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回纥现在的中国哪里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05

唐朝有很多极具争议的名人,众人熟悉的有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奸相李林甫等等,有人说武则天是一代明君,她的统治给唐朝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也有人说她是导致唐朝灭国的重要原因,武则天本人也留下无字碑,让自己的对错,给后人评说。李林甫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旧唐书》中,一开始评价“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后来也说他“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和这些名人同样褒贬不一的还有今天的主角,两次叛主的大将张光晟。

张光晟(?——784年),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唐代中期北方军人,施恩不图报的义士,边境护国的良将,屠杀使团的刽子手,命运捉弄的叛臣。

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潼关守将、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在玄宗皇帝的严令下,痛哭流涕出关迎战,结果掉入叛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近二十万将士,或膏锋锷、或填沟壑,活下来的也多半做了叛军的俘虏——包括主帅哥舒翰本人,而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八千余人。

兵荒马乱中,担任先锋的步兵统领王思礼的战马中流矢而毙,似乎也是在劫难逃。可就在此时,他获得了拯救。一个年轻的骑兵张光晟经过此处,将战马让给了这个倒在地上、狼狈不堪的将军。然后他就一言不发地走入了溃逃的乱军,走入了未知的命运。“大将王思礼所乘马中流矢而毙,光晟时在骑卒之中,因下,以马授思礼。思礼问其姓名,不告而退,思礼阴记其形貌,常使人密求之。”唐书本传对张光晟的早年经历一笔带过,下面就是潼关让马解救王思礼的事。

看上去他似乎是河陇系基层官兵出身。但晚唐笔记《集异记》中另有一种说法:“贼臣张光晟,其本甚微,而有才用,性落拓嗜酒。壮年为潼关卒,屡被主将鞭笞。”这么看他是潼关本地的兵,不是河陇系出身。

辛云京

但不管出身如何,在潼关之战后他就被河陇系收编,在辛云京手下。

张光晟救王思礼之后并没有恃恩求赏,直到后来为救辛云京才向王思礼表明身份。应该说从这个故事看张光晟的为人是相当可敬的。

三年之后——这场祸乱却还没有平息的迹象,玄宗皇帝被儿子赶下了台,祸首安禄山被儿子要走了命,而昔日的潼关败将王思礼已经官至司空兼河东节度使,成为举足轻重的朝廷大员。

此时,张光晟正好听说代州刺史辛云京因为管理不当,王思礼打算罢免他的官职。这时,张光晟开口了:“光晟素有德于王司空,比不言诸,耻以旧恩受赏。今使君忧迫,光晟请奉命一见司空,则使君之难可解。”

当张光晟出现在面前,王思礼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救命恩人。顿时,满面肃杀化作了春风拂面,位高权重的司空握住张光晟的手泪流不止:“吾有今日,子之力也。求子颇久,竟此相遇,何慰如之?”

由此,张光晟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王思礼的报答是非常丰厚的,他不但爽快地赦免了辛云京的种种过失,更与张光晟结为兄弟,赠给他田宅缣帛,并“即日擢光晟为兵马使,累奏特进,试太常少卿,委以心腹”。

王思礼

一年以后,王思礼就病逝了。能在生前回报这一大恩,对双方都是值得快慰之事。后来辛云京继任为河东节度使,他也知恩图报,立刻表奏张光晟为代州刺史。

护国良将

张光晟在这个职位上度过了很长一段波澜不惊的时光——当他再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已经是十几年之后了。大历十三年(778年),回纥的入侵终于使他获得了显露才能的机会。

《旧唐书·代宗本纪》载:“春戊辰,回纥寇太原,鲍防与之战,我师不利。硃泚徙封遂宁郡王。二月庚辰,代州都督张光晟击回纥,战于羊武谷,破之。”

同书《回纥列传》记载略详:“十三年正月,回纥寇太原,过榆次、太谷,河东节度留后、太原尹、兼御史大夫鲍防与回纥战于阳曲,我师败绩,死者千余人。代州都督张光晟与回纥战于羊武谷,破之,回纥引退。先是,辛云京守太原,回纥惧云京,不敢窥并、代,知鲍防无武略,乃敢凌逼,赖光晟邀战胜之,北人乃安。”

