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05

在科技成果“从1到10”的转化路上,不少身在大学的教授有技术、有积累、有人脉,尚感十分吃力,相比之下,还在深造阶段的研究生们更缺乏“启动资本”。如果有人碰巧手里有个项目,想试一试转化,有机会吗?上海大学材料专业博士生张佳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眼下,他手握一项纳米新材料改性技术,已取得相关专利,但仅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市场转化。

最初,张佳星并未把创业想法告诉导师,而是孤军奋战。但去年,事情有了转机。项目入驻环上大科技园后,通过平台的概念验证和专业团队评估,他得到了大力支持,最近已和南京钢铁、江苏沙钢集团、宝山钢铁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其实,在高校,像张佳星这样的科创青年不少,虽然明知转化路不好走,但仍跃跃欲试。如何守护更多创新“火种”?帮助更多青年人实现“从1到10”的梦想,需要闯过哪些关?

“第一关”就很难

是专心写毕业论文,还是兼顾一下创业?读博期间的张佳星困惑了。他所在的高分子材料实验室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医药方向的纳米材料研发,在这里,有不少“从0到1”的难题亟待攻克。但在科研外,张佳星还冒出了一个新想法:他想做油污分离环保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推广,以实现更高效、低成本的油污治理。

这两份工作不在同一条赛道,从研究方向看相去甚远。这种情况下,一名博士生要“分心”做转化,导师的态度很重要。

显然,“第一关”就很难。起初,张佳星不敢在实验室里干“私活”,只得先专注手头的研究、抓紧完成博士论文。到寒暑假时,他就挤出时间,自行前往昆山等地做市场调研,寻找环保技术转化、落地的机会。“一个人的精力确实有限,加上创业本身存在很大风险。说实话,我也曾有些担忧,做项目转化会不会影响毕业。”张佳星坦言,要平衡好实验室内外的研究,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要从事转化,他很希望得到导师支持。

培育更多“种子”长出“幼苗”

去年底,张佳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入驻环上大科技园。没想到好几个困扰一下子都解决了。

入驻园区后,经过为期几个月的概念验证,他的项目被专业团队评估为“潜力股”,并先后获得两笔、总计数十万元的真金白银支持。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告诉记者,借鉴概念验证的国际科创模式,该园区正探索建立相关平台,帮助更多新技术培育“种子”、长出“幼苗”。

同时,通过园区的牵线搭桥,张佳星的项目也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今年春天,通过平台的资源加持,张佳星向七八家国内钢铁龙头企业推介了自己的新材料技术专利,并与其中三四家企业的需求成功对接。更令他高兴的是,导师在该项目的价值得到认可后,也同意他兼顾科研和创业,支持他正大光明地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产业所需的技术攻关。

从一度迷茫到豁然开朗,对张佳星而言,整件事的转机,恰在于一次“牵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接触、并顺利进驻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是近邻,到底该如何助力更多师生走好科研转化路?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求解的问题。”上海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志浩说,在大学,不少年轻的科研人员要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匹配专业的“合伙人”。

以张佳星的项目为例。这项脱胎于实验室、未经市场验证的新技术,究竟有没有市场价值?如何找到应用场景?又能和哪些产业的需求匹配,具体和企业的哪些人对接?最初,仅凭本人一腔热情,所谓的“转化”只能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当环上大科技园成为创业“合伙人”后,在多位项目经理、投资人和产业导师的帮助下,张佳星一路完成了项目的市场评测、概念验证、竞品分析、创办企业等全周期环节。

对教授和学生项目一视同仁

随着张佳星的故事在环上大科技园传开,更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对青年学生来说,毕业后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投身“从0到1”基础科研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将选择就业市场,进入产业界工作,甚至转向和所学专业不相干的工作。

“通过科创项目,帮助更多青年学子提前起步,接触、了解产业和市场对新科技的需求和痛点,这对他们今后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有积极影响。”在潘志浩看来,比起一般的科创园区,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就在于,既拥有实验室里的前沿科技成果和大量有理想的青年人才,又同时汇聚各大产业资源。

