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轼八十岁娶了小妾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7

很多历史学家在研究北宋的历史时,都更多地关注北宋朝堂上朝臣们之间的交游和关系变化,忽略了士人的交游状况。从对北宋发展的影响来看,这种选择确实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北宋士人的交游状况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

北宋士人间的交游,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意义,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以苏轼为中心的士人间的交游。作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的苏轼,在北宋京城——东京居住期间,进行了不少的交游活动,用当时的说法,称之为“走访”和“雅集”。

在后来发生的乌台诗案中,不少和苏轼交往过的人都受到了牵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苏轼当时交游之广和影响之深远。虽然这些交游都在朝堂之外,但却对朝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北宋绽放异彩的苏门六君子以师生关系为纽带生成交游圈

在苏轼所有的交友中,最出名的就是苏门六君子了。苏门六君子的成员有: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这些人在元祐年间陆续拜入苏轼门下,成为了他的弟子,也成为了苏轼在士人交游中的左膀右臂。

古代的“士人”,是指读书人,也可以说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古代,读书的门槛很高,士人交游的门槛自然也很高。这让士人们之间的交游在某些方面会对朝政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这或许并非他们的本意,但确实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但士人毕竟只是士人,尤其有些士人只是白衣之身,影响力有限,真正会对朝政产生影响的,是整个士人阶级。所以有些士人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进而让朝廷看到自己,谋求官职,就会想办法让自己的“身价”涨一涨。

最初,苏门六君子大多就是这样普通的士人,即便有些才名在外,但有才名在外的士人多了,他们并没有多特殊。直到他们拜入苏轼门下后,才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当时的苏轼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和才名,在朝堂上也有了不小的官职,可以说是个风云人物。围绕在这样的人物身边,苏门六君子也跟着受到了不少关注。

苏门六君子在和苏门以外的士人交往时,渐渐形成了一个以苏轼为核心的文学群体。在这个文学群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始终围着苏轼打转,除苏轼外的其他人,私下也会互相往来交游,互相欣赏诗作,将这个文学群体的凝聚力大大提升。

对于苏轼而言,这个文学群体的形成有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民间形成属于自己的“声音”;对于苏门六君子等士人而言,这是一条“捷径”。古代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太难了,多年寒窗苦读也很可能因为自己和考官所喜不符功亏一篑。

但是拜入苏轼这样的大家名下,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而且可以结交到很多属于苏轼这个阶层的“大人物”。“苏门”这样的师门派系,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甚至可以和强大的家族势力相提并论。

当然,这些人最初交游时,可能只是出于理想抱负相同、互相欣赏才华等较为简单的原因,也可能真的是单纯的君子之交,但这些交游对日后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在这些人的交游活动下,以苏轼为核心的交游圈渐渐产生了,他们之间交往时写下的许多诗词歌赋,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富贵闲人”驸马王诜曾因为和苏轼过从甚密还曾受到牵连

除了苏门六君子外,苏轼的交游对象还有很多“贵人”,驸马王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诜的祖上是宋朝的大功臣,蒙祖荫庇佑,王诜娶到了蜀国大长公主,成为了北宋的驸马。

驸马这个角色一直处在封建王朝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名义上属于皇亲国戚,但事实上和皇室的关联并不紧密,还经常会被皇室猜忌别有用心。尤其在北宋的背景下,驸马更是被迫远离朝政核心。

北宋朝廷对所有的皇室亲眷都十分忌惮,生怕他们干预朝政太多会影响到统治者的利益,所以皇亲国戚们虽然地位尊崇、物质条件优越,但在行为上有诸多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本就地位尴尬的驸马自然也在被约束的行列。

不过王诜并不是一个严格遵守规矩的人,从他带着小妾经常在公主身边为非作歹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本人对很多规矩是不甚在意的。所以北宋朝廷针对皇亲国戚定下的很多约束条件,在他这里都没有严格的遵守。

如果说王诜本人的性格让他有了和外界士人大肆交游的可能,那么他本身的身家背景就是给了他这样做的实力。北宋在选择驸马时,多会挑选家室不错的子弟,这是对公主的一种负责,同时很多世家也更倾向于选择尚公主。

毕竟家中要是出了一位驸马,能够跟着公主出入宫廷,可以有意无意地得到很多内部消息,对家族而言肯定是有利的。双方一拍即合,所以很多驸马的出身都不错,王诜也不例外。

较好的出身给了他很多先天自带的人脉资源,同时也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够和士人们“言之有物”,而非做一个简单的满足物质需求的工具人。

