当代电影创造力之一。
       它扩展了部分电影空间的生成方式,提供了大量具有虚拟特质的视听文本,成为虚拟文化典型现象之一,引发诸多学科关注。


       技术与文化融合语境下,跨学科研究影像成为常态。
       摄影技术自诞生后,图像就以文本现象、技术材料等多种身份进入跨学科研究中,包括与人类认知系统相关的研究。
       从电影具备文化属性开始,影像研究与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更多互动,许多研究人类知觉的理论在电影研究中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虚拟技术对影像空间的拓展,使得学术命题交叉范围与角度重叠度逐日升高。


       讨论虚拟技术电影空间应围绕主体认知和技术属性、文本生产之间的多维关系、客观认识电影认同机制才能保护电影研究的科学精神。
       因此,研究将紧密结合虚拟技术特质,从知觉符号角度对电影空间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知觉符号理论
       目前,国内外探讨知觉与电影虚拟技术相关命题涉及学科大致归纳为:
       1.
       认知心理学
       ,关注人类感知、认知和思考的过程,探讨人类是如何理解和感知虚拟图像的;


       2.
       神经科学
       ,以生物科学角度研究人类大脑是如何处理视觉信息的,从神经层面进行人类知觉与虚拟图像关系研究;
       3.
       计算机图形学
       ,主要从计算机学与视觉关系的层面进行应用型研究,比如如何生成逼真的虚拟图像、虚拟技术与人如何实现更多交互操作等;
       4.
       视觉文化角度
       ,探讨虚拟技术在图像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下与人类知觉的关系。
       研究中的知觉符号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其与研究研究适用性如下所述:
       知觉符号理论强调认知中知觉的重要性,且在多模式、多感觉通道信息组成的图解式系统中进行。


       由于注重物像与感官知觉以及心理认知的关系,所以较适于研究虚拟技术电影空间与受众认知的关系。
       认知与知觉在科学研究中曾经被认为是相互分离的系统,认为知觉属于信息输入系统,而认知属于中心加工系统。
       直至后期,才认可知觉系统也包含有选择的意识经验,能够进入符号操作系统,因此就出现了知觉符号理论。


       20世纪末,巴萨洛提出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知识表征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其与命题符号学关于内在符号与物体表征认识有一定差异。
       国内研究者王瑞明、莫雷在《知觉符号理论刍议》中,对知觉符号理论衍生出若干观点:
       认为
       知觉符号具有体验性,可以解释它所表征客观事物的意义,当客观事物产生变化,其知觉符号与意义理解会发生相应变化。
       这一观点明确了人类感知经验和认知概念具有可改变与调整动态关系。


       虚拟技术为电影空间带来了明显的物质表征变化,引起观众对空间与时间感知的相对变化。
       包括观众对现实空间的日常知觉、给予传统电影观影经验等记忆知觉等,从而关联到情感等更深层认知层面的变化。
       虽然以上关联性阐释与克里斯蒂安·麦茨等研究者通过摄影机运动镜头技巧或其他技术文本分析来探究如何引导受众心理结构或满足心理诉求角度相似。
       都与语言符号系统中“能指”与“所指”关系接近,具有语义性阐释。


       但从空间知觉角度可以具体到虚拟技术如何影响主体在空间形态、远近、质感等信息特性中的知觉体验。
       因此,
       结合电影文本策略,围绕虚拟技术电影空间物理特性与观众认知关系才是研究论述核心,
       知觉符号理论会提供更为具体的角度,用于分析主体感官与技术视效之间的关联。
       二、空间运动与时间知觉
       马塞尔·马尔丹认为,
       电影空间“是一种时空复合体或者是一种空间-延续时间的连续”。
       虚拟制作协同下,电影空间不再受限于客观物像,空间自由带来了观念自由。


       那么,在虚拟与现实逐渐模糊边界的电影空间会带给观众何种时间知觉?首先,虚拟空间会生成“虚拟时间”。
       虚拟技术参与摄制的电影空间可以作为“虚拟时间”的载体为观众提供知觉符号。
       “虚拟时间”概念目前多用于传播、哲学等领域对“时间性”进行讨论与思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因虚拟技术产生的变量研究具有一定适用性。
       学者潘天波在论述虚拟媒介时间性的时候提出:“在技术层面,虚拟媒介是虚拟时间的供养者。”


       虚拟空间具备场所媒介功能,可以通过数字式呈现与输送为观众提供“虚拟时间”。
       因此,
       “虚拟时间”依托于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使得时间以虚拟形式具象化、符号化,也成为构成虚拟空间审美特质元素之一,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知。
       同时,潘天波还指出协同技术、超时间性协同技术和超空间性协同技术的共同属性可以代表时空文明的新阶段、新水平。


