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墓碑对联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28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生在世,除却生死,皆是浮云!

确实生活就是如此,不外乎婚嫁丧娶与添丁,绝大多数人过的都是平凡无奇的日子。

人死后寻求安宁之地,挑选适宜的墓地,立碑于坟头,碑上刻记着死者的姓名、家系、生卒年月等信息,而立碑者及其立碑的日期通常刻在落款处。

我们都曾在清明时节,或是其他扫墓时刻,无数次见到“故、先、显、考、妣”这几个字,虽觉眼熟,但要问起它们的具体意义,恐怕超过九成的人们并不能准确道来,即便有所回答,也难以全面诠释。

那么它们究竟代表着什么意义,所指又为何呢?

01

源头到现代

或许有人心存疑虑,建墓立碑,这不是天经地义吗?实际上,最初的丧葬习俗中,墓碑并不存在,甚至连墓冢也尚未出现。

史前时期正值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埋葬习俗多为“墓而不坟”,即遗体仅在地表下浅处安葬,并无明显的地面标志,诸如墓碑之类。

随着夏商周三代的到来,宗法社会的构建促使“堆土成坟”的习俗诞生,这方便了后代追寻先祖、缅怀祭祀,相比难以辨识的“墓而不坟”,“堆土成坟”显然易于识别。

在我看来从“墓而不坟”向“堆土成坟”的转变,看似是人类的“精神境界”提升,带有更多“人情味”,但根植于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升,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使得人们开始具备条件和精力追求文明的表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堆土成坟”似乎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寻根问祖、敬祖祈祭的需求。

如此墓碑以及附带的“墓碑文化”便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碑文的撰写都有固定的结构,由标题、文章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标题部分会标明死者生前的身份与地位,文章部分则主要呈现立碑者对逝者的称呼以及他的名字,同时还可以简单描述逝者的出生地、家族背景和一生的概略。

而结尾部分则明确记载立碑者的身份和名字,以及树立墓碑的具体时间。

02

具体含义

那么这几个词语又都是什么含义呢?

“故”这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属实常见,故事、故意、缘故等,但是在墓碑上只代表一个含义,那就是“逝去”,它同样代表着对已故之人的称呼,用以回避直呼“死”字。

“先”与往在古代字义相通,都暗指往生与过去。

但相较而言,往字在墓碑上的出现频次稍胜一筹,这两个字尽管都指向已逝之人,旧字却多了一层对先辈追思与敬意的内涵。

回溯古代频繁的战乱和天灾迫使许多人离乡背井,为生计他乡寻路。

这些人中有人或因疾病缠身,或因体质薄弱,不幸离世。

由于交通不发达,尸体难以运返祖籍安葬,故在异乡长眠,直至有朝一日能迁回。

再加上现代丧事大多由亲属打理,因此这两个字的使用渐渐减少。

“如丧考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它表达了一个人失去双亲般的极度悲痛。

“考妣”即分别指父亲和母亲,据史书记载,“考妣”一词最早源于《诗经尔雅》。考,父之称;妣,母之谓,均是对父母的尊称。

既然如此何以此词不通用于日常,而仅见诸墓碑?古人称父母为家父、家母,称他人父母则用“令堂”和“令尊”。

一旦父母仙逝生前之称呼便不再适用,为尊重在世者,故而“考妣”一词应运而生。

碑上“考”字多列于“妣”字之右,古人男权社会,尊男卑女之风盛行,是以男右女左,贵贱有别。

而且自古书写多从右始,即便今日撰写对联,亦遵循此序,故“考”居右,“妣”位左。

“显”字与先字音近而用异,且非人人可配,如明张溥《五人墓碑记》:“高爵显位”,其中显字含显赫、显达之意。

即便如此“显”字之用仍有诸多制约,仅限于家族长辈或德高望重者。

我们能在石碑上看到“先显考”等称谓,这些字汇的结合,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深深祝福。

同时不仅仅是字词,古代丧葬习俗也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03

千年祭祀习俗的变迁

祭祀的根源可追溯至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赖。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往昔,大自然的神秘现象让人们心中生出了神灵的想象,普遍认为天地间万物皆蕴含神力。

