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中列传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1

一、她用18年从“印度公主”成为“印度女王”

1966年1月19日,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之女,时年49岁的英迪拉·甘地(以下简称“英·甘地”)以2倍于对手、财政部长德赛的得票率赢得大选,成为印度第3任总理。

此时,距离尼赫鲁去世才刚过去了2年不到的时间。

英迪拉·甘地从小坚毅果敢,展现出过人的领导天赋,早在12岁时她就组织一群学校里的小伙伴支持父亲尼赫鲁的独立运动,并曾经多次帮助被英国人关押的尼赫鲁从监狱里带出机密文件。

要知道,1931年前统治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对屠杀甘地以外的印度独立人士是毫不手软的,如果偷带机密文件的事情被英国警察发现,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由于19岁时母亲去世,后来又在英国、瑞士读书多年,长期独立于家庭以外求学、革命的经历使英·甘地养成了主观、强势的性格。

1942年3月,她不顾父亲尼赫鲁的反对,和同样支持印度独立运动的费罗兹·甘地结婚,把名字从英迪拉·尼赫鲁改成了英迪拉·甘地。

费罗兹·甘地从1934年开始就追求英迪拉,遭到尼赫鲁夫妻的拒绝后,他毫不气馁,陪同英迪拉的母亲卡玛拉到国外治病整整2年,以无微不至的照料把这个“丈母娘”感动得回心转意,不再反对他和女儿的婚事。

妻子的“倒戈”让尼赫鲁十分不满,为了阻止费罗兹和女儿成婚,他不惜找到了享有崇高威望的“圣雄”甘地,请他出面劝说女儿。

圣雄甘地与年轻时的英迪拉

然而令尼赫鲁崩溃的是,“圣雄”甘地竟被英迪拉给说服了,转而支持她和费罗兹的爱情。

可以说坚定果断和过度自信的性格特征伴随了英·甘地的一生,直至她生命的终点。

1947年印度独立,英·甘地开始正式从政,协助尼赫鲁处理妇女、儿童方面的社会事务,并多次出访中国,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

1959年11月,英·甘地成为印度国大党主席,这标志着她为接替父亲的位置走出了重要一步。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时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英·甘地还亲自到前线鼓舞士气。

虽然在政治上步步攀升,英·甘地的家庭生活却并不幸福,同样从政的费罗兹以清正廉洁闻名,但在私生活中却一塌糊涂。

更要命的是,费罗兹是尼赫鲁在国会中坚定的反对者,曾经多次抨击和揭露尼赫鲁政府的腐败丑闻。

困扰英·甘地的家庭关系在1960年随着费罗兹的猝然去世告一段落,随后英·甘地的政治生涯重回正轨,并在尼赫鲁去世后作为尼赫鲁的继承人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她上台执政时,印度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十分复杂:

在国际上,1960年代后期迎来了美苏冷战的最高峰,之前为了和中国争夺藏南土地而一直向苏联靠拢的印度政府明显引起了美国的不满,使得美巴关系越走越近,而美印关系渐行渐远。

尼赫鲁与赫鲁晓夫

此外,距离1962年边境冲突过去了没多久,中印关系仍处于紧张状态,印度全国都处于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自卑和亢奋的矛盾之中。

在国内:尽管尼赫鲁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农业,实行国有化的改革政策,但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依然极端困苦。

然而,就像英·甘地坚定誓言“即使我死了,我的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一样,她开始执政后所展现的锐利锋芒和大刀阔斧的作风,使得有意扶持她作为傀儡总理上台的印度地方实力派都大吃一惊。

她强势推进对大银行的国有化,不惜和地方实力派闹翻,并且在财政部长威胁说只要他在位国有化就行不通之后毫不客气地罢免了财政部长,由自己兼任。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英·甘地强制推行节育政策,绝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女性,甚至还包括男性,在她执政时期上亿人做了绝育手术,但落后的手术条件也导致大批人因术后感染死亡,这一政策使她的政府饱受诟病。

