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多动症什么年龄最严重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30

孩子学习课业多、压力大,可能会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等症状,并伴随频繁眨眼、揉眼等动作,但很多患儿经过眼科医生的治疗或多次长期治疗后仍不能缓解,甚至还多了其他小动作,比如做鬼脸等,就要引起家长的警惕。

儿童频繁眨眼原因较为复杂,受眼部疾患、生理、药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如果频繁眨眼并非因眼疲劳、结膜炎等引起,且眨眼方式不规律、不稳定、受情绪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那么这类眨眼挤眼很可能是抽动障碍的症状之一,应正确就诊于儿童专科医院的儿童神经内科或者综合医院的儿科、儿童行为发育科、中医儿科等。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有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除了眨眼,抽动障碍的表现还有清嗓子、干咳、吸鼻或弄鼻、肢体抽动等,由于受疾病社会认知的影响,抽动障碍很容易被误诊或延诊。据临床文献显示,可能会被误诊为多动症、结膜炎、鼻炎、鼻窦炎、咽炎、过敏性咳嗽、低钙惊厥、癫痫、舞蹈病、支气管炎等等,延诊时间1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在基层医院,误诊率可达73.68%。因此,专业评估诊断是减少误诊、延诊的科学手段。

抽动分类及特点

抽动障碍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两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sensory tics),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抽动特点

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

诊断标准

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TD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和Tourette综合征(Tourene syndrome,TS)3种类型。短暂性TD: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短于1年。慢性TD: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中只有1种抽动形式出现;首发抽动以来,抽动的频率可以增多或减少,病程在1年以上。TS: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1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首发抽动后,抽动的频率可以增多或减少,病程在1年以上。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

病因病机

TD 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遗传、免疫、心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抽动症的病因还不清楚。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很可能在于皮质- 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去抑制,这些环路中抑制-兴奋信号的失衡被认为是产生抽动和相关症状的分子机制。

中医药治疗

对于抽动症的治疗,中医药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家长和医生的关注。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对患儿全身机能的调节,达到治疗抽动症的目的。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神经递质的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等,从而有效缓解抽动症状。中药的扶正祛邪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身体内部环境,从而更好地抵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可以配合针刺、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中推荐的中成药芍麻止痉颗粒,为2019 年最新获批上市,其研究证据时效最新,且有发表于 Q1 区的高质量RCT研究。芍麻止痉颗粒为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的临床经验方,他以国学哲理为指导,结合目前抽动障碍的治疗难点,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通过观象议病辨证,提取证候要素,遣药组方:白芍、天麻、钩藤、蒺藜息风止痉;栀子、黄芩、胆南星清火豁痰;酸枣仁、醋五味子安心神;灵芝、首乌藤固真元,研发出 11 味中药材的芍麻止痉颗粒,配伍和合、增效减毒,形神共治。研究结果显示与抽动障碍指南一线药物等效,神经精神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一线药物,是明确用于慢性抽动障碍和 Tourette 综合征并可用于中重度患者的独家中成药。

终身性疾病

抽动障碍是一种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也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不仅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它其实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现在很多成年人在着急、生气的时候,会频繁地眨眼,或者嘴动得比较频繁,或者有一些重复的动作,这一般也是抽动障碍的表现。人们常认为这是坏习惯,不是病,更不会认为是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部分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也会使病情不易觉察而延误治疗。

温馨提示

抽动障碍患儿应增强体质,维持规律的生活,预防感冒。多做能分散注意力的游戏;不看或少看电视、电脑,不看惊险刺激类节目及书籍。环境要尽量冷色调。不过分在精神上施压,少责罚,多安慰、鼓励;家长不要有攀比心理及期望值过高的思想;避免家庭纷争、家庭暴力等。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兴奋性食物,不吃含铅的食物。抽动障碍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需在18岁青春期过后评估其预后,总体预后相对良好,大部分TD患儿成年后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抽动症状迁延或因共患病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正确就诊以进行规范化诊疗。

参考文献

[1]吉林医学2014年6月第35卷第16期《儿童抽动障碍38例误诊分析》黄晓华 梁茂萍(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

[2]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年8月第32卷第15期《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3]中医儿科杂志2019年11月第16卷第6期《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戎萍、马融、韩新民、吴海娇

[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gnid":"94d196db145dc0fb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92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eb69d6d2e5d82ac.jpg","width":"843"}]}],"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90201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df5766fa227318306551c43e858ac428","redirect":0,"rptid":"541fa9c0a4d7e1f3","rss_ext":[],"s":"t","src":"医师报","tag":[{"clk":"khealth_1:中医药","k":"中医药","u":""}],"title":"孩子频繁眨眼只是眼疲劳吗?警惕抽动障碍

梁咐霞2081多动症一般是发生在哪个年龄段??患多动症的儿童有哪些症状??成都治疗怎么样?? -
党宋中13770171058 ______ 多动症的发病期很多,有些病人在20岁了,还会发病.多动症的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任性冲动,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这就是儿童多动症.另外:小孩多动症的诱因是:血铅过高,体内血铅过高,导致锌元素缺失严重,间接导致多动烦躁.孩子刚八岁,建议您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个脑电图检查,和一个微量元素的检查,如果问题不大,建议医院治疗的同时让孩子补补锌,补锌能帮助排铅,净化血液里的含铅量.医院的话,我还是觉得成都南亚什么研究所比较好,在成都是出了名的.那家医院被指定为“北京大学第六院医学网络学院教学医院”.

梁咐霞2081多动症的发病年龄是什么时候?
党宋中13770171058 ______ 多动症患儿的发病年龄在3-6岁,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儿童多动症的初发期.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指标》(第三版)(CCMD-3)将多动症发病年龄确定在7岁以前,认为3岁即可起病,症状持续要6个月以上.

梁咐霞2081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会得多动症我儿子今年5岁了,我发现他平时总是安静
党宋中13770171058 ______ 你好,是儿童成长阶段,6~12岁.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造成多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并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而是包括了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饮食治疗,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并不是单纯用哪一种方法就能起到作用的.具体的治疗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