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判断主观上没有故意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1

公安部官网截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如何准确区分罪与非罪?如何准确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如何准确区分正当防卫与互殴型故意伤害?……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六部分24条,从依法全面调查取证、审查案件,积极促进矛盾化解,规范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及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


《意见》的制定是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轻伤害案件7万余件,且多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或者偶然事件引发。对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我国法律强调要在注重促进矛盾化解、促进刑事和解的基础上依法从宽处理。为有力提升轻伤害案件办案质效,最高检、公安部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轻伤害案件办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后制定了《意见》。


《意见》指出,办理轻伤害案件必须遵循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注重矛盾化解、诉源治理,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


《意见》明确,要坚持全面调查取证,注重对案发背景、起因、当事人的关系、案发时当事人的行为、伤害手段、部位、后果、当事人事后态度等方面全面审查,厘清原委、辨明是非曲直,强调对鉴定意见要进行实质性审查,不能简单地只看结论。要准确区分罪与非罪、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正当防卫与互殴型故意伤害,准确认定共同犯罪。


关于如何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意见》规定,对被害人出现伤害后果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时,应当在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的基础上,根据双方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准确认定,避免“唯结果论”“谁受伤谁有理”。如果犯罪嫌疑人只是与被害人发生轻微推搡、拉扯的,或者为摆脱被害人拉扯或者控制而实施甩手、后退等应急、防御行为的,不宜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故意伤害行为。

关于如何准确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意见》规定,对出现被害人轻伤后果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全面分析案件性质,查明案件发生起因、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否有涉黑涉恶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等,依法准确定性,不能简单化办案,一概机械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犯罪嫌疑人无事生非、借故生非,随意殴打他人的,属于“寻衅滋事”,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寻衅滋事罪依法从严惩处。


关于如何准确区分正当防卫与互殴型故意伤害?《意见》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考察案发起因、对冲突升级是否有过错、是否使用或者准备使用凶器、是否采用明显不相当的暴力、是否纠集他人参与打斗等客观情节,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性质。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还击一方造成对方伤害的,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故意挑拨对方实施不法侵害,借机伤害对方的,一般不认定为正当防卫。


《意见》强调,必须坚持以宽严相济为指导,规范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一方面,对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当事人达成和解谅解,符合不批捕、不起诉条件的,可以依法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另一方面,对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即使是轻伤害案件,也要坚持依法从严惩处。

《意见》提出,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作用,加强案件会商与协作配合,注重以公开听证促进案件公正处理。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保证了轻伤害案件的依法妥善处理,但在执法司法理念、证据审查判断、促进矛盾化解、法律适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办案质效。《意见》从司法实际出发,既保持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一致性、协调性,又注重总结近年来轻伤害案件办理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力求解决目前办案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促进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force_purephv":"0","gnid":"9cfa9e285c7cfb52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7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fbcce1cf325eb4d.jpg","width":"467"}]}],"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7754956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0b2cf6f09dd8be06ddc94383f908d43","redirect":0,"rptid":"41a21e1db04c5388","rss_ext":[],"s":"t","src":"中国青年报","tag":[{"clk":"kmilitery_1:故意伤害罪","k":"故意伤害罪","u":""}],"title":"轻伤害案如何准确区分正当防卫与互殴型故意伤害?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文

梁申泳4070怎样区分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可以用简单方式区分:犯罪故意,指的是主观上能够意识到或者应该意识到行为后果的严重性,但依然放任行为.这就是故意放纵行为,由此发生犯罪,就是故意.犯罪过失,指的是主观上不能意识到、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法意识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有这种行为造成的犯罪,属于过失.

梁申泳4070盗窃罪怎么确定主观上是故意 -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结合盗窃罪的特点,笔者认为,盗窃罪的故意内容包括:明知自己秘密窃取行为会引起他人失去数额较大以上财物的危害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具体加以分析,盗窃罪的故意内容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的内容.

梁申泳4070轻伤追究刑事责任是否看是否为故意?如果不能判定为故意是否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包括轻伤、重伤,构成要件中首先就是主观上的故意.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不构成该罪,就可能涉嫌另一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该罪只有伤情达到重伤才构成. 但你所说的情形,乙有明显的故意.

梁申泳4070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怎样区分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直接故意即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会发生,放任或追求其发生的; 间接故意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梁申泳4070过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是否构成犯罪?刑法中哪条有规定 -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你好! 根据现行刑法第144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我国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法律没有规定过失行为不犯...

梁申泳4070我舅开车在路上行走,突然出来一个骑自行车的从侧面过来创上了.我舅?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逃逸是行为问题,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跟伤情无关. 可能要算是逃逸,是轻伤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最好是私了解决.

梁申泳4070过失和故意有什么区别 -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是指“应注意的、能注意的,而未注意”,或是无法达到一般合乎理性之人所应达到的谨慎程度. 二者的主要区别,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而过失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危害社会的故意.

梁申泳4070互殴怎么判定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互相斗殴,指双方或多方在主观上均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不法侵害对方的行为.认定互殴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均不具备正当防卫...

梁申泳4070故意杀人和畜意杀人有什么分别? -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

梁申泳4070我表哥是否犯罪? 有一天,我表哥来我家晚,下午就在我家吃饭正
柏庙葛19450867007 ______ 你表哥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 从客观上看,王某的死亡与你表哥的行为有关,但从主观上看,你表哥既没有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因为你表哥不可能在劝架的短时间预见到用手一推王某就可能站立不稳,可能产生倒地受伤或者死亡的结果,你表哥当时只是想把二人劝开,息事宁人,避免事态的发展,可见王某的死亡结果,你表哥并无主观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心态,纯属意外事件,你表哥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是建立在主客观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的,既反对主观归罪,也反对客观归罪,所以不能只以结果定罪.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