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代官帽图片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9-12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戊寅科状元,是曾任大唐宰相的李揆之侄李随。关于李随的生平事迹,史料所载甚少,姑且存目。

李随有个同榜进士同学,值得介绍一下。此人名叫李翱,乃陇西成纪(故址在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氏。

李翱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二十四岁与韩愈相识。李翱十分推崇韩愈的文章见解,从此追随韩愈左右,做了韩门大弟子并成为韩愈推行古文运动的得力帮手。不仅如此,爱屋及乌的李翱,还娶了韩愈的一个侄女,与韩愈建立起了师生、战友加亲戚的亲密关系。

二十六岁时,在韩愈的宣传推荐下,李翱得以金榜题名、进士及第。进入官场之后,李翱长期在校书郎、京兆府参军、国史馆修撰这类级别很低,且无实权的文官位置上打转转,久久得不到提拔重用。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在李翱的性格上。

据有关史料记载,朝廷官员们虽然很佩服李翱的才学,但却“恶其激讦”。也就是说,李翱性格过于耿直,耿直得近乎偏激。对于他来说,在遇事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不管不顾出口伤人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具有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都很讨厌李翱。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大家都很讲究面子。一个人如果言辞过于尖锐,常常让别人难堪,那这个人的人缘肯定不会好,即使他说的句句是真理。在官场上,人缘基本等同于官员的民意基础。一个民意基础很差的官员,除非他有很过硬的背景靠山,否则得不到提拔重用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官场上熬了二十多年,李翱才好不容易爬到副局级干部的位置上(考功员外郎)。一个名叫李景俭的谏议大夫,是少有的几个赏识李翱的官员,曾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位。谏议大夫跟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一样,都是唐代门下省的专职谏官,但品级比后两者要高。谏官的职责,是研究审核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重要制度。认为不妥的,有权直接向皇帝规谏。唐代的谏议大夫和给事中,都被称作侍臣。

李景俭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主儿,这点跟李翱很像。有一次喝高了之后,李景俭去见王播等几位宰相。借着酒劲,李景俭不仅直呼几位宰相的大名,还当面指责他们的种种过失,让他们很下不来台。这样一来,李景俭就把老几位给彻底得罪了。老谋深算的老几位,当面倒没说什么,但背后一个小报告打上去,就让皇帝也烦了李景俭。于是,李景俭就受到了贬官外放的处理。好不容易熬出头的李翱,也跟着倒了霉,一同被贬官外放,出任朗州刺史。

感觉受了极大委屈的李翱,就跑到另一位宰相李逢吉那里大倒苦水,并指责李逢吉手握重权却只知道明哲保身,不敢主持公道,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李翱还发牢骚说,自己既然报国无门,不能施展抱负,不如干脆辞职回家养病算了。李逢吉倒是比较有肚量,他不仅没有计较李翱的冒失无礼,反而建议安排李翱改任庐州刺史。这个位置,相比朗州刺史应属重用。

虽然把官帽前程看得比较重,但李翱还算是个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官员。比方说,他到庐州上任之后,正值当地遭遇比较严重的旱灾。一些黑心的豪门大户,趁火打劫,大肆低价兼并灾民田产。兼并之后,又不及时向政府申报田产交易情况,致使失地灾民还要承担相应税赋。根据这种情况,李翱下令清查豪门大户田产,责令他们按实际占有产业缴纳税赋,不得有所隐瞒。李翱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民的负担,使他们得以度过灾荒。

在唐文宗年间,李翱又做过郑州、桂州、潭州、襄州刺史,以及湖南观察史等地方大员,还担任过谏议大夫、知制诰、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等京官。李翱官终山南东道节度使,六十九岁时病故于任上。

作为韩愈的学生,李翱的文学思想受其影响很深。李翱一生极为推崇儒学,反对把佛学抬得过高。他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当符合儒家的“中道”标准。反映在文学创作上,李翱终生不懈地推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应当义、理、文三者并重,坚持“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

