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哈伯合成氨的历史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5

激光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固氮的方法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为在环境条件下合成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近日,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商用二氧化碳激光来破坏氮-氮三键,从而为哈伯-博世(Haber–Bosch)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绿色替代方案。

据悉,该国际研究小组使用激光将氧化锂转化为金属锂,随后金属锂与空气中的氮自发反应形成氮化锂。这种盐很容易水解成氨,使得该方法的产量突破了历史记录。

基于激光的新工艺比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更有效地生产氨(图片来源:Helmholtz Institute for Renewable Energy)

来自德国亥姆霍兹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第一作者Huize Wang表示:“我们引入了一个开创性的概念,利用高能激光促进各种氧化物转化为氮化物。”

他补充称:“我们在室温和常压条件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产量。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一成果非常显著。”实际产率比其他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包括电化学和机械化学方法)高出两个数量级。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小分子电化学转化专家Victor Mougel表示:“这是一种生产绿色氨的全新方法,相比于Haber-Bosch工艺,它可能更具可持续性。Haber-Bosch工艺由于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因此非常耗能,而且还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他还表示,由于新方法在环境条件下工作,因此“具备操作灵活性和环境效益”。这一过程也可以在需要的地方直接产生氨,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该团队利用红外激光提供足够的能量来解离锂氧键,从氧化锂中生成金属锂。当暴露在空气中时,金属锂会自发地与氮结合,破坏氮-氮三共价键,生成氮化锂。

他进一步解释道:“接着,我们通过水解激光产生的氮化锂,得到氨气和氢氧化锂。此外,这种方法为化学循环提供了机会。激光可以诱导氢氧化锂转化回氮化锂,有效地结束了锂循环。”

他补充称:“这同时也成为了另一个新概念——氢氧化物到氮化物的转化。”

然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电化学和固氮专家Ifan Stephens仍持怀疑态度。他表示:“我对这种高产量能否长期持续存在表示怀疑。此外,它是一个批处理过程,而不是一个连续过程,这将极大地限制其可行性。相比于新的激光诱导方法,电化学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工作,这是一大显著的优势。”

此外,激光的能量需求可能会给扩大氨合成带来问题。他补充称:“如果你只是小规模生产氨,作为偏远地区的肥料,那么能源效率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研究人员提出,与电化学相比,他们的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脱溶和简化。此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所有新兴氨合成方法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研究人员设想通过在网格表面上分布氧化锂粉末,然后用激光逐个照射反应细胞阵列来扩大这一过程。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其他氧化物表现出类似行为,如镁、铝、锌和钙,尽管其产量较低。

他解释道:“这可能是因为其他氧化物更难解离和水解。”不过,碱性和碱土金属对氮的反应性似乎很有希望。他表示:“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镁和钙等更丰富的金属也能分解氮。”

来自:ofweek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gnid":"9ae1d2cb7484328e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6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0c79039fd16671.jpg","width":"1024"}]}],"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973613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95c3c2e0b62e7d94d835603f928f43bc","redirect":0,"rptid":"2674224ad8c74bc5","rss_ext":[],"s":"t","src":"江苏激光产业创新联盟","tag":[{"clk":"ktechnology_1:bosch","k":"bosch","u":""}],"title":"打破量产纪录!激光和锂首次实现在环境条件下生产氨

高冰斌1627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 - 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 +3H 2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2NH 3 (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向催化剂表面靠近,吸附在催...

高冰斌1627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N2 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3.(2)分析题中五个图是准确解答本题的核心.图①中的分子仍为氮气分子和氢...

高冰斌1627 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是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其合成原理为:N 2 (g)+3H 2 (g) 2NH ...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A、D (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管口处,若变蓝说明有氨气生成. (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0molN2和30molH2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4)N2+6 H++6e-=2NH3

高冰斌1627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氨的合成不仅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与死亡问题,在国防...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Ⅰ.(1)由图可知,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逆方向为吸热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H<0,则a<0, 故答案为:<;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正...

高冰斌1627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如下图:(1)图...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分析题中图可以知道,图②表示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图③表示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 故答案为: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 (2)已知:4NH3(g)+3O2(g)=2N2(...

高冰斌1627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合成氨,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已知298K时:正反应的△H= - 92.4KJ/mol,△S= - 198.2J/mol/K. 试回答下列问题: ...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选项] A. 采用较低压强 B. 采用700K左右的高温 C. 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 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分离出来,未反应的和重新循环到合成塔中

高冰斌1627现在普遍应用的工业合成氨的方法是哈伯于1905年发明的,但此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已知:1mol N2(g)与适量H2(g)完全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书写方法来回答; (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来回答; ... (6)在电解法合成氨的电解池中不能用水作电解质溶液的溶剂,原因是新法合成氨电解池的反应温度是570℃时,水为水蒸气...

高冰斌1627合成氨的反应过程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 德国化学家哈伯1909年提出了工业氨合成方法,即“循环法”,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

高冰斌1627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被称作解救世界粮食危机的化学天才.现将lmolN2和3molH2投入1L的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反...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已知:①NH3(l)⇌NH3(g)△H1 ②N2(g)+3H2(g)⇌2NH3(l)△H2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N2(g)+3H2(g)⇌2NH3(g),故△H=2△H1+△H2,故答案为:2△H1+△H2;(2)反应N2(g)+3H2(g)⇌2N...

高冰斌1627...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 -
谢昌肥17891393925 ______[答案] (1)氧化炉,(1分) 4NH 3 +5O 2 4NO+6H 2 O.(2分)(2)铁砂网(或铁)(1分).N 2 、H 2 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1分)在催化剂表面,N 2 、H 2 中化学键断裂(1分)(3)利用余热,节约能源(1...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