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治维新三大政策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7-07

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典型且有争议的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

可惜他没有青史留名,反而因贪生怕死、力主求和、代表中方签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而被后人指责唾弃,成为国人眼中的“懦夫”、“卖国贼”。

李鸿章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没有如此不堪。他曾与人交谈时说过“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这样十分具有前瞻性的话。

只不过碍于当时国家的综合实力及清政府的政策,他的告诫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亲日”到“防日”

一开始,李鸿章对待日本的态度非常亲切,甚至还有一丝同病相怜而来的“怜惜”。

19世纪中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此后备受列强的压迫和侵略。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的状况未比中方好多少。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炮舰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强行打开日本国门,日本被迫沦为美国的“战略物资补给站”。

经历了同样痛苦且耻辱的事情,又相邻和平了多年,还拥有同一种肤色,不可避免有不少中国人对日本充满了同情,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他主张主动与日本亲近,认为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收买日本,对清廷来说绝对是最简便最妥帖的办法,做好了完全可以一劳永逸。

相反,如果不重视日本或者不小心将他们给得罪了,必定会导致日本为他国所用,后患无穷。

李鸿章

李鸿章的想法算是情有可原,那个时候他不知道日本的野心,日本国力也没有威胁到中国的地步。

不能未卜先知的李鸿章希望能通过跟日本搞好关系,达到联手共同抵抗列强侵略的目的。

按照当时国人的惯有思维,能拉拢日本为己所用,自然比多树立一个仇敌要好太多,所以李鸿章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清政府开始频繁与日本往来,经常派大臣与日本商谈通商事宜,日本也经常派遣使臣前往中国。

这段时期,日本与中国拥有共同的命运和目的,关系亲密,是双方难得的一段“蜜月期”。

俗话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再亲密的关系也不过是因势利导、因利而聚。一旦发生发生利益上的冲突,结局分崩离析在所难免。

1871年12月,一艘琉球船只缴贡后归国,途中遇到大风,被海浪推到了台湾岛附近。琉球人借机上岸,遭到了本土居民的抵制,双方都不肯退让,摩擦迅速升级为暴力冲突。在争执的过程中,有54名琉球船员被台湾土著民杀害。

虽然清政府及时干预,将其余琉球人都保护了下来并妥善送回本国,可此事仍旧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强烈不满。

历史上,琉球国一直是清朝的藩属国,不然也不会在缴纳岁贡的归途中遇到风浪。从本质上来说,这次暴力事件与日本没有什么关系。

可日本坚称“琉球是日本属邦”,将琉球与中国台湾省的矛盾转化为清政府和日本的矛盾,悍然向宝岛发动了攻击。

日本调派3000名士兵组成“台湾生番探险队”,从琅峤登陆宝岛,与当地居民发生激战。

见抵抗不过,他们只能投靠日本。

战争爆发以前,清政府完全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日本军队出现在宝岛,才象征性的派几个人前去查看情况,仍旧没有派兵支援的打算。

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同年7月在龟山一带建起了掌管台湾事务的都督府。

清政府的大臣沈葆桢抵达台湾以后立即向日本方面提出了抗议,可是日本方面却理都不理,沈葆桢周转数日毫无进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台湾岛悉数落入日本人手中。

清政府见和谈无望,只好慌忙备战。

好在清政府还未出兵,日本军自己就因为水土不服死伤大半。日本人也清楚此时强硬拿下台湾实在是操之过急,不得不接受清政府的谈判。

经过一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外交谈判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台事专条》,即《北京专约》,约定清政府赔偿日本50万银两。

明明是被侵占方,却还要做出认错的姿态,进行完全不合理的经济赔偿,可见日本的难缠和清政府的无能。

清政府借此认识到日本人的野心,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臣们针对日本这个“麻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方针。

此时,李鸿章对待日本的思想态度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积极主动“联日”变成警惕性的“防日”。而想要防御日本,乃至于其他侵略而来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强劲有力的军队。