“目前,我们对教授和学生的科创项目一视同仁。”李宇阳告诉记者,环上大科技园对所有入驻项目提供最长半年的全方位支持。在这里,最大的部门是咨询部门,团队成员来自国家实验室、政府机关、基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为师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建议和全链条服务,补齐他们在商业化方面的短板和欠缺。

在环上大科技园0号基地的地下一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三四十个免费工位几乎座无虚席,园区的办公室也已全部租满。在这里,一批来自大学的科创团队和初创企业已经入驻,其中不少都是由青年科研人员主导或技术入股。

李宇阳也在思考:鼓励更多大学里的青年人才加入“从1到10”的创新,需要更多社会资源加入,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能让更多有实力也有热情的年轻学子发挥专业所长,无疑将是一场双赢。”


\n
\n
\n
\n
\n

  作者:储舒婷

\n

  编辑:吴金娇

\n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
\n
\n
\n
\n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gnid":"91d590ca7c26defa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023886cb0c63be5.jpg","width":"1706"}]}],"original":0,"pat":"art_src_1,otherc,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013909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77e627a0b479e5250fb125ccd11e2c5","redirect":0,"rptid":"07b5ad84227fab74","rss_ext":[],"s":"t","src":"文汇网","tag":[{"clk":"keducation_1:上海大学","k":"上海大学","u":""}],"title":"上大在读博士“闯关”成果转化路:专业“合伙人”上线,助更多科创青年“从1到10”

和世李5013考研:上海大学的国际传播专业与国际新闻一样吗 -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有区别.国际传播偏理论研究路径,国际新闻与国际传媒偏实务,主要看个人研究兴趣.不管在哪所学校,就业主要看自己的努力,机遇也很重要.

和世李5013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中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必选择研究方向"是什么意思? -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选择研究方向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在你通过研究生考试复试后,通过双向选择,你才可以最后定下导师,只有定下来导师,才会知道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也就是你的研究方向.

和世李5013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是什么?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 (一)学术型研究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

和世李5013【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谁了解吗? -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你好,上海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确实是有很多专业的.而你上网站看只有两个专业,此问题在于你所看的网站是哪一个.如果是官网的话比较全一些,如果是某个学院的,那应该只有所在学院的专业.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有问题可以追问.

和世李5013上海大学研究生院质量如何? -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挺好啊,具体哪个学院呢?反正我知道的几个院系都不错的~文学社科数学物理生物环境美术经济自动计算机都挺好~~~太偏门的就不知道了..

和世李5013上海大学翻译硕士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英语一或英语二以专七标准命题,是考非外交类专业用的的卷子.考外语类研究生不考英语一或二.考英语类专业的英语卷子按专八标准命题.考英语专业用的英语卷比英语一或二难得多.考上海大学的翻译硕士,后三门卷就由上海大学命题.翻译硕士的考试就叫统考.统考就是在规定的时间统一考试,2013年1月5、6日的研究生考试就叫统考.

和世李5013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区别有哪些? -
傅清蚀17751495693 ______ 学术硕士就是传统的硕士,专业硕士是新兴事物,读的多是在职人员,当然现在也有统考的.这两个硕士差别还是蛮大的,拿现在比较火热的软件工程硕士和计算机工学硕士相比,统考的软件工程硕士一般没有奖学金,不迁户口,不给生活费,总之少了很多诱人的条件,更不用说在职的了.而且现在针对专业硕士的有色眼光不少,普遍认为专业硕士含金量不如学术硕士,但我个人感觉事在人为.清华的一个统考专业硕士总比一个普通大学的学术硕士好得多,而且专业硕士偏向实践,学术硕士偏向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主要看你喜欢哪个.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适合,我觉得专业硕士潜力更大,前途更好,但前提是统考的.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