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赤壁杜牧主要内容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2

最近,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搞了一个文物展览,放出苏轼《赤壁赋》的真迹,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在这份真迹当中“渺沧海之一粟”原来是“渺浮海之一粟”。

《赤壁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流放黄州时期创作的散文名篇,也是我们当今基础语文教育课本中的“必背名篇”之一。

一、《赤壁赋》中的错误

课本中《赤壁赋》原文写的是,苏轼趁着月夜与友人泛舟江上,当看到眼前的风景,想起三国时代的英雄曹操,因为中了周瑜的计谋而受困于赤壁的往事,于是抚今追昔,心生感慨。

于是苏轼对友人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苏轼觉得自己与朋友在江边打鱼、砍柴,日夕与长江里的鱼虾,山中的麋鹿作伴,已经显得十分渺小了。

如今又乘着一条小船,漂浮在广阔的江面上,岂不是等于天地间的一只小虫子,沧海上浮沉着的一粒粟米那样吗。

后来“沧海一粟”就演变成了一句成语,流传非常广,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沧海一粟”,原来是用“沧海”与“粟米”两种事物的对比,来比喻人的生命在宇宙、天地之间显得何其渺小。

但是较之苏轼原稿中的“浮海之一粟”,现在的文章中只保留了“海”与“粟”的大小对比,却少了一个动词“浮”。

“浮”,就是沉浮、漂浮的意思。加上这个“浮”字,就会让人联想到,这一粒粟米因为海水的浮力“飘浮”在水的表面,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伴随着海浪起落沉浮。

如此一来,这粒粟米对比沧海,就不只是显得十分渺小,更增添了几分人类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苏轼用这样的句子,来比喻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那种“身不由己”与“无能为力”。这显然更加符合他被贬黄州时,那种惶恐与落寞的心态。

二、为何会出现错误?

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时展出《赤壁赋》的真迹后,有网友惊呼:原来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书上印的是一个“错误”的版本。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有一些专家回答说,这是过去人们在传播苏轼作品时出现的“抄写错误”,但是这个错误并不是由于我们当代人的失误造成的。

查看“沧海一粟”成语的出处,可以溯源到清代文言小说家和邦额的诗歌——《夜谭随录·宋秀才》,“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和邦额原来是乾隆皇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的兄弟,后者就是《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缨络的原型,所以和邦额是一个满人。

当时满人学习汉语,除了纳兰性德以外,其余大多学得不怎么样。因此和邦额在抄写苏轼原文的时候,给“浮海之一粟”做了个加减法,变“浮海”为“沧海”就不算稀奇了。

不过,现在也没有证据说和邦额就是第一个把“浮海”抄成“沧海”的人。总而言之,由于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普及问题,古人们“抄错”诗词歌赋的事件,经常发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我们国家虽然在东汉时期就发明了印刷术,但是当时只是“拓版印刷”,即用一种专用的拓印蜡,或者是油墨去拓印石头和木板上刻好的东西。

到了唐朝,我国才有了雕版印刷。但是这种印刷术刻一篇文章就要专门做一个雕版,印完一版就废掉了,实在是太麻烦了。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太高,当时国民识字率又普遍较低,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真正的商务印刷普及,则要到明朝中叶以后了。

故此,古代那些诗人、词人们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手工抄写来传播的当中出现讹误几乎是不能避免的。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留下来的那些诗词歌赋,在几千年的流转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被修改痕迹”,其中最典型的就要数李白的《将进酒》了。

前几年因为《将进酒》敦煌拓片的公开,人们知道了李白这首古诗原来有很多个版本,里面多处地方与如今我们看到的通行版不一样。

比如在《敦煌遗书》里,《将近酒》原题为《惜罇空》,又如诗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又有好几个版本。

其中一个版本写的是“天生吾徒有俊才”,意思和通行版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完全反过来了。再如原文中有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在敦煌版里竟然是“古来圣贤皆死尽”等等。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在宋元明三代也被诗评家不同程度地修改过。例如有一个版本的“床前明月光”,原来写的是“床前看月光”,而“举头望明月”一句写的也是“举头望山月”等等。

