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伯温免费资料大全770878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6

如果搞一项民意测试调查:中国数千年以来,最聪明的人是谁?

估计得票最多的两个人是诸葛亮和刘伯温。

民间有谚语是这样说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诸葛亮的确是牛,即使把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头衔全部堆在他头上也不为过。

但诸葛亮绝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个能掐会算、甚至还能呼风唤雨的妖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从来不干那些测风望气、装神弄鬼一类封建迷信活动。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已经说了,《三国演义》的诸葛孔明被描写得不像人类,“多智而近妖”。

因此,人们在看待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时,更多了几分理性。

但是,历史上的刘伯温和传说中的刘伯温都那么热衷于奇门斗数,从而使后人真假莫辨,神化再神化,刘伯温也就成为了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事的神人。

据说,刘伯温还写过一本书,叫《烧饼歌》,算出明朝国运和明朝以后几百年的事情,连现在的事情都算出来了。

刘伯温真有那么神吗?

让我们剥掉他的“神衣”,来看一看真实的刘伯温是怎么样的。

刘伯温为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世称刘青田。

刘伯温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十二岁考中秀才,二十二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

二十二岁中举相对十二岁中秀才,表面上看,不是那么惊艳。但刘伯温绝对算他那个时代最年轻的举人和进士。因为,元朝有规定,所有考生必须到二十五岁才可以参加乡试。也就是说,二十五岁是理论上最年轻的举人。刘基之所以二十二岁中举,是他在报考时作弊,虚报了三岁。

更奇的是,刘伯温并不专读儒家通经致用的书籍,还特别爱读课外书。于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但凡听说有奇书异书,必要搜访畅读为快。

刘伯温十七岁时,听说徽州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不远千里,径往探访,终于找到了《奇门遁甲》,并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

刘伯温读尽奇书,自忖身怀异术,当然胸怀大志,要做一番事业。

但元朝统治者并不给他提供做大事业的平台和机会。

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3)考中进士,但到了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才授了一个江西瑞州路的高安县任县丞。注意,是县丞,不是县令,是协助县令处理政务的小官,官阶比“七品芝麻官”还低,属秩正八品。

这无疑是给心高气傲的刘伯温来了个当头棒喝。

此后二十多年中,刘伯温先后出任过江西行省掾史、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挣扎在从七品到七品之间。

元至正十三年(1353),四十一岁的刘伯温终于拼上了七品官阶,出任江浙行省都事。

这时候的刘伯温,不免有些飘飘然,迷失了自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向朝廷上书,大谈天下形势,倡议捕杀海盗方国珍。

元廷于马上得天下,不怎么把喜好谈兵论武的书生辈放在眼里。而朝廷当时又正需要招抚方国珍以通海道,由南方向北京输送粮食,刘伯温所议自然显得碍眼,于是,一纸诏令,将七品小官刘伯温羁管于绍兴。

刘伯温欲哭无泪,“呕血数升,欲自杀”,幸好门人密理沙苦苦相劝,才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

至正十六年(1356),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元廷突然启用刘伯温为江浙行省都事,官阶为正六品,负责协助江浙行省枢密院判官石抹宜孙镇守处州。

刘伯温“漫卷诗书喜欲狂”,立即走马上任。期间,与石抹宜孙赋诗酬唱,文学成就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

然而,刘伯温虽然守土功大,但战后论功,元廷仅升他为处州路总管府判。

这一职位与刘伯温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心理落差巨大的刘伯温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于庭中设香案,拜敕书,称:“臣不敢负世祖皇帝,今朝廷以此见授,无所宣力矣。”愤然弃职,一意归田,隐居在南田山下。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天下义军蜂起,各路势力互相绞杀,元廷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

隐居于野的刘伯温虽已无法再为元廷效力,却也不屑于与纷起的割据势力合作,他一面组织乡人建立乡团武装以自保;一面苦心著述自己的《郁离子》,以抒满腔幽愤。

也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留意到刘伯温了。

按照明代张萱《西园闻见录》的记载,朱元璋最早是看中浙东宋濂,他在李善长的举荐下找到宋濂,对宋濂说,听说先生能知象纬,我军中正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请先生到我军中来。

宋濂比刘伯温还清高,比刘伯温更看不起朱元璋这泥腿子,极力推辞,说,论知象纬,我比青田刘伯温差远了,你还是去找刘伯温吧。

于是朱元璋把目光投向了刘伯温,让人把刘伯温请到金陵。

也就是说,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最初了解,仅局限于其“象纬之学”,即观天象、验谶纬的本领。其征用刘伯温,目的也是想借助刘基的术数之学。

杨启樵先生指出,明太祖之崇尚方术,殆受当时风气之影响。元代诸帝都喜欢方术,朱元璋生于元末,自然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事实上,在朱元璋身边,就环绕着众多术士,如周颠、孟月庭、张铁冠等人。不过,朱元璋对术士所求,那是多多益善,于是让人去请刘伯温。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刘伯温情不肯、意不愿,拉长脸到了金陵。

