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轼一生经历简要概括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8

一生因缘际会,都因你自己而起。

苏轼曾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写道: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他这一生,朋友遍天下,落难时有人为他雪中送炭,风光时有人为他锦上添花。

但他生命中所有珍贵的遇见,无一不是因自身而来。

《项塔兰》中说:

“命运使我和某些人相遇,一个接一个。从而让我们知道可以成为,以及不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有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你吸引来的。

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和自己重逢。

01

  • 公元1057年,京师汴梁,文人聚集,热闹非凡。

    20岁的苏轼随父进京赶考。

    这一年,不喜旧文啰唆陈词的欧阳修主持会试,力图变革文风。

    宋代科举,以贡考为常科,学子需作诗、赋、论各一篇。

    苏轼应试,写就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读完,赞叹不已。

    但因卷子密封,欧阳修怀疑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将文章评为第二名。

    再考《春秋》对义,苏轼得第一。

    三月十四日发榜,苏轼中榜眼,依例要致书谢各试官。

    欧阳修阅毕大呼:“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再拜读苏轼其他文章,他大叹:“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

    被德高望重,满腹经纶的欧阳修力荐,苏轼一朝成名天下知。

    欧阳修于苏轼,是恩人,亦是知己。

    他带苏轼拜访名公巨卿,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苏轼的推崇。

    苏轼每有新作,他必定第一个品读。

    苏轼也不负欧阳修厚望。

    嘉祐二年,年仅21岁的他高中进士,步入仕途,被宋仁宗夸赞“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四年后,又考中难度非常大的制科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可以说,没有欧阳修的慧眼识人,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苏轼。

    两人之间的故事看似传奇,其实不过是有才华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周易》中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优秀的人总能彼此看见,互相成就。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你有什么样的水平,就能结交哪个层次的人。

    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吸引同频的人进入你的圈子。

    02

    • 林语堂曾如此评价苏轼: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经历朝堂的云谲波诡,饱尝贬谪之苦,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骨。

      他不畏权贵。

      初涉仕途时,适逢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法。

      苏轼对此颇有疑义,认为其不顾百姓生计,他直言上书宋神宗,指出变法弊端,力图拯救百姓于水火。

      因此触怒新党,被弹劾诬陷,关进牢房。他宁愿承受牢狱之灾,也不愿意放下内心的标准。

      他眼里揉不得沙子。

      第二次起复后,有位叫张商英的人主动投靠,说可以帮苏轼铲除异己。

      却被苏轼斥责:“道不同不相为谋,互相攻讦倾陷岂是臣子所为?”

      他的不低眉,得到世人敬重。

      所以,当他身陷“乌台诗案”,被关押的130个日夜里,众多好友为救他四处奔走。

      已经罢相的王安石,奋力上书“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

      曹太后更是对皇帝直言:“当年你祖父将他当做后世子孙的宰相,怎能说杀就杀?”

      因此,苏轼躲过生死劫,被发落往黄州。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出手相助。

      苏轼的际遇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更多的是因为他高洁的品行。

      他这一生,从不争权,亦不逐利,是非对错,全凭原则去评判。

      也因此,他一生坦荡,刚直不阿,青史留名。

      顾城曾说:一个人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看清世态人情,尝遍人间冷暖后依旧能行事正直、内心坦荡,才是一个人骨子里的高贵。

      03

      • 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某天有个绸缎商来衙门打官司。

        他状告一个做扇子的,说那人买了他两万贯绸缎,一文钱未付。

        做扇子的人被唤来,眼泪横流,说自己父亲去世了,花了很多钱,加上今夏凉爽,又总下雨,扇子根本卖不出去。

        苏轼沉思一番,嘱咐做扇子的把他家上好的团扇拿二十把来。

        然后,他拿着断案用的毛笔,在扇面上作画、题诗,再叫做扇子的去衙门口叫卖。

        苏轼的字画值钱,扇子以一千钱的高价全数卖完,买扇子的也很快还清了绸缎商的账。

        苏轼的仁慈,可见一斑。

        有人统计,苏轼一生被贬谪多次,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一心为民,以善为本。

        在徐州,他不舍昼夜与洪水斗争,拯救一城百姓。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造苏堤,绝了千年水患。

