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朝十大节度使详细兵力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从唐朝、五代更替的每个重要军阀职务看还挺有意思:

安禄山起兵之时的身份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朱温灭唐时身份是宣武军节度使、梁王。

李存勖灭后梁时身份是河东节度使、晋王。

石敬瑭反叛时身份是河东节度使、兼任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刘知远反叛前身份是河东节度使、侍卫马步都指挥使。

郭威反叛前身份是枢密使、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

五代中其他边陲诸国的建国前的身份也都是节度使、或经略使、或观察使、或防御使。

到赵匡胤这就有点意思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前的核心身份是殿前都点检。

唐末以来历代军阀都有兼任节度使,赵匡胤时经历了大的变化,其中原因是周世宗的军制改革。要理清这中间的关系,还得从唐朝的制度说起。

一、唐朝的三省六部与宰相群体

唐承隋制,中央行政体制采用的“三省六部”,唐朝一切重大方针、法令都是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决议之后,交由尚书省贯彻执行,尚书省事唐的政务中枢。与三省并列还有殿中省、内侍省、秘书省,这些机构的低位低于中枢三省。

尚书省执行机构是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之下每部下设四司,一共二十四司。其他机构还有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九寺五监与六部没有隶属关系,但需执行尚书省下达的政令。

唐朝初期,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仆射并为真宰相之职,品秩比中书、门下两省长官的品秩略高。唐太宗继位前,职务就是尚书令,唐太宗继位后,再没人敢任此职,尚书仆射就成为了尚书省最高长官。

唐朝的宰相并不是单一职务,而是由若干人组成的一个班子,他们需要一起商议决策。决策的地点最初在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省,这个班子通常成员有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后来,参与人渐渐多,参与到这个班子的人就是宰相,头衔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个宰相群里在中后期经常窝里斗,没有了战力,到最终地方藩镇尾大不掉。

二、唐朝的地方制度:路、州、县

唐承隋制,当时地方只分出州(郡)、县两级。州一级长官叫刺史,但是州郡实在太多,按《新唐书》地理志记载:

“唐朝的兴盛时期,在开元、大宝之际,东到安东,西到安西,南到日南,北到单于府,大体上南北范围与汉代盛况相当,东面不如汉代而西面超过了它。在开元二十八年户部账上,共有州郡328个,县1573个,共8412871户,人口48143609人。”(经过简译)

这么多州郡都归中央直管就不好管理,于是唐太宗开始,在州之上再设了“道”一级,起初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西、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一共十道。后来根据疆域的变化“道”又有增设到十五个。

开始,设置“道”只是为了监察道下的各州刺史,监察官员名称有:“观察使”、“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巡抚使”等,这些职务起初都是临时性的,在有监察时委任。后来,事务多了,在安史之乱之前这临时性的就变为了实职,唐肃宗时将这个职务固定为“观察使”,观察使成为路一级最高行政长官。

对于关键的州郡,有军事需要,为了授予单独的军权,自武则天开始,设施“防御使”,全称叫“防御守捉使”,安史之乱后,州郡为了自保都有一定的军权,这个职务也成为常设,此时一般就由州刺史兼任了。

三、节度使的产生

对于部分边防重要地区,起初,在唐太宗时常设“经略使”,以主要掌边地军队。唐玄宗时,委任过安西大都护兼任四镇经略使,岭南五府经略使等。

上面说了,“道”的长官只是管理行政事务没有授予军权,只部分地区专门设置了“经略使”。因此地方遇到很多问题不好协调,特别是对外战争期间,要统筹几个州的兵马、器械、城隍、镇戍、粮草等事项。唐睿宗时,首例委任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总管军政一切事务。

另外,唐玄宗为了统筹边防,就延边、沿海重要地区还设置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九个节度使,专治一方。以上的经略使与节度使地位相等,一个地区都设置两个职务的时候,一般节度使直接兼任经略使。

安禄山一人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可谓权势熏天,所以他的叛乱几乎击溃了整个唐朝。在混乱年代,为了全力对抗安禄山,更需要委任前线节制所有事物的大权,于是皇帝不断委任节度使,内地也纷纷涌现许多节度使。根据《旧唐书》记载,到乾元年,唐一共有三十二个节度使,七个观察使,两个经略使,三个防御使,一共四十四方镇,乾元后期根据战争形势变化,方镇数量时有增减。

四、枢密使的产生

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全权委任了节度使一切大权,地方军力开始大增,皇帝肯定不放心,于是加强了监军制度。这时,开始推广宦官监军(这时皇帝只相信身边的宦官),在能控制的各镇节度使驻地普遍设立监军使院。

对于中央直辖禁军,增设了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以其掌管禁军并参与政事,几乎以宰相群体相节制了。这个制度也一直延续到了宋朝。

唐后期,枢密院几乎都是宦官任职。宦官上下监军之重,进一步发展到直接统领军队,在唐朝能直接控制的禁军“左右神策军”中,其最高指挥官神策军中尉、后期就是由宦官兼任。

五、节度使、经略使、观察使纷纷割据

唐朝中后期的藩镇演变路径大致都是对安史之乱的余孽进行围剿、遏制、防御产生,根据《唐朝藩镇研究》可大致分分为四类:

  1. 河朔割据型:代表有,魏博、成德、卢龙等节度使,这些藩镇基本都是安史之乱的投降余派组成。
  2. 中原防御型:代表有,宣武、武宁、忠武、河东、河阳、义成节度使,这些藩镇都是为了防御和遏制河朔藩镇设置。
  3. 边疆防御型:代表有,凤翔、振武、西川、山南西等节度使,主要防御边疆。
  4. 东南财源型:代表有,浙东、浙西、淮南、江西、福建、湖南、荆南等。

