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秧歌歌曲四十首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榆林园开馆仪式上,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表演陕北秧歌。图片由高炳提供

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文化进乡村”活动惠民演出现场。图片由高炳提供

核心阅读

陕北人爱秧歌,是爱到骨子里的。尤其是绥德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喜欢秧歌。

10年时间,黄土地艺术团的文艺演出已覆盖陕西省绥德县所有乡镇。进乡村、进企业、进煤矿……500多场精彩演出,让陕北秧歌的独特魅力流淌在村庄里、田埂上。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陈列馆外,正在进行陕北秧歌表演……

武文杰是当天表演的陕北秧歌队队长。当时的情景,他至今仍历历在目。“秧歌队的所有演员情绪高昂,秧歌扭得格外卖力。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陕北秧歌发扬好、传承好。”武文杰说。

拓展生命力,寄望年轻人。如今,陕西省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共有45名演职人员,其中10个90后、6个00后。除了日常演出,团里的文艺骨干还常常进学校、入社区。

打花伞、舞彩扇、跑旱船、骑毛驴……孟春时节,黄土高原的山梁上,草芽尚显稚嫩,远远望去,灰黄一片。村口戏台上,大红大绿间欢歌笑语,舞姿翩跹,仿佛这春日的蓬勃气息,是从舞台上悄悄生发,再蔓延到别处。

坐在后台,望着台下观众熙攘,75岁的魏建明眼眶湿润了。27年前,这位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组建了黄土地艺术团。每次下乡演出,秧歌都是“压轴戏”。

一晃多年,秧歌依旧“压轴”,老乡们的热情也丝毫未减。不同的是,台上的表演者,已变成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在这片黄土地上,黄土地艺术团的故事仍在继续……

“活了快80岁,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秧歌”

一声唢呐,一阵锣鼓,浑厚的声音,穿过圪梁梁上崖畔畔。陕北山村戏台上,大秧歌开扭了。

扭秧歌,魏建明有“底子”。20岁出头,他曾和邻村的“六六旦”(艺名)李增恒搭档,闹秧歌“踢场子”。他扮男角,李增恒扮女角,两人搭档十几年,“二人场子”堪称陕北一绝。十里八乡的百姓津津乐道:“宁看‘六六旦’的‘走’,不喝二两酒。”

多年后,两人先后获评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成为当地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段佳话。

1996年,48岁的魏建明从乡镇调任绥德县文化馆馆长。当时,绥德县还没有正式艺术团体,组建艺术团、弘扬陕北民间艺术,便成了魏建明上任后先做的事。

组建艺术团,当时有两难:缺人、缺钱。那几年,文化馆的演出很少,很多舞蹈演员都转行了:有卖棉花的、开服装店的,也有包馄饨的、夜市上卖羊肉串的。魏建明到摊点上一一耐心劝导。一番努力,1996年,50多人的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成立了。县文化馆牵头,科班演员、民间艺人等齐聚一堂,“黏合剂”只有一条:对文艺的热爱。文化馆门口的几间房,抵押了8万元用于艺术团的前期周转。团里派人去西安买来打折的音响、服装、灯光等,“基础设施”总算凑齐。

硬件条件虽然简陋,艺术水准却不打折扣。魏建明请来老友李增恒,共同给大伙儿指导。每个人的辛勤汗水,浇灌成主题演出《黄土风情》,包括腰鼓、民歌、秧歌等。下乡首演,定在当年9月,绥德县土地岔乡。

初秋的黄土地里,糜子、谷子压弯了腰。农忙前的闲暇时光,红纸演出布告张贴在附近村庄的土墙上,老乡们奔走相告。

白天装台时,村里年轻人搭幕布、挂布告、装音响,热情高涨;小孩子围着戏台盼天黑,望眼欲穿。等到太阳下山,秋夜凉爽,戏台灯光一开,台下人山人海:碾子上坐着,土墙上趴着,山峁上站着……里里外外,来了上千人。

陕北唢呐一声响,16人的秧歌队上场了!男的身着彩衣,头戴羊肚子手巾;女的手握双扇,舞得活跃奔放。群场子既毕,文场子、武场子、丑场子、跑驴、跑旱船相继登场……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活了快80岁,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秧歌!”掌声中,台下的陕北老汉握住舞蹈演员的手,激动得不愿意松开。小娃娃们意犹未尽,小手儿拍得通红。

日子一天天过去,绥德的沟沟峁峁间,掀起了一场场“黄土风情”。哪里有演出,邻乡的人们便早早锁了门,揣上玉米馍馍,翻山越岭去看秧歌。慢慢地,农村戏台太小了,团里就选址附近学校,在操场上搭舞台。

“如今,同一片土地上,长出了自己的文艺之花”

