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扫把的发明故事简单的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30

作为中国第一代航空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姚桐斌的人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正是因为他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还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奖章”。

遗憾的是,姚桐斌的故事却充满着凄凉的色彩,关于他离世的消息,在当年更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充斥一生的航天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桐斌和同学们踏上了流亡之路,好在江西吉安县的国立十三中在当地公开招考学生,姚桐斌得以重新有了上学的机会,他那满身的才华才得以体现出来。

老同学都记得姚桐斌说的一句话:开发中国的资源,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思想。

由于局势不断发生着变化,姚桐斌也只能跟着学校四处辗转,1945年,他更是以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拿到了学士学位,时逢抗日战争胜利,姚桐斌也利用公费留学的机会考上了英国伯明翰大学。

在这里,他的主要项目研究课题是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而当国民政府终止了他的学费后,他就搬家去了一个犹太人的屋顶小房间,经常连早餐都舍不得吃。

很多人眼里,姚桐斌是一位中国学霸,可他确实不是一位死读书的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一直在他的脑海深处回响,抗战后,他也一直通过报纸了解着国内的局势。

当看到千疮百孔的国民党政权倒台,姚桐斌与其他正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个个欢欣鼓舞,他立即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从学术的角度看,无论英国、德国的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姚桐斌,希望他能留下来工作,可他本人的选择,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1956年,姚桐斌在瑞士加入了中共,成为了唯一一位在国外入党的“两弹一星”元勋。

羽翼渐渐丰满,姚桐斌也带着报国的激情回国。

那时,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北京钢铁学院等单位都希望他能前来工作,面对这些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单位抛来的橄榄枝,姚桐斌依旧保持着观望态度。

1956年,我国根据国防建设的实际需要实施了“两弹一星”工程,并且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姚桐斌知道,这就是他的选择。

姚桐斌来的时候得负责成立一个研究所,1958年1月他抵达时,手下只有12名大学生,仅仅2年的时间,一个阵容强大的研究所已经成立起来了。

为了能将每一项科研任务办好,姚桐斌还曾亲自向聂荣臻元帅汇报工作;而在具体的工作上,姚桐斌更是亲力亲为,他知道,国内的科研力量还是很薄弱,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

很多大学生前来其实都是缺乏经验的,他们也不懂英语,为了了解到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情况,姚桐斌就在所内倡导英语学习,一时间形成了争相学习英语的热潮。

当时我国开始了仿制苏联P-2导弹的研究工作,可这种火箭所用到的材料是我国从未生产过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为了解决问题,姚桐斌更是带着十几名科研人员跑遍了各个钢铁厂,经过不断地试验后获得成果,这些成果也使得我国首发仿制导弹发射成功。

这年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导弹,可随着苏联专家离开,很多项目都进入了困境,巨大的压力又落到了这些科研人员手上。

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姚桐斌带着科研队伍凭借着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研制出了高温钎焊合金材料,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填补了国内高温钎焊的空白,让自主研究火箭发动机成为了可能。

从科研的角度来说,想要做好这些工作,本身就得具备一定的条件。

然而,还有人对姚桐斌的做法提出过质疑,觉得他去国外采购设备是求洋、求全的表现。

在一些压力面前,研究所内也蒙受了损失,比如姚桐斌购置的装备有一部分被低价转卖给了其他单位,还有的干脆被丢在室外风吹雨淋。

姚桐斌有时也很无奈,他主张加强预先研究,并且要有技术储备,可还是有人觉得这是浪费精力、浪费金钱,属于“学院式研究”,因此姚桐斌的很多建议最终并没有被采纳。

在这样的背景下,姚桐斌和其他几位科研人员只能偷偷研究,让“发汗材料”这个课题有了成果。

当我国第一枚火箭升上了天空,发汗材料就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材料和相应工艺能够使火箭发动机的几千摄氏度高温瞬间降低到一百摄氏度左右,还提高了推力。

要知道,当时研究出这种成果的科研人员每月的平均工资不过六十元左右。

周总理也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在1962年还有一场全国科学技术会议讨论了部分问题。

聂荣臻元帅在会议上提到:“不要一提起知识分子就是资产阶级的,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我请示了周总理,他认为,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是人民的知识分子。”

在会议期间,周总理也特别就此事作出了说明,提到:“外行的领导需要有个范围,以前我们说外行能够领导内行也是在政治上、思想上,而不是让外行去直接干涉业务,对于业务实在是不懂嘛,外行变内行也得经过学习,要学会尊重专家,尊重群众的意见。”

听到这样的报告,台下的知识分子纷纷鼓掌。

姚桐斌更是很兴奋,他不分昼夜工作,规定了科研报告的格式,对文字也保持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对于实验室的环境,姚桐斌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

有一天,他来到了实验室,看到这里各种资料堆得乱七八糟,当即就批评工作人员:“这哪里还像个实验室?明天是星期天,大家来打扫一下。”

