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对生命的理解800字

来源:baiyundou.net   日期:2024-08-25
博物馆里的“生命树”

编者按:清明时节刚刚过去,每年的初春,人们在细雨中扫墓祭祖,也在好天气里出游踏青。一年中大概只有这样的时刻,人们才会认真思考和谈论生与死的意义。这场生死观的探索与思考,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里也同样存在,对祭祀、墓园等意象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俗。

尽管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生死观,但只有不断探求、理解生死,才能够解答何为自我、何为世界、何为存在。本期约请几个国家的作者,介绍当地人是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的,帮助大家读懂不同国家的生死文化的意蕴。

丹麦:这里有座“生与死”的博物馆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死亡都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人们不愿谈论死亡却又不能回避,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死亡,都将面对家人和朋友的逝去。即使死亡是自然规律,命中注定,人们也无法消除这种禁忌。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却有这样一家博物馆,通过永久性展览为关于死亡的反思性对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它的名字叫“生与死的博物馆”。

由非盈利组织运作旨在打破死亡禁忌

“生与死的博物馆”位于哥本哈根繁华的闹市区,是一座大楼的一间小门脸,虽然外表看起来就像一栋普通的民居,但在大门侧面墙上却赫然标注了“生死”字样。我曾作为医护实习生,由学校组织参观了这里。

生死博物馆实际上是由丹麦国家生死协会运作的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打破关于死亡的禁忌,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告别生命。该协会旨在帮助逝者及家人如何安排最后时刻,引导关于死亡和有尊严离世的话题。这家博物馆不仅为教育系统和普通人群提供关于死亡话题的展览和信息传递,如举办展览、活动等,还提供与死亡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咨询。

负责教育机构导览的馆员接待了我们。我们参观的主要内容有:最后时刻和有尊严地离世,逝前愿望,悼念与追悼形式。在进入四个主题空间之前,会看到一棵生命树,参观者可以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愿望和想达到的人生目标写在树叶形的纸片上,然后挂在树上。翻看这些树叶,对参观者而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撼。在留言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有一个好死。”“好死”在丹麦语里就是两个极其普通的词,但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中,却让人感慨良多。穿过片片树叶的缝隙,可以直接看到灵柩室里白色的棺材,这种空间上的反衬预示着生死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好死”则意味着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和满足地离世,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呢?

不同主题空间体现多角度生命关怀用宁静、坦然代替死亡恐惧

在“最后时刻”主题空间,屋子被布置成一间普通居室的模样:书桌上摆放着盆栽,墙上挂着画框,还有书柜、椅子和临终者的床。

临终者的床靠窗,据说是为了方便逝者的灵魂飘出窗外。在这样的空间,能让临终者感受到生命最后时刻的宁静与坦然,在爱的氛围中向亲人表达最后的告别与愿望。

在“思考”主题空间,墙壁上列举着一些问题,可以作为对逝者身后事的参考。比如,在哪里举行仪式,如何装饰棺椁,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讣告该如何写,火葬还是土葬,墓碑的样式,葬礼上唱什么歌,社交账号是否关闭还是保留作为家人朋友纪念的网页等。

“最后的告别和葬礼仪式”是摆放棺材、骨灰盒和墓碑的主题空间。棺材里面放着一些逝者希望随葬的物品,比如孙辈送的绘画和小制作。

最后的主题空间就是“悼念和回忆”,从天花板垂吊下来的照片随意摇摆,那种不经意间瞥到的微笑与甜蜜仿佛时光机,带我们回到过去的美好瞬间。

不仅是医学生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也成为儿童和年轻人接受生命教育的场所

生死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社会教育。有很多正在接受社会和医护领域教育的群体把参观生死博物馆,了解死亡当作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和理论学习的补充。通过参观,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在丹麦如何处理死亡和丧葬,促进他们对死亡的伦理讨论和关注,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悲伤和怀念的意义。对死亡了解得越多,在心理上准备得越充分,将来在工作中越能从容淡定地面对他们的服务对象,如养老院的老人和医院的病人。

此外,我们常常忘记,儿童和年轻人也可能从小就经历死亡,并且在亲人去世时毫无准备,因此学校老师也会带小学生和中学生来参观,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关于死亡、悲伤和丧葬等难题,还可以帮助他们面对自己,处理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样一个展示生死的场馆的出现,或许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他们自己人生的终点,开始在家庭内部以一种更开放的方式和家人展开讨论。

