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因发现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是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08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非爱因斯坦莫属。

有人说,他的贡献至少能获得7次诺贝尔奖,尽管实际上,他只凭借发现“光电效应”获得了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当时是超前的,这是他迟迟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但这也只能说明诺贝尔奖配不上爱因斯坦,而不是反过来。

学术上的爱因斯坦是当之无愧的“神级人物”,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生活中的他,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神圣高尚,反而可以用“品德低下”来形容。

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他一生结过两次婚,与不少于10位女性有过“不正当”的关系,在两性交往中,从来只有他对不起别人,而不会是别人对不起他。

爱因斯坦最对不起的,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玛丽克。

米列娃出生于1875年12月19日,比1879年3月14日出生的爱因斯坦大了三岁半。

中国有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

这句话在爱因斯坦身上还真应验了,跟米列娃交往后的爱因斯坦,学术上一路顺利,年纪轻轻就发表了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在内的重要理论。

学术上的丰收自然也会给他带来金钱上的回报,至少1921年的诺贝尔奖金,就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但这一切,跟妻子米列娃却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爱因斯坦早在1919年就跟她离婚了,而他们感情的变质,则还要追溯到1911年,那一年爱因斯坦爱上了比自己大3岁的表姐爱尔莎,后者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米列娃可以说是被爱因斯坦“扫地出门”的,离婚后的她甚至还要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其中的一个,还有精神障碍。

但是米列娃也尽量为自己争取了权利,离婚时,她给爱因斯坦开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爱因斯坦以后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么奖金必须分给她一半。

米列娃和爱因斯坦离婚是1919年,爱因斯坦获得的是1921年的诺贝尔奖,但颁奖则延迟到了1922年。

所以实际上,米列娃是在离婚3年后才拿到爱因斯坦的部分诺贝尔奖金的。

米列娃会把“分诺贝尔奖金”当成离婚条件,就说明她坚信爱因斯坦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她的这份自信,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她和爱因斯坦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感情纠葛呢?

1897年,22岁的米列娃来到了苏黎世,她被当地著名的瑞士联邦工学院录取了。

巧的是,就在同一年,18岁的爱因斯坦也被这所大学录取。

米列娃本来报的是医学系,但她很快改成了物理系,而爱因斯坦则从一开始就报了物理系,因为这样,他们成了同班同学。

当时这所大学一共有5名学生主攻“理论物理”,米列娃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生。

在那个时代,研究物理的女科学家并不多,更何况还是最艰深的理论物理,可见米列娃在物理方面是颇有天赋的,倘若一切顺利的话,有朝一日成为跟居里夫人相比肩的人物亦未可知。

但是米列娃的学术道路不仅没有一帆风顺,反而中途停止,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则是爱因斯坦。

作为班里唯一的女学生,米列娃当然就是“班花”一般的存在,血气方刚的爱因斯坦对她一见钟情。

开学后没多久,爱因斯坦就经常给米列娃写信,信中充满了爱和承诺。

除此以外,爱因斯坦还借着任何可能的机会和米列娃亲近,比如一起读书,一起探讨物理问题等等。

在爱因斯坦的猛烈攻势下,米列娃沦陷了,两人陷入热恋。

但热恋的结果,却是让两颗天才的大脑变得迟钝。

1900年,爱因斯坦仅仅以中等成绩勉强通过学校的考试,米列娃的成绩则差到连考试都未能通过,可见“爱情让人变笨”真不是一句空话。

或许是意识到了危机,米列娃开始恶补功课,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并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米列娃怀孕 了。

1902年,米列娃的肚子越来越大,她必须为人生做出重大选择。

那一年米列娃27岁,在那个年代,已经属于“大龄剩女”了。

或许是因为年纪的问题,又或许是因为她对爱因斯坦的感情太深了,米列娃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于是她放弃了学业,回到父母身边生下了一个女儿,米列娃给女儿取名“丽瑟尔”。

当时的欧洲社会还很保守,未婚生女给米列娃及其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更悲剧的是,女儿一生下来就不健全,医生诊断其患有精神障碍。

米列娃的父母本来就不欢迎未婚生下的外孙女,现在看到她又是个残疾人,便不经米列娃的同意将这个刚刚出生的可怜婴儿送了出去。

从那以后,米列娃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女儿,至于爱因斯坦,则连女儿的一面都没见过,他们甚至不知道女儿是生是死。

这桩悲剧给米列娃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好在当时的爱因斯坦仍然爱着她,为了安抚女友,爱因斯坦向米列娃求婚,并立刻得到了对方的同意。

1903年,爱因斯坦和米列娃正式结婚,毕业后的他在一家专利局工作,虽然工资不高,养家糊口却也不成问题。

1904年,米列娃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是她和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儿子,取名汉斯。

1910年,米列娃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同时也是她的第二个儿子,取名爱德华。

可悲剧再一次降临,爱德华和“失踪”的大姐一样,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这导致他终生未婚。