回纥从何地入寇河东未见记载,但进军线路还是比较清楚的:由南向北,在阳曲(太原以北)击败唐军主力,在河东横行月余,“获羊马数万”,然后带着抢掠的大批物资从忻、朔回军。而张光晟主动出击拦截于羊武谷(今崞阳西三十里),打破了回纥的如意算盘。

回纥形势图

这两份记载都过于简略,多大规模、战果怎样,都没有明确说明,只有“北人乃安”一句,可证其价值。这一战的意义不仅于此:后来回纥登里可汗又欲东侵,其相顿莫贺达干劝谏:“吾前年侵太原,获羊马数万,可谓大捷,而道远粮乏,比归,士卒多徒行者。今举国深入,万一不捷,将安归乎!”虽讳言羊武谷之战之得失,但“粮乏,士卒多徒行者”,足以说明先前“获羊马数万”的“大捷”都成泡影。而此战的最大价值,恐怕还是给回纥人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劝谏无效后,顿莫贺达干利用民众的畏惧和不满,杀登里自立,可说亦是羊武谷之战的间接后果。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头,这次胜利给应对不暇的唐王朝挽回了一点面子。张光晟也因此走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升任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振武军使。代宗皇帝对他特别委以重任:“北蕃纵横日久,当思所御之计。”张光晟也的确不负众望,“至镇,威令甚行”。可是两年以后,张光晟陷入了一个他自己制造的大漩涡。

边境屠夫

安史之乱不但终结了唐王朝的盛世,也剥掉了“天可汗”的威风。为了平叛,唐王朝不得不借助回纥的力量,双方的关系随之逆转。早在宝应元年(762年)就发生了“拜舞事件”:时为天下兵马元帅的皇太子、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至陕州会见登里可汗时,因为礼仪问题发生冲突,“雍王适至陕州,回纥可汗屯于河北,适与僚属从数十骑往见之。可汗责适不拜舞,药子昂对以礼不当然。回纥将军车鼻曰:‘唐天子与可汗约为兄弟,可汗于雍王,叔父也,何得不拜舞?’子昂曰:‘雍王,天子长子,今为元帅。安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拜舞乎!且两宫在殡,不应舞蹈。’力争久之,车鼻遂引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各鞭一百,以适年少未谙事,遣归营。琚、少华一夕而死。”这次事件被唐朝称为“陕州之辱”。

平叛中回纥已是暴行累累,“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登里可汗归国,其部众所过抄掠,廪给小不如意,辄杀人,无所忌惮。”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国力衰弱,内患尚难于应付,更无力经营四夷,回纥则气焰高涨,不但多次入侵袭扰,就连寄居在长安的回纥人也是肆无忌惮,在此时的历史记载中,几乎每一年都可以找到回纥人的胡作非为:代宗大历六年(771年)“正月,回纥于鸿胪寺擅出坊市,掠人子女,所在官夺返,殴怒,以三百骑犯金光门、朱雀门。是日,皇城诸门尽闭,上使中使刘清潭宣慰,乃止。”大历七年(772年)“七月,回纥出鸿胪寺,入坊市强暴,逐长安令邵说于含光门之街,夺说所乘马将去。说脱身避走,有司不能禁。”大历十年(775年)“九月,戊申,回纥白昼刺市人肠出,有司执之,系万年狱;其酋长赤心驰入县狱,斫伤狱吏,劫囚而去。”

而唐王朝对此只能一味委屈容忍。甚至发生了回纥入寇太原,纵兵大掠的侵略战争后,“亦不问回纥入寇之故,待之如初”。后来,大历十四年(779年)“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县官日给饔饩,殖资产,开第舍,市肆美利皆归之,日纵暴横,吏不敢问。”而皇帝的对策,也只是下诏要求“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而已。