不满足于只是做个“富贵闲人”的王诜经常组织士人们进行雅集,苏轼就是这样和他相识的。两个人对彼此的才华都很欣赏,苏轼也多次到王诜举办的雅集上作客,可以说王诜和苏轼之间确实是过从甚密。

因为王诜举办雅集邀请的士人众多,所以他和苏轼之间的这种交往很多人都亲眼见证过,无从辩驳。等到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王诜避免不了地受到了牵连。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虽然驸马不被允许接触政治的核心,但并没有驸马不可做官一说,所以王诜还是有个官职在身的。受到苏轼牵连后,王诜被贬,后来,病重的公主在皇帝面前为王诜求情,皇帝这才放过了他。

王诜举办的雅集,为苏轼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场所和更多的士人交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苏轼的交游广阔和扩大声名作出了贡献。

范镇反对谒禁法并为苏轼等文人学子们提供了东园用以交游

除了王诜这样的“富贵闲人”,还有很多朝中大臣也对和士人之间的交游十分热衷,范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范镇名下的东园可以算是他专用来招待文人雅士的地方,他常常在这里举办雅集,同时邀请士人们前来居住。苏轼和弟弟苏辙有两次入京都是住在他的东园内,可见苏轼兄弟二人和范镇之间的关系亲厚。

北宋统治者对“朋党”之事十分在意,范仲淹就曾因朋党之争被贬谪,为了预防朝臣之间勾结朋党,北宋统治者还推出了“谒禁法”。最初,“谒禁法”只是单纯地限制大臣和士人之间的私谒行为:“执政大臣非假休不许私第接见宾客”。

然而“谒禁法”刚一推出,就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范镇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特别热衷于和士人交往的大臣,范镇认为只是简单的交往并不至于会对朝政产生什么影响。

后来,“谒禁法”在众人的反对下废除了几次,但是每每废除后不久,又会重新卷土重来,而且每次都比之前限制更加严重。然而这样的法律并不能真正限制大臣和士人们之间的私谒行为,法律的愈加严苛,更证明了大臣和士人间的私谒行为屡禁不止。

单是范镇其人,就和苏轼等人经常走访交往。当时“谒禁法”严格禁止的,更多是私谒行为,而非正常的走访。所谓私谒,就是有求于官的拜见,而走访则是朋友间普通的交往,没有什么利益掺杂,更没有低位者向高位者有所求的前提。

但是在大臣和士人的交往中,私谒和走访的分界并不明显,所以“谒禁法”实行起来并不容易。比如范镇和苏轼之间的交往,就很难分清究竟有没有私谒情况的存在。

范镇和苏轼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两个人之间互相赠送了不少的诗词,也为彼此和他们之间的友情作了很多文章。在苏轼借住东园期间,二人曾多次和多位士人举办雅集,留下了不少佳作。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险些被杀后,曾经和他多有交往的范镇也免不了受到牵连,不过因为范镇本人已经致仕的缘故,再加上他本身的人脉周旋,最后只罚了一笔钱了事。

但二人之间的友情并没有因此而湮灭,反而更加坚固。范镇死后,他的墓志铭还是由苏轼所作。苏轼在挽词中这样写到:“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范镇去世后多年,苏轼还写过祭文寄托自己对范镇的哀思之情。

即便出身世家的王巩等人也因和苏轼交往受到乌台诗案牵连

除了苏门子弟、王诜和范镇,和苏轼交游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乌台诗案中受到了牵连,即便双方之间的交往都是在朝堂之外,也都没能逃过这次劫难。

很多人都将乌台诗案形容为针对苏轼一人的“文字狱”,这种形容可以说是十分贴切。整件事情简而言之,就是有大臣结合苏轼以往的诗文,构陷其讥讽朝政,最后苏轼被下狱,险些丧命,最终在众位友人的周旋之下,圣谕下发免去一死,只贬官了事。

文人作诗写文,大多会带些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苏轼也不例外。乌台诗案怎么看都是一桩针对苏轼的“冤案”,但却将苏轼和与其交游的众人都进行了全面的打击,能招来这样的恨意,足见当时苏轼的交游之广影响多么大。

若非苏轼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威胁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也不会招来这么浓烈的恨意。

