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路军冲锋号20秒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6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而逝,眨眼间,距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快有71年了。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无数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共同铸就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但有很多战士留在了那场战争中没能回来,有幸归国的英雄们也都渐渐老去和离世。过去的历史不能忘却,那个时期留下的精神会代代相传,每一位战士的英雄事迹都应被人熟知。

在抗美援朝时期,有一位战士,在自己部队只剩7人的情况下,只因吹响了一支号角,就将整一个团的联合国军吓跑了。随后他利用号角机智破敌的故事在部队内流传,还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和毛主席亲切握手交谈。

郑起

这位战士名叫郑起,因为这次的功勋,被记了特等功,并且在战后荣获二级英雄的称号。那么,面对装备精良的敌军,郑起是怎么用一支号角就破敌的呢?

1.小小司号兵

1932年,郑起出生在黑龙江海伦县。当时的大多数底层人民生活贫寒,郑起也不例外。但是比起别家,更难过的是,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之后自己的母亲改嫁,郑起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好在他还有疼爱他的爷爷,爷孙俩相依为命,四处讨饭为生。

郑起13岁那年,爷爷也去世了,这一次他真成了孤儿。一直到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到他家乡征兵,他才真正有了依靠,结束了孤苦伶仃的生活。

被记者采访时,郑起回忆道:“在孤儿院住了一年多后,我就跟着爷爷拿根小棍四处乞讨为生。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到我家乡征兵,乡亲们都说这个孩子不错,把他带走吧。就这样,我当了兵。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哪有我郑起的今天。”

于是1946年7月,郑起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4岁参军入伍,郑起先后担任过司号员、排长、指导员、组织股长、师政治部主任。

郑老感慨地说,在他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还是战争年代担任司号员时与战友们并肩战斗的日子。他指着左耳旁的一块伤疤,笑着说,这是辽沈战役留下来的记号。

“打义县的时候我站在房上吹号,营长告诉我一定要把号吹响,让全营战士都能听到。吹号的过程中,敌人的一发炮弹打中了我,一个弹片从左侧脸打了进去,血流不止,用手根本捂不住。”

那次战斗后统计,郑起和战友们一共毙伤敌军450多人,成功为师主力突破义县开辟了道路。郑起所在的连队在战前共有168人,战后只幸存21人。想起曾经牺牲的战友们,这位老英雄的眼里忍不住泛出泪光。这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1950年10月,18岁的郑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6师347团7连司号员入朝作战。

2.军号的故事

在讲述故事之前,先来给大家聊一下我们的战争武器之一——号角。

早在几千年前,号角就被列为军用乐器了。军号是军队最重要的传令工具。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高亢激越的声音能让士兵们在嘈杂的战场上,清楚地听到指挥者的号令。

后来为了加以识别,甚至衍生出了军号谱,无论是冲锋、追击还是撤退,都有特定的号声。因此仅仅只需通过军号声,就能判断对面是什么样一支军队。

后来无线电普及,军号就慢慢在各国军队中退役了。但在中国军队中,军号还一直在被广泛应用。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解放军还是志愿军,我军几乎每一个军队编制,都有一支司号兵部队。虽然我军也会利用电台、电话进行指挥,但是通讯设备非常有限,还没有办法每队一台。

志愿军英雄谭秉云曾回忆:“我们的无线电通讯只能到达团一级,电话联系只能到达营一级,营以下的单位主要靠小喇叭、勺子、照明弹和手电筒进行联系。”

显然在基层,部队主要还是依靠军号来传递信息。在各个编制中,司号兵都是指挥员们的“宝贝”。

无线电虽然方便,但是号角的作用更加直接,除了传递消息,号角嘹亮的声音还具有威慑敌人、鼓励人心的强力效果。

在攻势作战中,志愿军官兵听着号角声的指示,总能对“联合国军”的阵地发动潮水般汹涌的进攻。

虽然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全中国就已经被解放了,但常年的征战,让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综合国力低,所以在战场上,我军和敌军的装备差异很大。当时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十分优秀,就连一个小兵就能随意使用无线电。但我军向来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没有电话,我们就用朴素的号角。

军号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到最后联合国军一听到志愿军嘹亮的军号声,就开始恐惧后退,对于他们来说,这军号吹出的不是音乐,而是他们的夺命之音。

战争初期时,南朝鲜军队正向着鸭绿江方向快速突进,当时我军第一次展现了“军号战术”。在敌军看来,在他们行进的时候,突然漫山遍野就响起了高亢的军号声,紧接着志愿军们就排山倒海地向他们袭来。