1996年夏天,绥德县文化馆的大教室里,舞蹈演员正紧张排演节目。教室外的窗台上,趴着一个瘦小的男孩,用双手挡住眼睛两侧的亮光,透过玻璃往里瞧。

小男孩叫武文杰,当时正在念初中,从小酷爱舞台的他,利用课间时间过来看舞蹈。大吊扇吱呀作响,舞者为了一个动作,常常练得汗流浃背……这样的场景,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2000年,17岁的武文杰从艺校毕业,加入了他梦想中的县文化馆。每逢黄土地艺术团下乡演出,他都被老乡们的淳朴与热情感动。

“那会儿下乡,村里老人把年长的演员叫‘老师’;我们年轻娃娃,就被亲切地称为‘戏儿子’。”武文杰回忆,每到演出结束,老乡们便拿出准备好的玉米、红薯,非要让带走。“看拗不过我们,就拿出煮好的花生,把‘戏儿子’们的口袋都塞得满满当当。”

花生,是黄土地的馈赠。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把它馈赠给关爱黄土地的人。

大红大绿的服饰,配上旋转的花伞,在这黄土地上尤为耀眼。“秧歌在陕北,犹如春日里开出的一树山桃花,浓情炽烈。”武文杰常常感慨,自己是属于这片土地的舞者:“陕北秧歌滋养一方水土,也浇灌着陕北人的心田。”

时空流转,岁月更迭。当年的年轻人,转眼已近不惑之年。如今,担任绥德县文化馆副馆长的武文杰,已成为文艺下乡演出业务的负责人。这些年来,文艺演出继续铺开,已经走过了绥德全县70%的村庄。

文化进万家,又到满堂川。当年,下乡首演地——土地岔乡,并入了如今的满堂川镇。走进满堂川镇郭家沟村,古朴的戏台上,一支秧歌队舞得正酣。旁边的旗子上,印着“满堂川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几个大字,在春风中摇曳。

“大家看,‘双扇打开’的动作中,可融入娇羞、张望的表情,更显得精彩、传神。”武文杰被围在中间,手把手为队员们表演示范,赢得大伙儿阵阵掌声。

3年前,黄土地艺术团走进郭家沟村,老乡们很热情。演出结束后,爱好文艺的镇里退休教师高全亮受到启发,召集大伙儿筹划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提议一出,众声响应。

编节目、练秧歌、送设备……有艺术团的支持,这支基层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在黄土地上拔节生长。

“艺术团老师常来给我们做指导,帮助我们开拓眼界、提高专业水平。”让高全亮感动的,是艺术团老师的暖心鼓励:“他们说源于乡土的表演自然淳朴,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土地岔乡,是我们团的首演地。27年前那个秋夜,老乡的喝彩声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武文杰感慨不已:“如今,这同一片土地上,长出了自己的文艺之花,令人欣喜,更让人感动。”

“艺术团来自黄土地,走进陕北人的精神家园”

90后年轻人郝罗康是团里的一名舞者,也是一群孩子口中的“康康老师”。春日傍晚,绥德实验中学,18人的非遗秧歌班里热闹非凡。十字步、单手扇、双手扇、转花伞……郝罗康一一示范:“学生娃,悟性高,要领一教就会!”

教室拐角处,13岁的张佳馨看得认真。自从她记事起,母亲随商业秧歌队演出,她便耳濡目染,对秧歌有天然的亲近。

看着老师单手扇走十字步,张佳馨默念要领,记在心间。晚上回家,即学即演,母亲看了啧啧称赞:“向内转腕,扇花形状真好看!跟着闺女,又新学一手。”

学到新技能的,还有社区秧歌队。走进绥德县名州镇东街社区,20多名秧歌爱好者踩着节拍,正排演自创秧歌剧。每周闲暇时,武文杰都来这里,给大伙儿义务指导。

“扭秧歌,要‘踩在板上、功在腿上、艺在手上、情在脸上’。”说起诀窍,武文杰言简意赅:“上了台,忘记年龄,你就是18岁的自己。沉浸其中,方能跳得酣畅淋漓。”

几年来,凭借专业指导,社区秧歌队小有名气。《欢天喜地唱酒歌》《唱美榆林走天下》……一个个秧歌节目走出了社区,登上更大的艺术舞台。

正月全城闹秧歌,已成为绥德人的集体记忆。今年元宵节,绥德秧歌大会演,一队队秧歌走上街头,男女老少随性即舞,挥洒自如;一波波观众如潮水般涌入,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尽情融入这“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行走绥德,秧歌的魅力无处不在,融进了这片黄土地的血脉里。魏建明说:“艺术团来自黄土地,也走进陕北人的精神家园。”

