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枫桥夜泊》全诗赏析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所有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流派当中,“考据派”是最扯淡的一派。因为他们擅长的并非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鉴赏,而是“寻章摘句”,无中生有地编“聊斋”。

比如研究《红楼梦》,就硬说它写的是“反清复明”;研究《西游记》,就强说它写的是“炼丹过程”;研究《水浒传》,又说它写的是张士诚农民起义的内幕等等。

话说在一千二百六十九年前,正是大唐天宝十二年“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有一个失意落魄的文人逃难到了姑苏这个地方。

某一天,这个文人独宿于江畔的一条小船上,半夜霜寒露重,愁不能寐,于是他提笔写下一首七绝。这首诗因为打破了一些“创作规律”,被北宋欧阳修斥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

谁料欧阳修骂了它,它反倒因此出了名。北宋时期,这一带的地方官为了达到“文化宣传”的目的,专门请人为这首诗立碑作传,因此带动了附近一座寺庙一带的旅游观光产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不知不觉又过了数百年。在这数百年间,这首诗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突然就成了“妇孺皆知”的名作。

民国时期,中国一个叫俞樾的文化商人偶然在日本发现了它“很走红”,于是就又把它带回中国,再一次刻碑撰文,大力推广。

后来,经过俞氏三代人(俞樾、俞陛云、俞平伯)的努力,这首诗就成了“唐朝在海外影响力最大的七绝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枫桥夜泊》,写出它的文人就是张继。

原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枫桥夜泊》被考据出的“四大谜题”

前面我们说过,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流派中,最扯淡的一派就是“考据派”。而在近代努力推广这首诗的俞氏家族的俞平伯,恰好就是“考据派”中一个重要人物。

六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红学家”就是俞平伯。在俞氏的影响下,许多“考据癖”在考据《红梦楼》之余,又开始考据《枫桥夜泊》。他们经由这首诗,开发出了四大“谜题”,分别为:

其一、这首诗写的是白天,还是夜晚;

其二、霜明明是落在地面上的,为何诗人说“霜漫天”;

其三、一千多年前,寒山寺的和尚是否会在半夜敲钟;

其四、“乌啼”里面的“乌”,到底是哪一种鸟儿。

在这四个问题当中,一千年前争论得最激烈的是“夜半钟声”的问题,最早提出疑问的自然是欧阳修。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和尚“夜半”敲钟是违反常识的。

古代没有电灯,故此古人都习惯早睡早起。寺庙里有做晨课、晚课的习惯,一般是在清晨的六、七点钟起床做“晨课”。

然后吃一顿早饭,到了下午五六、点吃完晚饭,再做一场“晚课”。到晚上九点就睡觉了,岂有“半夜”十二点爬起来“敲钟”扰民的道理呢?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有几个比较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忽然跳出来与欧阳修争辩,说自己早年听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一千年以来,关于这首诗的绝大部分争议,都集中于“寒山寺夜半钟声”的悬念上,偶尔大家也会讨论一下关于降到地面上的霜,是怎么被张继弄到“漫天”飞的。

不过一直没有什么人去研究“乌啼”的“乌”,到底是哪一种鸟?直到2013年,国内有一个“考据癖”兼“边缘动物学家”才另辟蹊径,开始研究“月落乌啼”中的“乌”,到底是哪一种“乌”。

这位“考据癖”提到,最初有人说诗中的“乌”,指的是乌鸦。但是乌鸦这种动物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它一般每天都要睡10个小时以上。

所以乌鸦只在清晨和傍晚叫一叫,然后很早就去睡觉去了,怎么会和寒山寺的和尚一样,半夜深更爬起来“搞事情”呢?

于是这位“边缘动物学家”说,诗里的“乌”是指“乌臼鸟”。古书上的确有这种鸟的记载,比如明代杨慎《丹铅录》中介绍:“乌臼,五更鸣,架架格格者也。如燕,黑色长尾,有歧。”

但是这里仍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从杨慎的描述,我们完全看不出乌臼这种鸟和乌鸦有什么区别;第二个是这种鸟五更天叫,那就是在“破晓”时分啼叫,而不是在“半夜”。

后来又有人指出,北方的乌鸦经常在凌晨五点多就开始鸣叫。这么一看,就更搞不清张继写的是哪一个品种的“乌鸦”了。

因为这个原因,于是就有人说“乌啼”中的“乌”,并不是指鸟。“乌啼”是一个名词,它指的是寒山寺附近的“乌啼山”。然而这座山的得名,恐怕还是在《枫桥夜泊》这首诗成名之后。

二、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

就这样,“考据癖”们的考据,越走越偏,让人看了直想发笑,于是网友们经常骂这些专家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你考据了那么多的“周边知识”,对理解和欣赏这首七绝有什么真正的帮助吗?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拿着放大镜去抠字眼儿的人,就是真正的“门外汉”。

李白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时候,你咋不去考证一下,哪个人类的头发可以长达三千丈呢?

