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齐桓晋文之事》思维导图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2

魏匡彩3171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而孟子宣扬的是王道仁政学说...

魏匡彩3171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_______,它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___劝说________放弃________采纳________的主张而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答案] 答案:《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齐宣王 霸道 “保民而王”

魏匡彩3171谁能帮忙翻译下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啊?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

魏匡彩3171结合《齐桓晋文之事章》谈谈《孟子》的散文特征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 《孟子》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语言说理.《齐桓晋文之事章》以羊易牛的事实,这个事例,即证实了齐宣王具有“不忍”之心以便投合进而导引其心理,使游说能够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下去,也十分明白 浅显的说明了人爱保民 人人可为的道理. 比喻的运用体现在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泰山以超北海” “为长者折枝”为喻.

魏匡彩3171《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思想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答案]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魏匡彩3171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中,运用了什么事例来说明什么道理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 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魏匡彩3171 徒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 )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    ...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答案] ①名词,弟子,门徒 ②同类,伙伴 ③副词,白白地 ④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⑤副词,只,仅仅 ⑥动词,步行 ⑦空 ⑧名词,步兵

魏匡彩3171古代有什么名言是说和平处理国家冲突的. -
解毕芸18910522095 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 刘鹗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