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并不茫茫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3

【编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九派茫茫”,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1 两种错误认识

彻底完成国家统一,解决湾湾问题,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质。本来不需要多说什么,但是最近看到几种错误认识,所以这里有必要出来讲一下,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解放东南那个小岛。

第一种错误认识比较隐蔽,它支持统一,但只支持和平统一,反对武力解决方案,其理由是如果大陆各方面(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治理等)足够先进,那么湾湾会自动回归,根本不需要动武。在它看来,使用武力是种野蛮行为。

你看,这一种错误认识非常具有欺骗性,貌似很有道理,但其实一点经不起推敲。

第一,它落入了西方话语陷阱,将单纯的国家统一问题扯到了意识形态层面,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竞争混为一谈,不明白真正的国家利益所在。如果他们的逻辑成立的话,那么美国南北战争、苏格兰独立公投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该发生。

第二,它不懂历史,不明白历史的残酷,不明白前人的艰辛和努力。历史上,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直是中国政治领域的基本矛盾。出于经济、政治和个人利益,每个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做大、分裂或“取而代之”的冲动,而中央则要千方百计完成并维持统一局面。不信,请翻看《二十四史》,讲的都是统一和分裂的故事。

不得不说,持有这种错误认识的人,真的是非蠢既坏。

另一种错误认识,其支持国家统一,解放湾湾,但认为这只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不一定事关民族复兴。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拿下湾湾,中国复兴的步伐也无法被阻挡。他们没有看到湾湾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认识到解放湾湾的战略必要性。

持有这种认识的人,除了信心值得肯定以外,在战略和地缘方面,明显是个外行。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在于,既然解放湾湾只有名义上的价值,那就没有必要付出太多代价,甚至可以无限期地等下去。

事实上,解放湾湾,不仅是彻底实现国家统一的必须,对于中国当前的战略局面,对于中国历史来说,都是意义重大、作用重大。

本文就从地缘战略和历史角度说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解放台湾。

2 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四百年之痛

公元938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反叛自立,为获得契丹支持,将燕云十六州给让给契丹。公元986年,宋太宗第三次北伐,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大败而归,北宋转向战略防御,再也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此后,1125年发生靖康之耻,金国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1127年,宋徽宗之子赵构在临安称帝,建立南宋。南宋虽然经济发达,并有岳飞、韩世忠等一众名将,但却早已没有北伐、收复故土的勇气,在契丹、女真、蒙古的连翻冲击下,苟延残喘一百多年。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背负南宋幼帝跳海自杀,南宋在耻辱中灭亡。

两宋三百多年,武德不振,始终被周边少数民族压制,在历史上留下软弱可欺的形象。其在军事方面的弱势地位,根源之一在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为何如此重要?

陆权时代,历史的主要矛盾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两者为争夺土地和人口,厮杀了几千年。

对于中国来讲,历代以来,中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大约就是沿长城一线为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北京—大同”这条防线,即燕云十六州所在区域,其大致范围为今天京津地区、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的部分区域。

“燕云十六州”对历代中原王朝而言,战略地位无比重要,这是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的关键性防线。因为此处有燕山山脉、北太行山等天然屏障,中原王朝在此处修建长城等防御工事,可以阻挡少数民族骑兵部队迅速南下,保护中原农耕区。

石敬瑭卖掉 “燕云十六州”以后,直接导致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骑兵时一直处于战略劣势,这是后来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直到400年以后,朱元璋派兵北伐,中原王朝才收回燕云十六州。明代“天子守国门”,守的正是这一区域。后来清兵入关,明朝被迫放弃“燕云十六州”,在南方建立的南明,没坚持几年就灭亡了。再一次说明了“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燕云十六州”实为中国历史上陆权时代的关键性节点,谁掌握了此地,谁就有资格问鼎天下、逐鹿中原。

大航海时代开启以后,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列强的战舰巡弋全世界大洋,海权逐渐取代陆权。来自海上的威胁,成为中国最大安全威胁,近代史的百年屈辱皆是由于海上失败带来的。

用陆权的例子来看海权,今日的台湾,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陆权时代的“燕云十六州”!