       将“虚拟时间”放置在电影文本技术层面,可以针对性地了解虚拟技术在空间中制造与操控“时间感”符号引发观众知觉心理的变化。
       其次,虚拟技术提升了电影空间中时间符号表征能力,扩充了观众感知时间的文本数量与类型,时间知觉在不断积累的认知概念中突破与变化。
       根据《知觉符号理论刍议》,
       知觉符号具有多产性,具备建构出无数的象征的能力,并且针对不同情景也会有不同解释。


       在认知心理学上,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持续性或连贯性的感知与判断,影响因素包括感官通道性质,以及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且与人类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
       电影空间中,虚拟技术可以提升主体运动速度、空间元素数量与种类使观众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数倍于传统电影的细节,影响观众的时间知觉。
       吉尔·德勒兹在探索大脑与传统电影关系时也早已阐明了电影影像中运动知觉表征能够进入到人类心灵中进行精神活动。


       以虚拟摄影技术为例,其对于电影空间造型能力在实时预览、跟踪控制等技术更新与精细化中不断提升。
       尤其在运动镜头使用方面优越性凸显,而运动镜头是引导观众利用视觉探索空间、体验时间的重要文本策略。
       一方面,实况预览使得演员与虚拟场景实时融为一体,提高镜头布置、灯光特效安排工作效率,使得前后期工作具有实时性。


       另一方面,跟踪技术精细化使得虚拟镜头运动在改变视角等方面更加流畅与连贯,更好呈现场景空间,为摄影师表达画面空间带来便利。
       例如,《极速车王》作为一部展现20世纪60年代的赛车文化电影,通过虚拟技术再现了勒芒赛道上车辆飞驰的极速时空,体现了本片在还原历史空间、捕捉速度感方面的摄制水平。
       影片制作公司实时预览公司视效艺术家克里斯丁·腾尼赛德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了他们利用虚拟引擎的粒子系统和后期处理程序,展现了和真实场景一样的转弯速度。
       在认知心理中,速度体验是人类感知时间流逝的一种方式。


       为了使观众通过感官获得“高速体验”知觉,本片采用了高帧率拍摄,用于提升赛车行驶中细腻的速度感,使其运动真实和流畅。
       另外,通过虚拟跟踪技术与实时预览技术的融合,将真实场景与具备以汽车三维模型为运动主体的运动参数的虚拟场景融合在一起,模拟摄影机的内部与外部运动。
       如缩放运动、旋转运动、直线运动等方式来跟踪运动中的汽车模型;并通过大量广角镜头和低角度机位改变空间透视关系与纵深变化,拓展空间维度,使得赛车相对速度感提升。


       尽管影片中快速运动的镜头可能会导致观众产生头晕目眩、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
       但这种异于现实感知的频繁运动中的“数字符码”,无疑会增加因图像而带来的知觉冲击,从中获得惊险感与奇观性认知。
       可见,
       虚拟技术在电影空间内重新创建时间感知中具有无限潜力,而通过塑造“虚拟时间”可以赋予电影空间更多知觉符号,带给主体独特审美知觉。
       再次,虚拟技术增强了电影空间符号对感官的支配力,也会带来关于时空知觉“他者”问题。


       康德认为时间、认知、符号是有联系的综合性问题。
       他指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受到内感官的形式条件,即时间的支配,一切表象都必须在时间里得到整理,进行结合,互相建立关联。”
       “时间性”是哲学层面讨论电影的重要话题,电影画面帧的静止与连续常用于意识层面讨论时间的延伸性等问题。
       法国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认为电影在被接受的过程中“我的时间在电影的时间里变成他人的时间,变成了另一种时间。”指出意识流是对时间的压缩。


       由于“电影流的遴选”,人在观摩电视与电影的时候,心理空间出现了“他者”。
       虚拟技术电影空间可承载人对时空进行认知时产生的虚构与想象。
       从原子内部的运动过程到宇宙深处的时空坍塌,这些电影当中的空间文本符号体现了人类探索时间、空间的主体性。
       但大量虚幻符号也在渗透主体知觉系统,催生更多在感知与认知层面的欲望需求,反作用于技术革新与文本创新,通过电影可以更好地探索人与技术“共时”生存关系。


       三、物质记忆与知觉真实
       1988年,中国摄影师曾念平发表了《关于电影物质材料和电影本体论的讨论》一文,介绍了电影摄影的物质材料种类,并指出“摄影材料本身就是重要的美学因素”。
       如今,
       胶片、光学镜头、灯具等物质化材料在数字语境中,成为具有“电影感”的记忆载体。
       在虚拟技术助力下,电影空间成为了数字模拟、计算机图形营造的“超真实”的空间。
       光学镜头上的引得性逐渐被削弱,
       电影空间在技术层面完成了物质材料到数字符码的转向。