看到姚桐斌生气了,那些工作人员也不敢再睡懒觉了,于次日清晨纷纷赶了过来,没想到,姚桐斌早都到了,他已经拿着扫把干了起来。

在姚桐斌的工作当中,周总理也多次来视察,他还提出了16字方针,这对于姚桐斌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正义虽迟但到

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姚桐斌的研究所因“高温钎焊合金及钎焊工艺”获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发明奖。

听到如此消息,很多科研人员的眼泪都夺眶而出,他们自然马上就想到了姚桐斌,他当年为研制高温钎焊合金付出了太多心血,这种合金除了被用在

遗憾的是,姚桐斌本人却没能等到这个好消息。

他过去的同事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若是桐斌能活到今天,亲眼看到他的科研成果开花结果,还受到了国家的嘉奖,他会有多么高兴呀。”

姚桐斌已经用一生来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奉献,这位伟大科学家心中所燃烧的始终是不灭的信仰,他毕生的精力与青春,全部放在了航天事业上。

在他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在默默奉献的人,那便是他的妻子彭洁清。

相关的历史记载中,与彭洁清有关的新闻其实是很少的,他们的很多故事,或许只有他们本人才清楚;尤其是姚桐斌,他将一生中的全部精力都放到科研项目上,也很少向人提起过家事。

1968年6月8日,两个歹徒将姚桐斌拖到屋外,用钢管打了姚桐斌的头部,造成开放性颅骨脑损伤。

听到姚桐斌遇害的消息,周总理愤怒不已,他立即责令公安部长去查明此案,还指示有关部门给公安开一张科学家名单予以保护。

这件事也让彭洁清十分悲痛,从那时起她就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丈夫安心。

从那之后,彭洁清便一直在伸张真理,不断找寻着杀害丈夫的凶手报仇雪恨。

好在正义最终到来,1979年4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行凶致死人命罪分别判处两名歹徒15年、12年有期徒刑。

4年后,国家民政部为姚桐斌颁发了《烈士证明书》,在牺牲地点、时间一栏写着:1968年6月8日无辜遭坏人毒打,不幸牺牲。

为了能让女儿今后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彭洁清的几个女儿都去了美国读书。

他们的大女儿名叫姚微明,她于1982年在北外毕业后便去了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文化处等地工作,后来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了传播博士学位,成为了这里的教授。

2016年,姚微明回到了老家,专程为父亲敬献花篮。

她还记得,在父亲姚桐斌离世时她也只有9岁,童年的她是极为幸福的,父亲经常会将自己在国外拍摄的幻灯片给她看,让她看到了一个精彩纷繁的新世界,也就是从那时起,姚微明决定多出去走走,去更广阔的天地看一看。

姚桐斌的二女儿姚继斌同样是一位双博士教授,和姐姐类似的是,到了合适的年龄,她也去了美国读书。

在姚桐斌遇害时,小女儿姚晨芳还只有2岁,她曾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篇自己写下的小诗,名字是《我和父亲的对话》,在这首诗中,姚晨芳写道:我的父亲离开了我,在我还不知道怎么与他交谈时,我仅有的是一张照片,他拥抱着我,脸上写满了笑容。

姚晨芳长大后同样去了美国,在那里,她也走上了一条学术道路,这是对于父亲最好的告慰。

大约是在2014年左右,姚桐斌的妻子彭洁清去世了,三个女儿在整理遗物时,也看到了很多关于父亲姚桐斌的资料,这也让他们对于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

姚微明曾说:“作为他的后人,我一定要将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也希望全国人民对于父亲有更多的了解。”

在国内开通了个人社交账号后,无论平时有多么忙碌,姚桐斌都会在账号上更新各界人士对于父亲的缅怀与追思。

同样的,彭洁清也在生前写下过回忆录,其中不乏对丈夫的深情告白:我相信,桐斌若能再活一次,他依旧会选择回国这条道路;而我,由于爱他,也会伴随他到天涯海角。

时间一天天过去,姚桐斌的女儿们更加深刻地读懂了父亲那一代的航天人,她们也同样会像母亲那样,在大洋彼岸关注着祖国航天的每一个历史进程。

当年姚桐斌总结的《研究工作方法》对科研工作的阶段和程序、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技术要求确定等进行了极为翔实的阐述,钱学森先生也对此赞赏有加,他认为这篇总结对于整个导弹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就算到了今天,《研究工作方法》依旧是我国导弹研究院研究工作中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我,每个来到七零三所的人,都会阅读到这篇文章。

在姚桐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精神下,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托起了航天梦。

科技在进步,而姚桐斌当年的研究也被越来越多的用在各个方面。

2000年,姚桐斌半身雕像在七零三所揭幕。

2002年,姚桐斌故居被江苏省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还成为了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瞻仰,大家都知道,他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星光。

