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勤俭节约人物事例100字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一、出生

1936年冬,一声啼哭打破了寂静的天空,一个娇小的女娃在陕西省志丹县的一个老乡的窑洞里诞生。按说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时时循环,本不应过分关注。可是,这个女娃却不能简简单单地忽视掉。

因为,这个女娃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唯一幸存下来的孩子——李敏。

李敏本不是她的名字,出生伊始,她被叫作“毛娇娇”。“娇娇”这个名字是因为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在李敏出生时前来看望,见小李敏非常娇小可爱,便情不自禁地说:“这孩子真是一个小娇娇呀!”一旁的毛主席听到,便高兴地唤女儿为“娇娇”。

而李敏一名则是1947年李敏从苏联回国后,需要进入中学读书,毛主席借用自己在延安时期名号中“李得胜”的“李”姓,然后取《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中的“敏”字,合而成名,作“李敏”一名,并与她的妹妹李讷一名相呼应。

二、客居苏联

李敏出生之前,贺子珍已生下了五个孩子,五个孩子或夭折,或送人,无一人幸存下来。因此,在蒋介石围剿共产党的过程中,小李敏生还下来,令毛主席与贺子珍都异常地开心。

不过开心归开心,痛苦归痛苦。当时的毛泽东和贺子珍二人因性格原因,已不似从前那样恩爱,出现了很大的隔阂,早早地不在一起生活。

加之,当时革命局势动荡,日寇侵占中华的势头十分凶猛,小李敏并不能和父亲住在一起,只得与母亲贺子珍暂住在老乡家里。

可是过了不久,贺子珍便因早年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病,不得不去苏联治病疗养。小李敏刚出生还没几个月,就要离开自己的父亲,这时又要与自己的母亲分离。

可怜的小李敏,不得不前往延安,住在了老乡的家里。直到4岁,在得到主席的同意后,小李敏才有机会被送往苏联与久别的母亲相逢。

初见母亲时,小李敏并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妇人是谁,她细细打量,只见这个年轻妇人满脸泪珠。年轻妇人想要抱她,她却害怕得直往卫士的怀里钻。

一旁的卫士解释过,说:“娇娇,这就是你天天喊着的妈妈,快让你妈妈抱抱。”这时,她才敢认主,才敢和她对视。

分别四年,无数的夜晚小李敏都在畅想自己的妈妈,今天,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她的身边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人,有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她不用再叫什么“大大”、“大娘”,而是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喊一声“妈妈!”

在苏联的生活,虽然是客居他乡,但苏联也算是李敏的第二个家乡。在这里她不用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是可以和母亲在一起,过着相对美好的童年。

况且当时,在苏联不仅有她的母亲贺子珍,还有她的哥哥毛岸英,毛岸青。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小妹妹,也是异常地关心、疼爱。

常常带着这个小妹妹一起玩耍,教她写字,教她唱歌;还带着她一起去莫斯科郊外的草原,看猎手们骑马射箭。可以说,这段时期是小李敏童年中最美好的时期。

当时,小李敏在苏联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在儿童院里她不用再担心战争带来的动荡,在这里有来自各个国家共产党人的子女,他们一起学习俄文,一起玩耍,交了不少朋友。

在儿童院内,小李敏最喜欢的是下午面对墙壁上挂满了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人的画像,一一数数,列宁、斯大林、陶里亚蒂、布洛斯·铁托、尤金·丹尼斯、片山潜、毛泽东、刘少奇等等。

在她数到中国的领导人时,便十分的兴奋,常常在墙壁前驻足观看,把那些人视作自己的偶像,畅想有一天可以和墙壁上的人物一样,回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奋斗。

只不过,可怜的小李敏,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也是那墙壁上的偶像之一。

她数次询问母亲关于父亲的事情,可是母亲总是不告诉她父亲的事迹,也不说他的名字,常常遮遮掩掩岔开话题,因此,她也总以为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一天,毛岸青来看望小李敏,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画像墙壁面前,他指着毛泽东的画像对小李敏说:“娇娇,这就是咱们的爸爸。”

当时的小李敏不相信,认为哥哥知道自己很崇拜毛泽东,就用毛泽东来骗她,寻开心。

三、病魔来袭

苏联的日子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稳定,比深受日寇侵袭的中国要好很多。不过,好景不长。1941年秋,德国法西斯突袭莫斯科,苏联这片净土迅速被战争的阴霾笼罩。

面对邪恶的德国法西斯,苏联人民英勇奋战,接连打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使得德国铁骑无法继续深入苏联内部,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相对来说保护了苏联后方的人民,避免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进一步屠杀。