墓园是逝者与生者共享的

充满阳光的美好空间

像“生与死的博物馆”体现出的这种包容和融合的态度,在丹麦的墓园文化中也可见一斑。创建于1760年的哥本哈根北桥墓园是丹麦最大和最古老的墓园,因这里埋葬着许多名人而著名,如安徒生。如今,墓园的大部分区域开放为公园。墓园内草地青青、绿树荫荫。樱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成为赏樱的景点之一。

夏日里,经常能看到草地上趴着看书或听音乐的年轻人,沿着小路跑步的健身者和石子路上推着婴儿车散步的母亲。一些小墓碑散落在草地间,仿佛珍珠般的点缀。像生死博物馆一样,这里也是学生的户外课堂或学习历史及了解某位名人的最佳场所。在丹麦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上,也把北桥墓园公园列为推荐旅游景点之一。

在某些文化背景中,墓地是阴森恐怖和不吉利的象征,但在北桥墓园,在墓碑的围绕中,生者享受着阳光和大自然的气息,游走于一座座肃穆的墓碑之间,或许内心还在默默与逝者进行无声对话,因为他们觉得,生者对逝者最好的敬意和怀念是,让逝者仍然与生者共享一个充满阳光的美好空间。文并供图/卢彦(现居丹麦)

德国:你不一定知道的墓地文化

在每年11月20日至26日之间的星期日,几乎所有人都会自发地前往墓地,为已经逝去的亲人扫墓。在德国,这一天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为了哀悼和怀念在反拿破仑统治的战争中阵亡的士兵,1816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颁布了法令——宣布每年圣灵降临第一个主日前的最后一个周日为“亡灵星期日”。自那以后,德国人一直沿袭了扫墓的习俗。

德国的墓地一般在城市腹地更像街心公园

据统计,全德有大约3.2万个公墓园区,德国的墓地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德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建议,教育部长于2020年3月决定将其纳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看来,墓地可以说是德国人对死亡态度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记得小时候在国内,陵园给我的印象是肃穆寂冷的,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才会去拜祭,一般陵墓都建在人迹罕至的风水宝地。然而在德国,墓地一般都在城市腹地,很像一座街心公园,陌生的路人也会经常路过,坐在长椅小憩,甚至还有人跑步锻炼。

很多德国城市的住宅区与墓地比邻而居,只有一街之隔,这种情况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有些墓园为了方便人们穿行,还专门铺设了自行车道。另外,德国的历史公墓也是免费参观的露天博物馆。

德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园墓地

位于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公墓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园墓地,开放于1877年,墓园占地面积约391公顷。里面安葬着140多万人,跟汉堡市的人口一样多。墓园内有256000块墓碑、36000棵树、2800张长椅、800座雕塑、15个池塘及12座小教堂。墓园内有数不清的旁路、羊肠小道和林荫道,为方便来访者,园内设有两条公交线路,共22个站点。即使如此,也有很多来访者找不到来回的路。

德国墓地设计和制作因为选材和要求的区别,价格差别较大,但墓地维护的价格比较固定,维护一块火葬墓地的费用每年约170欧元,土葬墓地的年费略贵,大概250欧元。墓地的花草植被是精心设计栽培的,有专门的园艺工人打理。

有些墓园里还设有小教堂和咖啡馆。每逢祭祀日,墓地教堂里还会组织教会活动;而咖啡馆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怀念逝者、联络生者的地方。

德国墓地是一座四季的雕塑馆和园艺展

墓地汇集了雕刻家、石匠和青铜铸匠的巧思妙想。墓碑和装饰雕像的设计也是一部欧洲建筑美学史的缩影。墓碑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大理石和花岗岩扩展到玻璃和不锈钢;风格从巴洛克到包豪斯再到现代简约风,人们通过一排排不同样式的墓碑可以读到岁月沉淀下来的审美。每块墓碑围绕着各种花草树木,大多是耐寒的松柏、紫杉或杜松等针叶树,石南花和冬青的树枝则用来装饰墓碑上的鲜花,深深浅浅的绿色中点缀着雏菊、水仙、玫瑰和勿忘我……四时长青,花开不败。

德国的公墓是老年人聚会的地方

死亡使许多老人晚年独自一人,在墓地可以遇到和自己同龄或者相同命运的人们。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墓地是他们抵消孤独感,保持社会联系,建立新的友谊的重要社交空间。只要还有人能想起,逝去的人们就一直活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变成了追忆,墓碑上死者的名字仍清晰可见,有的长达数个世纪。除了“亡灵星期日”,亲属朋友们也会在特殊的纪念日(例如生日、结婚日或者葬礼日)来到墓地,带上一束鲜花轻轻放在墓旁,呆上一小会儿,和安息的逝者说说话。