根据《韩国战史》记载:“一到子夜,中共军吹喇叭敲锣打鼓,集中大批兵力攻向我军,在敌军人海战术面前,我军不得不撤退。”

其实这是军号的声音给南朝鲜军队带来的错觉,当时这一仗志愿军的人数和南朝鲜相当,并没有特别占优势。但军号的气势“唬”住了敌军,让他们误以为志愿军人数众多不可战胜,纷纷落荒而逃。

据统计,原本南朝鲜军有3552人,战后仅逃回了875人,其他军官、士兵和美军顾问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除了南朝鲜军队,美军也尝过军号的厉害

美军战史记载云山战役时这样写道:“整整一夜,高地的四周响起的军号声此起彼伏,中国的少数侦察兵在这个营的四周转来转去,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吹奏不合时宜的乐器……”

经常美军的官兵还在酣睡时,外面会突然响起尖锐的喇叭声,吓得他们魂飞魄散,这样的“精神攻击”使不少美军士兵产生心理阴影。因为一旦这种“恐怖”的军号声响起,志愿军战士就会从某个角落里钻出来,用刺刀取走他们的性命。

因此美国士兵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中国喇叭”的恐怖传说。有时候,他们仅仅只是看到有的战士身上带着“中国喇叭”,就会毫不犹豫地掉头跑掉。

志愿军战士郑起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3.冲锋号吓退英联军

1950年12月31日,此时的朝鲜正是天寒地冻风雪交加。这一天傍晚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鹿蹄的200多公里正面发起第三次战役。

我军势如破竹,联合国军的阵地迅速就被我军突破。1951年1月1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

当时,我军有两个师的部队分别向高阳和汉城两个方向追击敌人。追击部队直插釜谷里,切断了联军退路。

釜谷里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镇,但却距离汉城不到四十公里,成为朝鲜战争里的兵家必争之地。

1951年1月2日晚,我志愿军347团向汉城方向开进,在釜谷里遭到“联合国军”的阻击。两军交战的时候,侦察排从敌方阵地抓回一个哨兵,对其审问后才知晓,这里的敌人全部都是英军,大概有一个联队的兵力。

当时我方翻译误把俘虏说道“一个联队”理解成了“一个连队”。当时团领导一听,哦,一个连啊,那我就派两个连吧。于是1连和3连就被派了上去,大家都想着就一个连赶快把他们俘虏算了!没想到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敌军人数竟有一个团。

这个乌龙解开以后,团首长迅速调整部署。1月3日凌晨3点,7连接受了攻占釜谷里北面一个小高地,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此时他们还剩下的83名官兵,其中就包括司号员郑起。

因为釜谷里地理位置的关系,英军的抵抗十分顽强,再加上他们的炮火炸弹,我军行进的很是吃力。在走到某处高地的时候,刚到山脚下,7连的指导员和副连长都先后牺牲。而剩下的战士拼死冲锋,势要夺到这个山头。

两方激战过后,我军终于占领了这块小高地,但是负责指挥的连长已经身负重伤,全连只剩26人。众人都围在连长身边,连长牺牲前还给大家鼓劲儿:“弟兄们,我们钢铁连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你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连长你放心,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手枪交给我,我替您指挥!”司号员郑起从众人中站起来说道。剩下的战士们重新找到了主心骨,志愿军,或者说中国的军人都是这样,关键时刻,勇于担起责任,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着相同的信念。

郑起举起那把手枪,站在山头上大喊:“同志们,现在连队的干部都牺牲了,大家都听我指挥。共产党员都要站在前面,人在阵地在!”

剩下的战士重新被鼓舞起士气,势要阻挡住英军。而英军此时已经急红了眼,7连牢牢堵住他们的退路,一会志愿军大部队过来,他们还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英军开始疯狂地向7连占据的高地冲击,人在爆发求生意识的时候力量超乎寻常。对于郑起来说这一战实在过于惨烈,他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气竭倒下。当他带领大家打退敌人的第三次反击时,全连只剩下17个人。

在英军一次次不要命似的冲击下,17人变成11人,11人又变成7人。

郑起当时不知道,被困在釜谷里的是英军的王牌部队“莱福枪团”和一个重坦克营。团长奥斯特曾扬言,“莱福枪团”的战斗力可以顶得上中国的一个师或一个军!

