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歌曲《石头记》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30


其实这个问题似乎应该改成作者为什么说“将真事隐去”?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作者是真的把真事隐去了,还是没有把真事隐去,而只是说把真事隐去。

第一回作者自云那段话中说,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一书。那么请问他真把真事隐去了吗?隐去为什么还要说出来?于是讨论的意义也就出来了。

一、先来看看那些假语村言 我们看到些什么

其实所谓的假语村(贾雨村)言,恰恰是实实在在地在写假事。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引出假事。再连带出的京城贾家。写的都是假事,所谓贾化(假话)、贾雨村(假语存)。贾雨村在全书开篇就登场,贯穿全书,高鹗让他和甄士隐归结《红楼梦》,应该说高鹗看出了这两个人物在全书中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对于《红楼梦》的开头而言,高鹗续书的结尾安排非常好。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原作者的构想,我觉得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这些虚构的事情,当然是些假话、假语。用去了小说的主要笔墨,对贾府内外人物心理、大观园的环境极尽描摹,事无巨细,铺陈排比,华丽炫目。而最精妙的是,写的是不存在的事情。二百多年来,那么多人在探究,居然连贾府在哪也没搞清楚。可不就是假语存焉。

二、再来看看真事何在 我们可曾看到

真事并非没写,而是通过甄事虚写的。作者要将真事隐去,所以开头就写了甄士隐。这甄又与金陵甄家对应,引出一个跟贾府一样的大家族,他家也有一个跟贾宝玉一样的甄宝玉,不光长得一模一样,就连脾气秉性也完全相同。甄士隐其实就是甄家被抄后隐姓埋名的甄宝玉。小说从甄士隐写起,看似他与小说主人公毫无关系。可是看完全书才恍然发现,他竟然与小说的主题和主人公的命运归宿,并非毫无关系。

有些人一定要找出《红楼梦》故事的“本事”以及其中的真正本家。其实书中就有,不过是虚写的而已。其实甄士隐就是《红楼梦》里第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江南甄家曾经极其繁华,曾经四次接驾,小说写到甄家到京拜访贾府,写到真假宝玉相会,又写到甄府被抄,表现出非常清晰由繁华到衰败的脉络。这江南甄家,其实就是小说故事的本家。这些真事隐去了吗?

三、我们看到了什么,有话不明说,却怕我们看不到

用神仙梦幻表明,《红楼梦》无年代地域可考,完全是虚构,它就是一块石头游历人间的日记。他又怕读者不理解他的用意,枉费了心血,又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既行障眼法掩人耳目;又告诉读者注意,他是隐藏了某些真东西的。让读者根据这些假语村言自己去琢磨。

小说将甄士隐隐去,贾雨村留在红尘,暗示此书有两个层次,即真事隐去,以假语示人。但是真事就隐藏在假语之中。读《红楼梦》不可不注意这种阅读的层次。于是人们在读《红楼梦》时,便会见“淫”,见《易》,见“缠绵”,见“排满”,见“宫闱之秘”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红楼梦》大旨谈情。在甄士隐资助下,贾雨村考取功名,结交林如海,归宗贾府,得以平步青云。而甄士隐的女儿被薛蟠霸占,贾雨村明知是恩人的爱女,他却选择了徇私枉法,帮助四大家族杀人凶手。当贾府落败时他又落井下石。这是怎样的人情?

人生如梦,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富贵荣华,名利、金银、美色,到头不过一场空。甄士隐是看破红尘、走出红尘的第一人,甄士隐是个人生的代表;以甄士隐的退场为贾雨村开场。甄士隐的家是第一个被沦陷的家。甄家是繁荣富贵之家的缩影,红楼梦这部大书的引子。甄士隐的《好了歌》注就是《红楼梦》的大结局。

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只喜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贾宝玉不也如此吗?甄士隐的人生就是贾宝玉的人生。世道就是尊崇科举功名,贾宝玉却毫无兴趣,游离于正统观念之外;《红楼梦》用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唱青春的挽歌。甄士隐夫妇算好姻缘吧,甄家落败后,封肃怎么对待姑爷?甄家的丫鬟娇杏偶因一着错,侥幸获得幸福姻缘。