同时印度政府大力推进绿色革命,以高产种子替代原有粮食品种,由政府给农民拨发财政补贴,在部分地区集中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使得印度基本实现了低水平的粮食自给。

在对外方面,1971年英·甘地领导的印度军队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并成功地将西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肢解出去成为孟加拉国,使得巴基斯坦的实力受到很大削弱。

当美国航空母舰开进孟加拉湾支持巴基斯坦,向印度施压时,她领导印度政府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最终完成了孟加拉国的独立。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印度军队

这一切使得英·甘地在印度国内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而就在人们期待英·甘地能利用俘虏的9万多巴基斯坦士兵对巴基斯坦施压,以换取更多的克什米尔领土时,英·甘地却迅速和巴基斯坦达成《西姆拉协定》,约定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端应以谈判与和平方式解决。

国内媒体猛烈抨击英·甘地错失良机,但她却相信,9万多巴基斯坦俘虏是达成和平的条件,而不是夺取克什米尔的条件,随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很快实现了正常贸易。

此后50多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未曾爆发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对此,英·甘地的解释是“以眼还眼只能让人变得更加盲目”。

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高明之处,是他能够透过时局看到未来,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和后续问题的处理上,可以看到英·甘地已经成长为一个任何人不能小觑的强大对手。

在美苏两大国核阴云笼罩下,同时受到中国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弹的刺激,1974年,连步枪子弹都要进口的印度在博克拉成功爆炸了一枚原子弹,印度从此成为世界上第6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为了修复对华关系,英·甘地于1976年重新向北京派出了边境冲突期间撤回的驻华大使,推动中印关系开始正常化。

由于在对外方面的一系列强硬举措,英·甘地以其强硬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被称为印度的“铁娘子”。

除了1977-1980年短暂下台之外,英·甘地前后掌握印度国家大权15年,到执政后期,她已经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成为媒体口中的“印度女王”。

年轻时的英迪拉·甘地

二、英·甘地亲手养出了最毒的蛊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民族的国家,共有200多个民族和6种主要宗教,而且各族各教彼此之间积怨很深,宗教和民族问题始终是维护国家统一难以回避的巨大障碍。

1956年,尼赫鲁同意国内各族按照不同的官方语言独立建邦,14种主要官方语言中除了旁遮普语之外其他都建立了自己的邦,这让代表旁遮普语的“阿卡利”党人十分不满。

其实尼赫鲁的主要担忧不是旁遮普语,而是说旁遮普语的锡克教徒(“锡克”梵文意为“学生”)。锡克教徒在印度人中以忠诚善战,强悍好胜闻名。

锡克教徒以蓄须蓄发、头戴头巾、手上钢镯、腰间短剑作为标志,他们内部十分团结,男子的名字多为“辛格”,这在旁遮普语里是“狮子”的意思,连锡克教的徽标都是交叉的两把弯刀,中间一把宝剑。

尼赫鲁深知一旦旁遮普建邦,那么锡克教徒很快会在旁遮普取代印度教徒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迟迟不肯给锡克人应有的名分。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为了笼络勇武的锡克教徒,印度政府不得不承诺给予旁遮普独立建邦的待遇,到了英·甘地时代,这个问题终于在表面上得到了解决。

英·甘地的野心在于:她不仅要完全掌握国家大权,还想要一举解决盘根错节的印度宗教问题,达成超越父亲尼赫鲁的伟业。

随着年龄增长,英迪拉·甘地威权渐重

英·甘地将旁遮普原来的区域划分为说旁遮普语的旁遮普邦和说印地语的阿里亚纳邦,随后阿卡利党不出意外地在旁遮普邦开始掌权,英·甘地所在的国大党反而遭到了排挤。

为了削弱阿卡利党在旁遮普的影响力,英·甘地决定采取“以锡克制锡克”的手段,大力扶持锡克教中那些反对阿卡利党的派系。

但是那些边缘派系之所以边缘化也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十分激进,主张使用武力,有的教义危险,排斥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甚至锡克教其他教派在内的“异端”,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经过各种比较,英·甘地最终找到了一个名叫宾德兰瓦里(Bhindranwale)的锡克教教士,这哥们一开始的宗教主张人畜无害,和阿卡利党没有两样,英·甘地认为选择老宾会相对安全。