日本侵略以前,随着太平天国逐渐消亡,实力强悍的湘军成为朝廷的猜测对象,拥兵自重的曾国藩更是让掌权者寝食难安。

为了让朝廷安心,曾国藩大力裁军,他的弟弟曾国荃也被迫解甲归田。作为曾国藩手下的得力“幕僚”,李鸿章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其手下的淮军同样面临被裁军的风险。

日本的进犯,成功拉了身处悬崖的李鸿章及淮军一把,他充分利用危机,向朝廷一一列举了“海防”的重要性。

1875年,在李鸿章的积极运作下,清政府同意了关于加强海防建设的提议,批准建立南洋、北洋两支水师,由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管理。

李鸿章对于危机的认识,让中国拥有了第一支近代海军队伍,为中国近代海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遗憾的是虽然他注意到了日本这个潜在的威胁,却并未将“弹丸小国”放在眼里,按照他的话来说:“即使兴兵,又何畏此小国……今彼虽与西洋合好,尚无如朝鲜何,岂遽能强压我国耶?”

可见,尽管清廷饱受列强欺压入侵之苦,但李鸿章仍存有“天朝上国”的虚荣骄傲心态,觉得日本是“区区小国”,就算是开战也不足为惧。

朝廷中大部分人的想法同李鸿章类似,以致于清政府没能及时解决祸患,最终酿成了一场巨大祸患。

日本明治维新

1876年,日本驻中国公使森有礼受邀来到李鸿章的府邸。

得知森有礼一行人到了,李鸿章放下了手上正在处理的公文,回到前厅亲自接待。

森有礼

虽然近年来中日双方在外交方面多有摩擦,毕竟还没有真正撕破脸,所以该有的礼遇还是要有的。

李鸿章仔细拿捏这分寸,与对方相谈甚欢,知道了日本正在进行的“明治维新”运动。

属于保守派的他嘲讽道:“……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才不得不采之外国。”

谈话最终不欢而散,他抱着一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侥幸心理,等着看日本将自己改革成一个“四不像”,在世界各国面前颜面尽失。

事实证明,日本“明治维新”非常成功,真正被“打脸”的不是日本,而是李鸿章。

十九世纪初期,日本政府遭遇了内部暴乱与外部侵略的双重打击,江户幕府威权丧失,西南各藩下级武士开始推行维新运动。

之前,明治政府曾派出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学习,学到了西方的制度、科学技术,帮助日本建成了第一批以军工、矿山等为重点的国营企业。

日本虽然地少人稀,但国民十分具有学习精神。不管什么国家、地区,只要有什么东西优于他们,他们都会虚心求教,将这套内容带回本国发展自己。

不过经济发展太过迅速并非什么好事,很快日本就出现了财政赤字,入不敷出,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售给政商们。

资本主义横行,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底层爆发动乱,催生了产业改革,明治维新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德川幕府被推翻,天皇掌握生杀大权,改革之火烧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日本正式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军队、产业、文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火发展越来越快,征兵制度进行的如火如荼;先进的技术被广泛引进,运用在各个领域上,资本主义发展更加如鱼得水;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发展教育。

接受了西方的文化熏陶,自身发展达到了亚洲顶尖水平,日本的“歪心思”渐渐藏不住了。

日本资源匮乏,国土有限,偏偏还处在地震带上,三不五时的晃一晃,这让日本人十分苦恼。恰逢见到西方国家在中国作威作福,有大把的资源和土地可以享受,他们便又眼热“学习”上了。

日本对待清政府的态度变了,清政府还积极联日抗列强时,日本就将矛头对准了台湾、琉球;待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一丝不对,但未来得及采取任何措施的时候,日本已经备好军队准备入侵。

“制日”到“敬日”成为主流

1879年10月,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为其藩属国,并更名为“冲绳县”。

消息传来,李鸿章一时间竟然不知道作何反应。

此前他积极倡导“联日”,将日本视作同甘共苦的“知己”、携手并进的“战友”,给日本提供了无数的便利和优待,却未曾想到真心换来了背叛,特殊关照反而让对方有机可乘。

自知受到背叛的李鸿章激愤的表示:

“倭人贪利弃信,诈伪无耻,有西人所不屑为者。”