所以米列娃跟爱因斯坦所生的3个孩子,有两个都是残疾,只有汉斯是正常人,也只有他生育了后代。

汉斯后来成为一名水利工程教授,虽然在学术领域的成就远远无法与父亲相比,却也属人中龙凤了。

因为学业中断的缘故,米列娃无法像正常毕业的大学生那样找到工作。

再加上她需要抚养两个儿子,其中的一个还有精神障碍,自然就更没有精力去兼顾事业了。

所以可以这么说,为了嫁给爱因斯坦,米列娃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前途,从一位有潜力的女科学家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

但当时的她肯定不知道,正是这种牺牲,为她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与米列娃为婚姻牺牲事业不同,结婚后的爱因斯坦事业越来越顺利。

1905年,正在专利局工作的他发表了那篇旷世论文,一跃成为欧洲物理学界的耀眼新星。

1909年,爱因斯坦凭借出色的学术成就在苏黎世荣获教授一职,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

作为爱因斯坦的妻子,米列娃本可以分享丈夫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可实际上,她得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巨大的不安全感。

爱因斯坦似乎是个“多情种子”,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他的桃花运越来越旺,那方面的资源唾手可得。

外面的野花采之不尽,家里的花自然就不再香了,爱因斯坦对米列娃越来越冷淡,而这种改变,敏感的米列娃也早就察觉到了。

1911年,已经成为物理界大咖的爱因斯坦因工作缘故搬到了布拉格,但他却没有要求米列娃和孩子们同行,这种举动,立刻让米列娃感受到了危机。

果不其然,到布拉格后没多久,爱因斯坦就跟表姐爱尔莎好上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爱因斯坦还同时爱上了表姐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外甥女。

1914年,忍无可忍的米列娃想要以妻子的身份阻止这两段“不伦之恋”,可得到的,却是爱因斯坦无情的回应: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离婚。

爱因斯坦还趁机跟米列娃“约法三章”:米列娃继续为他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做家务,打扫办公室等;除必要的社交场合,米列娃不能和爱因斯坦坐在一起;别指望爱因斯坦对米列娃好;米列娃不许在孩子面前说爱因斯坦的坏话。

如此不公平且侮辱人的约定,米列娃最终却默默接受了,因为她深知自己和爱因斯坦已经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她无力对抗爱因斯坦的“家庭暴力”。

约法三章后,米列娃屈辱地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苏黎世,爱因斯坦则跟表姐以及表姐的女儿一同搬到了德国柏林。

但婚姻有的时候并不是一方卑微就能维持的,米列娃的忍让,换来的是爱因斯坦无底线地放肆。

终于在1916年,爱因斯坦给米列娃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她下了最后通牒,要求米列娃无条件答应离婚。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米列娃欲哭无泪,只能紧紧地搂着两个儿子瑟瑟发抖,她明白一旦同意离婚,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两个儿子的成长也就失去了保障。

为了生存下去,为了儿子们的前途,米列娃继续忍气吞声,希望爱因斯坦回心转意,可这一次,爱因斯坦的态度却很坚定。

无奈之下,米列娃放弃了幻想,但她却灵机一动,给爱因斯坦下了一个套,并以此为自己和两个儿子争取到了一份未来的生存保障。

曾经钻研过理论物理的米列娃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那些理论有多重要,所以她相信爱因斯坦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意味着巨额的奖金。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米列娃还亲自询问了当时物理学界的许多大佬,得到的答复都是一致的:爱因斯坦必然会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最终谈判的时候,米列娃只开出了一个条件:她要分掉爱因斯坦未来获取的诺贝尔奖的一半奖金。

天底下哪有这么笨的女人,居然要去分一份没有成为现实的奖金?

爱因斯坦虽然也很自信,认为他的理论足以达到诺奖级,却不认为自己一定能获诺贝尔奖,于是就答应了米列娃的条件。

1919年,达成离婚协议的爱因斯坦和米列娃正式离婚,结束了他们长达16年的婚姻。

然而仅仅两年后,米列娃指定的“空头支票”就成了现实。

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正是爱因斯坦。可由于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当时的欧洲反犹之风盛行,这个奖一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922年才正式颁布。

拿到诺贝尔奖金后,爱因斯坦按照离婚时的约定支付给了前妻米列娃一笔钱,至于有没有给足奖金的一半,就不得而知了,具体的数额,应该只有爱因斯坦和米列娃两个人清楚,而他们均未透露。

离婚后的米列娃没有再婚,而是一直留在苏黎世照顾两个儿子。

上世纪30年代,米列娃的长子汉斯离开瑞士去美国生活,米列娃仍然没有同行,而是继续留在瑞士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小儿子。

1948年的一天,米列娃死于中风。

米列娃死了之后,人们在她的床垫下发现了8万瑞士法郎,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这笔钱,或许就来自当年爱因斯坦支付给她的那半份诺贝尔奖金吧。