每到一座城市,我都喜欢参观一下附近的墓地,看看墓碑上的死者的生平和墓志铭,像在浏览历史碎片一样。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公墓为生者提供了一个缅怀死者的安静场所;对于个人而言,墓地能让人感受“向死而生”,直面我们存在的核心问题:我来自哪里,去哪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011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他因癌症去世前的一次讲演中说:“也许,死亡是人生最完美的一次体验。没有人能够顺利逃脱死亡的召唤。这样的变化,不正是对生命的代言。它驱走了衰老之躯,将这世界留给新生。” 文/任淼淼(现居德国)

挪威:船葬浓缩人生,死亡是开往广袤的未知

北欧人用船来安葬死者的风俗在铁器时代就有了,在神话和诗歌里,战士们与其宝剑铠甲、日用器具被置于船上,或被推入水中,或被火焰吞没。到距今3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船葬成为高阶武士、祭司或贵族才有资格享用的盛典。

一百多年前发掘出的维京船

透射着挪威人生死观的缩影

1903年在挪威东部奥瑟伯格发掘出的维京古船用橡木制成,船头弯作盘蛇,线条流畅简洁、气势夺人,长22米,宽5.1米,有15对划船位,有高达13米的桅杆可挂帆。船内有藻饰富丽的木车、床、椅等家具,精美织物和金银等饰。整条船被放入土坑中,船内外散置马、狗、牛等殉葬动物 。四周垒上大石,再填入土,形成极好的隔绝层,船体内外都保存得极好。奥瑟伯格船上有两具女性骸骨,一位年长,一位年轻。

这条船应该不是为了葬礼而造。根据树龄断代学,船在公元820年左右造于挪威西部,墓室周围的木料显示建墓时间在834年前后。有观点认为墓主就是834年左右去世的奥瑟王后,她曾统治挪威西部和东部。该观点因为得不到其他史料佐证,最终变成稀薄的臆测。

船上的年轻女性开始被认为是殉葬女奴,但根据对她牙齿的分析, 她也来自贵族阶层。船棺及陪葬器物之美轮美奂,来源驳杂,在整个维京时期也罕有能匹敌者,完全展示了维京时期王室用具和文化交往的图景。

某种程度上,维京船投射着挪威人生死观的缩影:人生如旅,死亡是生命之旅程的延续,开往更广袤的未知。

城市墓园毫无阴森之气

教堂之畔必有可俯瞰美景的墓地

城市里的墓园也毫无阴森之气,甚至有时游人如织。有年挪威国庆节也是宪法纪念日,我溜达去了位于奥斯陆中心的“我们的救主”墓园,这是奥斯陆最老的公墓,建于1803年。和挪威立宪有关的几位先贤墓边,早有人献上绑着挪威国旗色红白蓝缎带的花环,从缎带上字样来看来源不一。

易卜生墓前干脆是个青铜花环,蒙克墓前是黑色大理石板上用粉笔画了个圆圈,铺着一些小小椭圆形——石膏翻的蒙克面容,这是古罗马传统,在人去世时将蜡覆盖在脸上取模,为死亡面具。蒙克墓过去没几步,一块墓碑上骄傲地写着:木匠,乌勒.N.鲁德,1881-1953,下面是妻子名姓,再下面是一行:“无论我们是活着还是死去,我们都属于主”。回家一查,乌勒.N.鲁德学徒出身,后就读工艺美术学院,在奥斯陆开了家具厂。蒙克在国际上比较出名,鲁德在奥斯陆比较重要,他是挪威第一个生产玻璃柜台的木匠。鲁德下葬时,“我们的救主”墓园已经不再是普通公墓。它从1903年起被指定为纪念墓园,到1952年坑位已满,不再进人,有家族墓地在此的例外。墓地的4500块墓碑里有许多已经不再有后代为其续费,但是它们也不会被移走了,真正可以安息。

今天的挪威人归于自然。而挪威的自然如此壮美,在此化作尘埃归于大化并非难以接受之事。穿行挪威峡湾里,常见有些山上有尖顶建筑,那就是当地教堂,而教堂之畔必有俯瞰下方美景的墓地。挪威百姓认为,逝者最有资格享用最好的景色,因为他们会在这呆很久。