王维写“人闲桂花落”,这是写秋天,然后他又写了“夜静春山空”,你咋不去研究一下,王维是怎么让时空扭曲同时看到秋天、春天两种景象的呢?

再有,王维也写过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你咋不去研究一下这个“月出”,又“惊”到了哪一个科目、种类的鸟呢?

“寻章摘句老雕虫”,完全不懂文学创作的灵魂就是要有想象力,就是要有“虚构”。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没有认真地读过南朝的《文心雕龙》,更不知道诗歌最讲究“意象”的丰富性。

诗歌天然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非要把诗中意象化的事物给具象化,就等于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了。

结语

欧阳修对于《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评价,虽然略微有一些抠字眼的嫌疑,但是“夜半钟声”这种情况的确是违背常理的。

至于有人说自己的确是听到有寺庙在半夜敲钟,只能借鲁迅的话来说: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

关于有人提到张继诗文中的“乌”,到底是指一种鸟,还是一座山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千多年来都没有人争论,只有当代才有人开始争论呢?

那是因为,在过去只要稍有古诗创作常识的人都知道,“乌”在诗里只能是“乌鸦”,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玩意儿。

因为写诗是要精挑细选“意象”的,“乌鸦”在古诗中就是一个成熟的意象,它有固定的内涵,比如象征死亡、象征恐惧与不祥等等。

中国古代诗人正是靠着这些词汇丰富,同时又是“大众都知晓”的意象,以“公共之语言”来激发读者个人的联想,创造出“含隐”之美,即“我说了,我又什么都没说,全都是你想出来的”。

像这种致力于打通诗人与读者的“任督二脉”,共同完成诗歌创作的高级审美技巧欧洲人直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接受美学”兴起时才学会。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中国的“考据癖”们,为何这么“实心眼儿”?有人说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学唯物论学到走火入魔了,太重现实主义,老想着在一切文学作品中去探寻“背后的真实”。

他们分不清什么是“文学虚构”,什么是“社会现实”。于是不光《红楼梦》写的是反清复明,就连金庸写个武侠小说,当中的少林寺出了几个反派,也会有人站出来抗议“污蔑了佛陀”。

小时候读《枫桥夜泊》,感觉这首诗是有“声”有“色”的。“月落乌啼”是大自然的声音,夜半钟声是来自尘世中的声音。“霜漫天”是洁白的颜色,“江枫”又是血一样的艳红色。

鸟叫声与钟声,反衬出姑苏城外夜晚的宁静之美。虽然因为当时的年纪小,不太读得懂诗的含义,但是也能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之美。

但是后来看到“考据癖”们的考据,原来会啼鸣的“乌鸦”,好像也变成了一座不会开口的“哑巴山”简直让人无语到凝噎。

所以“一根筋”的人,完全就不适合搞文学研究。“考据癖”们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杀手,他们的存在对于文学而言,简直是太扯淡了。

","force_purephv":"0","gnid":"964e3e9c60fdfcbc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f375cb11f2d7776.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db1a3b561bf8ed9.jpg","width":"600"},{"desc":"","height":"63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cd8ed8cb7486fc1.jpg","width":"491"},{"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f73a580c40ba251.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963472ecebaf40b.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1a82c27025085b5.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80b2736ce207a39.jpg","width":"600"},{"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f2142bbd9eed045.jpg","width":"60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2317488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0c28973b21817be5ed0dd528b52d5e07","redirect":0,"rptid":"abd495f16baa4627","s":"t","src":"执笔读春秋","tag":[],"title":"张继名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中的“乌”,到底指的是什么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赏析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这首诗通过描写什么描绘了什么的夜景,抒发了诗人什么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景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大意是?全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

晏婵志2385古诗枫桥夜泊的诗句意思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采用什么的写法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一...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 古诗通过描写什么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枫桥夜泊》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闻,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苦之情.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古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

晏婵志2385枫桥夜泊古诗中 1描写哪几种景物 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崔府致17730075842 ______[答案] 1、最大的特征是:动对静明对暗霜\渔火 黑夜山寺\静夜 钟声\客船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