一番言谈下来,两人话不投机。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朱元璋只好悻悻放归刘伯温。

刘伯温回家后,很快就后悔了。

因为,元朝已濒临灭亡,各路势力纵横捭阖、互争胜负。这其中,朱元璋帐下有孙炎,陶安,汪广洋,杨宪,徐达,常遇春,胡琛等等人才,兵精将强,最有前途。

而朱元璋也对刘伯温念念不忘,再派处州总制官孙炎去劝刘伯温。

这一次,刘伯温表现得相当痛快,跟着孙炎,很快地到了已改名为应天府的金陵。

有趣的是,明朝建立后,《刘基行传》的作者为神化朱元璋、刘伯温君臣间之契合,就杜撰出西湖望云和陈说天命的故事。说在此十年前,刘伯温就看出了金陵有天子气,天命属于朱元璋,于是与朋友叶琛、章溢应征赴金陵。

这绝对是一派胡言。

刘伯温到了朱元璋身边后,他少年时读的那些数术兵法有了用武之地,威力渐渐发挥了出来。

何乔远《名山藏》称刘伯温到朱元璋军中,先是以儒生“称军祭酒”,主要负责看阴阳八卦、拜神祭鬼一类活儿。直到龙江之战前夕,朱元璋才令诸将拜其为“军师”。

龙江之战的背景是陈友谅杀其主徐寿辉,篡位,改国号天完为汉,以倾国之力威逼应天府,声势浩大。

应天府城内诸将议论纷纷,所持者不外乎二途:投降、或逃跑。

刘伯温却祭出了其装神弄鬼那一套,对朱元璋说:“我望二国气,敌衰我旺,只要沉着应战,一定能够活捉陈友谅。”

朱元璋是个开创之君,最喜欢挑战,得到了刘伯温观天象结论支持,信心大增,赐剑刘伯温,拜为军师,遂有龙江之捷。

刘伯温在大明开国的另一大贡献是帮助朱元璋确定下“先汉后周”的战略,定下了先除陈友谅、再平灭张士诚的战争路线。并在与陈友谅展开的鄱阳湖大战中提出“移师湖口”之策,让朱元璋将战舰全部移往湖口,锁死了鄱阳湖通向长江的水路通道,最终全歼陈友谅。

在这段时间内,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宠信。刘伯温出入朱元璋营帐,朱元璋都要屏人密语,所谈的内容“自徐达而外,人莫得闻”。

吴元年(1367)九月,徐达攻克苏州,擒张士诚,大明立国规模初现,刘伯温的奇谋异略就渐渐失去用武之地了。

原本嘛,朱元璋看重的就是刘伯温天文术数的知识,授其太史令一职,安排他主持修订新朝的历法。

可笑的是,吴元年(1367年)十一月,刘伯温修订好《戊申大统历》后,不忘装神弄鬼一把,声称什么“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要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否则会有兵灾祸乱。

一向迷信的朱元璋不敢不听,乖乖下诏罪己。

刘伯温又开始迷失自我,飘飘然起来了。

洪武元年(1368),刘伯温授御史中丞职务,意气风发,听说中书省都事李彬犯有贪纵之罪,便兴冲冲地进行严办。

李彬是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的私人,李善长护短,请刘伯温缓治李彬之狱。

刘伯温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借祈雨之机将李彬斩首。

由此,刘伯温和李善长结下了梁子。

李善长心胸狭窄,恶人先告状,对朱元璋说刘伯温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专恣”,是不敬之举。

李善长是明朝文臣中的第一功臣,其说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朱元璋开始对刘伯温有看法了。

大地干旱了好几个月,刘伯温祈雨又祈雨,仍不见成效。

受刘伯温长期以来装神弄鬼的蒙蔽,朱元璋一直认为刘伯温是有吞云吐雾、呼风唤雨的能力的,这下更加不满了,责问刘伯温,这是何故?

千不该、万不该,刘伯温还在装神弄鬼,他神神叨叨地说:“阵亡士兵的妻室共有数万之众,居于别营,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张士诚的降卒们都编入了军户。这三点有干天和,所以发生旱灾。”

一向迷信的朱元璋信以为真,赶紧一一妥加处理。

可是,天旱如故。

这还有什么话说?

恰好刘伯温的妻子死了,刘伯温趁机请求还乡,灰溜溜地卷铺盖回青田老家了。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仅仅三个月之后,又把刘伯温召回了京城。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文比不过李善长,武抵不上徐达,仅被封为位列于公、侯之下的伯爵位:诚意伯。

实际上,刘伯温在朱元璋眼里的地位还是很低的,甚至只能当作一个“术士”而不是“文士”来看待。

比如说,朱元璋的文集刻成了,专门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三人,压根就没有考虑刘伯温。

而在一次讨论谁是当今大儒的活动中,朱元璋还轻蔑地说,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还配不上称“大儒”。

但刘伯温还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以“儒者”自居,心怀“导君于正”的使命,堪为帝王师。

有一段时间,朱元璋对李善长不满,想换杨宪、汪广洋或胡惟庸为相,专门咨询“术士”刘伯温的意见。

刘伯温洋洋自得,以“帝王师”的姿态,一一指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的缺点,认为三人都不宜为相。

对刘伯温的建议,朱元璋一笑置之,次第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起用为相。

而刘伯温曾经洋洋得意地评点三人的话也分别传到了三人耳朵里,则刘伯温的日子就极不好过了。

而在一次朝廷祭奠孔子的活动上,朱元璋用特殊的方式提醒了刘伯温要摆正他自己的位置。

该次活动仪式结束后,开始分享祭祀用的肉了。

刘伯温没有资格参加祭奠仪式,却坦然站在了接受了祭肉的行列。

朱元璋于是说:你刘伯温不是在学圣人之道吧?你都没参加祭奠,却来要享受祭品,学礼学到哪里去了?

