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锄头的用途和发明故事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6-30

《渭南临渭耕织器具图鉴》读感

©作者 郭发红

今日再次翻阅由程钧鸿主编的《渭南临渭耕织器具图鉴》,禁不住被这本记录、传承家乡农耕文化的书籍所吸引,沁润其中,如坐春风。

全书分设耕篇、炊篇、织篇、工匠篇和其他,合计5编21章79节,选用器具627个,配发图片1500余张,涵盖了以临渭区为代表的渭河流域耕织器具和农耕文化的诸多方面,可谓蔚为大观。更有郑欣淼、张礼智两位名家欣然作序,且情真意切,文采斐然,委实让人提神振气,也让读者对此书肃然起敬。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这可从本书简约的文字叙述中得以印证。譬如,引用《诗经》中的农事诗《周颂·良耜(sì)》“畟(cè)畟良耜,俶载南亩”,说明先民们以耜耕田的情景。耜是古代一种农具,而畟畟类似于象声词“噌噌”,形容农具锋利入土。而在织篇中选用了《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并以唐诗“檐头索索缲(sāo)车鸣”(王建《田家行》)、“小姑惯织褐絁(shī)袍”(韦庄《秦妇吟》)等,说明与魏地临河相望,本属京畿之地、与唐都长安连畔种地的渭南,其栽桑养蚕的盛况由来已久。缲车用来抽茧出丝,絁指蚕丝品。自然,渭南三贤之首的大诗人白居易,其农家诗是少不了的。本书引用大致有三处:《观刈麦》《新制布裘》和附录的《归田三首》(其一)。不再赘述。

再如,引用《周易》两处:“井养而不穷也”“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前者具体出自《井卦·彖辞》,说明水井与民生息息相关,由此又引发出清人张端《湭河川赋》所述“桔槔而灌园”,桔槔(俗称吊杆、秤杆)正是灌溉汲水工具;后者具体出自《系辞下》,是在介绍“石臼”时引用的,传说古人效法《周易·小过卦》发明了杵和臼,用来捣米。又,该书在第四编工匠篇引用了“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说的是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大意是人心难测,道心微妙,我们要用功精深,用心专一,不改初衷,走好自己的路。编者在这里延展用典,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亦是十分的贴切。

作为一本反映农耕文化的图书,自然少不了索引《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编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仅“综述”中就有数处极为恰当的索引。如在阐述农耕历史渊源时,引“耕而不劳,不如作暴”,随即解释说:耕后必须耙耱保墒,足见农业器具已配套使用。劳通“耢”,也就是耱。暴指不耕作。而在描述“天越旱,地越硬,越要锄”时,引“锄头三寸泽”,并以农谚“锄头有水”补充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这便不得不说,该书文字介绍中大量使用了民俗谚语,一下子接了地气,平添了许多生机。譬如,展现临渭农民风采、农耕男子汉形象:“犁耧耙耱擩麦秸,扬场用的左右锨,吆车能打回头鞭,出门吼得声震天”,而摇耧要领:“脚踏胡基手摇耧,眼盯耧核定稀稠”;妇女织布纺线:“十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一女儿官。脚一踏,手一扳,圪里圪崂都动弹”,且一些成语和词语均与织机有关,如神机妙算、机灵、机构等;谜语“四四方方一座城,城内下雪城外晴”,说的就是箩面柜;“大斗盆搋(chuāi)面,大铁锅蒸馍”;“编笼编篓,难在收口”;打胡基“三锨六脚,十二个杵窝”,还要会摞,“会打不会摞,不如在屋坐”。

还有,布袜俗称“一脚蹬”;苞谷花机叫“粮食增大器”;木制独轮车又称“蚂蚱车”;“啪啪啪,四叶瓦”,这是说一个瓦坯子,一次可做四张瓦;一个窑一次可烧砖五千块,或者烧瓦一万片,这便是“一砖二瓦”的由来;剃头师傅挑一个担子,一头热(炉子)一头凉(凳子和工具),所以人们常说:“剃头担子一头热”;俗语“提不起筒子”,大致是用泥做好筒子瓦坯后,因泥软,而瓦札子(做瓦模具)不能取出来,取出后瓦坯会瘫下去变形。后来渭南人讲“提不起筒子”指撑不起腰,懦弱窝囊,做事没有底气。再如打墙需七至九人,“七紧八慢九消停”,这是说人多力量大,力大很从容;而16根松木打墙椽是由下向上换着用的,故有“打墙椽,上下翻”的俗语。此类事例俯拾皆是,既活泼了文字,也让读者增长了见识。