但是,由于和德国长时期的作战,苏联人民把各种物资都运往了前线,支援战士,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常常处在忍饥挨饿的边缘。

加之,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也非常之差。有时候,身边患病死了人,也没有人手来火化,只能就地掩埋。便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小李敏染上了严重的肺炎。

送进医院后,苏联医生对小李敏的肺炎感到十分震惊,个个默然无语,认为这个孩子的肺炎已伤及大脑,没有生还的希望,准备让护士把小李敏拉到太平间,让其自生自灭。

但身为母亲的贺子珍却没有放弃,她认为她的女儿只是普通感冒,一定还有生还的希望。

贺子珍

于是,她把小李敏接回了家,自己悉心照料,每日工作后,便用在屋后种的土豆去交换邻居的牛奶,甚至跑到有野生动物出没的林区寻找木材为小李敏取暖。

最终,上天还是被这伟大的母爱感动,小李敏奇迹般地生还了下来,没有像她的哥哥姐姐们那样夭折。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在照料小李敏的过程中,爱子心切的贺子珍为了替小李敏征求药物和特殊照顾,与儿童院院长发生了剧烈冲突,被儿童院院长诬陷成患有精神分裂症,被关进了精神病院,阻绝了贺子珍与李敏的相见。

刚刚康复的小李敏不得不再一次离开母亲,独自一人住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过着孤儿般的生活。

直到1946年,王稼祥来到苏联治病,小李敏才再次和母亲团聚。来到苏联的王稼祥见到了小李敏,却没有见到贺子珍。

经过询问才知道贺子珍在1942年被关在了精神病院,如今已四年过去了。四年时间里,小李敏在国际儿童院过着孤儿一般的生活,无人照料。

现在,十岁的小李敏竟然没有一件干净完整的衣服,上衣不是袖子破了就是后背有窟窿,裤腿甚至一条长一条短。

看到为革命殚精竭虑的毛泽东的女儿在异国过着这般生活,王稼祥止不住地落泪。随后,王稼祥便找到苏联的高官,以强硬的态度迫使苏联方面把贺子珍从精神病院放出来与小李敏相见。

见面之后,贺子珍向王稼祥要求即刻回国,不再让女儿受苦。

四、求证身份

不久,王稼祥便安排随行人员送贺子珍和小李敏回到了中国。就这样,在阔别故土近十年之后,贺子珍终于带着小李敏回到了哈尔滨。

回国之后,小李敏看到房间里的毛主席肖像,想起了哥哥毛岸青的话,便怯生生地用俄文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询问自己是不是他的亲生女儿。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从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娇娇。

毛主席看到一封用俄文写得歪歪扭扭的信件,以为是苏联方面的来信,急忙让人翻译,翻译过后得知是自己的爱女,娇娇的信,哈哈大笑,很快便回了一封信,告知她是真的。

娇娇:

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高长大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到爸爸身边来。毛泽东。

收到来信的小李敏十分开心,读完来信后,却不知所措,眼泪盈满了眼眶,滴滴缀在脸庞。

五、爸爸身边

1949年初夏,小李敏被她的姨妈贺怡接到了北京。在见到自己的父亲之后,活泼的小李敏却有些无所适从。

因为眼前这个人和自己所见的画像不一样,还是在一旁的贺怡提醒她:娇娇,这是你的爸爸,快叫爸爸啊!就这样,14岁的小李敏从出生起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印象中第一次叫毛主席“爸爸”。

在毛主席身边生活的时期,可以说是李敏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之一。放学下学之后,小李敏总是被允许和爸爸玩耍,她可以搂着他的脖子,也可以去亲他的脸,甚至她还能在睡前听到爸爸给她讲好玩的历史故事。

此时的毛泽东,在她眼里,已不是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墙壁上,那个高高在上、威严庄重、为革命甘于牺牲一切的偶像,而是一个和蔼可亲、与自己玩耍、爱自己的好爸爸。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49年9月,江青带着李讷从苏联考察归来,小李敏和父亲毛泽东的快乐时光便消失了。

初见小李敏时,江青的态度还比较和蔼,对小李敏的评价是“安静”、“懂事”,但不久,这样的评价逐步变成了“牛脾气”、“娇怪”。再加之,母亲贺子珍不愿小李敏与江青有过多接触。

因此,小李敏和江青之间便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江青也日益讨厌起小李敏。有时,在与李讷发生矛盾时,小李敏只得主动退让。

