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心随境转下一句是什么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7

前言

白居易有一首咏草的名作脍炙人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随称白居易笔下的草,乃诗眼中之草,非肉眼中之草,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诗眼中之草

诗人作诗,总会受到外界的感动。只是表现在诗中,各有优劣不同而已。

顾随说,此中的优劣,从技术层面来说还是浅薄了,深入探索则是“诗眼”有问题。他说的诗眼,并不是指诗句之眼(炼字炼句的诗眼)。而是指诗人之眼,即诗人的观察力。

心、眼本是肉身的器官,是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一个器官。但是诗眼与诗心,并非指器官的心和眼。

顾随评价白居易笔下的草,非肉眼看到的草,而是诗眼中之草。自然界的草,为世谛(世俗之见);白居易的草为诗谛(诗义)。

顾随说:

白氏以诗眼看,故合诗谛,才是真草,把草的灵魂都掘出来了。《顾随讲唐宋诗》

简单来说,诗眼中的草,赋予了人的不屈精神。因此这首诗是借草取喻,有虚有实。写的是草,说的是人生的哲学。

顾随先生总喜欢说生的色彩。这里的草,便具有生的色彩。

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波未平,后波又起

这两句诗,应该也是化用前人的作品。南朝刘孝绰(481-539年)有诗云:

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落花扫了,还有新落下花再次洒落一地;兰花被摘了,还会有新的花朵生出。

孟浩然亦有诗云: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意思也是一样,只是把下联改为了草。花扫干净还会落下,草被踏损还会再生。

白居易把孟浩然的一句,拆成了两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前波未平,后波又起,一念方平,后念又生。草是如此,花是如此,人世间也是如此。孟浩然另有诗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

白乐天用诗眼观察,写出了草的精神。顾随说,诗人第一须打破(看破)“妄象”,然后才能写出真的诗。

然后他提出: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圣。

三、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圣

杀,压倒、控制。外物压倒或者控制了我们的内心,则平凡;我们的内心不受外物(外部环境)控制,反而可以改变外物,则是一个成功者。对于修禅者眼中,烦恼可以转菩提,烦恼与菩提并没有区别。

顾随举了一个例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是恶劣的环境。如果是一个凡夫俗子,自然会被影响情绪,甚至影响了人生观,容易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而孔子是怎么做的呢?“乐亦在其中矣”,不受其影响,反而以苦为乐。这就是“心杀境则圣”。

白乐天用诗眼观察草,用诗心感受草,以心杀境,因此他笔下的草,可以“野火烧不尽“,可以"春风吹又生”,可以"一岁一枯荣"。

从这首咏物诗,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心控制外物,而不是被物所控制。

人人都有烦恼,有人被烦恼压倒,总是生活在痛苦中;有人借外物(如饮酒、如游乐、如工作),暂时忘记或者减轻烦恼;有人善于调和,可以化解烦恼,甚至转化烦恼,例如“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你说周文王和孔子是烦恼呢?还是快乐呢?

结束语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顾随先生认为应该用诗人之心和诗人之眼来体会和观察,而且要“心杀境”,而不是“境杀心”。王国维亦有类似的说法: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人间词话》

@老街味道

","force_purephv":"0","gnid":"9f5907bb56cfd5bf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5fab50a06e7acbc.jpg","width":"900"},{"desc":"","height":"86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a9da89ad47703d9.jpg","width":"1390"},{"desc":"","height":"8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e9a4dce3248e331.jpg","width":"1236"},{"desc":"","height":"10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71276732ccb0e92.jpg","width":"135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01633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a2a214e1f2d676b255355c5e9bf1da01","redirect":0,"rptid":"ff647dcca3db8a20","s":"t","src":"老街味道","tag":[{"clk":"kculture_1:白居易","k":"白居易","u":""},{"clk":"kculture_1:孟浩然","k":"孟浩然","u":""},{"clk":"kculture_1:诗人","k":"诗人","u":""}],"titl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随谈诗: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圣

钟怀湛3962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 下联是 或者劝言是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 出处: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有的下一句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望采纳,O(∩_∩)O谢谢

钟怀湛3962为什么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呢?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其实是是境由心造 解释: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 出处: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其实是对上面的补充,如果心境是处在正面的时候就是在天堂里,如果是负面的时候就是在地狱里了.

钟怀湛3962如何理解第五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境随心转,意思是说:心态的变化有时候真的可以把逆境转成顺境,所谓坏事变好事.能做到这样的人当然是圣贤.心随境转,则是心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喜怒哀乐受着环境的控制,这样的人就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了.

钟怀湛3962心若自在,身在顺境;心若不安,就在逆境;心为境动,心随境转;心境顺逆,在乎一心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其实我觉得应该把后面的心为境动,心随境转.改为境为心动,境随心转会比较符合前面的 心若自在,身在顺境;心若不安,就在逆境的意思

钟怀湛3962如何境随心转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词义:此处的境,不单指环境,更指境遇.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境遇会随着心境的转变而转变.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应观法界性,万物唯心造.”更有“...

钟怀湛3962都说相由心生,我却觉得是心由相生!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外在的相无非是自心种子的变现,遇缘成果,而这些外在的相,又让你触境生心,作种种是非对错好坏之想.这就是楞严经所说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重点是我们要怎么做,亦如楞严经所说“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就是说面对种种的境界,你不要生心,不起妄念,知幻即离,不分别,不取舍,即如如佛.

钟怀湛3962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心动 万物动 意为心如果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人就觉得不熟悉【心随境转则不自在】 【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 意为心如果能时常地转换环境 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你就不会觉得陌生 一句话概括 心随环境变就不行 环境随心变就行

钟怀湛3962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一直参悟不透.是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件事?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答案] 举个具体的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拿学佛来说,学佛,就是学会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心随境转,就是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你产生影响,这当然就不自在.而心能转境是说,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能将这种变化转化为...

钟怀湛3962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是什么意思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答案] 境:指贪、嗔、痴、疑、慢、嫉妒等烦恼境界 心:指我们深层内心 转:克服、化解 如果内心随着贪、嗔、痴、疑、慢、嫉妒去,就很难过、很不自在; 如果内心能克服化解贪、嗔、痴、疑、慢、嫉妒而生慈悲与智慧,那么人就很轻松,很自在了.

钟怀湛3962赏析禅诗: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
应农狱18586493991 ______ 无喜亦无忧,可谓为禅之最高境界,然该句并无境界之现,且人人皆套,本不足赞, 但其前有"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作铺: 心随万境转 可见其自如洒脱 转处实能幽 可见洒脱中有本真灵性 随流识得性 更为难得,从小乘之...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