3 宋元鏖战襄阳

公元1235年,蒙古决定拿下南宋,派出三路大军南下,之后蒙宋进行了45年的拉锯战。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便是襄阳。公元1273年蒙古拿下襄阳,仅仅6年后,南宋就被蒙古灭亡。

宋和蒙古为什么围绕襄阳争夺这么多年?答案是襄阳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要点。襄阳是四战之地,由此南下可达江汉平原,东面可接随州和汉口,西进可达关中和长安,北上可抵洛阳和中原。

对于北方政权而言,只要控制了襄阳,便掌握了南下的主动权,随时可以夺取江汉平原,可以顺流而下拿下江浙,又可以西进拿下巴蜀一带。蒙古灭宋,正是选择襄阳为突破口,沿长江而下,直奔南宋都城临安,绕过了南宋的淮河防线。

我们看历史,经常会看到,战争双方围绕某个城池,展开殊死争夺,旷日持久,死伤众多。可是在地图上一看,这些城池只不过是地图上一个个的点。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可以绕开这些点,不管它们,继续向前进军呢?从地图上看,绕开这些小小的点,增加的行军距离并不多啊。

但实际的战争经验告诉人们,最好别这样做。绕开敌方城池继续向前,不但不省事,反而有很大危险。蒙古为什么要花费几十年时间拿下襄阳?这是有苦衷的。

首先,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队打仗,最脆弱的是后勤线。如果绕开敌人的城池,继续向前走,那么后勤线就会暴露给敌人。后勤供应一旦被敌人断掉,前方大军就会不战自乱。

其次,担心被敌人断了后路。把敌人的军队及其据点留在自己身后,一旦前方战事不顺,就可能被敌人前后夹击,军心容易崩溃,陷入绝境。历史上蒙古大军西征,特别喜欢屠城,不完全是因为蒙古军队残暴,更大原因是担心这些城池会威胁蒙古的退路。

最后,打仗的重点是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抢地盘。如果遇到敌人的城池就绕过去,没有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这仗等于没打。即使在这些“点”之外占了多少地盘,那也没用。只要敌方的有生力量还在,这些地盘最后到底归谁,就还很难说。

当然,历史上也有绕过城池最终取胜的战例,但那种情况很少,并且需要很多特殊条件配合。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关键战略点的争夺都是不可回避的。战争不能有侥幸和投机心理,要实实在在地打硬仗,夺取这些关键战略要点。

而台湾就是这种关键战略要点。

4 防御角度:海权时代的“燕云十六州”

近代以来,海权影响力上升,逐渐超过陆权。来自海上的威胁,取代了陆上的威胁,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并且延续至今天。中国近现代史的惨痛教训,就是最好的说明。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个陆权大国的形象,但其实中国也是一个天然海权大国。中国领海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2000公里,世界排名第七,高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

具体来看,中国海域,从北到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完全是中国的内海,控制得最稳固;黄海的位置很重要,对着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江苏、上海等地。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爆发;抗日战争中,日本海军从黄海对中国展开攻击。

东海则是中国前出到太平洋和通往南海的通路,钓鱼岛就在其中。再往南就是国际争端比较激烈的南海。台湾的位置,恰恰位于东海和南海之间。

从海权视角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组成了中国在海上的第一道防线,和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对峙的北方分界线类似。如果我们守住这条分界线,就能御敌人于国门之外,保证本土核心区域的安全。反之,本土核心区将直接暴露在强敌的威胁之下。

如果把中国海域看作一个整体,台湾就是在其中的关键位置,类似于历史上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的关键防线,其身后就是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台湾作为东南门户、七省锁钥,对面就是中国本土核心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工业重镇。

丢失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无险可守,直面游牧民族铁骑冲击。同样,没有台湾,中国海上防线从根本上讲是断裂的,不仅南北无法呼应,力量分散,而且强敌从海上可以随时威胁中国核心区域。

现在,因为两岸处于分离状态,并且台湾积极投靠美国日本,中国的海域实际上被从中间断开,没有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台湾成了敌对势力随时可以利用的软肋。同时,中国也很难影响、控制台湾岛以东的西太平洋区域。

这就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原因所在。只有解放了台湾,中国的海域才能真正连接成整体,成为一个半拱形,护卫中国的海岸线。中国也才能自如地从黄海、东海进入南海,应付可能在南海出现的种种国际争端。

如果台湾没有控制在中国自己手中,而是被敌对势力所控制,一方面,中国的东海、黄海始终在战略上不稳定、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想要南下到南海,就相当于“绕过敌人驻防的城池”,总有芒刺在背之感,战略上难以集中全部力量正面出击。

