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乡村戏台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5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汤小瑜 袁丛林

近年来,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立足全省文明村镇定位,搭建平台、以戏为媒,通过上演“新”戏出圈、“旧”戏新演、“好”戏连台系列举措,构筑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形载体,在聚力乡风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作用。

搭台 身边人演身边事

今年大年初五夜晚,一台由横塘村村民自编自演的“乡村春晚”火爆“出圈”,17个节目既有广为传唱的歌曲《袁州创文一起来》、民俗乐团表演《民间小调》,也有横塘历史文化讲解、川剧变脸、武术表演。登台的是本村村民扮演的“草根”演员,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只有8岁。晚会还通过视频号进行了在线直播,吸引了在外的村民“打卡”观看。

“村晚”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与横塘村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袁建红“幕后”的坚持和付出分不开。早年在外经商,回乡过年时,他发现村里外出打拼置业的青壮年变多了、大家的生活也变好了,但农村“年味”却慢慢变淡了、邻里亲情仿佛也变浅了,高价彩礼、攀比浪费、赌博陋习之风渐起。

“以前村里过年十分热闹,不仅要祭先祖、耍龙灯、打麻糍,大家还串门聊聊家常、谈谈打算,乡愁似在记忆里停留。”袁建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乡村文化是村民的‘精气神’,要推动乡村振兴得先从移风易俗、转变思想观念开始。”

作为当地历史文化名村,横塘村耕读文化繁盛一时,曾享有“袁州书院半寨下”“寨下进士半袁州”的赞誉。来不忘本,2020年,袁建红牵头成立了横塘村公益基金会,吸纳村里的乡贤、能人代表入会,讨论制定了公益基金会章程和管理制度。人心齐,干事顺。基金会先后组织筹资30余万元修建入村牌坊、修缮六柳古书院、改善小学基础设施,逐步点亮文化地标。

2020年春节前夕,袁建红提议在六柳古书院举办一场迎新春“篝火晚会”,初衷是民情恳谈、凝聚人心、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消息传开后,一部分年轻人建议以自编自演举办晚会的形式进行,活动由基金会牵头,费用由爱心乡贤人士捐助为主。很快,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并积极响应,当年的迎春“村晚”收获了不小的反响。

酒香不怕巷子深,横塘村的“村晚”一办就是三年,场地不断扩大,吸引周边几个村数千名村民“赶集围观”。不仅外修“面子”,更要内宿“里子”。公益基因会每年拿出资金,对优秀学子进行表彰,对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家庭进行慰问,支持开展名人文化研究、文化交流、教育研学等文明实践活动,开辟国学游、传统文化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创作 旧戏新演倡新风

在“网红新村”袁州区寨下镇塘下村,戏台是另一番风味。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早几年,塘下村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袁石、禾雀花、溶洞、卧龙泉、莲藕、龙虾、果业及农家乐等多元化旅游产业,成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2021年袁州区地方戏曲文化节暨首届禾雀花文化旅游节在寨下镇塘下村举办,以此为契机,该村重新组建起地方袁河锣鼓戏队伍。

“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我们都有唱袁河锣鼓戏的传统,乡村多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传统的戏剧符合老百姓的欣赏口味。”塘下村村民汪任财是剧团编稿人员。“比如《三女拜寿》,讲的是嫌贫爱富之人不能交,赞扬的是爱老敬老、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

紧扣移风易俗主题、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剧团再次编排《秦香莲》《三女拜寿》等一批经典作品,创作了《修路》等廉政文化现代小戏。

一场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袁河锣鼓戏剧目,让塘下剧团演出应接不暇,辐射到万载县布城村、上高县田心村等邻县乡镇,场场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我们力求通过感人的故事,传达孝老爱亲、自立自强的正能量,倡导厚养薄葬、喜事新办观念,可以说,袁河锣鼓戏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破除婚丧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发挥重要作用。”寨下镇塘下村村党支部书记汪原红认为,戏团的人气来自于百姓的认可。

化人 良法善治润民心

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横塘村、塘下村的乡村文化建设,是寨下镇深耕文化建设,夯实乡村治理的思想基础,实现传统自治、德治与现代法治相融合的生动实践。

这几年,寨下镇先后投资83.7万元将17个村对标实施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改造升级,兴建文化广场、增设农家书屋、培育“草根”剧团、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等,并在全镇范围内建设“家风家训教育馆”“家风家训祠堂”“家风家训墙”“家风家训长廊”等宣传矩阵,全镇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锐变。

“在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中,村民的关系密切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乡村的活力迸发出来。”汪原红深有体会。

在寨下镇各村,奖励学子、关爱老人、热心公益的“习俗”已然形成。寨下镇商会自觉参与到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各类行动中,开展各类爱心公益活动,连续5年发放助学奖金基金,奖励寨下籍优秀学子400多人;每年的重阳节,组织成员走访慰问敬老院老人,送上生活物资。