制图:赵偲汝《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6日 20 版)

","gnid":"93a6a408fc217d1d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9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9d577f254261f08.jpg","width":"400"},{"desc":"","height":"25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c0036ba45b070cd.jpg","width":"400"},{"desc":"","height":"26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65e1a49b81e60eb.jpg","width":"40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073638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10793b5d95cbcdb1d8e685d0f2ec1e1","redirect":0,"rptid":"0763a364a79890e6","rss_ext":[],"s":"t","src":"精选热点资讯","tag":[{"clk":"kculture_1:黄土地","k":"黄土地","u":""}],"title":"激发陕北秧歌的魅力和活力

郝梵俭4044求 秧歌调 的歌曲 比如 油菜花.和 印度风格的歌.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拥军秧歌,大花轿唢呐演奏很适合50岁左右中老年听,并且很适合扭秧歌的脚步四季歌,南泥湾,九月九的酒等都可以作秧歌调,欢迎你参考试用.

郝梵俭4044求几首秧歌的音乐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D1%ED%B8%E8&lm=-1

郝梵俭4044找一些可以扭秧歌用的流行歌曲 、 比如像美观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大花轿一样的歌、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九妹 妹妹等等我-火凤 走四方-韩磊 笑脸-谢东 纤夫的爱-尹相杰 于文华 九九女儿红-陈少华 九月九的酒

郝梵俭4044二零一六春节伞头秧歌的歌词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献给唱秧歌人的秧歌词 陕北是个好地方 黄土文化天下扬 秧歌伞头民间唱 群众艺术众人创 你唱我唱不奇怪 群众艺术大家爱 歌词曲调随口来 土生土长土秀才 当好伞头没条件 不排不练不导演 想唱就唱自己编 口头文学是特点 脑子灵活反应快 现场作的现场卖 对唱问答式真才 天赋文采人人爱 唱好秧歌不容易 嗓子宏亮是第一 人要标致有才气 唱腔清晰句流利 编唱语句要通俗 生动形象有风趣 鞭咑丑恶扬正气 男女老少笑嘻嘻 伞头之间互对唱 好像百姓啦家常 气氛活跃欣喜狂 你唱我唱情谊长 唱好秧歌也很难 用词生动要婉转 因人因事找特点 大吉大利都喜欢

郝梵俭4044请问能给推荐一些好听的秧歌曲目吗?如果有连接就更好啦,谢谢!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评论1 ┆ 举报 回答:笑书仙侠 新手5月9日 12:06 本人超爱的,希望楼主喜欢1.magic boulevard(魔力大道,法语歌曲)2.carry on till tomorrow(这是英文的)3.to be with you4.you`re not gonna score5.《凤凰血》主题曲《爱你》(泰语的,很不错)6.Encore une fois(让爱重来,法语)7.Amour secret(暗恋,法语)8.Tant pis(算了,法语)

郝梵俭4044贺升亮七字秧歌歌词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演唱:贺升亮 歌词如下: 正月里来是嘛新年啊 村里村外锣鼓喧天啊 小佳人房中巧打扮啊 时兴头戴金簪 瓜子脸赛粉团 通红的胭脂点唇边 身上穿小花衫 得儿那呼咳儿呼咳儿呀 嘴说是看秧歌 哼其实是会情郎 王呀嘛王海山啊哎嗨呀 打扮起来多么...

郝梵俭4044歌词第一句是:黄土地上跑旱船,扭起秧歌一溜烟,求歌曲名是什么?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陕北民歌 信天游 哎……黄土坡上跑旱船嗳,扭起秧歌一溜烟儿嗳,三村九寨都扭遍嗳,……我给咱们拜个年.哎嗨,哎嗨哟……我给咱们拜个吉祥幸福年……” 哎……黄土坡上跑旱船嗳,扭起秧歌一溜烟儿嗳,三村九寨都扭遍嗳,……我给咱们拜个年.哎嗨,哎嗨哟……我给咱们拜个吉祥幸福年……”

郝梵俭4044中国有名的100首革命歌曲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我的祖国、映山红、团结就是力量、十送红军、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梅赞、唱支山歌给党听、洪湖水浪打浪、祖国,慈祥的母亲、咱当兵的人、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长江之歌等. 1、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郝梵俭4044哪里有关于东北秧歌的歌曲? -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观众陶醉.有些观众受其感染、忍俊不住,竟加入队伍扭跳起来,很有意思. 有些...

郝梵俭4044第五套健身秧歌 曲子
储娴树17531956436 ______ 这套秧歌的伴奏音乐源自《铁道游击队队歌》,是经过改编的.但主旋律没变.我把原版伴奏音乐送给你,希望你能把这套健身秧歌跳好.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