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典网络谣言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8

在电影《保你平安》中有一句台词:“当你张嘴说一个女人是小姐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她都已经是了。”

电影中所说的这种恶意造谣的现象,在如今互联网极为普及和发达的时代一直都在发生,例如近日网传中电科加班事件系谣言,聊天记录系捏造;备受关注的某大学生对女同学恶意P图造谣,而被学校通报并开除学籍的事件;去年一位 95 后女生因染粉头发而被造谣学历作假、生活不正经……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1

谣言只是一句话

却要用一生来治愈

造谣可谓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凶器,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广泛传播后,受害者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辟谣维权,还会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要通过以后的一生来治愈。

他们会感到愤怒、伤心、抑郁,还有部分的人会经历恐惧和无助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甚至会觉得生活没意思,有轻生的念头。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由于谣言往往会给受害者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受害者担心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同时又很难确定有哪些人看到了这些不实信息,引起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这些负面的情绪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会让受害者患上睡眠障碍、焦虑症或抑郁症,还会形成自卑、内向、神经质的性格倾向。

正是因为谣言有这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都在提倡“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但是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轻信了谣言,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从谣言的特征,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特点,来讲讲如何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02

避免先入为主

保持质疑

谣言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其中的虚假信息缺乏证据支持或者来源不可查,往往只是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或猜测。所以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到一些不确定的信息时,第一反应是质疑并查究其来源和证据,确认这些信息是否只是一些未经证实的猜测。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身处在大量信息的网络漩涡中,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往往都是在一瞬间的,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直觉”或“先入为主”,这就很容易造成我们在质疑之前就已经轻信了这些不实信息。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和波斯曼早在 1947 年就提出了经典的谣言传播公式:谣言强度=当下情境的模糊性×对个体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身处模糊、缺乏控制感的情境下,谣言相关的主题对于个体来说很重要,谣言就很容易被相信并传播。例如在疫情时期,盐水漱口和服用益生菌、抗生素等措施能预防感染的谣言容易被广泛传播,校园安全相关的谣言比较容易被父母群体相信,酸性食物致癌、小苏打治疗癌症等疾病相关谣言容易被中老年人这些注重健康的人相信。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刻,越是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就越是要保持质疑。

03

保持理性

掌控自己的焦虑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如果谣言内容涉及很多的负面情绪,其煽动性和传播性会更强。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涉及死亡焦虑的健康类谣言在微信谣言中占比最高,诱发了生理厌恶的谣言更容易传播、引发厌恶和愤怒情绪的视频也更容易被传播。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是因为负性情绪刺激与人类生存和安全等最基本的需求紧密相关,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同时引发焦虑,而当处在焦虑状态下时,人们由于缺乏控制感,导致理性思考相对于感性会变得更加薄弱。

所以,为了能够对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质疑的态度,一方面要尤其警惕在发生重大公共事件的时期,往往容易滋生真假难辨的谣言,另一方面还需要警惕这些信息是否在试图引发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自己的理性被焦虑所埋没。

04

保持客观

减少偏差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一个团体游戏,叫做传话游戏,几个人排成一队,当第一个人接收到一条信息后,再往第二个人处传递,直到传达给最后一个人,最后对比原话和最终传达的信息,会发现其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这是因为从人们在信息处理的认知特征共性上来看,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面对新信息时,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到其中重要的、突显的、感兴趣的信息,再加上很多无关信息的干扰,就会造成我们在信息加工及传播过程中的细节损耗,进而造成偏差,形成不实信息。

研究发现,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约有70%的细节被丢失。同时由于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会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理解,所以一些特定的细节就会被选择性地传播,一些看起来相似的信息会被同化。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信息传播的偏差不一定是传播者有意造成的,这就像传话游戏一样,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在转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产生信息的损耗和误解。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在转述信息时,我们应该要尽量保证客观和全面,即使做不到这样,也可以在转述的时候尽量对此做出详细的说明来提醒听众。

05

独立思考

避免跑偏

从社会群体的角度上来看,一些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也会导致信息产生偏差,从而助长谣言的传播。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羊群效应”,也被称为是“从众效应”。指的是人们由于现实或现象的群体压力,其行为向多数人一致的方向趋同。羊群效应被认为是随着人们社会性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本性,人们很容易在无意间变得从众。