“艾草大王”李雪兵、“基地管家”彭嘉、“塘下网红”易禾牙等一批农村新型专业人才纷纷涌现,或回乡投资创业或成为“致富带头人”。善治赋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争资争项。

乡村文化服务建设是为了帮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围绕袁州区提出的“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心治”为核心的“六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寨下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推出“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工作法,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和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的寨下镇早已撕下“多事边际”标签,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村镇”“全市信访工作‘五无’乡镇”等称号。塘下村成功获评“2022年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乡村森林公园”。

","gnid":"9261a6db192ae3dda","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1,socialc,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3300461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775794d046bb8e80dd0bfec7a3601ec2","redirect":0,"rptid":"016399349cebdbc4","rss_ext":[],"s":"t","src":"人民资讯","tag":[],"title":"这里的乡村戏台缘何“火”? 袁州区寨下镇乡村文化建设聚人心升人气助振兴

洪便卢5173家乡的戏台作文350字 -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 我爱家乡的戏台 我爱家乡的夏夜,爱家乡的戏台,因为那饱经苍桑的戏台曾藏匿了我童年时多少的欢声笑语. 家乡的夏夜总是那么醉人,繁星闪闪,流萤点点,带着淡淡花香味的立夏安静的笑着.我的奶奶可是个老戏迷了,夸张点说,哪里有...

洪便卢5173旅游乡村和乡村旅游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答案] 旅游乡村是指具有一定的自然或文化资源禀赋,具备旅游目的地功能,可以承办旅游活动、接纳游客的乡村,可以具体指一个村子,也可以指一片乡村区域.而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乡村为依托和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旅游乡村是乡村旅游的承载体.形象...

洪便卢5173故乡的戏台构造有什么特点小时候的我为什么非常期待戏班子的到来 -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 故乡的戏台构造有什么特点-----------整个戏台都是用木板搭建的,木板下面有坚实的木头支撑着.小时候的我为什么非常期待戏班子的到来------------戏班子的到来让村里所有人的脸上挂满笑容,也让作者感觉是童年时期最快乐的时候

洪便卢5173求一副农村戏台对联要求20 - 24个字,表达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活及对没来美好的向往.急 要求每联20 - 24个字 -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答案] 戏台小天地吹拉弹唱展现美好生活演尽人间欢乐事 天地大戏台开放改革振兴古老中华洒满神洲幸福花 横批:繁荣昌盛

洪便卢5173儿时,在家乡看戏别有一番情趣.如今,还常常浮现家乡看戏的情景. 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山村.在家乡逢节 -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 戏台上的戏是戏班子演的戏,戏台下的戏是村民之间的嬉笑怒骂表现,对旁观者而言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上下文表意清晰,一目了然.

洪便卢5173宜春园古戏台怎么样 -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 宜春园古戏台,位于太平街106号,在太平街与西牌楼街交汇处~戏台旁边的水陆珍鲜湘菜馆倒是显得不显眼了,走的太快差点错过~经当地人提醒才折返回来,否则倒真是有点小遗憾~呃,这条街好多古迹~屋顶深青色的瓦片,与整体朱红色的木头搭配,构成了一座肃穆沉稳的古戏台~古戏台四角飞檐,檐头上那龙头雕饰很是精致,看不过瘾又用镜头拉近来看~或许五一刚过,节日布置还没撤走,大红灯笼高高挂啊,非常有节日气氛~古戏台正中还挂着“四海昇平”,烫金的字隐隐地述说过去的辉煌故事~听说现在长沙人可以定期在这儿听戏看戏,我是没这福气啦,唉唉~在长沙逗留的时间太短,只能下次有机会再来这,希望碰上演出~

洪便卢5173徽戏戏台文化是怎样的?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 随着文化的发达和商业的兴盛,徽州出现徽班、徽戏. 民间对演戏、看戏相当积极.歙县每个较大的村镇,都建有砖木结构的永久性的戏台,尽管这种戏台的高度、宽度、深度都很不够,每逢佳节喜庆,还是要专场演出数日的.有的村镇虽没有...

洪便卢5173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遗迹在历史上是怎样记录的?
终孔泡19651818327 ______ 现存最早的戏台遗迹是山西万泉县桥上村后 土庙的北宋戏台遗址.据现存的万泉后土庙碑 (也称《河中府万泉县新建后土庙记》石碑)记 载,庙中称作舞亭的戏台始建于宋景德二年 (1005年),15年后(宋天禧四年)由李廷训等 18人重修,4年后建成一座砖瓦木构建筑的固定戏台.可惜该戏台已毁于抗日战争中.但从碑文 所记可考察宋代北方戏曲的发展情况.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