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氨气与铜络合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5

扈券婵3528化学文字表达式将氨气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生成铜、水和氮气,再除去生成的水蒸气和剩余氨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答案] 氨气+氧化铜 →铜+水(气态)+氮气 浓硫酸+氨气 →硫酸铵+水(液态) (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氮气的作用是排除氨气,不是反应物;至于条件,看你老师的意见,有些说不用,有些有要求)

扈券婵3528硫酸铜和氨水怎么反应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 反应分为两种情况: 1)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硫酸铜过量: CuSO4 + 2NH3·H2O=Cu(OH)2 + (NH4)2SO4 (2)硫酸铜和氨水反应,氨水过量: CuSO4 + 2NH3·H2O=Cu(OH)2 + (NH4)2SO4 Cu(OH)2 + 4NH3·H2O=[Cu(NH3)4]OH2+ 4H2O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首先析出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氨水过量时此沉淀溶解,同时形成四氨合铜(Ⅱ)络离子.铜氨络合物较稳定,不与稀碱液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它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很小的特点来获得硫酸四氨合铜(Ⅱ)的晶体.但如果络离子所处的络合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被破坏,随着络合平衡的移动,铜氨络离子也要离解.

扈券婵3528氧化铜与氨气可以反应吗?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 利用氨气和赤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氮气、铜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3CuO+2NH3=(加热)3Cu+N2↑+3H2O _,推测反应中发生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变红 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氨气和氧化铜反应表现出氨的 还原性

扈券婵3528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是什么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答案] 利用氨气和赤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氮气、铜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3CuO+2NH3=(加热)3Cu+N2↑+3H2O _,推测反应中发生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变红 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氨气和氧化铜反应表现出氨的 还原性

扈券婵3528关于络合物氨气可与哪些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铜离子就不用了)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答案] 可以形成水和氨的络合物的金属离子在氨法脱硫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被加入吸收液中充当亚硫铵的氧化催化剂.所述金属离子为锰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铁离子、铜离子等.

扈券婵3528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吗?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 氨气与氧化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氨气作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如果发现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速度慢,可以加热氧化铜加快反应速度.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 = 3Cu+3H2O+N2(加热条件)

扈券婵3528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 + 2NH3→3Cu + N2 + 3H2O 完成下列填空:若反应中转移0.90mol若反应中转移0.90mol电子,则生成铜的质量为 ...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答案] 3CuO + 2NH3→3Cu + N2 + 3H2O 每摩尔CuO变为Cu得到2mol电子,故生成铜的物质的量n=0.90÷2*1=0.45mol 生成铜m=0.45mol*64g/mol=28.8g

扈券婵3528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   △   .   N2+3H2O+3Cu,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A中加的...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答案] (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B中物质为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 故答案为:碱石灰; (3)根据2NH3+3...

扈券婵3528氨气能和氧化铜反应吗?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 能反应.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氨气具有较强还原性,而氧化铜具有氧化性.二者在加热条件下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CuO+2NH3==(加热)==3Cu+N2↑+3H2O 反应并不是必须要酸性跟碱性这样有对立关系的才能反应,这是概念问题.

扈券婵3528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什么? -
尚红虏13091493516 ______ NH3中N为-3价,是氮的最低价态,只能被氧化,所以该物质具有还原性.化学方程式为:2NH3 + 7CuO = 7Cu + 3H2O + 2NO2当然,NH3也有可能氧化成NO,2NH3 + 5CuO = 5Cu + 3H2O + 2NO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