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以师说写一篇议论文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3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徐语杨 实习生 郑好

人物简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学术丛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大文学评论》主编。

李怡在书房

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先后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

自从李怡从北京回到四川任教以来,在成都很多个文学活动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他会给青年作家讲课,也给新书发布座谈当学术主持。观点新颖独到,口才幽默风趣。更根本的,他是一位专职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批评家,尤其热爱并擅长研究鲁迅,是国内重要的鲁迅研究专家。

1984年,李怡从重庆北碚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上,从中学时就爱读鲁迅的李怡,在导师的影响下,生发出深入研究鲁迅的心志,直到如今。身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李怡的《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等研究专著,在业内深有影响。

我们对鲁迅看得太重了?“具有极大的引领性作用”

在我们不少人的阅读生涯中,鲁迅可能是跟随我们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家。小学时候,语文老师跟我们讲鲁迅勤奋学习的故事,模仿他在课桌上刻下“早”字,激励自己要早起读书;初中时在课本上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中时分析《阿Q正传》《祝福》以及其他杂文。有的人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迅能如此深刻影响我们的阅读?毕竟鲁迅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人,他的人生观、面临的时代以及他所使用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有距离的。

李怡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确实有人会问: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对于鲁迅看得太重了?他的作品在今天是不是有那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李怡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至少到目前为止,鲁迅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他的语文的形式上,仍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t\t\t\t\t\t\t李怡在课堂上(本人供图)

“放下固定化的结论,用生命去与鲁迅作品面对面”

曾有这么一个说法流传挺广:“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学古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李怡主动提到这个段子,并且给予驳斥,“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个段子说法是很不负责任,也是似是而非的。我有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中学生们可以发自内心地热爱鲁迅。”

大概3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怡,被分配到四川一所乡村中学,教了一年的高中语文课。李怡发现,在自己的带领和引导下,很多学生特别喜欢鲁迅。有学生对鲁迅作品十分痴迷,问李老师什么地方可以买《鲁迅全集》。李怡惊喜又惊讶,“当时这个乡村中学的条件比较艰苦。不要说一个农村学生,就算是大人,也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套《鲁迅全集》。”

前几年,李怡认识了北京某中学一个语文特级老师。这位老师吸引了一大批热爱鲁迅的中学生,带着他们一起读《鲁迅全集》,读完了以后这些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写评论、写读后感。其中有一个同学围绕《祝福》写读后感,一读《祝福》,二读《祝福》,一共写了30多篇20多万字,可以出一本书了。李怡为此专门到这所中学学校,请这位语文老师把学生写的关于鲁迅的读后感给他看看,“他拿出了一大沓。我非常惊叹,与大学生比,中学生是很质朴,也很天真,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很真挚。”

李怡又惊又喜,“一旦找到一个通往中学生心灵的通道,鲁迅作品在中学生里面能找到很多的知音。引导中学生放下对鲁迅的成见,固定化的结论,让他们用生命去与鲁迅作品面对面,你会发现,有很多惊喜的火花。有些人怕周树人,怕的是把周树人的作品当成考试的标准答案,我们读鲁迅作品,一定不要是那种为了总结出一些结论式的读法。如果是找结论式的写法,不仅鲁迅不会让人感到亲切,任何一个文学都不会让人感到亲切。”

又或许有人会问:中学生读鲁迅全集,能读懂吗? 李怡认为这个问题其实细究起来,逻辑很清楚,“一个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不能光读自己能懂的书。还是要读一些暂时没那么懂,但是有价值的书。不懂的,可以用余生慢慢去琢磨。先读起来,读懂一点是一点。鲁迅的作品,本来也不是读一次两次就能完全懂透的。我读了几十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我完全读透了鲁迅。”

鲁迅是李怡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他最喜爱的现代作家。谈到鲁迅,李怡总是滔滔不绝,“我们平时看不透的东西,他三言两语就说破了。鲁迅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李怡从中学时候就开始读鲁迅的作品。那个时候虽然读得比较浅,“但总觉得鲁迅的文字里边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没完全看懂的时候,就能感觉他在吸引你。甚至你越是看不懂,反而越想知道他的精神秘密到底是什么。”

“鲁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作为鲁迅研究专家,鲁迅的书自然是李怡藏书的重头戏。封面新闻记者在李怡家中书房看到,在鲁迅研究领域内有代表性的几套《鲁迅全集》版本,几乎占满了一个单独的大书柜。其中包括鲁迅去世后出的第一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推出的16卷《鲁迅全集》,2005年18卷《鲁迅全集》,以及《鲁迅著译编年全集》。除了各种《鲁迅全集》,李怡对与鲁迅相关的各种研究作品,也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和收藏。鲁迅研究学术资料汇编,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所写的鲁迅著作。2019年李怡去日本,还带回了一大批日本学者收集的鲁迅著作。