王巩、王棫父子等人,都是出身世家且和苏轼同样交好的人。这些人比不上驸马王诜那般富贵,也比不过范镇那般实权在握,更不如苏门六君子和苏轼的关系亲厚,但他们都属于苏轼交游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相比于苏门六君子对苏轼的大力倚仗、驸马王诜和苏轼之间交往的限制诸多、范镇同苏轼共同的理想抱负,这些人更像是苏轼建立自己的交游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的影响力或许没有那么大,物质上也没有那么强有力的支持,甚至才学上也没有苏门六君子更受苏轼青睐,但正是这人数众多的友人构成了苏轼强大的影响力。在他们的共同推举下,苏轼才能有如此大的声名。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同这些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是不涉及朝政的朝堂外私交,甚至只是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罢了。但他们之所以会被乌台诗案牵连,更多地是在替苏轼分担来自皇帝的怒火。

在变法后期,主导变法的人已经变成了皇帝本人,而苏轼竟然仍旧公开表示自己对此的不支持,这足以惹怒一个封建帝王。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给苏轼找了这样一个“罪名”,自然会被皇帝借题发挥,好好整治一番这个忤逆犯上的臣子。

在公开和皇帝唱反调后,苏轼还能保下一条命,已经是万幸。至于他的朋友们,也多是罚钱或者被贬官,相比于清朝文字狱后官员们的悲惨下场,宋朝统治者相对而言还算是仁慈。

经此一事后,苏轼行文风格大变,再没有过豪放之风,很可能就是受到乌台诗案的影响而改变。

从苏轼的交游圈,我们不难看出,北宋朝堂之外士人间的交往,对朝政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能因为影响相对较小就忽略不计。

","gnid":"97deace35d76e8ad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6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abaeaf11bf622d7.jpg","width":"744"},{"desc":"","height":"5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b3c1489a4a712e0.png","width":"737"},{"desc":"","height":"58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3febbc8632fb820.png","width":"785"},{"desc":"","height":"5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25b4c876d39520e.png","width":"747"},{"desc":"","height":"48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231b2f4ca46133f.png","width":"819"},{"desc":"","height":"50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0bdd78efc84d7c8.png","width":"778"},{"desc":"","height":"61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a69c2fb5098cf1f.png","width":"628"},{"desc":"","height":"5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c2fd74d6edeea1c.png","width":"746"},{"desc":"","height":"47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82b679878109ee2.png","width":"783"},{"desc":"","height":"41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8b488f5ceda3ab4.jpg","width":"750"},{"desc":"","height":"52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ef516fcb5146a28.png","width":"923"},{"desc":"","height":"49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06f73eba937ad04.png","width":"766"},{"desc":"","height":"6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c9d771964feef8b.png","width":"925"},{"desc":"","height":"56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a990727e3de67ff.png","width":"819"}]}],"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01059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1cec411244fa2f94567afd1429f7b66","redirect":0,"rptid":"a233d86a622f4dfa","rss_ext":[],"s":"t","src":"笙歌历史","tag":[{"clk":"kculture_1:北宋","k":"北宋","u":""},{"clk":"kculture_1:乌台诗案","k":"乌台诗案","u":""},{"clk":"kculture_1:苏轼","k":"苏轼","u":""}],"title":"“走访”与“雅集”:以苏轼为中心,探析北宋士人的交游活动

左贫宗4473一朵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宋代词人张先,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苏东坡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由此可见,“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老牛吃嫩草”的诗性表述. “梨花”指“白头老人”,“海棠”是“红颜少妇” 一朵梨花压海棠,指的是“老牛吃嫩草”.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鲜红娇嫩,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其中“压”字用得巧妙暧昧.

左贫宗4473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何诗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北宋词人张先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美女惠惠为妾.苏东坡前去贺喜,戏作一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

左贫宗4473谁知道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左贫宗4473一朵梨花压海棠"出自哪首诗?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左贫宗4473一树梨花压海棠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 .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的...

左贫宗4473一树梨花压海棠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梨花,海棠是从颜色上的比拟,梨花白色形容白发指代老人,海棠颜色鲜艳形容红颜指代年轻女子,老夫娶少妻

左贫宗4473“一直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原文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被用作 lolita的电影译名.由于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雨”也很有名,常常就混成了“一枝梨花压海棠”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就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鲜红娇嫩,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其中“压”字用得巧妙暧昧.

左贫宗4473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句诗的出处?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左贫宗4473“一树梨花压海棠”什么意思?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梨花”压“海棠”,历来用于比喻老夫少妻,“梨花”为白色,喻指银发白须的年老丈夫;“海棠”为红色,喻指红颜年少的妻子.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左贫宗4473"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哪里? -
勾裘旭17368392196 ______ 原文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被用作 lolita的电影译名. 由于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雨”也很有名,常常就混成了 “一枝梨花压海棠”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 (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 . 据说张先...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