甄士隐通真事隐。专家探轶故事背后的真相。我们一般读者能够通过甄士隐看到人生,进而看到《红楼梦》是什么梦,也就够了。读不懂甄士隐就读不懂红楼梦。 甄士隐的故事到底是假语还是真事,恐怕已经说不清楚了。重要的是,真实的故事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这一切作者隐藏了吗,隐藏了我们怎么也还是看到了;我们全都看到了一切吗?恐怕也未必,那就是有所隐藏了。     

四、狡猾的神话梦幻结构线索

小说开头就展开神话。女娲补天单剩一块石头未用,这块石头经一僧一道提携,化作一块美玉,到那繁华富贵温柔乡体验一番。记录在石头上。空空道人作为第一位读者,最早发现《石头记》的价值。他把石头的经历抄录传世,乃《红楼梦》。

甄士隐从一僧一道那儿听到木石前盟、还泪以及太虚幻境的神话,直至跛足道人度化甄士隐;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贾瑞正照的风月宝鉴,秦可卿死前托梦,赖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与通灵宝玉对话,尤三姐托梦给柳湘莲及其柳的出家,尤二姐自杀前梦见尤三姐,晴雯死后托梦宝玉,以及借小丫头之口化为芙蓉花神,无不表现出耀眼的浪漫主义。

《红楼梦》“将真事隐去”,给人造成亦真亦幻、似假还真的感觉,使读者处于虚无缥缈之中,把这种手法运用得如此登峰造极。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这倒的确是作者的肺腑之言,道尽了他心中的苦水。

目前呼吁回归文本呼声很高。回归文本,首先应该指读《红楼梦》最起码的层次,就是读懂故事;然后根据这些故事,来分析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而不要超越出红楼文字,去寻找文字背后的所谓真事、原型,映射某个事件、某段历史。结果一个“真事隐去”,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恨不能翻遍中华古籍,寻找那隐去的真事。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些人却不遗余力地要把文学还原为生活。他们是真当作者把真事隐去了。

五、所隐为何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作者说隐去真事,不排除要勾起好奇探究心。其实文学作品不能直言真事,还得反映真事。不反映真事就没有意义,直陈真事就不是文学作品。如果仅仅是隐去真事的假语村言,可不就成了家史和回忆录?作者这个话不可完全当真。更不用说作者也有苦衷。

一曰为讳。为朝廷讳、为家族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假如他要写皇权的纷争,例如皇子夺嫡,他敢不隐藏吗?假如他要写自己家族内幕,家丑不可外扬,例如淫丧天香楼,他要保护家族隐私,能不隐藏起来?假如书中情节涉及到自己和亲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也必须将真事隐去。

二为避险。作者为了规避获罪嫌疑。要用假语村(贾雨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写甄贾的故事,实际是在用假话说真故事,切不可等闲视之。出于自我保护,为避祸,规避文字狱,不可能完全写实。家境富裕的冯渊任薛家宰割,被打死都无法获得天理正义;贾府在皇族面前也无能为力,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如此重大的主题,直言不讳地写出来,那还不得掉脑袋。

三为艺术效果。他把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娓娓道来。甄士隐的人生飞流直下,最后跟跛道去了;与此同时,贾雨村高中进士,作了知府,娶了娇杏。这两段人生故事孰真孰假?不由读者不产生共鸣。

纵观整部《红楼梦》从不肯一笔直入,绝不让精华一览无余。他会不会故意不把故事讲完整。好一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于是我说真事就隐藏在后面,你能证明我的说法错误吗?全书收于第七十八回。这不失为一种完美的不完美。至此,人物的结局、命运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都有了。悲剧的气氛蓄势已足,写到芙蓉女儿诔便嘎然而止,言未尽,意已达。干净利落的收笔。让它像一道闪电,过后却不闻惊雷,不见骤雨,留给后人期待和寻觅。让无数后人去继续“创作”。