刘伯温被噎得说不出话。

事后,朱元璋还下令停发其一个月俸禄。

刘伯温颜面无存,只好归乡隐居,弈棋饮酒,安享晚年。

要说隐居乡里就隐居乡里吧,刘伯温终究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还是一副“处庙堂之远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作派,建议在青田设立谈洋巡检司。

胡惟庸向朱元璋诬陷刘伯温,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想占来作自己的墓地,百姓不同意,他便请求设立巡检司来驱赶百姓。”

这可真要了刘伯温的老命,他虽患病在床,却不得不扶疾入朝,当面向朱元璋交待问题。

朱元璋并没怎么为难刘伯温,看到刘伯温身体不好,也多番慰藉。

胡惟庸也送来医生诊治。

但刘伯温服过药后,却感觉病情加重。

朱元璋知其病重,最后颁发诏书赐归田里。

诏书中,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功过进行了一次总结,既责备了刘伯温当年不早早归附,也称扬了他的功绩。最重要的,是表示自己当皇帝后,对刘伯温的安排和处置都是符合“国之大体”的。

洪武八年(1575)四月十六日,刘伯温卒于家中。

刘伯温的死因,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被丞相胡惟庸毒死;二说朱元璋是毒死刘伯温的主谋;三说系病死。其实从情理上思考,刘伯温当时已经患病,而且又不是当权派,朱元璋和胡惟庸又何必要多此一举?

而从刘伯温仕明的一系列遭遇来看,他虽然算得上是明朝开国功臣,但贡献并非演义小说吹嘘那么大,在朝廷内说话的分量也非常有限。

刘伯温由人封神的轨迹肇始于十五世纪末,即明代弘治年间,声誉开始有所提高。十六世纪初期,武宗再次表彰了刘伯温的开国之功。而到了嘉靖十年(1531),刘伯温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当时的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意思是说,刘伯温应当陪着太祖朱元璋享受祭祀,他的子孙也应该像中山王徐达的后代一样世袭爵位。祭祀、爵位是国家大事。

世宗命大臣们讨论此事。

结果大臣们一致赞同,说:“高帝收揽贤豪,一时佐命功臣都有巨大的功勋,而帷幄奇谋、中原大计,却多是刘基的贡献,所以当初太祖在未定天下时就说刘基是自己的张良,后来封刘基爵位时又将他比作诸葛亮。刘基应该配享于太庙。”

在这一年,刘伯温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袭封为伯爵。

","force_purephv":"0","gnid":"938449ee3df3ac1f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89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098077d04f6b00d.jpg","width":"640"},{"desc":"","height":"39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6778628596e2c90.jpg","width":"528"},{"desc":"","height":"4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2ebc9e088a63dda.jpg","width":"686"}]}],"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9126447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d40551d67b1ba68eccb7ad53d3946621","redirect":0,"rptid":"acdade9c441a0a08","s":"t","src":"覃仕勇讲史","tag":[{"clk":"khistory_1:宋濂","k":"宋濂","u":""},{"clk":"khistory_1:徐达","k":"徐达","u":""},{"clk":"khistory_1:诸葛亮","k":"诸葛亮","u":""},{"clk":"khistory_1:李善长","k":"李善长","u":""},{"clk":"khistory_1:朱元璋","k":"朱元璋","u":""},{"clk":"khistory_1:陈友谅","k":"陈友谅","u":""}],"title":"“神人”刘伯温神奇到了什么程度?让我们用史学资料来说话

孔琪亚1506刘伯温的烧饼歌全文及详解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原文: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 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明太祖为之赞叹拓展资料:刘伯温 即 刘基刘基(...

孔琪亚1506刘伯温是什今人;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刘伯温 古代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孔琪亚1506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人? -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明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

孔琪亚1506造就刘伯温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与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关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是一位神机妙算,上知天... 朱元璋统一江南期间,刘伯温曾经给他指明了先进攻陈友谅后进攻张士诚的作战路线...

孔琪亚1506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 -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元末明初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

孔琪亚1506明朝刘伯温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有好多预言都成真了? -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军事谋略家,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使国家安定而驰名天下.

孔琪亚1506刘伯温作品 -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孔琪亚1506刘伯温又名? -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

孔琪亚1506刘伯温传奇的角色介绍 -
蒋吕关18585094065 ______ 刘伯温,大明国师,相传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于易卦,能知过去未来,平生遭遇异于常人.为官体恤民苦,处事刚正不阿.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