在得到印度政府的背书之后,老宾在旁遮普邦的曝光度大增,流量刷刷上涨,粉丝量与日俱增,此时羽翼丰满的老宾成立了一个新党“人民哈尔萨党”。

“人民哈尔萨党”的终极目标,是在印度境内建立一个锡克教徒的国家“卡利斯坦”,但这一目标暂时对英·甘地保密。

老宾在英·甘地面前伪装成忠实的盟友,开始频繁地在旁遮普为国大党站台造势,暗地里却积极排斥异己,管控言论。

很快,其他一些锡克教派的领导人接二连三地遇刺身亡,而质疑宾德兰瓦里是幕后凶手的媒体人也莫名消失,恐怖气氛笼罩了整个旁遮普邦。

由于“人民哈尔萨党”得到印度政府的保护,势力越来越大,阿卡利党不得不派人找到老宾寻求妥协。

但这时英·甘地却毫不留情地出手了,她公开宣布阿卡利党是煽动独立的非法政党,并派出军警对阿卡利党的集会进行强制清场。

尚武的锡克人

阿卡利党的锡克教徒顿时炸了锅:真以为我们是泥捏的?一场混战之后,100多名锡克教徒和数十名军警死亡,3000多人被捕,旁遮普邦随即爆发了大规模的锡克教徒示威游行。

这次被英·甘地的强硬激怒的不仅是普通的锡克教徒,连现役军人都加入了游行队伍,正当英·甘地寻求宾德兰瓦里表态支持时,却发现自己被老宾给卖了!

原来,唯恐天下不乱的老宾见到旁遮普邦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主动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票。

老宾的队伍里吸纳了许多现役锡克教士兵,有枪支弹药,有军用卡车,武装人数最多时达5000人,俨然就是旁遮普邦一霸!

1982年下半年,他带着队伍直接开进了位于阿姆利则的金庙,这是锡克教第五代上师阿尔琼·德沃穷12年心血,于1601年建成的锡克教圣地,光装饰就用了750公斤黄金,整座金庙看起来金碧辉煌,在锡克教徒心目中拥有无法替代的神圣地位。

金庙的神圣之处还在于它供奉着一件锡克教圣物——被奉为锡克教最高经典的《阿底格兰特》原件,而金庙旁的建筑物“永恒王座”,也是锡克教徒心目中的五大圣座之一。

由于受到全印度锡克教徒的虔诚供奉,金庙的财力富可敌国,它向所有来访参观朝拜的客人免费发放丰盛的食物,高峰期时甚至达到每20分钟就能提供一餐。

每年的印历4月,数十万锡克教徒还会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庆祝传统节日“拜喀节”,时间长达3天。

金碧辉煌的阿姆利则金庙和背后的“永恒王座”

宾德兰瓦里占据金庙及其大量财富之后就将此地经营成了一座武装堡垒,他不断以金庙为核心发号施令,煽动旁遮普邦各地的独立和针对印度教徒的仇杀行动。

很快,受到宾德兰瓦里极端思想蛊惑的年轻人裹挟着大批失业的锡克教徒到处杀人放火,抢夺印度教徒的财物,旁遮普邦真的乱套了。

然而英·甘地却依然没有停止对阿卡利党的打击,很快,她以维护地方秩序不力为由解除了阿卡利党籍的旁遮普邦首席部长的职务,解散了地方政府,宣布旁遮普邦由总统直接管辖。

在无政府的一片混乱中,宾德兰瓦里和他的“人民哈尔萨党”成为了阿姆利则乃至于旁遮普的主宰,实质上的分裂狂潮开始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1984年初,“人民哈尔萨党”已经凌驾于政府、警察部门、地方法院之上,但凡是反对宾德兰瓦里和他的极端政策的人都遭到打击报复甚至杀害,而警察甚至不敢有所行动。

以至于极端分子开始公然袭击警察局,杀死警察,包围政府部门,横行无忌,俨然就是一帮法外之人。

这时候英·甘地才发觉她利用旁遮普这块养蛊地的各种反对势力大乱斗终于养出了最毒的蛊,而且此蛊已经反噬自身了。

为时已晚!