另外,唐朝杜牧的《山行》中有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当中那个“生”字,在有些版本里就是“深”。现代人隔三差五就要把这句诗拉出来争论一下,那个字到底是“深”还是“生”。

由于年代太久远,大家也弄不清这个字到底是在传抄的过程中被人“抄错”了,还是历朝诗人和评论家们经过自己的“推敲”,刻意去修改的。

所以《赤壁赋》中出现“浮海”变“沧海”的错误,并不是个案与特例。不过说到我们的课文出现“错误”,大家也不用太认真,更没必要强行再把课文中的“沧海之一粟”改回“浮海之一粟”。

错了就错了呗,到了如今,大家都这样错用了不知道几百上千年了,成语已经定型了,再改就显得非常矫情了。

结语

鲁迅说得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本来没有“沧海一粟”,用的人多了,它就有了。

就像是李白的《将进酒》,尽管现代有一些人觉得“原版”写得更有“性格”,但是通行版已经深入民心,并且比“原版”显得更加“正能量”,那就没有必要去动它了。

更何况,苏轼的《赤壁赋》在创作的时候也犯了一个“大错误”。苏轼对着一块不知道是什么的红色崖石,就强说那是三国的赤壁,最后被发现是一个大乌龙。

因为根据历史书上的记载,三国时期火烧赤壁一战发生的地点在湖北咸宁一带,现在叫“赤壁市”,而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却还在黄冈的江边钓鱼吃。

不过话又说回来,“沧海一粟”这个成语可以不用改成“浮海一粟”,但是如果语文课本想把苏轼原文中那句“沧海之一粟”改成“浮海之一粟”,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反正我们现代的成年人是绝对不会去重新这篇文章了,顶多只是“弯酸”一下现在那些中小学生,毕竟他们还正在学习或者背诵这篇文章。

","gnid":"96a3550cb23a4ade1","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0d2b476d1f816b2.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1662263d1e3d0cf.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72fbfa94a30196b.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a6f97b2ef4acd2e.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731774da6339f31.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9bc582b7cc1512a.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319ad4249e2e2e8.jpg","width":600}]}],"original":"1","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1501034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de1871231f11a1d0d10e8d3a607fa50","redirect":0,"rptid":"4c082ca1ee770aa9","rss_ext":[],"s":"t","src":"执笔读春秋","tag":[{"clk":"kculture_1:将进酒","k":"将进酒","u":""},{"clk":"kculture_1:苏轼","k":"苏轼","u":""},{"clk":"kculture_1:李白","k":"李白","u":""},{"clk":"kculture_1:赤壁赋","k":"赤壁赋","u":""}],"title":"台北故宫展苏轼真迹,证实课本中《赤壁赋》有误,我们都学错了?

章唐盛1165《赤壁》 杜牧 1.这首诗是杜牧凭吊___遗迹而作.2.这首诗以小见大,借一件古物兴起___以两个美女象征__ -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这首诗是杜牧凭吊东汉末年赤壁之战遗迹而作,诗中的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章唐盛1165求唐代杜牧诗作《赤壁》的中心思想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利用古代赤壁之战的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面上是说周瑜的侥幸胜利、曹操的落败,实质上是说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能像周瑜一样能成功.

章唐盛1165杜牧 赤壁 赏析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章唐盛1165杜牧的《赤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章唐盛1165赤壁 [杜牧] 讲什么历史事件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

章唐盛1165杜牧的《赤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章唐盛1165求杜牧《赤壁》全诗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章唐盛1165 默写杜牧《赤壁》全诗 赤壁 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章唐盛1165赤壁 作者在这首诗中借"折戟"抒发了什么情感?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想要报答国家,抑郁不得志

章唐盛1165赤壁诗词赤壁 - 杜牧 (唐)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国和安13747889623 ______[答案]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兵器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