       虚拟技术看似使电影空间呈现“去物质化”趋势,那么,以记录真实空间产生的光学影像符号为观众提供一种“真实性”感知,在虚拟影像冲击下是否会成为一种“真实感”记忆。
       虚拟空间在拟像过程中会带给观众何种关于物质的知觉?
       研究认为,
       虚拟技术带给了电影空间知觉符号新的物理属性,传统技术电影空间认知会形成一种知觉记忆,并与新的知觉符号生成具有关联性。


       “去物质化”一词可以追溯至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在1959年的演讲《艺术向去物质化的进化》,1968年出现在露西·利帕尔德发表的《艺术的去物质化》中。
       该词也被用于描述或形容传统电影技术中物质材料被计算机图形替代而产生影像形态变化。
       事实上,
       无论是光学影像还是数字影像,都具备“物理属性”。
       斯蒂格勒讨论电影时,也强调图像具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性,并用符号能指与所指比喻客体图像与心理图像之间的关系。


       巴萨洛也认为
       知觉记忆可以发挥象征性的作用,用于符号能指,并且操纵符号。
       随着符号集合与发展,这些知觉记忆就构成了认知基础的表征。
       虚拟技术电影空间的虚拟性、幻想性“真实感”与观众对客观事物的日常感知、先前观影经验等知觉记忆息息相关。
       虚拟技术通过模仿客观事物的物质表象、细节、质感为知觉提供大量符号素材,以此拉近观众与“虚拟真实”的心理距离。

","gnid":"9a32224adc81cadc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27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e180569ca5e828d.png","width":"476"},{"desc":"","height":3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4972e9ef74453df.jpg","width":64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5761bd9ba6d3eb5.jpg","width":640},{"desc":"","height":41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d7933c12d615f40.jpg","width":640},{"desc":"","height":"39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d7a60c5f842fb97.png","width":"640"},{"desc":"","height":"38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5b6733b19e2b7b7.png","width":"640"},{"desc":"","height":"30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28983f7faee499c.png","width":"640"},{"desc":"","height":"3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8604248f8da840.png","width":"640"},{"desc":"","height":"35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195c45ae4ab9f35.png","width":"640"},{"desc":"","height":"3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5ba8f8328383870.png","width":"640"},{"desc":"","height":"4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ca1f12ee3bcec15.png","width":"640"},{"desc":"","height":"3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885458531dd5168.png","width":"640"},{"desc":"","height":"36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7c7da69ea75827e.png","width":"640"},{"desc":"","height":"42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96a627f9c76dab9.png","width":"640"},{"desc":"","height":"41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ee41c904894512f.png","width":"640"},{"desc":"","height":"40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7a3411f41a345ec.png","width":"640"},{"desc":"","height":"30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11bc9d149cd0bef.png","width":"640"},{"desc":"","height":"37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f150aba5ff940b7.png","width":"640"},{"desc":"","height":"3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a3af21976b38402.png","width":"612"},{"desc":"","height":"36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ad354798c07dcdb.png","width":"640"},{"desc":"","height":"36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ab2c585dc9291d8.png","width":"605"}]}],"original":0,"pat":"art_src_0,sexamb,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707660446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596423fb982807a1facfb63a78ec4fc","redirect":0,"rptid":"924701ea6362c03f","rss_ext":[],"s":"t","src":"十点娱记","tag":[{"clk":"kscience_1:电影","k":"电影","u":""}],"title":"虚拟技术语境下,电影空间生成的影像符号与知觉产生何种关系?

杭绍元2699感觉直觉知觉有什么差别?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我不知道黑格尔的理论,就用自己理解的其他思想来解释吧. 感觉,是源于自身器官对外界的接触而产生的神经传导反映,比如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四肢和身体肌肤的触觉,这些神经反映综合到大脑中,产生感觉....

杭绍元2699知觉与思维的区别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知觉;是随着感觉而起的反映客观物体或现象的心理过程.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杭绍元2699知觉与感觉有何区别?望能说得详尽些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具体的认识,即看得到,摸得到,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知觉则是对某一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感觉的材料越丰富,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知觉反映事物的外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表面联系,知觉出现问题主要包括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杭绍元2699知觉与觉知有何区别?如果有,区别在哪里?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知觉是感官对外界的反应,觉知是反应后的总结.

杭绍元2699直觉和感觉的区别有哪些?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直觉和感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区别:1. 起源和过程:直觉是一种来自潜意识的快速知觉或判断,通常是在思考和分析之前出现的.它是一种直接感知或理解,没有经过明确的推理或...

杭绍元269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包括感觉.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知觉、 表象三种形式, 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包括概念、 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杭绍元2699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感觉是精神上的反应,知觉是躯体上的反应

杭绍元2699创意思维路径有哪些方式方法?本质的不同在哪里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 1、发散思维 (1)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2)特性 A流畅...

杭绍元2699怎样区别感觉与知觉?它们的涵义各是什么?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刺激物一旦从感官所涉及的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都停止了. 其次,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 最后,知觉则要借助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

杭绍元2699请问知识是知觉的判断吗? -
井贱胃15636749348 ______ 是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