《旧唐书》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旧唐书》中回纥“人性凶忍,善骑射,贪婪尤甚,以寇抄为生”的形象了,这个单方面评价当然未必完全公正,但无疑反映了中原人对回纥的普遍的厌恶和恐惧心理。

这种主客异位不但给唐王朝带来了无穷烦恼,也在不知不觉地侵蚀着回纥民族原本刚健质朴的精神:“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被惯坏了回纥贵族越来越离不开大唐的奢侈品,也就对压榨这个虚弱的帝国越来越兴趣浓厚了。

“及代宗崩,上遣中使梁文秀往告哀,登里骄不为礼。九姓胡附回纥者,说登里以中国富饶,今乘丧伐之,可有大利。登里从之,欲举国入寇。其相顿莫贺达干,登里之从父兄也,谏曰:‘唐,大国也,无负于我,吾前年侵太原,获羊马数万,可谓大捷,而道远粮乏,比归,士卒多徒行者。今举国深入,万一不捷,将安归乎!’登里不听。顿莫贺乘人心之不欲南寇也,举兵击杀之,并九姓胡二千人,自立为合骨咄禄毘伽可汗,遣其臣聿达干与梁文秀俱入见,愿为籓臣,垂发不翦,以待册命。乙卯,命京兆少尹临漳源休册顿莫贺为武义成功可汗。”

顿莫贺达干的叔父突董此时正在长安。因“代宗之世,九姓胡常冒回纥之名,杂居京师,殖货纵暴,与回纥共为公私之患”,德宗即位后,颇思振作,命令突董带着他手下的那些真假回纥归国,实际上等于驱逐出境。突董倒也不敢抗命,带着他那些喽罗和多年来巧取豪夺的大批辎重启程,可是骄横跋扈仍然不改。到了振武,“突董者,武义可汗之叔父也。代宗之世,九姓胡常冒回纥之名,杂居京师,殖货纵暴,与回纥共为公私之患。上即位,命突董尽帅其徒归国,辎重甚盛。至振武,留数月,厚求资给,日食肉千斤,他物称是,纵樵牧者暴践果稼,振武人苦之。光晟欲杀回纥,取其辎重,而畏其众强,未敢发。九姓胡闻其种族为新可汗所诛,多道亡,突董防之甚急。九姓胡不得亡,又不敢归,乃密献策于光晟,请杀回纥。光晟喜其党类自离,许之。上以陕州之辱,心恨回纥。光晟知上旨,”此时,回纥与“九姓胡”之间的矛盾又开始显现,“九姓胡闻其种族为新可汗所诛,多道亡,突董防之甚急。九姓胡不得亡,又不敢归,乃密献策于光晟,请杀回纥。”张光晟认为找到了“所御之计”,也就是利用其矛盾一网打尽。于是秘密上奏:“回纥本种非多,所辅以强者,群胡耳。今闻其自相鱼肉,顿莫贺新立,移地健有孽子,及国相、梅录各拥兵数千人相攻,国未定。彼无财则不能使其众,陛下不乘此际除之,乃归其人,与之财,正所谓借寇兵赍盗粮者也。请杀之。”

尽管“三奏,上不许”,但显然也没有明确的反对态度,张光晟知道当朝天子与回纥早有积怨,认为这是“默许”的表示,于是开始行动。这次大屠杀是如何实施的,记载也不一致,《旧唐书·张光晟传》说是摆了“鸿门宴”:“遂给突董及所领徒悉令赴宴,酒酣,光晟伏甲尽拘而杀之,死者千余人,唯留二胡归国复命。遂部其妇人,给粮还京,收其金帛,赏赉军士。”而《资治通鉴》记载是故意激怒突董:“光晟乃使副将过其馆门,故不为礼;突董怒,执而鞭之数十。光晟勒兵掩击,并群胡尽杀之,聚为京观。独留二胡,使归国为证,曰:‘回纥鞭辱大将,且谋袭据振武,故先事诛之。’