他有了“制日”的心思,但没能立马想出万全之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侵台阴谋未能得逞,又将目光放到朝鲜半岛上,制造了著名的“云扬号事件”。

朝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无需赘述,日本的最终目的不言而喻。

鉴于此,清廷很多官员主张立即对朝鲜半岛的形势进行干预,帮助朝鲜抵挡日本的入侵。

李鸿章同样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但不希望因此与日本开战,思来想去,认为此事还是应该交由朝鲜自己处理。

因此,他亲自给朝鲜原任领议政李裕元写信,向其剖析了朝鲜如今面临的险恶处境,并建议其应与欧美强国通商,以此来牵制日本的行动。

可是李裕元不愿同欧美国家来往,认为这是在饮鸩止渴,未来必定后患无穷,拒绝了李鸿章的提议。

面对比自己还要封建保守的人,李鸿章无计可施,只好命令中国驻日使馆与朝鲜赴日修信使多加联络,以图让朝鲜认识到:“朝鲜今日之急务,莫急于防俄。”

同时,他在接见朝鲜使臣时也在不留余力的劝导游说。

此时,李鸿章充分意识到了日本的危害性,并积极采取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朝鲜来抑制日本的扩张行动和野心,达到“制日”目的,以维护中国的国防安全。

如果说之前日本没有胆量真正对中国怎样,那么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意图侵略中国的野心就越来越明显了。

日本军队

意识到危机的国民和部分清政府官员纷纷主张增兵固防,可李鸿章为了保存嫡系的力量不愿开战,极力主张和解。

结果发现日本不是以前的日本了,谈判这条路走不通,他只好同意增兵。

日本立即出兵朝鲜解散亲华政府,驱逐在朝清军人员,切断朝鲜与中国关系,中国与日本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

两军在朝鲜境内展开交锋,清政府虽然有朝鲜政府的暗中帮助,却因为没能充分利用优势,加上主帅临阵脱逃,最终在平壤大败。

这就导致没有阻碍的日本侵略军更加肆无忌惮,迅速占领了朝鲜全境。

清政府没有坐以待毙,与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展开了—场激烈的海战。

由于装备不敌日本、李鸿章护兵心切,清政府又失去了黄海的制海权。

朝鲜被侵占,海上也没有话语权,战火很快蔓延到中国境内,李鸿章受朝廷指派亲自参战。

1894年10月24日,首场攻防战在鸭绿江一带爆发,清政府败;25日,日军进攻虎山清军阵地,清军顽强抵抗,无奈势单力孤,被迫撤出阵地;其余阵地清军听闻虎山失守纷纷不战而逃,26日敌人长驱直入,占领九连城和安东县。

清政府四处调兵遣将,仍旧于事无补。11月22日,旅顺口落入日军手中,旅顺大屠杀惨案发生。

日本旅顺大屠杀罪行

战场上清军不敌日军,朝廷上主战派渐渐说不上话,国内主和派主张和谈投降之风大胜,反过来影响战场上的战士与日军对抗就更加吃力,如此恶性循环。

1895年1月23日,日军在荣成登陆,兵分两路向百尺崖开进。期间,双方不断交战,最终威海卫城沦陷,丁汝昌等清军将领拒降后自杀。

剩余将领起草了投降书递交日本军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李鸿章原本不赞同开战,眼见战场上形势越来越恶劣,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多次向日本表现和谈意向,均被羞辱拒绝。

日本势头虽猛,但国力有限,无法承担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损耗,最后同意了李鸿章等人的和谈提议,指定由他全权代表清政府谈判。

李鸿章刚刚抵达日本没几天,险些被日本浪人刺杀,堂堂天国重臣竟然就这样被日本人吓到了,不仅没有追究对方的责任,还更加迫切的摇尾乞降,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痛定思痛后,他暗暗羡慕起了日本能进行改变命运的明治维新运动。一个“蕞尔岛国”能取得这样的变法成就,鄙视心理转变成了敬羡崇拜。