2023年,当年由姚桐斌所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也开始向市民展出,它的价值不可估量,也进入了展柜之中。

江南大学的教授王育红表示:“其中提到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同样适用,在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中既要从宏观把握、关注整体,又要深入基层,关注局部,两者兼顾,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

姚桐斌 出身寒门不掩天资锋芒 科学大观园

“两弹一星”功勋姚桐斌史料回故乡 江南晚报

","gnid":"9a497da72f7ec1e08","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2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a7cdb5315f5dc2d.jpg","width":"640"},{"desc":"","height":"98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ca32d2e0f4aa573.jpg","width":"1280"},{"desc":"","height":"83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5cebd7f5dfb25f7.jpg","width":"640"},{"desc":"","height":"93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6f8325ddef6db33.jpg","width":"1280"},{"desc":"","height":"88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0f74eea2b7af7b9.jpg","width":"1280"},{"desc":"","height":"9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41b894cb5474546.jpg","width":"1280"},{"desc":"","height":"90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c9af17866123a15.jpg","width":"1280"},{"desc":"","height":"8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a626dbbbe160e54.jpg","width":"640"},{"desc":"","height":"95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7d8ed1cf739db95.jpg","width":"1280"},{"desc":"","height":"9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148d22188c37347.jpg","width":"1280"},{"desc":"","height":"89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2a29ac4dd41eef5.jpg","width":"1280"},{"desc":"","height":"11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06d6eef6f56fb44.jpg","width":"1280"},{"desc":"","height":"88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839f11149fbaa05.jpg","width":"1280"},{"desc":"","height":"99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f1efa2612e62792.jpg","width":"1280"},{"desc":"","height":"89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e4474be64f51d3b.jpg","width":"128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950396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467b820a822e9bd2a9f28b5d4f2fd6c","redirect":0,"rptid":"0742b116dce47ab2","rss_ext":[],"s":"t","src":"史论","tag":[],"title":"丈夫被“歹徒”打死后,她将三个女儿送去美国,独自报杀夫之仇

蒙航迹4355笤帚疙瘩的故事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姥姥60岁了,娘去给姥姥祝寿,临行前嘱咐三个女儿门闩、门鼻、笤帚疙瘩千万把门关好,山上的老狼常在半夜下山,吃小孩.娘走了,大姐门闩哄小妹笤帚疙瘩睡觉,二姐门鼻发现门外有动静, 正要拿起木棍冲出门,门外的狼扮成姥姥说了话.笤帚疙瘩想娘想姥姥,不听姐姐的话,把门打开让“姥姥”进了屋,门闩、门鼻一点点识破了姥姥的鬼把戏,千方百计保护小妹妹笤帚疙瘩,又设计将老狼反锁在屋里,带着小妹妹逃进山里.一路上,桃树、柿树、栗子树等果树们都来帮助三姐妹,三姐妹与众果树齐心协力终于将老狼推下山崖.太阳出来了,娘也回来了,山林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蒙航迹4355发明扫地机器人110个字作文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发明扫地机器人 我发明的机器人名叫“保姆机器人”.我想要做一个这样的机器人,是因为爸爸和妈妈每天下班回来都很累,还要买菜、做饭给我吃,我想做个机器人给爸爸妈妈服务.如果爸爸和妈妈不在家,饿了就可以叫它给我煮饭吃;家里...

蒙航迹4355实用的生活小发明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创新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

蒙航迹4355扫把是由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发明的??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扫把能沿用到现在,这是一项伟大发明!而四大发明中没有扫把,所以我估计是外国发明的,但不一定是西方人!

蒙航迹4355简短的科学小故事,有趣点的.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

蒙航迹4355作文 扫把的自述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我是一个在庞大的扫把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不起眼的小扫把.我的兄弟姐妹千千万,都是帮助人们清理室所,保持室内外卫生的好助手.我的身体由好几部分组成:一根细细的长竹杆儿,一块连接上下部分身体的塑料盘骨和好几百条可爱的小脚丫....

蒙航迹4355扫把是由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发明的?希望大家尽可能的提供史料还有推断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应该是中国吧

蒙航迹4355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小故事要简短的,很长的不要!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答案] 复印机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滚一滚,奇妙的事发生了,白纸上出现清楚的字迹....

蒙航迹4355笤帚的制作方法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 凡扎小头或大头的笤帚均用散穗的高粱糜子,将其籽粒摔净,去掉叶鞘及箭杆下面的节,然后把中散穗同直杆穗(中间有硬芯)分开,挑出中散穗的糜子,在扎笤帚时做外皮,直杆的糜子做骨架用.然后把挑选好的外皮用的中散穗箭秆用手工刀...

蒙航迹4355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越短越好越短越好! -
段贴柳18334328788 ______[答案] 复印机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滚一滚,奇妙的事发生了,白纸上出现清...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