三、一意孤行,“铁玫瑰”凋零

作为说一不二的强权人物,英·甘地岂能容他人在卧榻之侧酣睡?1984年4月,她发布通告,宣布旁遮普邦为“危险的骚乱地区”,并于6月初派出10万大军开进阿姆利则。

然而接下来政府军的操作却是乱七八糟,毫无章法。

印度政府军在此役中的拙劣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政府军军官走进金庙到处侦察,完全无视了盘踞在庙里的极端分子,这无疑是告诉宾德兰瓦里和他的党羽:我们要来进攻了,你们可以准备了!

其次,政府军就算做了事先侦察,也大大低估了金庙里极端分子的力量,他们认为老宾的手下只不过是乌合之众,但实际上有大批退役军人,枪法准得一批。

第三,政府军准备发起总攻的时间是1984年6月3日,这一天刚好是拜喀节的最后一天,还有成千上万的锡克教徒留在金庙没有离开。

军方的行动策划马虎大意,盲目自信,完全没有考虑民情,可以说全是败笔,没有一处胜笔。

6月3日,政府军突然发起行动,包围了金庙,驱散了记者,并导致上万名锡克教徒被困在金庙里,实际上成了宾德兰瓦里的人质。

经过2天的无效劝降,军队于6月5日深夜开始对金庙和宾德兰瓦里的总部“永恒王座”进行强攻,然而进攻行动简直是出乎预料的不顺。

极端分子在金庙的要害位置部署了大量狙击手,一开始怕伤到金庙没敢动用重武器的政府军伤亡惨重。

随后战斗陷入逐屋争夺,而政府军完全没料到对方居然还挖了地道!很显然极端分子把用在抗击英国人和莫卧儿王朝时期的手段全用上了。

于是,这样的一幕屡见不鲜:就在政府军进入一间屋子,发现屋内空无一人,以为掌握局势的时候,突然从毯子下面、床下面、椅子下面伸出几支黑洞洞的枪口,一顿扫射之后政府军全部便当。

现在金庙已经乱成一团,到处是疯狂逃命的人群,然而却有许多极端分子混在逃难人群里,他们把冲锋枪藏在袍子下面,见到政府军就突然开枪。

冲突中金庙被炸得千疮百孔

敌在暗处,我在明处,政府军在黑夜里完全分不出谁是极端分子,谁是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见人就开枪,又导致大批无辜平民伤亡。

更骚的操作来了:由于外面所有的记者都被赶跑了,金庙里面却还留着几十个记者,宾德兰瓦里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报道政府军“强攻金庙,屠杀平民”的实况,“永恒王座”简直成了老宾一个人的主场!

全国的锡克教徒从电视里、收音机里听到了宾德兰瓦里的极端宣传之后,误以为是政府军背信弃义屠杀锡克人,顿时群情激奋,毕竟在锡克人的回忆里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他们操起手头的武器从各地直奔金庙而来,同时在锡克人聚居的北方各邦也爆发了严重的骚乱,这让进攻的政府军指挥官彻底慌了神。

6月6日,政府军出动了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和榴弹炮强攻金庙和“永恒王座”,最终摧毁了“永恒王座”,打死了宾德兰瓦里和他的主要亲信,但金庙也被炸得千疮百孔,一片狼藉。

接着,政府军又使出了更拙劣的操作:他们把被炸得灰头土脸,哆哆嗦嗦的金庙神职人员抓来,强迫他们对着电视机承认政府军在金庙事件中没有开枪!