但是黄巢起义彻底将以上割据打破,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割据。

所以,诸如安禄山、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都以节度使身份参与天下争霸,而其他吴、南唐、蜀国、南汉、楚、吴越、闽、南平等或以节度使、或观察使、或经略使、或防御使的身份割据一方。

这些军阀虽然名义有差异,但职权在所辖之地几乎一致。

六、殿前都点检的产生

其实五代之中不乏优秀的君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历任君主在平定天下之时,都曾想如何削藩,目的就是要拔掉重镇收回权力,但是都引起了反噬,如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都是害怕被杀被迫反叛。

到了周世宗柴荣之时,他做了一个重要变革,就是不断加强自己的亲信军队“殿前军”以挤压藩镇军力,最终达到削藩的目的。

柴荣不断招集强人、有时还亲自挑选武艺超群的军士充任殿前侍卫,是为殿前军。殿前军分为马军和步军,各设置一个指挥使。在马步军指挥使上,再设置殿前都、副点检。后周的殿前军由世宗创立,经过严格的挑选、战力强。

柴荣消灭了天下藩镇,但殿前军的控制力就显得极为关键。赵匡胤经历战功最终被委任“殿前都点检”一职,权倾天下,在柴荣英年早逝后,再也没人能控制赵匡胤,因此他得以黄袍加身。

","gnid":"934cd3684953648d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27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ba3dd6248243e3c.jpg","width":"2447"},{"desc":"","height":"10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6c071d16880d7e6.jpg","width":"980"},{"desc":"","height":"6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5baa29279567d52.jpg","width":"640"},{"desc":"","height":"82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f681e276c3bca77.jpg","width":"600"},{"desc":"","height":"9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04bdf0c20019a12.jpg","width":"128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4963074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bca2ec605724d479bb24d742f95c532","redirect":0,"rptid":"db2af37c341976c8","rss_ext":[],"s":"t","src":"世界上的名迹","tag":[{"clk":"khistory_1:安史之乱","k":"安史之乱","u":""},{"clk":"khistory_1:安禄山","k":"安禄山","u":""},{"clk":"khistory_1:刘知远","k":"刘知远","u":""},{"clk":"khistory_1:唐太宗","k":"唐太宗","u":""},{"clk":"khistory_1:唐朝","k":"唐朝","u":""},{"clk":"khistory_1:赵匡胤","k":"赵匡胤","u":""}],"title":"唐朝枢密使、节度使、经略使、观察使、按察使、防御使的区别

闻卷昨2302唐末有多少节度使 -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旧唐书*志二十四职官三》节度使: 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使,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至德已后,天下用兵,中原刺史亦循其例,受节度使之号. 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参谋, 无员数也. 随军四人. 皆天宝后置.检讨未见品秩. 唐末大约有二十多个节度使

闻卷昨2302唐朝节度使的建立有何弊端?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唐朝设置在边镇及内地的最高官职.唐初,在重要地区设都督,总揽数州军事.唐中叶,为适应边防军事的需要,边镇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始...

闻卷昨2302唐朝安史之乱的节度使 -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唐朝安史之乱主要是两位节度使在叛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后来老将军郭子仪奉命平定了叛乱你说的应该是郭子仪!!在唐朝的时候节度使是很有实权的官职!怎么说勒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这个级别!但是比省长权力大!相当于一个省的小皇帝一样可以自己有兵马可以自己收税可以自己造钱还可以自己招兵买马更重要的是节度使职位还可以家传!!所以最后因为节度使权利过大 导致中央不能集权中央慢慢就控制不了地方了!最后就形成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和中央对抗!这种对抗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没有消停!最后唐朝也是被地方节度使朱温所灭

闻卷昨2302哪九位节度使平定安史之乱 -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史之乱的邺城之战唐朝九节度使,新旧唐书和古今的书籍中,有明显的不同. 《新唐书》 庚寅,郭子仪率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以讨安庆绪.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 郭子仪 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等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

闻卷昨2302唐朝最高军事长官叫什么?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唐初实行的府兵制,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共置府六百三十四,府分三等,上等府兵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其中关内一道有府二百六十一,有效的保卫京畿重地.府兵制的缺点在于国家出动大兵力时,调集比较麻烦,募兵制常作为一种临时措施,唐太宗出兵高丽时曾用募兵制,当时水陆大军十万,其中很多是募兵,名将薛仁贵就是此次应募从军的一人. 唐睿宗时已有节度使的官名.到唐玄宗时为了扩边,大肆设立节度使,一个节度使领若干个州,在一个地区内是最高军事长官.

闻卷昨2302唐朝开元盛世时总人口多少?唐朝开元盛世时总人口多少,总兵力多少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唐朝自武德初至天宝末,其户口与人口比隋朝低,有可能因为法令不行,户口时常有隐漏不报,所以史书记载为虚数,其比实际数据尚少.根据《旧唐书》记载,唐武德元...

闻卷昨2302简述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像知识框架似的,像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答案] 政治 行政区划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 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节度使的兵力.唐朝在军事上失势: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

闻卷昨2302谁能告诉我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唐朝初年,为...

闻卷昨2302请比较一下汉、唐、宋三个朝代的国土防御策略和部署
通颜是15645135816 ______ 有一块产马地,即使只有一块,可以养80万匹以上的战马,与一块产马地也没有要好... 只是反过来,唐朝给宋朝的“害处”. 其他地方的产马地即使不稳定,只有一个陇右...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