1974年的西沙海战,东海舰队派出三艘军舰支援南海,途经台湾海峡时,当时担心遭到湾湾当局阻拦。好在那次湾湾当局没有阻拦,默契地让东海舰队舰艇顺利通过海峡到南海参战。

虽然那次顺利通过,但并不等于以后都能顺利通过。实际上,我们长期以来对南海掌控不力,除了海军实力不足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能控制台湾岛及其周边海域。不拿下这个关键要点,就不能放手在南海出击。

以上是从地缘战略防御角度分析。

5 进攻视角:经略西太平洋

对于台湾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教员早有认识。1950年10月,在解释为什么要出兵朝鲜的时候,教员说:

“(美国)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

现在,在朝鲜、越南这两个方向上,美国势力不复存在,只有腰上的台湾,我们还没能有效控制。中国要彻底解决海上安全威胁,就必须解放台湾,把台湾从“插向中国腰上的一把刀”,变为中国向南海和太平洋出击的基地。只有这样,中国的海洋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到那时,第一岛链就会从敌对势力封锁中国的链条,变成中国的海上国防线,并成为中国向第二岛链出击、控制西太平洋、在海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利器。以台湾为基地,向北可以控制日韩的海上生命线,向南辐射整个东南亚,向东深入第二岛链,驱赶美日海空力量,扩大海上战略纵深。

美日海军围堵在中国家门口,这种情形,类似于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满清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面对美日这样的世界级对手,中国海空军力最近十年发展迅速,实力明显增强,但力量却不能全部用于对外。

根据估计,目前中国海军力量的1/2,空军力量的1/3,都被湾湾问题牵制住,外交资源相当一大部分因此被消耗。其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内耗,损害的是全民族共同利益。

以上的是从地缘战略进攻角度讲的。

6 统一是最大的历史正义

以上是从地缘战略角度分析,总结起来,没有台湾,中国海军不能有效御敌于国门之外,无法安心前出太平洋,无法有效保护海外利益,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但是解放台湾,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还有一层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历史正统性。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秦汉唐宋元明清,之所以被后世尊为正统王朝,就是因为其完成了国家统一。而统一就是中国2000多年大一统历史演化出来的最大历史正义。

谁能够完成国家统一,谁就具有历史正义性,谁就会被认可为正统王朝。你看,历史上即使在三国这样的分裂时期,魏蜀吴争斗不休,但曹操、刘备、孙权的想法,从来不是割据一方,各自称帝,而是以一统天下为己任。

反观宋朝,因为拿不回燕云十六州,偏安南方,不思进取,放弃北伐,没有完成国家统一,不仅导致自己最终亡于外敌之手,而且使自身历史正统性始终不够。宋朝在历史留下了懦弱形象,被人质疑历史正统性。即使同时代的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都纷纷以正统自居,不认可宋的正统性。

和南宋一样,西晋偏安一隅,宋、齐、梁、陈只想在南方苟安一时,五代十国各自忙着称王称霸。丧失历史进取心的代价,就是政权失去人心,只有坐等被对手灭亡的命运,更是不被后世历史认可为正统,难逃史家的口诛笔伐。

现在社会评价权力合法性的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包括程序正义(选举)、经济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等。但对中国来讲,实现国家统一仍然是最大的历史正义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政权敢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即便是民国政府,积贫积弱,无力维护自身利益,但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始终不敢松口。这也是为什么邓小平当年谈到香港问题时说,“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鸿章!谁不收回香港,谁都是李鸿章!”

所以,解决湾湾问题,不仅是一个关键的地缘战略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每个时代的人,都要交上自己的答案,不容回避

7 当前态势

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中美关系大幅度趋于紧张。美国不断出牌,贸易、科技、新疆、香港、湾湾等,挑衅我们。尤其是在湾湾问题上,美国试图放弃战略模糊原则,不断逾越红线,明里暗里挑动湾湾当局。

表面上看,这不利于我们解放湾湾,尤其不利于展开军事行动。但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中美在各方面进行“掰手腕”,美国的真实实力正在充分暴露。纵使美国将手中的牌全部打出,我们仍然不为所动,这说明了什么?

