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僧玄奘名字的来历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0

在《西游记》这部古典神话小说中,取经团队的成员们各自拥有一段颇为曲折的过去。这些成员,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都曾有过不光彩的历史。

首先,孙悟空,这位大闹天宫的石猴,曾经挑战过天庭的权威,盗取了东海龙王的金箍棒,篡改了地府的生死簿,偷食了王母的仙桃,甚至还破坏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这些恶作剧最终导致他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长达五百年。

接下来是猪八戒,这位性格豪放的天蓬元帅,在天宫宴会上酗酒过度,差点对嫦娥不轨;之后因破坏天宫财物,被贬为凡间猪妖。他曾因这些行为面临极重的惩罚,但在太白金星的求情下,才得以免于一死,被流放到人间。

沙僧的过去较为神秘。据推测,他可能因对分得的仙桃不满,而在天宫制造了骚动。原本面临严重的惩罚,幸亏有赤脚大仙的求情,才被贬为流沙河妖怪。

至于白龙马,他曾因破坏宫中珍宝而被控告,但真正的罪名是违抗父命。他被判处死刑,后在观音菩萨的求情下,得以化作马,成为唐僧的坐骑,参与取经之旅。

即便如此,这些角色最终都在取经的旅程中得到了重生和救赎。他们的过去虽然多有污点,但他们的经历和转变也展现了一种深刻的道德启示: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人选,也能在适当的引导下,实现自我改造和升华。

《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构成和他们的经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意义。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来布置的取经之路故意设置了重重难关。这是因为人类天性中,对于辛苦得来之物更为珍惜。如果经书轻而易举地送到人间,那么人们可能不会重视其价值。正如俗语所言,“来之不易”的东西更能被人珍惜。因此,通过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过程,增加了经书的珍贵性和其对人们的影响力。

其次,取经团队的成员大多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巧妙的策略。如果取经的使者是身份显赫、衣着光鲜的高僧,普通民众可能会对他们的动机产生怀疑。而唐僧师徒,作为曾经的罪犯和边缘人物,更容易获得底层民众的同情和信任。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救赎,也是对普通人的启迪,表明即使是最不被看好的人也有可能完成伟大的使命。

最后,通过唐僧师徒的故事,如来向人们展示了改过自新的可能。他们的故事是对普通大众的一种鼓励,说明即使是罪犯,只要努力改过自新,也能成就一番伟业。

《西游记》的创作历程同样复杂。最初的故事源自于玄奘的真实取经历程,其后经过多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版本。其中,玄奘的弟子和信徒,如辩机和尚、慧立、彦悰等,对故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有道家信徒参与其中,为《西游记》增添了批判佛教和宣扬道家思想的元素。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西游记》成为了一部包含丰富宗教和哲学思想的文学经典。

《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的魅力,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而是融合了佛家、道家等多种思想的文化瑰宝。每个人从中领悟到的道理可能截然不同,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

在佛教的视角下,取经团队的成员——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实际上代表了人性中的“三毒”:贪、嗔、痴。

孙悟空,别名金公、心猿,是由仙石化身而成,性情中带有暴虐和杀戮。他的行为不是单纯的冲动,而是象征着佛教中的“嗔”——即对逆境产生的愤恨和冲动。佛教认为,这种愤恨是人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如同孩童因不能如愿而大哭大闹。因此,菩提祖师给他取名“悟空”,寓意着通过修炼与领悟,打破内心的顽固与空虚,达到一种超然的智慧状态。

猪八戒,原名天蓬元帅,因生活作风问题被贬为凡间猪妖。他的行为充满了动摇和欲望,反映出佛教中的“贪”——对于顺境中的贪婪和依恋。唐僧给他取名“悟能”,意在提醒人们对贪欲加以节制和戒律的约束。

沙僧,原名卷帘大将,因意外事件被贬为流沙河妖怪。他的性格代表了佛教中的“痴”——对事理不明,善恶不分,心存颠倒妄想。他在取经过程中的行为,往往保持低调,以和平方式化解冲突,这反映了他被贬后心理上的创伤。

如来和观音选择这三位徒弟,实际上是为了指导他们克服内心的“三毒”,通过取经的艰难历程实现自我净化和提升。这一过程象征着从俗世到佛道的转变,从而达到内心的清净和自我反思,最终实现悟空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gnid":"973f70f09bb5ce42c","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8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9de1f8857629349.jpg","width":1200},{"desc":"","height":62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7f5a4a9446530f8.jpg","width":1200},{"desc":"","height":8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b40b6d827ea26ee.jpg","width":1200},{"desc":"","height":6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d5b8d80a17a5acb.jpg","width":1200}]}],"original":"1","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2270282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541270eba3f601f8eaaed26902689590","redirect":0,"rptid":"8e6241d13f1e5748","rss_ext":[],"s":"t","src":"零点史说","tag":[{"clk":"kculture_1:如来","k":"如来","u":""},{"clk":"kculture_1:孙悟空","k":"孙悟空","u":""},{"clk":"kculture_1:猪八戒","k":"猪八戒","u":""},{"clk":"kculture_1:佛教","k":"佛教","u":""},{"clk":"kculture_1:天蓬元帅","k":"天蓬元帅","u":""},{"clk":"kculture_1:唐僧","k":"唐僧","u":""},{"clk":"kculture_1:西游记","k":"西游记","u":""},{"clk":"kculture_1:观音","k":"观音","u":""}],"title":"观音为何要给唐僧找三个犯过错的徒弟?将他们名字连起来读试试

陈祁卷3921唐僧的真名叫什么来着? -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陈祁卷3921唐僧为什么叫唐僧 -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因为他是唐朝的僧人 如果是宋朝 就叫送僧

陈祁卷3921唐僧为啥叫唐僧呀?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陈祁卷3921唐僧原名叫什么 -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 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阳偃师市,出家后法名为玄奘.他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 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陈祁卷3921唐玄奘为什么叫唐僧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东土大唐的僧人

陈祁卷3921陈玄奘为什么叫唐僧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陈祁卷3921唐僧是姓陈吗? -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陈祁卷3921《西游记》中“玄奘”为什么又叫“唐三藏”?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这个名字是唐太宗赐予的,因要去西天取经三藏,故指经取号,号称“三藏”,又以唐为姓,称为“唐三藏”,又称“唐僧”.

陈祁卷3921《西游记》中 玄奘如何叫 唐三藏,原因是( ) -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玄奘俗家姓陈,法名三藏,被唐王赐为“御弟”,赐“唐”姓,因此玄奘叫做 唐三藏

陈祁卷3921唐玄奘的原名叫什么?
郑荔彬13349354848 ______ 唐僧原名陈炜,洛州缑人(现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十三岁出家,玄奘是他的号.因为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所以人称唐三藏.唐僧曾遍阅大唐佛经,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便勤学梵文,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学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