        他一生天性纯良,始终保有初心,会为路边饿死的小孩痛哭,也会为人间的疾苦感怀。

        作家李一冰曾说:“苏轼是个标准的儒学者,他愿与众人同歌共泣。”

        苏轼一生践行儒家仁爱的理念,反过来,这份信念也成为他的避难所。

        落难之时,三朝太后相继鼎力相助,护他周全。

        居无定所之时,总有穷书生为他搭建容身之所,饥寒之地,总有百姓送来粗茶淡饭。

        无论他走到哪里,境遇高低,都有人敬他、爱他。

        他付出的善,得到的善,令他即便半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曾消沉颓丧。

        就如梭罗所说:心有善念,所遇之人皆为善人,所行皆为坦途。

        04

        • 贾平凹曾说:“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同行。

          苏轼交朋友,从来都不问贵贱,但遵本心,所谓“人有片善便能与之交”。

          黄庭坚名不见经传时,苏轼正意气风发。

          苏轼经黄庭坚岳父推荐见到其作品,大为赞赏,在各种场合极力举荐。

          《宋史》记载:“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苏轼对黄庭坚而言,是伯乐,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两人经常切磋诗文,单是相互唱和的诗词就多达百余篇。

          被贬黄州后,苏轼跌落人生低谷饱尝失意。

          但他并不掩饰自己的落魄,反而放下身段,躬身劳作,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他满腹学识,又待人亲和,吸引来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卖酒为生的潘丙,在西市开药店的郭遘,以及热衷公益的古耕道,都先后成为苏东坡在黄州的挚友。

          放眼整个大宋,苏轼都是朋友最多的人。

          他既有佛印这样的“酒肉朋友”,也有巢谷这样“风光时不见人,落魄时再远也赶来相助”的生死之交。

          后世常常感叹:苏轼的豁达、乐观,吸引着与他性情相投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你的三观在帮你做选择。

          积极会吸引乐观,豁达会呼应豪迈。

          与你三观契合、互相理解的朋友,即便远在天涯,也能心意相通。

          苏轼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有相聚别离,你我都是匆匆的过客。

          但每个人出现在生命里,都可清晰照见另一个自己。

          一生因缘际会,都因你自己而起。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必会与美好不期而遇。

          ","gnid":"98969ba50fca6e3e3","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b395aed05a7231b.jpg","width":"1080"},{"desc":"","height":"64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6d202d701049155.jpg","width":"1080"},{"desc":"","height":"62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501fec955c12357.jpg","width":"1080"},{"desc":"","height":"65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35c2ef8bec5bf64.jpg","width":"1080"}]}],"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99565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911c4af4ede63604fc06c0b45461e0b6","redirect":0,"rptid":"353271da455a1eac","rss_ext":[],"s":"t","src":"艺境","tag":[{"clk":"kculture_1:王安石","k":"王安石","u":""},{"clk":"kculture_1:苏轼","k":"苏轼","u":""},{"clk":"kculture_1:黄庭坚","k":"黄庭坚","u":""}],"title":"苏轼: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和自己重逢

          项琴省2722关于苏轼的简介就是苏轼一生的遭遇,不要年表,不要长篇大论,大概500字左右,最好别去复制= =谢谢各位了我下周三演讲要用呢~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答案] 千古风流话苏轼苏轼,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他的一生显赫又坎坷,大起又大落.1057年20岁的苏东坡中进士,得赴仕途.从此宦海沉浮,起落有声.曾先后被贬或被调至密州、徐州、湖州、汝州、常州、颍州、惠州、谵州等.如此的...

          项琴省2722苏轼被贬几次?苏轼一生的主要事迹?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答案]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

          项琴省2722苏轼的生平简历?文学风格?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项琴省2722求苏轼的生平经历(400字左右)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一、书 香 世 家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 (午前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志在科举,但怀才不遇.苏轼...

          项琴省2722苏轼的生平简介谁知道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答案] 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项琴省2722苏轼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答案] 作家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

          项琴省2722苏轼的生平简介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 清代任伯年绘《赤壁赋诗图》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

          项琴省2722苏东坡生平简介200字内100字外,简单明了的描述什么考试、娶妻什么的200字以内,100字以外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答案]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

          项琴省2722苏轼的生平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 概述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项琴省2722诗人苏轼的生平? -
          皮响矿13237312952 ______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

(编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