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7

《红楼梦》40回写贾母领大观园一众青春儿女带刘姥姥游玩时,贾宝玉看见池中的破荷叶,言及可恨怎不拔掉,薛宝钗即戏言哪有收拾的工夫,林黛玉便貌似有口无心的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显然,林黛玉之说是明显的扯谎。出自书香门第的她其实自幼熟读李义山(也就是晚唐有名的爱情诗人李商隐)的诗,很受其影响,两人可说是一脉相承,可谓隔代知音,彼此惺惺相惜。

从书中林黛玉所写的名篇《葬花吟》而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可感之:她的诗抒情模式与李商隐如出一辙。

两人都用情至深,在绵邈感伤中把身不由己的人生命运看得很通透,却又通过意象的朦胧写法暗示出来。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便是如此。"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敏感而又深情款款地将悲欢离合的人生以及一往情深的爱恋异乎寻常地道出。可以说,两人都是意象派的高人,极具"屈原式的执着"。

这样的特质,除了一样的性格养成外,其实也与两人极为相似的情感经历不无关系。两人的命运一样坎坷,又都专一用情,不得已陷入人生漩涡,致使一生困顿、忧郁多舛。

大家闺秀林黛玉6岁时母亲贾敏病逝,13岁时父亲林如海在扬州任上离去,不得不寄居贾府在外婆贾母那里寄人篱下地生活,却又深情于"木石前盟"而不得,最终因"金玉良缘"的结合泪尽而逝,死时年仅17岁。

出生河内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不到10岁父亲李嗣即去世,只得还乡与母亲孤儿寡母地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16岁时得"牛党"嫡系令狐楚欣赏致仕,24岁因"李党"重要成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欣赏,得与其女温淑贤良的王晏媄喜结连理,过上十分恩爱的二人生活。

但无情的"牛李党争"使得多情的李商隐被迫夹在其间,备受打压和排挤,一生也就在"校书郎"、"县尉"这样不入流的小官中徘徊不前,40岁时爱妻又病逝,郁郁中度过了5年人到中年的不惑生活,45岁时便很伤感地在郑州任上去世。

爱情至上的李商隐,也就在追求诗美意境中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传诵千古的名句,其缠绵悱恻、隐晦迷离的诗风也让黛玉感同身受,由此成了他的"铁粉"。

就拿她最喜欢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而言,即出自李商隐的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那是李商隐22岁时看望表叔崔戎后在返回途中,路宿于一骆姓人家时,为其园亭下的景致所感,遂兴笔写就。这首小诗,既勾勒出枯荷秋雨的清韵画面,又表达了一份浓烈的思念之情。

林黛玉很是喜欢,便借用于此,仅将原诗"留得枯荷听雨声"中的"枯"字改为"残",其故意为之的缘由,不过是对心仪的男主贾宝玉使小性儿,就他与宝钗的对话表示不满罢了。

这样的拈酸吃醋,其实就是恋爱中的少男少女最是多情的状态自然表露而已。正如张爱玲在《小团圆》中云: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可见,恋爱中人,多情还似总无情,往往会反其意而行之,面对最喜欢最慰帖之人,并不挂在嘴边明说,反而藏在心里,还有意表示反对,言不由衷地扯谎说反话呢。

这就是林黛玉之何以谎称不喜欢李义山的诗,而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故。既妥妥的诠释了她偏不理会内心真实的自己这一特质外,还为48回她教香菱写诗埋下伏笔。

她指点香菱首先要熟悉王维等人的诗,有意不提及李商隐,不生张生手一上来就写晦涩难懂的朦胧诗,其实就是林黛玉不愿触及感伤,不希望悲苦的香菱在学诗中陷入感伤的泥淖,盼她保持阳光的心态为好。

我为黛玉歌与哭,是为记。

作者:李大奎,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force_purephv":"0","gnid":"92a8d72504073673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3494bc66a09e21c.jpg","width":"600"},{"desc":"","height":"45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ca176496b0a1f1e.jpg","width":"600"},{"desc":"","height":"70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d19444b1f6f5965.jpg","width":"999"}]}],"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669394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f5c623bc92dcd450593d0f8d71f9014","redirect":0,"rptid":"aeb77e1e359bf459","s":"t","src":"少读红楼","tag":[{"clk":"kculture_1:红楼梦","k":"红楼梦","u":""},{"clk":"kculture_1:贾母","k":"贾母","u":""},{"clk":"kculture_1:李商隐","k":"李商隐","u":""},{"clk":"kculture_1:香菱","k":"香菱","u":""},{"clk":"kculture_1:贾宝玉","k":"贾宝玉","u":""}],"title":"红楼梦:林黛玉为何谎称不喜欢李商隐的诗?

潘顷菲1357《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写给谁的?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这一首诗的题目,在有的版本上叫做“夜雨寄内”,这就意谓着是给他妻子的.但有人争论说: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仍当作寄“内北”.(《玉溪生诗集笺注》)好在这位权威的注家比较开通,不管是“寄内”还是“寄北”,他承认内容一样是亲情.又有人考证,这首诗是写在他妻子王氏死后,应该是写给在北方长安朋友的.虽然如此,霍松林先生仍然认为当作“寄内”解更为确切.这首诗的内涵究竟是和妻子的亲情,还是朋友的友情呢.我想,阅读时不必深究,反正是一种很深的感情.就是友情,也不是一般的,而是相当深厚的. 采纳哦

潘顷菲1357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问归期是_______问__ -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答案] “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是其写给妻子的诗,因此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问归期是___妻子___问___丈夫.

潘顷菲1357一些李商隐的情诗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

潘顷菲1357”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哪一首诗?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出自]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夜雨寄...

潘顷菲1357李商隐的诗巴山夜雨是怎么写的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夏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好友.感慨万千.

潘顷菲1357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千古的名句,请你简要赏析一下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答案] 《夜雨寄北》①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

潘顷菲135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来自哪首首诗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商隐思念妻子的一首诗

潘顷菲1357思亲《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 -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初中的课文翻译:什么时候才能够与你在家中的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客栈中面对夜雨的情景.[剪烛:因为过去晚上是用蜡烛照明,而蜡烛燃烧久...

潘顷菲1357李商隐《夜雨寄北》到底是给谁写的?
包纪径13982174352 ______ 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إ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