米列娃活了73岁,在她那辈人里,已经算长寿的了,但她这一生却很难用幸福来形容,因为她不但遭到了丈夫的背叛,还生下了两个患有精神障碍的残疾孩子。

倘若命运可以重来,倘若米列娃没有遇上天才爱因斯坦,她的人生是否会更加幸福呢?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值得深思的。

","gnid":"91df5251f9e3ef93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52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70768a2f37c4771.jpg","width":"800"},{"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5ef61d4060b2996.jpg","width":"800"},{"desc":"","height":"5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53d1d635ad2d8b.jpg","width":"800"},{"desc":"","height":"8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bbb007fdf371a90.jpg","width":"800"},{"desc":"","height":"51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aff676d22d72853.jpg","width":"700"},{"desc":"","height":"88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e80d2008f679d05.jpg","width":"700"},{"desc":"","height":"116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e64479cc5ffbf66.jpg","width":"1026"},{"desc":"","height":"85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a0ef112ff2ede13.jpg","width":"691"},{"desc":"","height":"7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1914bbc544eea6f.jpg","width":"700"},{"desc":"","height":"45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522c63e2976c011.jpg","width":"800"},{"desc":"","height":"8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b057e44848f590b.jpg","width":"800"},{"desc":"","height":"61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74c33515f80f649.jpg","width":"800"},{"desc":"","height":"60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91edd68776fac81.jpg","width":"800"},{"desc":"","height":"52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321dfd334755ff7.jpg","width":"800"},{"desc":"","height":"63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fb5f982720160d6.jpg","width":"700"},{"desc":"","height":"67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9052fa6b9fa24be.jpg","width":"800"},{"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abf5c13ff613fe1.jpg","width":"800"},{"desc":"","height":"90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de54706f5a76b19.jpg","width":"700"},{"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c273c375dde1d21.jpg","width":"800"},{"desc":"","height":"56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29f62a842f46a4a.jpg","width":"800"},{"desc":"","height":"4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789f7fce7e7dfe9.jpg","width":"800"},{"desc":"","height":"7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2b5c4e7a4e90a1d.jpg","width":"700"},{"desc":"","height":"60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2d7ca9c97f68d1f.jpg","width":"700"},{"desc":"","height":"62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576e8b0dc86e6a6.jpg","width":"800"},{"desc":"","height":"88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994e4e3ed67200f.jpg","width":"700"},{"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bbc5cdbbb234b07.jpg","width":"800"},{"desc":"","height":"100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be7fb4409672a98.jpg","width":"700"},{"desc":"","height":"8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8b1b3a5d76f62ac.jpg","width":"513"},{"desc":"","height":"62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85d59445b4e5d13.jpg","width":"800"}]}],"original":0,"pat":"qgc,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105186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5ed9cbcca40e00964125c880be038c35","redirect":0,"rptid":"8ac63e571235c04e","rss_ext":[],"s":"t","src":"脑洞记","tag":[{"clk":"kscience_1:爱因斯坦","k":"爱因斯坦","u":""},{"clk":"kscience_1:离婚","k":"离婚","u":""}],"title":"1919年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离婚,米列娃开出条件:分一半诺贝尔奖金

姬侨祝5158 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而共同获得...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答案] A、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故A错误 B、物理学奖截止目前有6位,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故B错误 C、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1921年诺...

姬侨祝5158爱因斯坦得过多少次诺贝尔奖?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 爱因斯坦一生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1922年11月10日爱因斯坦收到一封电报,通知他已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尤其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和理论解释上所做的贡献.

姬侨祝5158爱因斯坦靠什么尔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 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是靠“光电效应理论”. 原因并非是因为相对论别人无法接受,而是因为诺贝尔奖授予的一大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或证据表明提出的理论或研究成果为真实有效的.要知道,那时没有粒子加速器,没有粒子对撞机,没有人能对他提出的理论进行实验上的证明,包括他自己.这就像霍金关于黑洞的理论无法获奖一样.

姬侨祝5158光电效应是谁发现的谁证明的?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答案] 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 1887年,首先是赫兹(M.Hertz)在证明波动理论实验中首次发现的.当时,赫兹发现,两个锌质小球之一用紫外线照射,则在两个小球之间就非常容易跳过电花. 大约...

姬侨祝5158爱因斯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因为什么获诺贝尔奖?好像光电转换原理不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最大的贡献,但他的贡献不止于此.之所以说他是二十一世纪最伟... 并于1916年由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证实,因此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光...

姬侨祝5158发现光电现象的是哪位科学家?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答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 著称于世,并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

姬侨祝5158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选项] A. 逸出功与ν有关 B. Ekm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 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 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姬侨祝5158 (1)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如图...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答案] (1) D (2) A (1)A、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其大小W=hγ,故A错误. 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但入射光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

姬侨祝5158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 -
包泼保18940742384 ______[选项] A. 逸出功与ν有关 B. 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C. 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 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E. 截止频率与金属的逸出功有关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