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德经的启发和道理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17

我在前文《看懂弄透这个字,《道德经》你就懂了80%》中着重讲了“无”的概念,如果大家看过该文,对《道德经》的基本理念应该比较明了了。

“无”的概念阐述了古人对世界、对宇宙朴素而深刻的认识(即世界存在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无”并非“没有、虚空”,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因为技术、观念等限制,我们发现不了。就像细菌、黑洞,古人肯定是看不到的,但通过“无”的概念,确认了它们的存在。

但这还不够。

要想真正理解《道德经》,还需要解决一个最重要的命题——有与无的关系。


1

在今人看来,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两者是针锋相对的关系。

但在《道德经》中,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

为了讲清楚“有和无”的关系,老子不厌其烦,在《道德经》多个章节中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涉及的章节有第1、2、11、40等众多章节,可谓“煞费苦心”,只怕你看不懂。

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何解释?通常的说法是(断句也不同,如: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代表整个宇宙)的初始,一片混沌,即便有了物质,也没有名字;随着宇宙的演化,生出万物,才开始有了名字,而名字正是我们辨别万物的法门。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无和有就是相对的关系,发展阶段也不同,这就与后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相矛盾。老子应该不至于写出前后矛盾的文章吧?

那么,这句话的原意又是什么?如前文所说,“无”实际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相对,但又并存,且可以相互转化(第二章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天地之始,一片混沌,既有有,也有无,当无转化为有时,我们观察到了,于是给它取了名字,名字不同,于是有了万物。这里的名,既是名字,又不单是名字,而是指人们分辨事物的办法。

从第一章中,我们大致可以判断有与无的第一种关系:相对而并存的关系。这与阴阳的关系很类似,却并不相同。阴阳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可以并存在同一事物之中,而有无则代表着两种存在,无法并存在同一事物之中。

2

第二章中写:“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注意到,老子在这里列举的都是今人看来相对的关系,但老子着重在后两个字的变化之中,随着后两字的变化,这种相对的关系似乎也起了变化。

有无相生,比较好理解:可以从有中生无,也可以从无中生有,这是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比如:人死之后,化为灰烬,融入大地,在我们看来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但人死了,组成人的元素、粒子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组合方式,继续存在于世界。比如这些元素可以长成庄稼、杂草,也可以化为空气,从而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化,如果机缘巧合被人吸收,再次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完成了人之有无的一个循环。

难易相成,看似相对,实际也相互成就——没有难,就不会觉得易,没有易,又无法体现难;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也是这个道理。但到了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系又发生了变化。音(合奏出的音)和声(单一发出的声)是相互配合,才会产生和谐;前后则相互追随,从一个角度看是前,换个角度就是后,但无论如何,有前就有后,有后就有前,二者即相对又相互依附、相互成就。

老子列举的几个例子,无非是进一步阐述有和无的另一种关系:相互转化、相互依附、相互成就。


3

第11章继续讲有和无的关系:“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就是说,一个车轱辘,有三十个辐条,都插进车毂中,从而将车毂与地面分隔开,形成一种空的状态,正因为这样,才能当做车轮用;把陶土做成器皿,中间是空(无)的,这样才能盛放东西;把房间开窗,中间掏空,才能住人、放东西,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则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里,有和无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利”、“用”的功效。

第40章,老子写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是说,道的运行规律是循环往复的,但它发生作用、引起变化则是循序渐进的(所谓弱者),而不是突然、断崖式的变化。天下的所有事物都是从有的状态中相互转化、渐渐生发出来,而这个有的状态又是从无中转化、生发出来的。

第40章继续沿用了第2章的观点,再一次阐述有与无相互转化、相互依附、相互成就的关系。


综上,《道德经》中“有和无”的关系就解释清楚了,那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看重、追求实实在在的“有”,所谓的财富、名利、福禄寿等等,而往往忽略了“无”。其实,有无相生,有舍才有得,你没有“无”,哪来的“有”呢?

