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弹簧振子的运动原理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24

何狠吴2784新振子,原振子的运动过程相比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竖直墙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当滑块运动到右侧最大位移处时,在滑块上轻轻放上一木块组成新振子”,表明弹簧振子的弹性势能不变,此时动能为零,即系统的机械能不变.这是关键. 新振子的最大速度为vm,则vm=(2EP/m)^(1/2),放上木块后质量m增大,因此最大速度减小,A正确; 由于机械能守恒,动能不变,振幅不变.BD错; 振动周期T=2π(m/k)^(1/2),质量m增大,周期增大,C正确 答案AC 这里有更详细的回答

何狠吴2784弹簧振子中,位移,回复力,与时间有什么关系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弹簧振子是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满足关系:F=-kx,周期T=2π√(m/k), 由此算出相应物理量.

何狠吴2784摩擦作用下的弹簧振子的运动还是简谐运动吗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简谐振动的必要条件是无阻尼的自由振动,有摩擦就是有阻尼,就不是简谐振动.

何狠吴2784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0为平衡位置,以它从0点开始运动作为计时起点,经过0.45s后第一次到达M点,再经过0.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AD 分析:振子开始运动的方向可能先向M点的另一侧最大位移处运动,再向M点运动,也可能从平衡位置直接向M点运动,画出振子的运动过程示意图,确定振动周期,再求出振子第三次到达M点还需要经过的时间可能值. 若振子开始运动的方向先向M点的另一侧最大位移处运动,再向M点运动,运动路线如图1所示 得到振动的周期为T=0.8s,振子从M→B→M的时间为t=T-0.3s=0.5s.即第三次通过需要经过的时间可能为0.5s. 若振子开始运动的方向从平衡位置直接向M点运动,如图2,振动的周期为T=2.4s,振子从M→O→B→M的时间为t=T-0.3s=2.1s. 故选AD

何狠吴2784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0.20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 - V;在t=...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答案] (1)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得到周期T=( 0.2 2+ 0.5−0.2 2)*4=1.0s, (2)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cm,则A=12.5cm 所以x=4A• 4 1=200cm 答:(1)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为1s;(2)振子在4.00s内通过的路程为200cm.

何狠吴2784数值方向的弹簧振子为什么能看成简谐运动?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综合了重力后,就是把弹簧的原长变成了原来的原长加上重力拉长的长度就可以了.这就相当把弹簧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总是拉长着,同重力抵消,另一部分就能够如同没有重力一样简谐振动了.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重力的值肯定一样,那么因为重力而导致的物体位移的改变(比没有重力的时候的改变)肯定也一直是一个定值.那么只需要改变下初始的位置,把平衡位置加上重力带来的那个移动量,以后的所有情况下,位移不久又能够和没有重力一样了吗?

何狠吴2784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运动,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是怎样的?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位移减小,动能增大

何狠吴2784弹簧振子运动中,为什么一个周期内动能与势能转换两次?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一次是弹簧被压缩 然后恢复 另一次是弹簧被拉长 然后恢复

何狠吴2784弹簧振子为什么机械能守恒?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 弹簧振子分两种,一种是水平放置的,就是我们课本上出现的,这种情况中,振子在运动过程中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关于机械能守恒,课本上是说在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实际上应该是:在只有重力或弹力(指弹簧)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此时物体的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另一种是竖直放置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仍然满足机械能守恒的.

何狠吴2784竖直方向弹簧振子简谐运动,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0,但合力不为0,因为还有重力作用. -
郦肥狠15326787020 ______[答案] 这道问题的关键是何为平衡位置 本题的平衡位置并非弹簧处于原始长度时的位置,而是弹簧振子处于合外力为0时的位置 那么,根据上述论断,则弹簧振子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合外力为零.重力被弹簧所给振子的一部分力 给平衡了. 如有...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