为了赢得神灵的庇护,人们开启了各样的祭祀仪式,期盼通过供献祭品、诵念祷言等方法得蒙神灵的眷顾。

祭祀涉及对天神、地祇和人鬼三个层面的尊崇,天神涵盖如日月之神等,地祇则包含山川河湖等神祇,而人鬼则为人类祖先与历代圣贤之灵。

这些被尊奉的神灵被视作庇佑世间万物的神圣力量,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抒发敬意与感恩之情。

古代中国的祭祀典礼庄重且严正,参与者需遵守严格的斋戒仪式,为的是达到身心的洁净与统一。

在祭祀过程中层层递进的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等环节无不散发着庄严与虔诚的氛围。

昔日的祭祀规制逐步演变,现今仅存清明与冬至祭祖等习俗。

除了上面这些,我想大家应该还有一个内容也需要弄清,那就是“享年”和“终年”。

04

"享年"与"终年"

“享年”与“终年”在汉语中,虽一字之差却蕴含着微妙的情感与亲疏之别。

“享年”一词,充满敬意与尊崇,专用于过世之人,尤指那些对国家和社会奉献卓越者,或是在世时享有较高名望之人。

当这些人辞世,“享年”一词便成了标示他们一生荣誉的象征。

相对而言,“终年”一词则更为中性,用于描述个体生命的自然终结。

它不偏不倚纯粹陈述事实,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由于其通用性强,适用于所有人。

如在撰写死亡通知时对其他敬语把握不定,选择“终年”则较为安全,不会失礼。

“享年”与“终年”的选择,也受撰文者与死者关系亲疏的影响。

关系较近者,不论死者是否作出突出贡献,常会使用“享年”以示亲近与敬意,而关系较远,则多用“终年”。

民间还有以年龄为区分的标准,如不满20岁过世者常在讣告中用“夭年”;20至60岁之间为“终年”;60至69岁用“享年”;而能长命百岁者,则用“天年”。

05

三根香的含义

除了上面那些讲究,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我们中国人上香大多数情况总是三根。

三炷香的寓意深远,燃香规矩不容小觑。

要明白华夏土地除儒家外,佛、道二家亦深入人心,连儒家在岁月长河中也恪守敬香三炷的隐秘规则,其背后不无道理。

老子垂教《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道家视三为万物之源,而古人赋予“三”多的意义。

所以点燃三炷香,象征对神佛敬畏,数量上的一分一毫,皆不能随意更动。

在佛家眼中,人有“贪、嗔、痴”三毒,战胜此三者,需凭借“戒、定、慧”三学。

于是初香居香炉之中心,寓意“戒”,希望借此洗涤陋习,开启新生;次香在右,代表“定”,意在坚毅守志;末香位左,象征“慧”,盼能智慧应对世事。

此外右象征杀伐,故以左上,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敬香。

若香需熄灭忌直接吹熄,而应轻晃熄之,因古人认为口气不洁,直接吹香是对神明的亵渎。

与此同时三炷香又表示对佛、法、僧——永恒三宝的供奉。

中间为佛最尊;右为法,左为僧,且,中、右、左依次插香,不得错乱,错则有失敬意。

不论是各种文字的使用还是说上香的讲究,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代代流传先来的,应当是谨记在心。

","gnid":"9f1b9309c77eacd6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2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b506d75f6700277.jpg","width":1044},{"desc":"","height":"77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6923d098d137b10.jpg","width":"1280"},{"desc":"","height":33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ee2c9dcedcaa74a.jpg","width":523},{"desc":"","height":"7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f47503dae5eada3.jpg","width":"1048"},{"desc":"","height":"71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135eb90a69429ee.jpg","width":"1280"},{"desc":"","height":"3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021f43375375d6b.png","width":"525"},{"desc":"","height":"3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60d5da18a3eb475.png","width":"521"},{"desc":"","height":"13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636ff39b7cc69f8.jpg","width":"1050"},{"desc":"","height":"5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3c05ed804a7206e.jpg","width":"838"},{"desc":"","height":"64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52b7b25ad1ac6d7.jpg","width":"1240"},{"desc":"","height":"53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b898cdf1fbb0e14.jpg","width":"750"},{"desc":"","height":"61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49acdf1cffd7d43.jpg","width":"712"}]}],"original":0,"pat":"art_src_0,disu_label,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7094816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6fa97033db676dc1d95f24fd953391c","redirect":0,"rptid":"715ddb41fa8437dd","rss_ext":[],"s":"t","src":"田伸历史说","tag":[],"title":"墓碑上的“考、妣、故、先、显”,分别是什么含义?你清楚吗?