而当时清政府的情况,不支持进行与明治维新一样的变革。封建顽固派太多,加上其他原因,注定改革会失败,“戊戌变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李鸿章同日本交手几十年,对日本的态度从“联日”到“防日”又到“制日”,最后通过战争变成略带恐惧的“敬日”。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的心理遭受到了巨大冲击,终于看清了清政府与世界各国的差距。

李鸿章明白无法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改变现状、弥补清政府的不足,只好告诫后人要警惕日本,即“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政府始终未能率先向日本出手,解决这个巨大的“麻烦”。日本问题一拖再拖,最终成为一块腐肉,伤害了我国十几年。

李鸿章是清政府的一个小小缩影,他态度的转变也代表了中国认清日本的一个过程。

好在中国是一个自强的国家,经历了被压迫、被侵略和被迫战争以后,仍旧自强不息、重新屹立。

如今,想要实现李鸿章的告诫并非易事。既然无法灭掉他国,就该强大自身,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让别有用心之人避而远之,才能实现真正的“永绝后患”!

","gnid":"9cdf3d5dd2ee9873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52c6989d3747d20.jpg","width":"640"},{"desc":"","height":"35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1c0783358788630.jpg","width":"640"},{"desc":"","height":"59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33376034b823e10.jpg","width":"640"},{"desc":"","height":"50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a3727a69b32ffc3.jpg","width":"640"},{"desc":"","height":"4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cdc921e5601d3d.jpg","width":"640"},{"desc":"","height":"50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08a36c97ad1d86.png","width":"640"},{"desc":"","height":"3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ba86caed73d4830.jpg","width":"640"},{"desc":"","height":"83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a7d74de37a689c1.jpg","width":"640"},{"desc":"","height":"53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e6828d0b69650f5.png","width":"640"},{"desc":"","height":"8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18e301c53e8e50e.jpg","width":"640"},{"desc":"","height":"3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c60efb8c28277ed.png","width":"640"},{"desc":"","height":"42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866fee6e9ba6867.jpg","width":"640"},{"desc":"","height":"44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e134642a70683cc.jpg","width":"640"},{"desc":"","height":"34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ffe57b1deee81c4.jpg","width":"640"},{"desc":"","height":"41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1d5ded141508cd9.jpg","width":"640"},{"desc":"","height":"47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ae07cd97de0fcea.jpg","width":"640"},{"desc":"","height":"41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124c94b99de7f39.jpg","width":"64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9124313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26d36e509fe1b6502513ccba7c42041f","redirect":0,"rptid":"6b8cdf865b7c3e19","rss_ext":[],"s":"t","src":"历史文社","tag":[{"clk":"khistory_1:日本","k":"日本","u":""},{"clk":"khistory_1:明治维新","k":"明治维新","u":""},{"clk":"khistory_1:朝鲜","k":"朝鲜","u":""},{"clk":"khistory_1:日本军队","k":"日本军队","u":""},{"clk":"khistory_1:日本人","k":"日本人","u":""}],"title":"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想要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

殷轰苇1731明治维新的奖励措施有哪些 -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 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第三,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发展近代教育.第四,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殷轰苇1731明治维新后,哪些有利因素使日本能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 -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答案] (1)国内:①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力增强. ②自由民权运动日益发展起来,人民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日益强烈. ③日本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摆脱不平等地位,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

殷轰苇1731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取得了“一大变革”、“两项成果”并确立了“三大国策”,即: 1.明治维新这项社会变革; 2.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殷轰苇1731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时期及明治维新后的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对外政策: ①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②明治维新时,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 ③明治维新后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殷轰苇1731能简单介绍一下明治维新和它的影响吗?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 明治维新的意义: 1.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3.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

殷轰苇1731“百日维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都分别新”在?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 百日维新:推行君主立宪制;新经济政策:借助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控制国民经济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殖民兴业来发展资本主义

殷轰苇1731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期、中期、后期的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束潘悦19487661468 ______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在经历过几次与西方国家的失败的战争后,证明了开国来迎接日益变化的新世界秩序已成为不能避免的趋势.当时日本各势力即对如何因应“夷狄”产...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