范希朝

从性质上说,这样不折不扣的屠杀,从时机与策略选择论,也并不明智——回纥高层已经倾向于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回纥使臣的恶劣行为本可以用外交手段处理,同时九姓胡与回纥已成水火,正可分化瓦解,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并杀戮,结果只能是把他们推向对立面。但是从效果上,这一事件极大地震慑了诸胡,使之在很长一段时间气焰有所收敛。甚至到了几十年之后,范希朝接任振武节度使,严厉打击诸胡“刮城门”的掠夺行为,“戎虏甚惮之”,居然还以为是“张光晟更姓名而来”。

张光晟的屠杀自然激起了回纥的强烈反应,“请得专杀者以复仇”。为了维护好不容易才改善的两国关系,德宗一方面遣使为“误杀”道歉并作出赔偿,一方面调任张光晟右金吾将军。回纥犹怨怼不已,于是又降光晟为睦王傅,寻改太仆卿。应该说,皇帝对张光晟的处理还是很回护的,但是在张光晟看来,自己谋国尽忠,却落得个失权贬职,心中很是忿懑。

","gnid":"9b65c9e7e91e3d44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5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410a050ec167160.jpg","width":"573"},{"desc":"","height":"3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2aa557c42a772f5.jpg","width":"253"},{"desc":"","height":"4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ba11e4dea99432e.jpg","width":"1080"},{"desc":"","height":"117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947586fe3e41e3c.jpg","width":"800"},{"desc":"","height":"53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8fb3d3be82ec3b4.jpg","width":"36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1538504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aa6a287be8c3582793f24fdc8f4fd7cf","redirect":0,"rptid":"df1ba3441608bf92","rss_ext":[],"s":"t","src":"众播体育","tag":[{"clk":"khistory_1:旧唐书","k":"旧唐书","u":""},{"clk":"khistory_1:可汗","k":"可汗","u":""},{"clk":"khistory_1:回纥","k":"回纥","u":""}],"title":"潼关战败时,张光晟将战马给王思礼并因此高升,并对回纥大肆杀戮

曹俘童1834宋代的辽人是现在的什么族人 -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辽兴起于东北现在辽宁吉林一带,西夏兴起于西北现在宁夏一带;金兴起于东北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后来辽被金所灭,西夏和金则被后来的元朝所灭. 辽,大理,是在 五代战乱时建立.吐蕃南北朝时建立的,西夏是宋仁宗时建立...

曹俘童1834古代的回鹘装有什么特色?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回鹘是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身.回 鹘,又称“回纥”,是居住在唐王朝西 北境外的游牧民族. 回鹘是古代匈奴的后裔,曾于唐朝初年建立政权.到唐玄宗开元中期逐 渐强...

曹俘童1834古代契丹在现代什么位置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契丹,是古代族名及其所建政权的名字.源出东胡,北魏时始见契丹之名.原分八部,游牧于今辽河上游.唐末,契丹逐渐强盛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曹俘童1834契丹和突是指现今的什么地方? -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答案] 学长指的是契丹和突厥吧?这是两个民族的名称,不是地名.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契丹”一词原意为镔铁,象征契丹... 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最后亡于回纥.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

曹俘童1834回纥与回鹘有什么不同?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历代史书上的“回纥”“回鹘”都是维吾尔族的不同音译.蒙古汗国以后,回鹘泽称“畏吾尔”、8世纪改回纥为“回鹘”.蒙古汗国以后,回鹘泽称“畏吾尔”、“畏兀儿”.民国24年(1935年),新疆省政府定为“维 吾尔”,沿用至今. 色楞格河一带曾建立回纥汗国,后改名为回鹘.

曹俘童1834回族是那一年来到中国的?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各省市和自治区都有数量不等的回族聚居区,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势分布.其中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河南、河北、...

曹俘童1834曰纥是今天我国哪一民族的祖先 -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是 “回纥” ,是维吾尔人的祖先.

曹俘童1834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祖先是哪来的?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回纥回纥又作回鹘,中国古代民族名,维吾尔族祖先,后亦为以回纥族为核心建立于漠北的游牧汗国名.

曹俘童1834元朝新出现的民族叫什么
勾谈樊13756467122 ______ 你好,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新民族,这个民族是回族.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