现在说美国是“纸老虎”,还为时尚早,但美国的相对优势以及海外军事干预能力,相比之前,确实下降很多。从军力优势、财政持续性、国内民意等多方面来看,可以说,美国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并不具备大规模海外作战的能力。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身的国防战略结构一定要实现完整和稳固。台湾是中国海上防线亟待补齐的一个关键缺口,补齐这个缺口,打造完整的海上防线,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方面的战略价值和意义是无穷大的,远远超过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每个时代的人都要交上自己的答案,不容回避。其他方面的考虑,必须为此让路。在这方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force_purephv":"0","gnid":"9c7b7b0763c66a4a8","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4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83d3da0bd757237.jpg","width":"835"},{"desc":"","height":"124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d47f070d8dd5c0e.jpg","width":"1108"},{"desc":"","height":"73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8dc3a2e3e543827.jpg","width":"1108"},{"desc":"","height":"79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627b27d8266e156.jpg","width":"1108"},{"desc":"","height":"53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c7ebadecc0253d6.jpg","width":"1108"},{"desc":"","height":"6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6fe23fc374bde19.jpg","width":"1108"},{"desc":"","height":"83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10c583649ce5637.jpg","width":"1108"},{"desc":"","height":"88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294a436c4e4f157.jpg","width":"1108"},{"desc":"","height":"63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c20d904624be589.jpg","width":"1108"},{"desc":"","height":"6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ec81bbcba347ee2.jpg","width":"1080"}]}],"original":0,"pat":"qgc,art_src_3,socialc,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577493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3dc19609219b7831d34127c8a63a03c","redirect":0,"rptid":"71fa070966899afe","s":"t","src":"秦安战略","tag":[{"clk":"kdomestic_1:南海","k":"南海","u":""},{"clk":"kdomestic_1:中国历史","k":"中国历史","u":""},{"clk":"kdomestic_1:黄海","k":"黄海","u":""},{"clk":"kdomestic_1:游牧民族","k":"游牧民族","u":""},{"clk":"kdomestic_1:台湾","k":"台湾","u":""}],"title":"九派茫茫:历史和现实的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解放台湾?

干官芸660《草原》里的并不茫茫是什么意思?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答案] “茫茫”是“空旷”“苍茫”的意思.虽然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但并不让人觉得单调,空旷

干官芸660《草原》这一课可以提什么提问?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答案] 第一自然段既然说了一碧千里,就是很大,那为什么并不茫茫呢? 倒数第二自然段中说:“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羞涩和大方不矛盾吗? 第一自然段说:“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干官芸660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说明不是单调的“碧”,而是有层次的,生动的绿.虽碧绿充斥视野,却并不会给人视觉疲劳.

干官芸660“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的一碧千里说明什么,茫茫的意思是什么,而并不茫茫是因为什么?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一碧千里说明草原辽阔.茫茫:是无边无限的意思.不茫茫是因为美,是因为壮阔.这句话合的大意是说:站在大草原上,放眼望去,广阔深远,全由绿色主宰着,视线极为清晰.“茫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不茫...

干官芸660老舍草原中为何不说野茫茫而说并不茫茫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意思是一样的.野茫茫是广阔,深远的意思.老舍先生草原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的意思是: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不存在了.所以一样是深远的意思.

干官芸660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是因为:草原的景色美而并不迷茫,线条依然能够清晰的看见,所以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干官芸660怎样理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老舍的《草原》 一碧千里: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 本句的意思是视野开阔,满眼绿色,但看到的并不是辽阔的平原,而是有起伏的碧绿的丘陵.因此并不感觉是无趣,倒是起伏错落,更觉有致.

干官芸660《草原》一课中,“一碧千里”和“并不茫茫”为什么不自相矛盾?高人求解~~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你好! 总的意思是一眼望过去都是绿色,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描写绿的范围,其他的真的不知道了... 打字不易,采纳哦!

干官芸660《草原》中的“并不茫茫”是什么意思. -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茫茫”是“空旷”“苍茫”的意思.虽然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但并不让人觉得单调,空旷.

干官芸660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1)
苗钓菡19349974205 ______ 1、表示“绿”的范围广:一碧千里 表示“绿”的程度深:翠色欲流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广阔无垠的草原给我们带来的安静祥和,连骏马和大牛都不忍心打扰这片宁静的美好 4、《敕勒川》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空气清新,天空明朗、高远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