2、还有一种人,总喜欢把自己装得满满的,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人们都像上紧了的发条,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结果得到的东西越多,自己的幸福感反而越低,仿佛成了欲望的奴隶,这都是忘了“弱者道之用”,只有放空自己,体会“无”的妙用,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幸福。

3、人的生命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在有无并存的世界,人只是有的过程,更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处于无的状态。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从起点出发,最终又复归于起点,这种循环就是生命的轮回,是无法逆转的,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舍,这就是道的运行规律。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那又何不坦然面对呢?

","force_purephv":"0","gnid":"9755dccfb258eb66e","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2a7b55041be5467.png","width":"700"},{"desc":"","height":"37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0e58be6ec89c232.gif","width":"638"},{"desc":"","height":"48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a4aff2792d391a2.png","width":"686"},{"desc":"","height":"43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efbf2b2b98f7c7a.png","width":"709"}]}],"original":0,"pat":"art_src_0,sexamb,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865647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25c64a7475973d4a6f9de0cf2b7a02b3","redirect":0,"rptid":"a18c02a049956582","s":"t","src":"暗盒子","tag":[{"clk":"kculture_1:道德经","k":"道德经","u":""},{"clk":"kculture_1:老子","k":"老子","u":""}],"title":"《道德经》中有和无的关系,千百年来大部分人都搞错了

班帘爽2891求老子思想的对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天命 - 感恩 - 无为 - 淡定 - 厚德 - 自强 - 永恒 宁静 – 放下 – 认命 – 安祥 – 去贪 – 清凉! 超越自已,我只是一颗小草,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 宽恕别人 – 升华自我 – 断恶缘! 过去不可追,未来尚不知! 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 包容,得到最幸福的人生!

班帘爽2891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什么启示?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现在人对于自己很自信、自我,会计较自己的过错得失,他明白了自身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对于别人,又了解么?大多数仅限于酒桌之上.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就认为对方很幸运或者很无能,这算是知晓对方么? 凡事勿要停留表象.

班帘爽2891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你如何理解?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大概300字左右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答案]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和烹制小鲜鱼是一个道理. 这是说,治国策略可以从烹制小鲜鱼的方法上得到启示.小鱼的骨刺和鱼肉相当,如果不加以烹煎的话,其食用价值很小.烹煎的目的在于使小鱼骨...

班帘爽2891道德经“曲则全”有什么启示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班帘爽2891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这位道友:道德经所谓的道并非道德,而是一种存在的规律,也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不过这些都要自己去体会,别人是只能点拨却不能传道.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道存在于任何空间,任何地方.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千变万化...

班帘爽2891读《道德经》,给今天的语文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我简单说一下《道德经》的作用: 1.告诉人们什么是自然规律 2.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告诉人们该做的应怎样去做(不该做的当然就不要做) 老子把世界看得很透,所以才能写出这么好的《道德经》 想要真正了解老子的思想,必须有很高智慧和悟性

班帘爽289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给我们的启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答案] 值得信任的言辞往往不中听,中听的言辞又往往不可信任.言辞机智优美并不一定是有品德的人呢,有品德的人不一定都善于言辞;真正有知识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博学的人,博学的人往往又没有专一的知识.

班帘爽2891道家的创始人是谁?老子的《道德经》在其中又启何作用?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没有道家的创始人,只有“道家学说”和“道教”的创始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它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道教是东汉末年张陵创建的,道教是宗教体系,是讲唯心主义的.[由于东汉有个当官的也叫张陵,为了区分此二人,就把创建道教的张陵改叫成张道陵]

班帘爽2891问老子三宝对当代人有何启示问老子三宝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在当代是否能据此敢为天下先从而自尊自强生生不息为什么?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答案] 老子用“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用“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来说明这些问题.从而使人们知道了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认清了人们自身的道路和规律,从而可以认清人类自己的使命.

班帘爽2891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你有什么启迪? -
邵莎界18112066645 ______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一种奉献而不求索取的...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