另外就是“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心理学中往往认为刻板印象也是人们用来快速了解新事物的方式。由于人们在面对新信息时,会利用内部价值观图式来选择、解释和重建信息,刻板印象就是其中一种图式,当新信息与刻板印象不一致时,人们比较容易相信与自己内在信念和刻板印象等图式一致的信息,有时候还会据此重新解释信息,从而使得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偏差。

因此,即使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在人群之中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被固有的倾向所带偏。

参考文献:

[1] 彭晓哲,崔芳,焦璨 & 李红.(2018).谣言传播的情境、内容、传播者与受众特征及相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心理科学(04),916-921.

[2] 赵娜,李永鑫 & 张建新.(2013).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机机制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04),965-970. 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3.04.015.

[3] 李琪.(2021).科学谣言网络传播的情感驱动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

[4] DiFonzo, N. (2010). Ferreting facts or fashioning fallacies? Factors in rumor accuracy.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4(11), 1124-1137.

[5] Allport, G. W., & Postman, L. (1947). The psychology of rumor.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ACC心理科普 科普作者

审核|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

","gnid":"9715bdda2f2f35450","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50b1da56bca8b50.jpg","width":"1080"},{"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0e2039dbc7a26d4.jpg","width":"1080"},{"desc":"","height":"72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7dbecda2d633f13.jpg","width":"1080"},{"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01f4cd9898e10cb.jpg","width":"1080"},{"desc":"","height":"71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7c1fe4c94b6fb1e.jpg","width":"108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op50_st","powerby":"hbase","pub_time":16811139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23b712071d49bb41e9cdfcef3cc70de","redirect":0,"rptid":"2909bd155829bf42","rss_ext":[],"s":"t","src":"科普中国","tag":[{"clk":"kfun_1:心理健康","k":"心理健康","u":""}],"title":"小心套路!掌握这几个实用技巧,让你远离网络谣言!

曾知凤2885网络谣言的危害 - 网络谣言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影响社会稳定 引起恐慌

曾知凤2885不能听信谣言的俗语是什么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比如,谣言杀起人来比刀锋还快,舌头底下压死人,唾沫淹死人,嘴巴两张皮,随说随改意,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

曾知凤2885传言SHE出车祸是真的吗?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最近网络上有多项S.H.E不实的流言,误导视听,华研唱片提出以下说明: 华研唱片表示S.H.E自出道至今从未在媒体及公开场合表达过政治立场,也没有到过兰州从事宣...

曾知凤2885传播谣言最快的途径什么? -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不少学者从传播学角度对谣言传播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基本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发现,谣言的传播效率跟事件的重要性与事实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他们在1947 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传播学公式:谣言=重要性*模糊性.这...

曾知凤2885负面网络谣言在当下中国层出不穷的原因有哪些?负面网络谣言在当下中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社会信息管理的滞后,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使公众的不信任感增强; 国内一些媒体及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助长了政治谣言的传播; 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挟持了网民的意见; 商业利益的驱动,是谣言滋生的经济动因

曾知凤2885微盟被微信列入黑名单是真的吗 -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假的 ,这个是谣传的

曾知凤2885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会产生哪些危害?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会产生哪些危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对商家造成一定的损失

曾知凤2885网络造谣怎么判刑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对于网络造谣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曾知凤2885榴莲牛奶一起吃会导致咖啡因中毒吗?
訾满婵13394734442 ______ 2017 年,“榴莲配牛奶毒过眼镜蛇”的谣言又卷土重来.对此,网络辟谣举报平台记者专门采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营养科的医师.据介绍,从食物中过量摄入咖啡因,确实会导致血压增高、心慌等症状,但是榴莲和牛奶中均不含有咖啡因,就算同食榴莲与含少量咖啡因的可乐引起了不适,也与榴莲没有关系.专家还表示,榴莲会对代谢酒精的酶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使酒精代谢的时间延长,但并不能直接表明两者同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榴莲与牛奶同食不会导致咖啡因中毒,否则大街上售卖榴莲冰淇淋、榴莲蛋糕的甜品店都要关门了.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