但这个团显然没有做出与团长话相符的表现,因为英军对7连一共发动了六次较大的进攻,但一直没有攻下这块只剩7人的小小高地。

到这一天中午的时候,英军没有再次冲击,似乎是回去休整。刚刚激战过的阵地上硝烟弥漫,郑起不敢多休息,他立刻组织战友抓紧加固工事和掩体,并将弹药集中到一起,做好再次迎击敌人进攻的准备。

一直到下午3点,英军终于开始进攻了。他们显然已经不想再耗下去,为了打通这条退路,他们在半小时内将5000发炮弹雨点般倾泻到了7连阵地上,整座小山变得处处焦土,没一块好地儿了。

炮弹用完之后,奥特斯命令士兵把剩下的大炮统统炸掉,决不能给志愿军捡漏。他组织了8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向7连所在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击。他们想要逃回汉城,如果不攻下这个高地逃走,他们会被志愿军“包了饺子”。

郑起和剩下的六个战士用机枪朝着敌人疯狂扫射,但是英军这回也“前仆后继”起来,一片尸体黑压压的倒下后,立刻就又上来一批,显然是要拼命了。

志愿军战士不停地射击,投手榴弹,阵地上一时尸横遍野。激战到下午5时30分,郑起发现,他们的弹药已所剩无几!

而现在,英军士兵已经冲到距离阵地不到20米的地方了!

手榴弹没了,最后一只爆破竹刚刚也扔到敌军那边去了。郑起端起冲锋枪,冲着敌军就是一阵扫射,他心里明白,子弹马上就要用光了,一旦那一刻来临,敌人就会如潮水般涌上来,他们牺牲了事小,放跑了敌军事大,怎么办?

顾不得其他了,郑起从腰间拔出连长的那只手枪,冲着逼近的敌军来了几个单发射击。紧接着子弹耗光了,敌军要冲上来了!

情况万分危急,郑起突然想起身上的军号,他一把取出号角,鼓起腮帮子,几乎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一口气上,郑起站在山顶奋力吹响了冲锋号!

一阵高亢的军号声响彻山谷,声音嘹亮,气势直冲云霄,仿佛下一刻就会有无数的志愿军从他的身后冲出来。

联军对于这种号角声实在是太熟悉了。此时的联军总司令李奇微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郑起一连吹了三遍冲锋号,冲锋号的声音是由低到高,后面全都是高音,非常有力量,吹响后能鼓舞军心,震撼敌胆。

可能是这号角声实在太有气势,也可能是联军对这声音有很大“心理阴影”的原因,对面的英军被镇住了,一瞬间都忘记了开枪。

战后一位英军士兵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听到这号声,我感觉到这分明是中国式的葬礼!”

不知道是哪个人最先反应过来,转头就往山下跑,剩下的英军也丢盔卸甲的扭头奔逃,只怕再晚一步,山后的志愿军就会冲出来要他性命。

英军如潮水般攻击上来,此刻也像潮水般逃走。

就这样,志愿军347团7连从83人打到最后7人,从2日午夜打到3日黄昏,硬是打退了对面一个团战力的英军,守住了这一块儿小小山头。得益于7连的固守,后来的主力部队成功歼灭了英军王牌“莱福枪团”。

1951年冬天,志愿军总部授予郑起“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记特等功。郑起那把跟随他吓退英军的小军号,也作为一级文物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之后郑起作为志愿军代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北京住了几天之后,又被毛主席邀请到中南海参加宴会。

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毛主席宴请了200多名各界来宾。

在宴会上,郑起坐的位置离毛主席很近,他端起一杯酒走向毛主席说:“毛主席,我想敬您一杯酒。”

毛主席望着这个不到20岁的小战士,问道:“你是志愿军的代表?”

郑起赶紧回答:“是。刚从前线回来。”

听到这里,毛主席双手接过郑起的酒杯,一饮而尽,然后紧紧握住郑起的手,使劲地摇了摇。

郑起回到朝鲜前线的时候,周围的战友们赶紧都来询问他情况,郑起笑着和他们说,毛主席的手热热的,又厚又软。

毛主席签名

郑起晚年时对记者回忆说:“我感到很幸福,为什么呢?第一,我没死,第二,我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第三次政治协商会议,还到主席家做客。我们19个代表中的3个人到了主席家,给主席讲故事,主席问我怎么用冲锋号吓退敌人,毛主席还给我签了名,朱总司令给我签了字,我和毛主席合了影,在主席家吃了一顿饭,也就四个菜一个汤嘛,还有一个辣椒,这是毛主席的生活特点。当时毛主席岁数挺大了,我那时候才20岁,我说吃您老人家做的菜饭啊,我非常光荣啊!”