根据印度政府事后公布的官方数据,“蓝星行动”中,仅在金庙附近就有646人死亡,4700多人被捕,伤者不计其数,环绕金庙的圣湖水都被血染红了。

但实际上根据英·甘地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掌握的数据,光政府军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700人,金庙内的锡克族平民和极端分子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

同时,政府军士兵肆无忌惮地在几乎变成废墟的金庙上踩来踩去,在金庙里抽烟喝酒,在圣湖里洗澡游泳,这样的景象被记者们转播之后,已经构成了对锡克教历代上师和2000多万锡克人的严重亵渎。

举行示威的锡克教徒

政府军在旁遮普邦大肆搜捕“极端分子”,因为根本分不出谁是真正的极端分子,只好见到戴着头巾、钢镯,穿短裤的锡克人就随意抓捕,此情此景,与《西游记》中迫害僧人的车迟国如出一辙!

这不是在骗鬼吗!全国的锡克教徒目睹此情此景已经出离愤怒,数千名锡克籍士兵发动了兵变,扬言要武力夺回金庙,而国大党内的锡克议员也纷纷退党表示强烈抗议。

就算是当年反对宾德兰瓦里的温和派锡克教首脑人士,此时也站到了政府的对立面,对英·甘地的错误提出严厉批评。

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当年宾德兰瓦里一伙非法占领金庙时,政府不闻不问,而普通锡克教徒会聚金庙庆祝重要节日时却大开杀戒,这不是针对锡克族人是什么!

9月27日,在全印度的锡克教长老威胁要动员所有锡克教徒前往金庙后,政府军才从金庙撤出,事件告一段落。

但印度政府与锡克教徒的仇恨却远远未能消除,许多锡克教徒发誓要用英·甘地等政府领导人的鲜血给自己的同胞报仇。

英·甘地因此把自己放在了超过2000万锡克教徒的对立面,成为了锡克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公敌。

这是一个为了保持自己的信仰,在战场上宁愿戴头巾也不愿戴钢盔的执着民族,他的族人为了信仰可以不避生死,狂热到了可怕的地步。

金庙事件发生之后,尽管有许多人劝英·甘地撤换自己的锡克族警卫,但她却以担心此举进一步激化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的矛盾为由拒绝了。

在这一逻辑背后还是英·甘地对自己个人魅力和威望的盲目自信,就是这种自信把她送上了绝路。

晚年的英迪拉·甘地对自己的政策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

1984年10月31日早上,为了准备英国演员的对她的采访,英·甘地自信地脱掉了总理府保安人员给她准备的防弹衣,当她走到自家门口时,遭到刚刚休假归来的两名锡克教警卫的刺杀。

几秒之内,两人对着近在咫尺的英·甘地打光了枪支里所有的子弹,英·甘地身中30多枪,于下午2点20分不治去世。

11月3日,在给英·甘地举行的盛大国葬上,有60多万人自发地参加了送别,许多印度人称她为印度的“国母”,这也是对她一生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统一的印度的最高肯定。

英·甘地遇刺再次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印度教徒对锡克教徒的报复性仇杀行动,短短几天内就有数千名锡克教徒被杀,在旁遮普邦的仇杀和骚乱则持续了长达十年,直到1994年才渐渐平息。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吴起劝谏魏文侯说:“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纵观英·甘地一生,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有手段,可惜自负才智,不听人谏,用人失误,使得“舟中之人尽为敌国”,终于壮志未酬身死人手,可不为后人之戒!