挪威人彻底的平等观二战德国阵亡士兵也享有尊严

城东另一处公墓则映射着挪威人彻底的平等观,墓园南部的一片绿地上像列队一样排着3207个灰色花岗岩十字,和墓地其他部分的鲜花和形形色色墓碑迥异。这里埋葬着二战中侵略挪威过程中阵亡的德军将士。

这些骸骨本来埋在地势更高、俯瞰奥斯陆的埃柯白格山上,德国人1940年在那里修了德军纪念公墓。战后这势必要挪走,德军骸骨并没有被随便弃置,而是于1953年迁进新的战争公墓。挪威人生死观的核心价值观是所有人平等的生命价值。侵略者们接受了死亡的惩罚,归于尘土,也就该享有天赋生命的尊严。

文/树波(现居挪威)

","gnid":"98f0dd4192a6e6b94","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25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3575b526b54f00d.jpg","width":"400"},{"desc":"","height":"28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fda83d58a2478d.jpg","width":"400"},{"desc":"","height":"5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9913e94b4295465.jpg","width":"40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1318137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06a44eb1228e599cdfc40084a2a77562","redirect":0,"rptid":"509f28e53979653d","rss_ext":[],"s":"t","src":"北青网","tag":[{"clk":"kculture_1:博物馆","k":"博物馆","u":""},{"clk":"kculture_1:德国","k":"德国","u":""}],"title":"不同国家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的?

东琴性1370对生命的认识(不少于500字)最好写植物吧.急,明天要交呀~~~~~~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首先,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有追求生命永恒的趋势.这在现在看来仅仅只是存在于理论或者是在科幻的小说中才有,但是,对于植物而言则更有可能,如果没有外力的彻底破坏,那么植物的生命就有可能永远地持续下去.例如,即使被山火吞噬,但来年在灰烬中会长得更为茁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这个角度讲.) 为什么植物的生命可以是无尽的?首先,可以从动物和植物的本质和结构的区别来进行分析.

东琴性1370关于珍惜生命的作文800字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珍惜生命 有位哲人说过:珍惜生命,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过我现在要说,珍惜生命,因为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也属于爱你的每一个人.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让在场的同学懂得生命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珍惜生命. 这是《旧约全书•创世纪...

东琴性1370对生命价值的思考800字记叙文或散文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1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探讨: 一是客观存在角度,这个角度人活着跟其他宇宙任何事物一样,跟地球所有事物、所有生物一样,都只是客观世界自然运行的产物,遵循物质世界运行规律,出生、成长、死亡…仅此而...

东琴性1370以如何看待生命的长与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我唯独喜爱蓝色.清爽,跳跃,活泼,自然.而我的生命,也是蓝色的.我是蓝色的天空,广阔无边.白云小鸟是我的伙伴,太阳月亮是我的长辈.也许是我的心胸开阔吧,也许是我的乐于助人吧,所以我的朋友很多很多...

东琴性1370要一篇以"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为题目的800字作文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答案] 生活,是忙碌而碌碌无为.有的时候会觉得生活其实是浪费时间,是挥霍生命的一个过程. 曾经,或许有很多很多理想,或许有很多很多希冀,但是时间带走了一切,它会让我们慢慢地遗忘掉青春的动力,然后漠然地看见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然后漠然...

东琴性1370跪求关于珍惜生命的作文.800字左右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关于“生命”的800字作文 有点评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10-4-10 00:28 | 提问者:xlaixiaozhu 最佳答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不珍爱生命?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吗?生命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

东琴性1370谁能以生命的意义写一篇文章,800字急用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一、我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我活着?" 很多次,我这样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我又为什么在这个险恶的世界苦苦挣扎呢?越想弄清楚就越发糊涂,人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明白的.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

东琴性1370800字政治论文:如何看待生命?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上帝说:“每个人刚生下来就嗷傲大哭,那是因为他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够长大成人,到那时他就会明白生命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你不是为自己而活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能只为自己,而忽视生命”

东琴性1370尊重生命散文800字5篇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说到尊重,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尊敬长辈,对人谦虚有礼,我们懂什么叫尊重.可是,真正的尊重,其实并不仅仅是这样的.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尊重生命散文800字,希望...

东琴性1370作文800字怎样理解珍惜生命就是珍惜今天 -
曹艺鸣13011859857 ______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错过了星星,请不要再错过太阳”,当时,我的心里受到了很大触动,心里一直在重复着“让往事随风而去,珍惜现在,珍惜现在……” 人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句话不知道听了多少遍,自己说过,...

(编辑:自媒体)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白云都 2024