郑起

如今社会科技发展飞速,军号也慢慢离开军事舞台,但这一支小小号角在当年可谓是创造了战争奇迹。它伴随着中国人民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打赢了最硬的仗,嘹亮的号角声响起,鼓励着我们要像郑起和其他战士一样,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force_purephv":"0","gnid":"9db3f91b22f356750","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b815f5beb43a702.jpg","width":"600"},{"desc":"","height":"4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89f075ab495e6e8.png","width":"437"},{"desc":"","height":"6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f4d55cef9a99a28.png","width":"604"},{"desc":"","height":"76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292fc82e3f031c6.jpg","width":"994"},{"desc":"","height":"1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1cefadca2b6d8a8.png","width":"1174"},{"desc":"","height":"34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a43a28545d6c446.jpg","width":"520"},{"desc":"","height":"55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d3871a7c5625ba0.jpg","width":"430"},{"desc":"","height":"54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fb831794a21870d.jpg","width":"785"},{"desc":"","height":"77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a70d37519d7cc52.jpg","width":"1280"},{"desc":"","height":"65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4a13315cea46b89.jpg","width":"885"},{"desc":"","height":"5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adabade4dfd20e2.jpg","width":"740"},{"desc":"","height":"4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26ddaf150be1856.jpg","width":"790"},{"desc":"","height":"35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5d8cd0213046d83.webp","width":"493"},{"desc":"","height":"75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06c0fefbd2d5ab6.jpg","width":"1525"},{"desc":"","height":"93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7c22dbe9b2cca87.jpg","width":"750"},{"desc":"","height":"8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2296e2fb4685b8f.jpg","width":"1200"},{"desc":"","height":"119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41a5a258931fab7.jpg","width":"800"},{"desc":"","height":"404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ce6208b6968b7db.jpg","width":"3782"},{"desc":"","height":"27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84ca6a453ea4b5e.png","width":"553"},{"desc":"","height":"4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dcc397a7cadc726.jpg","width":"64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1854245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a1a6f253a1d89a5bf84472973b09d9e2","redirect":0,"rptid":"9c15177e2d0e6671","s":"t","src":"大浪淘文史","tag":[{"clk":"khistory_1:英军","k":"英军","u":""},{"clk":"khistory_1:中国人民志愿军","k":"中国人民志愿军","u":""},{"clk":"khistory_1:志愿军","k":"志愿军","u":""}],"title":"特等功臣郑起:带领6人誓死固守阵地,吹三遍冲锋号智退联军

仲峡呢4025中国人民解放军冲锋号谱子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5 2 1 3 5 5 5 2 9 1 4 5 5 5 5

仲峡呢4025要一个关于战争描写的片段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叭!”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山崎明白八路军最后的攻击即将开始,日军士兵 们 各种武器的准星都无声地对准前方.没有人露头.山崎心里正在狐疑,突然间,30米外的堑 壕里,密密麻麻的手榴弹呼啸而起,天空像飞过一群麻雀.霎...

仲峡呢4025抗战电影里,吹冲锋号的人是不是肯定会死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不一定,因为司号员一般在指挥员旁边,电影里的是太英雄化了!就像小鬼子一般是一枪就倒下了,八路军都被打成筛子还在搏斗!

仲峡呢4025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进攻时吹的号角MP3哪有?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你可以进宜搜,直接输入冲锋号就可以啦.呵呵

仲峡呢4025八路军冲锋时为什么要吹喇叭?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冲锋信号,而且还能提高我军士气,震慑敌人.

仲峡呢4025电视剧里的冲锋号为什么斜着吹?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斜着吹与平着吹相比较,前方没有多余的障碍物,号声会传播的更远.

仲峡呢4025解放军打仗以前冲锋号一吹就直拉枯催朽横扫千军干倒美军比如抗美援朝?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这个问题首先咱们要了解现代战争,咱们看看伊拉克战争,美国首先利用导弹和飞机进行精确打击,把伊拉克的炼油,供电,机场,兵营打烂,然后地面结合中空(武装直升机)进入,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阵地战了只有小规模的遭遇战,美军也不打冲锋,直接上装甲车武直.你说还用吹冲锋号吗?

仲峡呢4025八路军抗战中的第一次大捷是哪一次战役?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灵丘县西南的平型关击败了日本精锐部队坂垣师团,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不仅是八路军抗战中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

仲峡呢4025看电视剧,为什么吹冲锋号的兵为什么要经常牺牲 -
栾贩怡18346692617 ______ 因为司号员一般在指挥员旁边,司令员下令,司号员吹号,就等于下命令,所以首先成为敌人的耙子,这是先死的原因.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