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宣姓人口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3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并且通过姓氏,能够追溯到自己的先祖。而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并且姓氏的产生,还标志着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自西周起,并有“同姓不婚”的规定。

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4个姓分别是“王、李、张、刘”,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陆王姓人口已经高达1.015亿人,成全国第一大姓,并且还是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区、市)第一大姓。

《通志·氏族略四》载:“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

太子晋后裔、毕公高后裔、周平王后裔、西周桓公姬揭后裔以及太子丹后裔皆为“姬姓之王”,其中太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儿子,但由于太子晋与周灵王在治洪上策略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而据理力争的太子晋却被周灵王废黜为庶人,《新唐书》对此记载:“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

毕公高则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个儿子,受封毕国,其后裔原本是以毕为氏,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故而又有后人以魏为氏,但秦灭魏后,后裔子孙逃往山东,又因王家之后,自此便以王为姓;周平王后裔也是因王家之后,就以王为姓。

西周桓公姬揭曾受封王城,故而以王为姓;太子丹为战国末期燕国的太子,不过他的玄孙姬嘉得到了新朝皇帝王莽的重视,于是得到赐姓王氏。

据统计,在我国历史上,王姓当皇帝的并不少,并且王姓皇后也多达36位,另外王姓宰相共计151位。

【李姓】2018年我国李姓人口有1.009亿人,而据统计,在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达到了60余人,最有名的李姓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姓”的得姓始祖为李利贞,原名理利贞,其父理徵在商纣王时期任职理官,但由于执法严明,忤逆了纣王的意思,从而招来杀身之祸,逃往苦县,途中饥渴难耐,以李子充饥,并改为了“李”姓。

【张姓】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得姓始祖为张挥,是黄帝的孙子,少昊的儿子,因是弓箭的发明者,从而担任了弓正一职,掌管弓箭制作,被五帝之一的帝喾赐姓“张”。

值得一提的是,帝喾是《山海经》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另外,少昊是帝喾的祖父,也就说张挥与帝喾在血缘上是叔侄关系。

虽然《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张姓历代名人1741名,但张姓在历史上并没有出过皇帝。

【刘姓】刘姓人口总数达7000万人,改姓在历史上出了70位皇帝,最有名的是汉朝的建立者刘邦,而汉朝也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因汉朝王室大封同姓王侯,也就使得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

此外西汉与东汉共计410年,为我国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因此刘姓出70位皇帝也就不稀奇了。

","gnid":"9277a4f8916e1bf83","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4c89e3a0f572736.jpg","width":"1000"},{"desc":"","height":"6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d3ea06bc2128edf.jpg","width":"1000"},{"desc":"","height":"63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329eb4d574d0ace.jpg","width":"1000"},{"desc":"","height":"68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3f457ab2e9f82f3.jpg","width":"1000"},{"desc":"","height":"69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ac6a6c2f6034bc9.jpg","width":"1000"},{"desc":"","height":"6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66dfd6c43ef876f.jpg","width":"1000"}]}],"original":0,"pat":"zzc,art_src_0,socialc,sexamb,disu_label,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11748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383717c0b51c81d7e543766a13212ebb","redirect":0,"rptid":"1340f9e8fbdaf1b4","rss_ext":[],"s":"t","src":"论史鉴今文史君","tag":[{"clk":"kdomestic_1:帝喾","k":"帝喾","u":""},{"clk":"kdomestic_1:王姓","k":"王姓","u":""},{"clk":"kdomestic_1:皇帝","k":"皇帝","u":""}],"title":"中国人口最多4大姓,一姓出70位皇帝,一姓却没出过,听着耳熟

和缸阎3966百家姓中宣姓排第几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宣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姓氏来源 来源有二: 一是上古周朝时,周宣王的子孙以王父字为姓,相传姓宣; 二是春秋时期,宋宣公的子孙以王父溢号为姓,相传姓宣. 二、郡望堂号 晋置始平郡,现在陕西省兴平市. 《路史注》记载:“宋宣公后,以溢为氏”.望出东郡. 周姓堂号是东郡,故地在今河南省仆阳县境. 周姓堂号为始平郡,故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排名 177

和缸阎3966中国什么姓氏人口最多?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

和缸阎3966你好: 我也是宣姓诸暨人,生活在杭州,一直在找宣氏祠堂,哪位热心人知道请留言.谢谢!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我爷爷就是从诸暨一个基本都姓宣的小村里读书出来后居杭州 我小时候还随同他回去过 翻了七座山也有了根本就没有路也亏他才认得 村里都没有年轻人了都是老人 给我印象很深 他说他们家的祠堂里有家谱 现在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搜姓宣的人基本全部都分布在浙江或上海 难道只有这一支家族存下来了? 我爷爷跟我讲那个宣氏居住的地方可能是用诸暨方言讲的 我听不大懂 发音是“旧一平”

和缸阎3966为什么百家姓没有宣氏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宋代《百家姓》 宣:排序第一百七十八位 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丁宣贲邓,郁单杭洪.......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和缸阎3966宣这个姓的来历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宣”姓的来历 [宣氏属地] 东郡,今河南濮阳县南.《百家姓》注居始平郡,今陕西兴平县. [宣氏来历] 宣姓姓源有三支,都是以谥号为姓:①周君王姬静死后谥号为“宣”,史称周宣王,其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姓,称为宣氏.②《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宋国国君死后谥号为“宣”,史称宋宣公,他的后代子孙也以其谥号“宣”为姓,称为宣氏.③春秋时鲁国桓公的五世孙叔孙侨如是鲁成公时的执政大臣之一,他死后谥号也为“宣”,史称宣伯,其后世子孙中亦有人以其谥号为姓,称为宣氏. [宣氏名望] 历史上的宣姓名流主要有:后汉名臣宣秉,宋代名士宣明,明代中书舍人宣嗣宗以及大臣宣国柱、宣仲庸.

和缸阎3966历史上有哪些姓宣的名人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宣珍之:唐朝状元,浙江义乌暨阳善溪宣氏宗谱之第一代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唐贞元年间状元学生宣珍之写过文章,称赞他之为人.宣氏家族于唐宋两朝多人中进士为官,曾与柳宗元、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同朝为僚,...

和缸阎3966宣姓氏的起源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宣姓有不同起源: 出自姬姓,以谥号为姓.周宣王有后代即以其谥号“宣”为姓;鲁桓公五世孙叔孙侨如去世后,被追谥为“宣”,他的后代也以谥号为姓. 出自子姓,以谥号为姓.宋宣公后代也有以“宣”为姓的.

和缸阎3966宣姓在五行学说中的属性是什么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宣字五行属金. 简体 繁体 简体笔画 繁体笔画 姓名学笔画 五行 偏旁部首 拼音 宣 宣 9 9 9 金 宀 xuān

和缸阎3966百家姓里有姓宣的?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有,第165位 !!!

和缸阎3966宣酒是白酒起源? -
芮重天18990619350 ______ ☆★☆★☆★☆★☆★☆★☆★☆★☆★☆★☆★☆★ 我国白酒的起源时间其实一直众说纷纭,历史上和考古学中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推断出具体时间和源头.自古好山好水才能出好酒,就像安徽宣酒位于“江南诗山”敬亭山南麓,水阳江畔一样,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山水才成就了宣酒的良好...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