李翱一生著述颇丰,有《李文公集》传世。李翱的文章和创作主张,对宋代散文和理学,均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force_purephv":"0","gnid":"9c3549fee8a51901d","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56410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32d1dcce58e7c065fb65324b47791ab","redirect":0,"rptid":"2c16180360f922d3","s":"t","src":"齐鲁壹点","tag":[{"clk":"kculture_1:韩愈","k":"韩愈","u":""}],"title":"古学霸趣闻|他虽然把官帽看得比较重,却也能干事并且能干成事

殳罗艺2641请问古代官服官帽图片及文字在那里可能找到? -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古代官服和头巾\冠的图片在百度贴吧汉服吧的精品区里应有尽有.请看: http://post.baidu.com/f?kz=81422849

殳罗艺2641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官员上朝交头接耳一眼就会被看出,另外这也有近代军服风纪扣的作用,寓意刚正不阿

殳罗艺2641古代家具“太师椅”.“官帽椅”.制作规格及尺寸有谁知道啊?急需····· -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

殳罗艺2641宋朝官帽如何制作 -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用布制作

殳罗艺2641乌纱帽是什么样的? -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

殳罗艺2641楼盘风水中的纱帽山有哪些特点?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以纱帽山作为案山也是会出大官的风水.纱帽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 明朝的官帽,该种官帽的特征是一大一小的两个泽园山头,例如台湾阳明 山.另一种是宋朝的官帽,该种官帽中间的山顶是个平台,两边山坡则是 低而对称的.这样的地理容易出高官.

殳罗艺2641一堆煤的3分之1和一吨煤的3分之一哪个重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一堆煤若小于1吨,一吨煤的3分之一 大于 一堆煤的3分之一 一堆煤若等于1吨,一吨煤的3分之一 等于 一堆煤的3分之一 一堆煤若大于1吨,一吨煤的3分之一 小于 一堆煤的3分之一

殳罗艺2641用纸要怎么才能叠成帽子 -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样子十分可爱的折纸小帽子,帽子上面还有两个小角,就像猫耳朵一样的.1、将纸币折成正方形,然后角对角对折.2、两侧的角折向中间的角,再将两角折向刚形成的角.3、将两角分别向两侧折四分之一左右.4、下面的角向上折四分之三左右.5、将剩余的四分之一向上折.6、将下面的一角向冒内叠,将内部打开,就是一顶帽子了.

殳罗艺2641古时候那些朝代的官员要带帽子?例如清朝都要带顶戴花翎,以前有哪些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纪念正式成年. 皇帝要在冠上加冕,冕前后有流苏,叫做旒,左右有玉壁叫充耳. 汉代士大夫带长冠,以竹子制成.武官带漆纱冠(这种帽式一直到明代也没有废至). 魏晋时、南北朝时,皇帝带菱角冠. 南北朝以后、唐代灭亡以前官员多戴乌纱襆头. 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官员交头接耳,发明了带硬翅的平翅乌纱帽,又叫展翅襆头或直脚襆头. 辽金时期,官员不必髡发,帽式和宋人大致相同. 元代蒙古族官员带四方瓦楞帽,汉族官员沿袭宋制. 明代沿袭了宋代的传统,只不过,宋代官员的一字翅在明代变成了圆头翅. 明代皇帝带的则是类似圆顶襆头的翼善冠(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折起). 对不起,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代的实在不知道.

殳罗艺2641接驾嘴的由来介绍 -
郁娇苑15884695608 ______ 接驾嘴的由来 接驾嘴,是指在婚礼仪式上,新娘父亲在把女儿送进新郎家门之前,要让新郎用租来的马车或豪华轿车接新娘回家的过程中,新娘父亲称赞新郎的“嘴巴甜”,能够取悦女儿.那么接驾嘴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传说起源 据说,...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