翁肿沸4173墓碑碑文对联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易水行舟破浪进,通财得气照满门.

翁肿沸4173紧急求墓碑对联一副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上联:雄才随风去 下联:生缘驾鹤归 (生缘:佛教语,尘世的缘分.)

翁肿沸4173求高手给个父母合葬墓碑对联,共6句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联: 北者安南疆 英勇在 1内人操外里 芳名存 大批:德昭后人 小批:福荫子孙 2老尊戎马戊南疆 萱亲女红守北房 相敬相守 3上联:定北安南公仆天下 下联:相夫教子劳动人家 横批:生死合欢 4政英同心拥福地家旺第兴 仁善八旬共锦城子孙发达5『安祥长辞世间情』 『欣慰永生育人心』

翁肿沸4173十一字墓碑对联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以下是一些十一字墓碑对联的建议,请参考:1. 毕生辛勤德传世,后人铭记永不忘.2. 千秋大业传万世,一代精英流芳名.3. 德才兼备留后世,功名辉煌映青史.4. 鞠躬尽瘁铭千古,献身事业留芳名.5. 忠诚事业千古在,道德之光照万世.6. 勤劳一生传家宝,清廉品德后人承.7. 丹心献祖国,热血为人民.8. 一生忠诚为人民,千古光辉留青史.9. 鞠躬尽瘁为人民,革命精神永传扬.10. 人生虽短,但事业长存,后人瞻仰,留芳名永存.

翁肿沸4173墓碑的九字对联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上联:无疾而终 葬风水宝地 下联:寿终正寝 做来世秀才

翁肿沸4173求祖父十一字墓碑对联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1.寂寞乾坤含笑一公何所在,凄迷风雨忍悲两代继遗风.2.祖父辞世深痛音容难再睹,嫡孙承重回思教诲怎能忘. 3.寂寞乾坤邈笑一公何所在,凄迷风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翁肿沸4173墓碑对联 询求高手七言句对联一对,墓地山环水抱,希望以近和远分别作为两句的开头.以女儿的名义写.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近山近水近百姓 远漠远忧远八愁

翁肿沸4173征墓碑对联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你好 wzxdgyj 六十载男儿星斗芒寒壮士已有丰功垂青史 四十年女子风雷灵护贞洁犹存大节泽后人 -秦茂祥、熊静英夫妇合葬之墓 岭上梅花香五里 墓前明月照三更 我觉得这个很好,如果没有梅花,换个别的也行.这个挽联平实清幽,虽为点明主任品行,但梅花、明月已经将主人的德行显出来了.另外,你说是九曲水的山中,肯定风景秀丽,用这个联,更显贴切,突出清谧悠远之境之景. 忆慈容宗德常驻 浴青辉祖灵永垂 祖功宗德流芳远 春露秋霜世泽长 木本水源历千载 报恩追远阅万年 祖德宗功千载泽 子承孙继万年春 养子女功德比山重 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岭上梅花香五里 墓前明月照三更 山水有幸酬英灵 道德无价泽儿孙 牛年吉祥!

翁肿沸4173刻在 墓碑上的圣经对联有哪些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辞世间劳碌岁月 享天国安乐时光” 蒙召归天,安息主怀. 灵魂升天千秋佳话,遗范在世万古流芳. 永住天家,乐园安居. 在世主里蒙福一生,归天神前安乐永恒. 谢绝尘世苦,得享天上荣. 辞世界劳碌岁月,享天国快乐时光. 身卧安息地,灵归极乐天. 息其劳苦归天家,得享永生在乐园. 离人间愁烦劳苦,进天堂福乐之地. 离世上天见救主,入列团契众圣徒. 肉身息世劳苦路,灵魂天堂得永生.

翁肿沸4173求一副墓碑联 -
暨荔陶15177975879 ______ 欲见严容何处览; 唯有良训记心田.母仪千古留桑梓;长记慈惠传后世.念前辈克勤克俭创业;勉后裔课耕课读振家.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