如对“轿”的介绍:根据抬轿人的多少,叫两抬轿、四抬轿、八抬大轿。女子出嫁乘坐的叫花轿,官员出行乘坐的叫官轿。这让我想起秦腔戏《王宝钏》的唱词:“世人都想把官坐,谁是牵马坠镫的人?”而书中紧接着介绍“棺轿(屍轿)”,说是由16人抬着棺材送葬。这真是“死者为大”,因为乾隆皇上出行坐轿,正是16人抬着(《清史稿·舆服志》有“乾隆十三年,谕定大轿为步舆”,“步舆”即“舁(yú,抬)以十六人”)。至于传言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乘坐32人抬的大轿回乡,有学者考证,不大符合实际。

如“踅筛”和“踅麦桄桄”,前者旋转晃动,后者来回滚动,进而分离麦粒中的杂土和麦糠。这让我想到了方言“踅摸”,说这人转来转去,似乎寻找着什么。踅本是个跛子,摸好比盲人摸象,两字组合恰是瞎子背着跛子,也是各取所需,合作共赢了。我还想到乡间跑骡车,到了目的地,骡车会泊在一片较平坦的场地上,表演绝活“鹁鸽踅窝”,但见陡然旋转,动静交错,声响混杂,煞是热闹。

说到“花馍(面花、面塑)”,编者称:在民间,“有事就有馍”,红白事要蒸花馍,各种节日也要做花馍。渭南人把走亲戚叫“出门”,把密切来往的“出门”叫“追往”。君不见,早先过年雪路上,出门尽是馍笼子,女人紧跟着男人,鲜红头巾张开个三角形在空中飘舞,再后是口里嚼糖手里抓炮而活蹦乱跳的孩子,这一串串行人若隐若现,逶迤而来。渭北面花制作技艺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诗人徐杏花有诗:“花馍成了渭北人的符号/让异乡的游子/看一眼魂牵梦绕/吃一口心回故乡”。

本书第四编工匠篇前言有:“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这本是一句俗语,未必见于《鲁班经》(托鲁班之名,实不可考),但“农村工匠们制作器具时普遍遵循的工艺尺寸”,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呢?这些尺寸讲究,寓意吉祥,岂不皆大欢喜。木凳长度一般做成二尺三、四尺三,“三”有忠义的象征(取典“桃园三结义”),或谐音“山”,意为坐在这条板凳上的都是好兄弟,或说友谊稳如泰山。同理,门不离五,寓意五福临门,或说五谐音“武”,武将守门,驱鬼辟邪;床不离七,七谐音“妻”,夫妻同床,子嗣兴旺;棺不离八,棺材长度做成八尺,棺谐音“官”,八谐音“发”,表示升官发财;桌不离九,一尺九、二尺九的高度最为常见。九与“酒”“久”同音,寓意富贵人家,福寿绵长。也有人按《周易》解读,不一而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幸有此书作伴,即便漂泊在外,而于故乡农事,于这些耕织器具,自不会两眼一抹黑。编者在“综述”结尾写道,编写此书的目的是:“让后人感受农民耕作劳动的艰辛和吃苦拼搏的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忘农耕历史,更加珍惜现在,不断开创未来。”诚如是也。

来源:黄河周末

","gnid":"91fce38b4b66cfa80","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18","s_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97c16e1add35a38_1.gif","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97c16e1add35a38.gif","width":"934"}]}],"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21807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537e80ec9a3c477ca422c5a930c63a99","redirect":0,"rptid":"b74b2902b349c0bd","rss_ext":[],"s":"t","src":"渭南文坛","tag":[{"clk":"kculture_1:周易","k":"周易","u":""}],"title":"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渭南临渭耕织器具图鉴》读感

栾彭虹1048木犁 粑 耧 镰刀 锄头 的作用是什么?要简洁!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犁耕地,耙平地,耧播种,镰收割,锄杂草

栾彭虹1048木梨,耙,耧,镰刀,锄头各是怎样的?要详细说明外型,用法,用处等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答案] 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于耕后碎土,... 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

栾彭虹1048农具的用处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

栾彭虹1048木犁,耙耧,镰刀,锄头分别的作用!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木犁: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耙: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镰刀: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锄头: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

栾彭虹1048木犁.耙耧.镰刀.锄头用途是什么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木犁的作用是深翻土地,耙的作用是弄碎比较大的土块,清除土里的杂草并使土地平整,耧是用于小麦和谷物的播种,锄头的作用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清除杂草并使表层土地疏松,镰刀是用来收割农作物的.

栾彭虹1048锄头是谁发明的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肯定是农民

栾彭虹1048木犁,耙,耧,镰刀,锄头的用途是什么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种地

栾彭虹1048关于《两个锄头》的文章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两个锄头》 主人从集市上买来一模一样的两个锄头.一个锄头天天伴着主人出工,在泥土里刨泥挖土.经过泥土和石块的碰撞和磨炼,锃明瓦亮,还能照出人影儿.另一个锄头呢?认为那太苦太累,就躲在屋子的墙脚里. 天长日久,那只躲...

栾彭虹1048锄头是谁发明的 -
羊虹迹18766916401 ______ 是原始人.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原始人用的锄头是石器,后人只是将它改成铁制而已.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