 

","gnid":"9e24c5c745e2285fc","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7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afed5065d2d6997.jpg","width":"400"},{"desc":"","height":"5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32893b4fb28fb11.jpg","width":"40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5103266f8d1a0b0.jpg","width":"1080"},{"desc":"","height":"104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1cff2aef31ce77b.jpg","width":"1030"},{"desc":"","height":"93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5a08010e8bc6b6c.png","width":"884"},{"desc":"","height":"27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758567ff95acf6a.png","width":"376"},{"desc":"","height":"36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b0a09f5f1bb920d.jpg","width":"400"},{"desc":"","height":"96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3de89129d5f21e3.jpg","width":"971"}]}],"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6087842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29ec13ef891f19150a38ffa166e1cf9","redirect":0,"rptid":"1421f3f5ad8c2692","rss_ext":[],"s":"t","src":"伴读红楼","tag":[{"clk":"kculture_1:太虚幻境","k":"太虚幻境","u":""},{"clk":"kculture_1:红楼梦","k":"红楼梦","u":""},{"clk":"kculture_1:贾雨村","k":"贾雨村","u":""},{"clk":"kculture_1:贾宝玉","k":"贾宝玉","u":""},{"clk":"kculture_1:曹雪芹","k":"曹雪芹","u":""}],"title":"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为什么要把真事隐去?

孙勇荆5141《红楼梦》为何取名“红楼梦”?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红楼梦》借用的是书中的曲名. 该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在小说的开头,列出了四种书名——除《石头记》外,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者改题的《风月宝鉴》;再后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题名为《金陵十二钗》...

孙勇荆5141几个红楼梦的问题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乾隆19年,曹雪芹最后决定以《石头记》作为他以一生心血写出的这部小说的名字,当时由于复杂的原因,书稿只来得及初步整理出80回的清本,就传钞流布,被世人视为枕中之秘,传写买卖也是秘藏而售.到了乾隆56年,忽然有一部印本出现了,而且多出40回书,改题为《红楼梦》.但是,这部《红楼梦》的印本只不过是有程伟元、高鄂伪续了后40回而托名号称”全本的书.因此,今天有少数非常严格的学者当他称用《石头记》但时,是指曹雪芹原著,而称用《红楼梦》时,是指百二十回伪全本.

孙勇荆5141《红楼梦》第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是什么啊?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孙勇荆5141《石头记》是什么?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红楼梦》最初叫《石头记》,作者开篇自云:因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那么,“通灵”只说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这个《石头记》的故事因何而引起呢?)作者在小说的开始讲了一...

孙勇荆5141红楼梦旧版歌曲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好了歌》《晴雯歌》《分骨肉》《聪明累》《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叹香菱》

孙勇荆5141红楼梦为何取名情僧录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根据高鄂续红楼梦后40回结局,贾宝玉最后出家为僧不知所踪,红楼梦写的就是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也就是金陵的十二个少女之间的故事,对此后来又有人把红楼梦叫情僧录.红楼梦最早又定名为石头记,原自曹雪芹最早对于贾宝玉与树种重要女主角林黛玉的描述,林黛玉是绛朱仙草转世,而贾宝玉则是一块得到的灵石,在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就对此有过描述,并对曹雪芹和林黛玉的最终命运作了清晰的铺垫.

孙勇荆5141关于《石头记》的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因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石头记》,《红楼梦》的原名,因为这是关于一个石头的一段凡间经历.女娲补天时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独留一块不堪入选.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时,倩谁记去作奇传? 本来是记在那块顽石上的,所以叫做《石头记》,后面由空空道人抄录下来改名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为《风月宝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节题名《金陵十二钗》

孙勇荆5141《 》曾名为《石头记》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红楼梦

孙勇荆5141什么歌的歌词里面有\'红楼梦\' -
汲风版15266201198 ______ 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陶喆的《讨厌红楼梦》林申《许我一个红楼梦》田跃军《林黛玉没有眼泪》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