因为,她知道自己如果不退让,江青便有机会在爸爸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挑拨自己和爸爸的关系。就这样,李敏在家庭中的这种压抑生活一直持续到她离开中南海。

六、哥哥去世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可是,她的哥哥毛岸英没有回来。生性敏感的小李敏找到父亲,本想询问,却看到思齐姐姐抱着爸爸的大腿哭泣。一旁的主席面无表情,轻轻地抚摸着思齐的后背,苍白的大手微微颤抖。她瞬间明白了岸英哥哥的去处。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失态,此时的毛主席,在她眼里不再是那个可以指点江山、创建共和国的伟人,而是一个颤颤巍巍,痛失爱子的苍老的父亲。

多年以后,据李敏回忆:“我没想到,岸英哥哥的牺牲对父亲的打击这么大,我从来没见到过父亲如此地脆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岸英的牺牲固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对于朝鲜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应当是对毛岸英的行为感到欣慰的。

正如,他常常对毛岸英说:“谁让你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不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七、结婚

1959年,还在上大学的李敏与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了婚。孔令华是开国中将孔从洲的儿子。中学时,他们便相识了。

他们同在一个学校,又同是革命英雄的后人,两人常常见面,有空没空便在一起聊天,时间一长,他们也渐渐地识得了对方的性格,两人慢慢从普通朋友间的互相欣赏变成了红颜知己间的心心相印。

因此,他们的爱情一度被他们的女儿孔东梅笑称是“早恋”。到了大学,他们二人终于表白心迹,在征得毛主席同意后,二人在中南海成了婚。

婚后,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二人,住在了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取名孔继宁。这段时间也是李敏的最幸福的时光之一。

生下孔继宁之后,李敏请了假在家里休养,照顾儿子。毛主席也经常来探望,常常抱抱小外孙,逗逗小外孙。

李敏感觉又回到了1949年的夏季,父亲还是近在眼前的父亲,还是和蔼可亲的父亲。

不过,毛主席的这些举动看在李敏眼里,也看在江青眼里,江青是忍受不了这种情况发生的。不久,江青便开始有意无意地针对李敏一家,肆意惹事,进行迫害。

李敏考虑再三,却只得忍让,于是向毛主席提出了搬出去住的想法。毛主席听了,也没有阻拦,只是颇有感触地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自从搬出中南海后,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便被江青收回,再进中南海就需要卫兵的通报,因此,进中南海去看望毛主席就变得异常困难,有时在门口等了大半天也还进不去。

八、三见主席

毛主席晚年,江青就变得更加放肆,常常把控进出中南海的要道,使得李敏等人要见毛泽东一面变得更加困难。从毛主席患病到逝世,李敏也总共只见过他三次面。

第一次是1972年陈毅逝世时,李敏前来悼念,见到了同样悼念陈毅元帅的毛主席。毛主席一见李敏,便拉着她的手不放:“娇娇,爸爸老了,你要常来看我啊。你怎么不来呢?”

此时,李敏也无法向主席控诉什么,只能含泪点点头:“爸爸,我会去的。”可是,从来都是进不去的。

第二次是李敏接到堂弟毛远新的电话,说主席病重,让她赶紧回去。但是等到李敏赶回来时,却被江青阻拦,只能在病房外远远地看一眼躺在病床上的主席。

“主席抢救过来了,好多了,你走吧。”

李敏第三次见到毛主席,是在毛主席逝世前几天。他拉着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爸爸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爸爸呢?是不是爸爸那里做错了,惹娇娇生气了?”

李敏眼含热泪,想要和爸爸说些什么,可是她又什么也不能说,只能紧紧地握住爸爸那双本应温暖有力而今却变得苍白干枯的大手。

李敏本想留下陪着主席,可是依然没有得到江青允肯。第二天再见主席却已是天人两隔。不论,李敏怎样哭喊,主席再也听不了。

此时的李敏失去了父亲却不能过度悲伤,因为,她还要和丈夫一同飞往上海去见妈妈贺子珍。毛主席的死讯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妈妈不可能不知道,她怕妈妈悲伤过度,受不了这个打击。

她失去了父亲,不能让母亲再有任何闪失。抵达上海,李敏没有见到如自己想象般悲痛欲绝的妈妈,妈妈比往常还要平静,她坐在椅子上头也不回地说:“你们没有照顾好爸爸。”

她知道,母亲的心里在滴血。近十年的夫妻,她比谁都痛苦毛主席的离世。

九、平民生活

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处普通四合院里,二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简单而又平静的平民生活。不过,在这段平民生活中,他们的日子一直很简朴,有时甚至很清苦。

当时,李敏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不高,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另外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