大学二年级时,李怡第一次读完《鲁迅全集》,自此每过一段时间,李怡都会重读鲁迅,做一些摘录笔记,“重读总会发现此前没注意的一些东西。”在很多时候,他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鲁迅作品里能得到豁然开朗的解答,“鲁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提到鲁迅总会想到他忧世伤生的苦闷,横眉冷对的冷峻。李怡提醒大家,“其实这只是鲁迅的某一个方面。看一看鲁迅跟当时年轻人交往的故事,你就会发现,鲁迅对生活困难又在理想的道路上奋斗的青年,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你看一看萧红笔下怎么写鲁迅,写鲁迅先生的笑,鲁迅先生的浪漫。其实不仅仅是善良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我觉得,还有一种是善良二字所不能轻易概括的天真烂漫,一种心灵的纯净表现。”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的生存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会遇到种种的压力和迷茫。作为一个跟学问、书本打交道的学者,李怡坦言自己也没有多好的方法给年轻人支招儿,但是有一个建议他特别愿意提,“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况,如果有条件,还是多看看书,与千千万万人的交谈,虽然不能根本上解决你的苦闷,但至少可以部分缓解焦虑。比如读《鲁迅全集》这样的书。”

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失和”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坊间甚至是一些学者都会讨论的课题。观点当然各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作为鲁迅的专业研究者,李怡的态度是,“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尤其是他们现实生活上来往的生活细节,因为双方的缄默,外人可能永远都搞不清楚。我认为,不必去搞清楚。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除此之外,李怡认为将周氏兄弟放在一起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他们的思想、文风差别,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还想特别指出,在分析两者思想上重大区别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周氏兄弟思想上也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force_purephv":"0","gnid":"9af439db22250bb94","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0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5c3d83f54024f4f.jpg","width":"1080"},{"desc":"","height":"51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6de21250f6e9770.jpg","width":"64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78c43984931022.jpg","width":"1080"},{"desc":"","height":"6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92450dee714739d.jpg","width":"60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58805517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d432941582e73a55398be1852c57682","redirect":0,"rptid":"601d05c02bf3c231","s":"t","src":"封面新闻","tag":[{"clk":"kculture_1:周树人","k":"周树人","u":""},{"clk":"kculture_1:文学院","k":"文学院","u":""}],"title":"今天,我们该怎么读鲁迅?| 名人堂·师说之李怡①

郎侨慧841以《我爱我师》为题的写一篇作文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伴随着浓浓的师爱.老师就是严冬中的炭火,酷暑里的浓阴,湍流中的绊脚石,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理想的花朵.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和创造性的劳...

郎侨慧841师说 读后感怎么写啊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

郎侨慧841求仿写《师说》 有加分!!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古之师也以道,今之师也以艺.古之为师者,得之於心,徵之於事.本於礼、乐、诗、书,达之家国天下.大用之大效,小用之小效,故曰道也.今之为师者,本之於心,徵之於言;始之占毕训诂,终之以文词,而其实归於无用,则艺焉而已....

郎侨慧841韩愈《师说》一文的分论点是?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答案] 2.可以把分论点综合起来(节选)(吕其憨) 《师说》一文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

郎侨慧841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一篇作文四百字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我由此联想到孔子曾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郎侨慧841如何用文言文写出一篇议论文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只要熟悉文言文句式,用好用准虚词,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就能用文言文写议论文. 文言文最常见的议论文是“说”和“论”,如《师说》、《捕蛇者说》、《马说》;《过秦论》等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写作的典范. 需要把握的两个重点: 一个是一般议论文的要求,这与现代议论文是一样的; 二是文言文的行文必须规范,语法法则、虚词最重要.

郎侨慧841紫藤萝和牵牛花凭枯树和篱笆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美丽.枯树和篱笆凭借它们成为风景.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

郎侨慧841一篇《起点》的议论文 800字以上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再雄壮的河流,起于平静,终于平静;再激昂的乐章,起于和缓,终于和缓.然而,人们总感喟于奔涌的河流而忽略了上游涓涓的泉水和入海处浅浅的浪花;总热衷于欣赏乐曲的高潮而忽略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回味无穷的尾音.的确,“过...

郎侨慧841韩愈《师说》中认为向他人学习不必在意对方年龄大小的两句 -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郎侨慧841如何理解弟子不必不如师?如何理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沈亨蕊13067174128 ______ 意思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具体是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 扩展资料这句话出自《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