","gnid":"92d71ce0d2365453c","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8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220a40ddf0880c2.jpg","width":"641"},{"desc":"","height":"34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b831c6b68c895e5.jpg","width":"640"},{"desc":"","height":"33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42f2e820461f3d3.jpg","width":"640"},{"desc":"","height":"31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c641fc007289d03.png","width":"500"},{"desc":"","height":"47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4c0e923114557db.png","width":"752"},{"desc":"","height":"38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78df325f4db8584.jpg","width":"500"},{"desc":"","height":"5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bbe1f077bf14bfd.jpg","width":"750"},{"desc":"","height":"33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82c3116c7c51892.jpg","width":"500"},{"desc":"","height":"31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7307152259a4a4a.png","width":"500"},{"desc":"","height":"5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7fdaa6e480a2d75.jpg","width":"857"},{"desc":"","height":"32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914c9d9c16bff85.jpg","width":"500"}]}],"original":0,"pat":"art_src_0,socialc,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3770138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e170c644dc1130a449628f517334245","redirect":0,"rptid":"8d4d405269f20bc6","rss_ext":[],"s":"t","src":"每日一段历史","tag":[{"clk":"kinternational_1:锡克教","k":"锡克教","u":""},{"clk":"kinternational_1:尼赫鲁","k":"尼赫鲁","u":""},{"clk":"kinternational_1:史记","k":"史记","u":""},{"clk":"kinternational_1:印度","k":"印度","u":""}],"title":"印度“铁娘子”才智过人为何死于非命?《史记》一句话揭示其死因

慎软栏1858《史记》中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分别写的是什么地位的人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答案] 本纪谢帝王,世家写诸侯,列传写其他人.当然也有例外,如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因为司马迁欣赏他们就把他们提拔了.书、表不是记人的.

慎软栏1858《史记》中的本纪、列传、表等有何文章事例?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答案]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

慎软栏1858《史记》中有本记,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请分别定义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答案] 史记》中的十表,八书,十二本记,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

慎软栏1858《史记》列传的最后一篇是什么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 1. 《史记》列传的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2.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

慎软栏1858《史记》72列传中分别有哪些人?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 首先 只有七十列传 如下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卷六十...

慎软栏1858史记人物列传哪个好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 一般我们说《史记》有十大名篇,其中2—8均为列传中写得好的! 1、《项羽本纪》; 2、《信陵君列传》; 3、《廉颇蔺相如列传》; 4、《鲁仲连邹阳列传》; 5、《淮阴侯列传》; 6、《魏其武安侯列传》; 7、《李将军列传》; 8、《匈奴列传》; 9、《货殖列传》; 10、《太史公自序》. 优中选优,最好的是: 《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货殖列传》

慎软栏1858求问《史记》中本纪,世家和列传各写哪类人?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答案] 本纪一般记录的都是帝王,但是也并不完全,其中有秦本纪是记录秦国崛起兴衰的过程,吕后本纪记录了吕后作为惠帝时期... 比如留侯(张良)列传,魏武其侯(窦婴)列装,郦生陆贾列装,滑稽列装(东方朔)等等.《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但...

慎软栏1858史记中の本纪、世家、列传这3部分中哪本最有意义?如题这三部分都分别概述什么的、谢谢回答= =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答案] 本纪记帝王(12篇),世家述诸侯(30篇),列传叙人臣(70篇). 【我个人认为列传部分很有意思.例如:东方朔与汉武帝之间的对话和趣事(滑稽列传)、流传千年的将相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一些酷吏佞臣和民间奇人等.】

慎软栏1858什么是列传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 列传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张守节《史记》正义:”其人行迎可序列,故云列传.”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凡侯王而能世袭的,《史记》原列入“世家”,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则取消“世家”一类,统称为“列传”).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前者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后者如《明史》的《外国·日本列传》. 简而言之,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 “列传”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慎软栏1858指出下列历史人物的传记各属于史记的那一部分A本纪 B世家 C列传1陈涉 2汉高祖刘邦 3廉颇蔺相如 4项羽 5黄帝 6魏公子 7越王勾践 8伯夷A? -
浦琪支15879048373 ______[答案] 1 陈涉是《陈涉世家》里的. 2汉高祖刘邦是《高祖本纪》里的. 3廉颇和蔺相如是《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 4项羽是《项羽本纪》里的. 5黄帝是《五帝本纪》里的. 6魏公子是《魏世家》的. 7越王勾践是《越王勾践世家》的. 8伯夷是《伯夷叔齐列传》里...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