他们虽然艰难,却从来没有运用过自己的身份寻求特权。在搬离中南海之后,李敏学着自己做饭,每顿饭也和普通的北京人一样,白菜、土豆、红薯,有时只有红薯充饥。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李敏没有一丝怨言,总能苦中作乐。她常常在下班后向邻居学习种菜,种红薯;也自己学着缝补衣服,自己制作鞋子、袜子。

她要求孩子要节俭,不能浪费粮食,并用主席的故事教育他们:有一次,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送了咖啡和牛奶给我们这些孩子改善伙食。

我们煮来吃,这事被你外公知道后,就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会上,他严肃地告诉我们,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还有多少人吃不饱,要我们的生活质量不能超标,不能染上不良风气,要坚持吃苦耐劳的作风。

“我们那时的早饭不比现在好,都是稀饭、咸菜、馒头片,有时我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李敏补充道。这种身体力行的节俭作风,深深地影响了两个孩子。

现在,她的两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成就,再也不是从前那些吃不饱饭的孩子了,他们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不奢侈,不越界,更不提自己的身份。

如今的李敏,也已85岁的高龄,她也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穿衣吃饭和普通的老人一样,如果没有人证明,很难有人相信这个普通的老人是毛主席的女儿。

晚年李敏

回顾李敏一生,虽然,她贵为毛泽东的女儿,但她的命运却比一般人更加坎坷。出生不久,便远离父母;稍长客居他乡,过着孤儿一般的生活;

再长大,见到父亲度过一段幸福生活,却被江青排挤,难以和父亲相见;好在她的婚姻是幸福的,虽然清苦点,但和家人在一起,每天也是有欢笑在。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这是开国元勋毛泽东女儿李敏的人生路,坎坷而又奇幻。但我们始终能在她的命运中,窥见这个国家的命运。

开国之初,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革命失去了孩子,失去了亲人,活着的人,或客居他乡,或为国奉献。

作为后人,我们应当铭记这些英雄的事迹,铭记这个国家的苦难,从革命先辈的生命中窥见自己未来的方向。

","gnid":"91a526bb69c78231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2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ff936123bfd3036.png","width":"649"},{"desc":"","height":"7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bf182aa30080ce8.png","width":"1017"},{"desc":"","height":"42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f0ec1dffe0471a7.jpg","width":"640"},{"desc":"","height":"4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e9624ce66816bd.jpg","width":"640"},{"desc":"","height":"84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e62027a3acdc6fd.png","width":"790"},{"desc":"","height":"7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39a15b316471138.jpg","width":"640"},{"desc":"","height":"69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0b57f23d52da4f0.png","width":"925"},{"desc":"","height":"61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1617241565df50c.png","width":"885"},{"desc":"","height":"42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01c85d19dca50c0.jpg","width":"640"},{"desc":"","height":"47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22a29453b0942e.png","width":"646"},{"desc":"","height":"83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49661c62dc38c5e.png","width":"1162"},{"desc":"","height":"37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1f8c7b9fac53628.png","width":"616"},{"desc":"","height":"5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2eed0b23e12db15.png","width":"850"},{"desc":"","height":"42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015f65ba7c2ae05.png","width":"706"},{"desc":"","height":"6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8e3d239e29828a8.jpg","width":"64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47714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4efcc110fd3a789037176e7b342c69c","redirect":0,"rptid":"27ad17f1b83eb540","rss_ext":[],"s":"t","src":"红色史令","tag":[{"clk":"khistory_1:苏联","k":"苏联","u":""}],"title":"李敏:14岁才叫毛主席“爸爸”,嫁开国中将之子,生活节俭低调

严宇衬4882求5个名人节约时间的事例,不用太多100字左右就行 -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不多于300字

严宇衬4882伟人节俭小故事,短一点 -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 伟人的故事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

严宇衬4882关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60字左右. -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

严宇衬4882.有关名人勤俭节约的例子. -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答案] 1)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

严宇衬4882诚实友善、勤俭持家的小故事50字 -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 诚信友善勤俭持家家风小故事500字 舒远吉,今年83岁,遂宁市西宁乡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他通过广泛阅读、学习和了解,对家风有一定的研究,并写有《写家志的感悟》和《舒远吉家志》、《传承探索好家风》等文章.舒远吉认为,家庭是...

严宇衬4882国内外著名人物节俭故事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 房梁挂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90年,苏轼被降贬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的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了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有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小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严宇衬4882生活中助人为乐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
蒲左映18633072567 ______[答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 艰苦奋斗,要从勤俭节约、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 “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